再谈马歇尔之:乱侃高铁—来自一个做了10年高铁的业内人士

上个星期,检讨会,老大说:我看书不够多,技术不够创新,每段铁路少赚2亿,希望大家以我为戒,多看书。说这段话,只是告诉大家,我的老大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人。这种老大,不多了。更正下,我上篇《乱侃水务》文章说的,某省,浙江人在里面砸了3000+亿。另外,那篇全球回暖的文章,我不同意。我对于现金含量和全球杠杆率(ZF,公司,社会,居民)的担心,

上个星期,检讨会,老大说:我看书不够多,技术不够创新,每段铁路少赚2亿,希望大家以我为戒,多看书。说这段话,只是告诉大家,我的老大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人。这种老大,不多了。

更正下,我上篇《乱侃水务》文章说的,某省,浙江人在里面砸了3000+亿。另外,那篇全球回暖的文章,我不同意。我对于现金含量和全球杠杆率(ZF,公司,社会,居民)的担心,我一直在强调。这个杠杠率不降下来,我觉得悬。欧洲除了德国基本上算over了。中国如果不上高科技,也悬。老美强悍的工业实力确实给力。说到底,还是工业实力、创新和高科技,不投机和浮躁,不乱借钱。我一直开玩笑,如果浙江老板排队跳楼,那么就是经济见底了。

言归正传。

我回归实体前,喜欢箱体型操作北车(北车技术比南车稍好),但是收益一直不如我赌重组的收益高。我很好奇,后来回家族企业做完2段铁路工程,开始明白。特别申明:目前我不持有任何铁路公司股票。

我们公司从事铁路建设差不多10年了。

老样子,先给铁路定个性

我最早认识铁路是高中历史,欧美殖民时期,英国和德国在殖民地大修铁路,例如横穿非洲和竖穿非洲的铁路。泛亚铁路就有点这么个味道。当初日本满蒙铁路公司不也是这么个意思。

铁路除了是交通工具,同时也是国际地缘政治和军事投送手段(power projection)。我把铁路修到你家门口,我随时可以把军队投送到你家门口。所以,搞金融,知识积累很重要。等下我会实例告诉,国际政治如何影响铁路,进而影响我们这种皮包公司的业务。

铁路行业分三个分支,铁路建设(铁路建设物资在股市实在没有什么噱头,故而不考虑)、火车(南北车)、配套设备。

看待铁路公司和看待医药公司观点差不多。看医药公司是在产药物(现在),进入临床阶段研发药物(即将从未来变现在),潜在药物(病理学家根据统计和各种疾病的增长率,预测十年后什么疾病药物需求旺盛,然后医药公司会开始研制)。没法,老妈是医生,从小就教我医学知识,现在也经常用老妈名额去听医学讲座)。BTW,我一直认为性解放会催生妇科疾病的需求旺盛。美国性解放运动催生了一批伟大的公司。一个女孩淫乱,年轻时主要光顾莆田帮的妇科医院(无痛人流,学生特价,免费检测,只要699,赶紧预约)。妇女在更年期会增生,如果不幸福或者过去经历混乱,这个时期癌变的几率大增,而针对这种类型的药物毛利率很吓人。有次陪老妈上班,有个小女孩来人流。老妈把小女孩开到妇产科,马上对我说:你们公司应该赶紧投资妇科疾病药物的公司,这种小女孩以后不知道要用多少药物,她30-40岁时,应该可以贡献5万到10万元的药物需求。我马上笑着说,我们已经投了几个。

扯远了。

我先来讲南北车,之后再讲建设。铁路公司是正在执行订单、即将到手订单、潜在订单,但是时间实在太长了。我们马上要开始建设的这段铁路是在十二五初期就立项的,而核准的新闻从09年就开始,直到今年才正式进场。为什么呢,因为资金问题。我12年曾经买北车(北车比南车技术稍强,一般订单北车会多点,两车合并后,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那年铁道部放出来一个很大的火车订单,我是天天看铁道部采购的网站啊。后来一推再推,后来才知道铁道部在筹集资金。

再来讲建设类。首先要给大家理清一个概念。有段时间,香港几个人吹中国建筑这个票。说到处都是中国建筑,后来中国建筑确实涨了,后来又回落了。我只能说这几个人没干过工程。我离开金融前,微博还关注几个搞金融,现在我微博关注里搞金融的所剩无几。另外,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大佬一般都不冒泡。中国工程有个说法:能干活的人拿不到工程,能拿到工程的人拿不到活。打个比方,有个人可以拿到一个工程,这里就有2个操作手法。这个人帮助某个工程公司拿到这个工程,拿一笔咨询费(丁书苗这一类,royal family改革开放初期都在搞工程,现在都在搞资本);另外一个玩法,就是这个人借资质,例如我有个工程,我借中国建筑某某局的资质拿到这个工程,我自己干这个工程,我给中国建筑中标金额的2~3%作为资质费,我成立中国建筑某某项目某某指挥部,我挂靠在中国建筑旗下,当然这个项目的财报就并入了中国建筑财报了,而实际利润我拿走。弄晓得了伐?还买中国建筑不?

北方有很多这种空壳但是资质很全的工程公司,就靠买资质活着。

但是(我又来但是了),一些重点工程,中国建筑是自己干,确保工程质量(换句话,这些工程的利润也是实打实的)。但是你根本搞不清楚中国建筑的工程里面,到底多少是挂靠,多少是实打实。所以,我是不会碰这种股票的。但是拿来快进快出,吹牛拉股票,让人抬轿子,是可以考虑的。

而铁路工程这种借资质的情况很少。因为一旦出了事,谁都扛不住。一些民用项目,如果挂着中铁某局,十有八九也是挂靠,但是铁路工程没人敢。

一段铁路开工前,谁都不好预测实际毛利率。虽然图纸有,自己也能测算,但是真的不好说。我建了两段铁路,看过施工条件,也只能推测个大概。

铁路是一个闭源的工程。我们有段铁路经过一个小县城,那些小老板想着那么大一个工程,发了,最后只在当地招了几个工人而已。

铁路如何施工?

首先是挖地基槽,然后填路基进去,然后架梁,然后铺铁轨。如何打梁?首先叫民工把钢筋打出一个框架,然后把水泥、砂石、沙子、粉煤灰、外加剂的混凝土浇到框架上。一块梁大概几百吨。

土方部分谁都说不好,施工条件挖开才知道。各地物资价格不同,建起来才知道。

这里就有意思,不同的施工单位技术不同。我举个例子。有段铁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一个工程局修一段铁路,核算下来,平路(含架桥)是赚钱的,但是隧道部分就亏钱。而同一段工程,另外一个标段,中铁隧道局挖隧道却赚钱。这个真的不好说。

中铁建旗下各个工程局,各个工程局又各个分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各个工程局,各个工程局又各个分公司。你很难核算的。除非就一个上市平台,中国铁路建设,或者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可问题是,即使是中铁建旗下,有的工程局业务很好,有的工程局业务又不好。中交也一样。

一段铁路,每公里造价早就核算好了的。然后分成不同标段招标。表面上看,毛利率是每公里实际造价/预算造价。可问题是,不实际开工,谁都不知道实际造价会是多少。有的铁路造价核算是今年,可等筹够钱开工,又是几年后,到时候成本早就起来了。于是又调整。

结论就是:铁路建设类投资标的就很难搞。

刚才我已经说了,预算和实际成本之间差别可以很大。另外个原因,铁路一般是一边建,一边筹。应收账款那是常有的事。我们公司现在压在铁路上还几个亿(还没算时间和机会成本)。再次强调现金含量的重要性。

所以,铁总发债融资的那帮人肯定厉害。我一哥们在一一线央企搞发债,我真是佩服他发债的功夫。绝对比那些资金掮客、高利贷、房地产的厉害。

你们看看这几个铁路建设公司和南北车的应收应付账款,那叫一个夸张。

如何计算EPS

下面就计算南北车了。铁路建设公司我实在不会,你要说你会,会你的毛线。

公司增长性是股票吹牛的核心,即expectation,即希望。正在执行订单意义不大,但是还是要讲。火车的需求主要铁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有的时候针对一段铁路的机车交割生产周期会2年。例如签一个3亿的合同,假设2年交割完毕,根据成本一致原则,这笔3亿的订单会分担到2年内的财报。这个对于判断增长性会构成很大噪音。

即将到手订单什么意思呢?例如我们要建设的这段铁路总投资是70+亿,里面配套采购列车是3.5亿。过去一般南北车是对半开一个订单,合并后,可以认为这笔3.5亿的订单跑不掉了。可问题来了,这段铁路建设周期是7年。即,这笔订单只会在7年后产生。

这里很简单了,只需要把全国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工程统计出来,全国正在建设的铁路/高铁工程统计出来,再看看每段工程大致需要采购多少机车,再看看这些工程竣工时间,就可以马上得出南北车未来的订单多少了。而南北车的机车类型是限定的,每种列车的造价和毛利润也是已知的。而不同工程配套不同机车类型是可以推算的。这样南北车的未来增长性马上就出来了(EPS增厚)。

看看建设时间周期,其实大致算下来,谁尼玛再说火车是井喷暴发,我就给你一巴掌。充其量只能说对业绩有保障。

国家前几天核准了几条铁路,各种新闻都一个劲的吹。我是保留意见的。这几条铁路,有的是早就核准了的。里面有几条是现在八字没一撇。我们经历过煎熬。

海外市场。前几天大家一直在吹波士顿那笔采购。这里有2个问题。第一,美国是货运以铁路为主,客运以飞机为主。波士顿那笔是轨道交通类。所以有的人说美国高铁不如中国什么什么的。人家美国就不依赖铁路。这笔订单意义在于告诉那些美国的小兄弟国家,你们的大爷都在采购我们的机车,所以我们的机车没问题。美国的确有轨道交通更新换代需求,但是我对来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订单是不乐观的。而且我相信,这笔订单背后肯定有其他要求,例如美国建厂,为美国贡献多少就业岗位等等。就业率啊,耶鲁就看就业率,美国竞选看就业率。我朝完全无视经济增长率,也是顶住就业率。

下来,采购中国铁路技术和机车的主要是中国的非敌对国家。其次,就是我大天朝拓展势力范围的需求,这可能就是市场提的那个所谓马歇尔计划。

非洲铁路网就是这个意思。非洲对我朝意味着市场,资源。

越南和印度是我朝的准敌对国家,人家肯定不会采购中国铁路的。有篇文章说越南采用日本技术是因为技术问题,哥一下子就笑了。中国当初到底引进日本技术还是德国技术,也关乎政治,不完全是技术问题。我记得上海最初用了日本技术,还被批评,说觉悟性不够高。

打个岔,海外铁路政治性很强,可能部分内容会被格隆小编和谐。

我举3个例子,地缘政治和国际间拉帮结伙对于我们业务的影响。我们很多年前曾经组团去投资蒙古一个铜矿,蒙古没同意。但是在同一区块,批了一个采矿权给新加坡的公司。为什么呢?新加坡是美国的盟国,蒙古和美国日本关系很好。那个时候蒙古是倾向美国的。后来中国花了很大力气,才稍稍促进了中国和蒙古关系。这个是我第一次见识地缘政治的威力。

泛亚铁路西线,昆明-缅甸铁路。缅甸因为皿煮了,一下子就和我们关系紧张了,倾向美国和日本了。缅甸junZF倒台前,我们公司还专门围绕这段铁路建设配套物资中转站布局踩过点。后来缅甸皿煮,泛亚铁路西线就悬了。我们公司发奖金的钱就泡汤了。奥黑确实鬼精的。越南是肯定不会同意云南-越南铁路的,理由?自己想想,要是再打战,铁路部害死他啊。各位研究员们,动点脑子。泛亚铁路最大可能性是中线(昆明-老挝-终点新加坡)。前几天核准的就是云南段。

英拉也是批准了中国铁路,之后就倒了。肯定还是老美在背后捣鬼。我现在是相当痛恨老美的。It’s about money,purely.

增长性

08年的4万亿后遗症很多。现在是定向的放水。新版本的“铁公鸡”就是铁路、水利、水务、旧城改造(城镇化)。铁路具有保增长的急先锋意思。说起来有意思,城镇化推动了我们的水务,铁路推动了我们的铁路业务。而城镇化和铁路概念起来前,我们这两个业务就已经风生水起,赞一下我们老大的远见卓识。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是农民,搞不动房地产和煤矿啦,如此高大上的行业和我们这些山里的农民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我听说新的规划是50万人口以上城市必须通铁路。各省都在建省内铁路网。省间铁路,国家都规划的,几纵几横,其实还是已下台的刘部长的遗产。规划和落地,区别还是很大的,就像订单和现金进账区别还是很大。

这里要重点强调下云南和新疆。首先大家看见,这次经济危机以来,东部算是没落了。西部的政策红利还没完全丧失。其次西部某些领域是属于empty niche的状态。云南和新疆是我朝进出中亚和湄公河区域的桥头堡(国家专门有桥头堡战略)。乌鲁木齐-兰州-西安-北京这段铁路那真是浩浩荡荡。沿线还有中亚-新疆-兰州的石油管道。

我看国家的规划,有点这个意思:东部高科技,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部,西部继续吃红利其次就是桥头堡。

广州-南宁(以南宁核心广西省内高铁)-昆明(以云南核心的云南省内高铁)、云桂线,还有武汉-昆明这段(沪昆线)。云桂线经过了沿途所有有旅游景点和特色物资的地方。这段铁路是和平时货运为主,客运为辅,zhanbei铁路。如果湄公河区域有事(主要是缅甸和越南),你就能看到这条铁路的威力了。昆明又是核心,昆明-西藏(那真是座着火车去拉萨了),昆明-瑞丽(泛亚铁路西线国内段),昆明-磨憨(泛亚铁路中线国内段),昆明-文山(或河口)泛亚铁路东线越南。这些铁路经过了沿途所有风景区和特色物资地区。昆明-西藏,一个是开发西藏,再次是如果三哥乱来,昆明的物资就源源不断进去西藏了,还有就是那什么(详情请阅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还是那句话,我朝V5。现在你们知道,新疆和云南的桥头堡建设,美国日本等等其他国家心态是很复杂的。

下来就是海外了,主要看第三世界国家(我们进联合国是第三世界的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这几天我的女神英拉来中国,那就是明摆着告诉他信家族,挺你,同时给老美和日本以及老美的泰国代理人示威。

非洲,那里有资源,那里有项目,那里有市场,那里还有黑叔叔和埃博拉。中国有个公司整体上市我很期待,中国兵器集团。打包junhuo业务,管卖管修管回收。你缺桥,我造桥给你,你缺码头,我造码头给你,你缺铁路,我修铁路给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军火商必须赚钱。马克沁卖了多少机关枪啊。

这里就要复习下麦金德教授的“大陆岛”学说。麦金德开创了地缘政治学。麦金德学说和马汉的学说,对应的是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强国战略。马汉的学说的核心是1)陆权国家要强大,周边一定要有一堆缓冲国围绕,为什么普京大帝对乌克兰那么在乎就是这个,为什么我们大干铁路也是这个意思,2)谁控制了欧亚大陆的中亚-高加索,谁就是老大。苏联就是因为控制了这个区域成为欧亚大陆历史上最强大的POWER,希特勒打高加索(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受麦金德影响。我朝各种原因是陆权和海权同时开弓,海上丝绸之路和新路上丝绸之路(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去移民,中国如此美妙和伟大的时刻却错过了)。中交有个局,修建了巴铁瓜达尔港和参与了这些铁路。你看,国家政治真的会影响商业。

还有一个区域就是南美。我对南美的铁路业务比较期待。南美一直是老美的后花园,但是南美反感老美的思潮开始崛起。这个我朝也有考虑。大大去访南美,我们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领土主张,都是有对手盘的。

从地缘政治角度,你就很快理解铁路海外部分了。我朝根本就是被欺压国家的带头大哥。大哥帮小弟修铁路,小弟能拒绝不?

我老大一哥们,在伊拉克巴士拉给英军提供伙食,大赚特赚,现在跑非洲挖钻石去了,偶尔给我朝在非洲的工程干点物资供应。前段时间,有家央企叫我们去非洲建砖厂。我们问钱呢,说那地方,根本没钱,但是可以拿钻石矿的开采权。老大说的第一句话,看来你出国学英语是对的,赶紧学法语,法语国家比较乱,机会也多。

我们水务业务也受这个影响,我们的外国设备大部分是德国设备。一个是德国的设备确实好,另外就是那什么。

我乱扯一个国家。新加坡。淡马锡03-07年和中国有段蜜月期。后来新加坡和老美黏糊,那哪行啊。所以07年之后,淡马锡就不行了,政治、团队因素(Frank Tan确实厉害。我前女友去GS面试,我说,你就说你崇拜唐葵,希望在GS成为他那样的人,面试官绝对高兴。后来面试官真的高兴不行了。)。中缅管道也是为了绕开马六甲(新加坡是世界第二大成品油出口国)。本来淡马锡在中国银行PRE-IPO可以多点股份,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新加坡和台湾联合军演(新加坡在台湾驻军,星光部队,光复新加坡部队的意思,万一新加坡被malai或者feilvbin干了)。

我有次在高铁上就把一白人打了,这种白人在上海装B养成习惯,但只是声音大,几下就趴下。现在咱还不是时候收拾日本人和美国人,自己还不够强大,但是soon or later。欧洲就是一堆没落的穷光蛋,可以无视,德国除外。

开始泼冷水

资金问题和周期

铁路确实因为经济和政治因素,有个期待。但是这些工程和采购背后的资金支撑是个问题。有个铁路局2013年亏损了几十亿,2014年的任务是亏损控制在几十亿以内(希望金融圈子没有愤青和五毛,这个和腐败关系不大)。

其次就是周期。机车采购一定是建成后采购。铁路建设周期少则3年,多则7年。

你们现在看到了,铁路很难出现那种“**公司因为什么市场出现,业绩可期待,建议买入评级”。但是这些全国和遍布全世界的业务构成了一个big pool,这个pool不会被立刻兑现,是逐渐的。你很难预测一个天花板或者peak,但是又难计算一个地板。他就是这么一个有业绩支撑的行业。充其量算是慢牛。

其实我觉得用债券的观点看南北车更准确。这是一个有业绩支撑的债券。南北车不是水务公司,这些铁路工程都是国家层面的。应收账款账龄会长,金额会大。但是坏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说,与非洲某国有个采购合同,这个黑叔叔政变了,不认账了。一般和黑叔叔做生意,都要实物抵押,什么铁路的使用权,收费权,码头使用权,矿山开采权等等。

南北车更适合养老基金,前提是你进去踩的点足够低。我每次南车,每次都是3.8~3.9进去,4块卖一半,4.2全部卖掉。来回的做。南北车更适合箱体型的来回操作。我发现每次我进出北车,国内有家基金也喜欢这样弄。这个基金经理赞一个。

HK比国内价值好哪里去,我也看不出来多大。充其量国内是day-trading(纯投机),HK是marginal trading(以价值投资的名义进行投机)。只是HK公布信息会更多和透明。美国我就知道一家基金,专门干内幕交易,SEC也拿他没办法(不是SAC),合伙人全部是yale的,低调要死。一下子想起电影《辛瑞那》检察官和公司律师说,他要起诉他们公司。公司律师马上:Ican fk ur boss, I can fk the boss who nominated ur boss。

看项目关键看你的出发点,你是商人,还是研究员,还是发债的,还是卖股票的,还是投资者。广汇,新疆第一财团,拥有的资源量绝对无视中东佬。但是这个公司和投资者没有关系,你要是真的以为什么价值投资和公司控制人较真,你就太单纯了。伊坎那种投资风格,至少未来10年都无法出现。金融就是这么个圈子,叽叽咋咋,不同人的利益交织在一起。你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利益当自己的,给人家抬轿子。

无论是国内还是HK,其实都是你发现这个票具备了吹牛的基础,还没人发现,你赶紧跑进去,等火了后,分步减仓出来。你要是真的以为价值投资一直捏着,你就错了。不信看看,水务,中国建筑,铁路概念,无论国内还是香港,肯定有人套在里面。什么价值投资,只是自己安慰自己而已。

我曾经想过南北车会不会像上一次牛市的中国船舶那样,但是一算机会成本,就觉得悬了。与其去赌能不能成为第二个中国船舶,我还不如好好分析某公司,赌重组。您是不是一下子想起了王亚伟。他一直说他喜欢买重组是因为他分析能力强。

另外,如果一个民营公司拿了一个很大项目的信息,要绝对小心。今天看新闻,山西高速的BOT,某民营公司中标了几年都没开建,最后ZF收回了这份BOT合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真的和民营公司没关系。一般民营公司的套路是拿到项目,然后去吹牛圈钱。信托公司不就特别喜欢大型民营企业拿的BOT项目吗?

为什么我们的业务很充沛,我们项目开始前,钱一定是到位的。我们从来不借钱和融资。我们只拿实打实赚钱的项目。老大说的,我看东部那些公司也不过如此。

扯一些题外话吧。

我们有个央企合作伙伴,说是什么采购透明化,去阿里巴巴注册了个。我们耐不住他们邀请,也去注册了个,算是他们供应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阿里巴巴天天短信电话什么的,你们搞什么业务啊,我们这边引进了很多重量级大企业和央企,你们可以blabla。

此处略去一堆脏话,你阿里巴巴就老老实实玩草根。这种业务和事情是你能碰的吗?阿里巴巴就是草根和浮躁抬出来的,虽然我每年也淘宝。

有个高铁工程经过一个县城,鸡的价格翻了三倍,离婚率暴增。老大把我丢在工地呆了2个月,每天只能看星星。有个女工程师全世界干工程,30了,还没结婚。向那些为我国铁路建设默默奉献的无数工程师致敬。那些海外工程的还要面对各种危险。其实一个国家能不能强大,就是无数个人点点滴滴积累,少一点浮躁和投机,应该会有机会。

老大教育我的,要想赚钱,先问你能这个社会贡献什么,为了那点蝇头小利,什么也拿不到。你做好牺牲的准备,最后你得到的最多。自私的人不自私,不自私的人自私。

您看,我还很嫩,也就说了水务和铁路,其他就说不出来了。我也很杂和肤浅,看起来什么都懂,但是什么都不精。这篇文章格隆约稿的第二篇。Btw,格隆和雪球哪家强?(这句话希望小编别删)。我一直好奇为什么中国出不了bloomberg。

我们现在是铁路建设项目和水务资产的现金流养我们的能源项目。我们的能源项目是全中国第一家,全世界第二家,目前全世界没有第三家。我们和第一家同时完成了技术验证和商业验证,同时打算2015年大规模商业铺开。这种能源比传统能源干净低廉,比新能源低廉和有效。而我们的生产方式是零碳,甚至减少二氧化碳。毛利率是350+%,第一天就能存活,但是很耗固定资产投入。

小学那句话怎么说的:勇敢攀登科技高峰。现在,真的只有高科技和商业创新才能强国。土鳖(所谓的土豪)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过去这么认为,现在这么认为,未来还这么认为。

我想很多搞金融肯定会觉得我们是皮包公司,我们办公室在老居民区,一点也没逼格。我相信很多人肯定好奇我们上市不,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需要承销不?我们现在上还不成熟,甚至是一个很难的case,但是我们肯定需要一个平台进行密集的并购。

我们目前上市几个问题:1)业务太杂,需要分拆,但是拆开市值就小了,2)估值水平不高,都是传统行业,3)一些需要公布内容需要调整,肯定会出现一堆稻草人和流星股权结构,4)新业务还不成型。总之还不能讲一个动人的故事,既然要上市就是下狠心去圈钱,要圈就狠狠的圈一把。要不然就别折腾。但是又必须上市,后面的并购,太需要资金了,快速且大规模的并购,密集的增发是肯定的了。并购融资确实很考验功力。你还要担心别有用心的人黑你一把。我前半段会需要一家具有投行业务的商业银行陪我们走一程。后半段需要一家增发销售能力很强(并购类)的陪我们。我还要考虑时间和成本问题。难啊。我想到的另外一个办法是去找第一家公司合作,另外和具有上游资产的公司交叉持股。我不会引进纯财务投资者。PE都是财狼;VC如果不能为被投公司带来其他好处,说到底也是秃鹫。而我们现阶段也不缺钱。说来有意思,我以前很喜欢对赌和可转换。现在我却很讨厌,立场不一样。

现在我主管这个能源项目,老大到处拿可以获得现金流的项目,力图把这个能源项目最完美的时刻呈现给市场。咱不是zj人,咱是踏踏实实干公司,冲着打造一个伟大的家族企业去的。

谢谢格隆让我和大家分享!

最后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请格隆小编把大家的意见转交给我。如果一个项目,5-6年回收所有固定成本,生产成本是某垄断央企成本的1/3,是新兴对手的一半。下游是稳定增长且供不应求,项目增长的唯一办法是不停并购。但是项目门槛很低,容易被复制,前提是尽快圈上游资产。上游资产数量是给定的。这个项目是地方ZF和某央企围绕某种资产的分配出现问题,这种资产现在是不赚钱的,除非按照我们的使用方式。ZF希望我们成功后,挑战这家央企。好的条件是,我们爱国,其次大大时期允许民企进入一些央企传统行业。第一家公司的初衷也是打算搞闭源,干石油公司。

老大一直说我心胸狭隘,总喜欢看竞争对手,就像我立马比较格隆汇和雪球一样的。我说我以前做金融喜欢纵向和横向比较。老大说比较是看别人的经验。盯住别人,说明你心胸狭隘,最终自己迷失了。

雪球和格隆汇都是进行金融信息投放,类似club的模式。我说不出具体商业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肯定要看你的服务,让客户认可并养成依赖,因为你的客户都有钱,毛利率肯定高。如果你投放的信息不能给我tip,让我认可,我肯定不会subscribe。或者进一步讲,让实体和金融对接,信息分享,同时出现一些商业机会。例如格隆小编建议我借壳。RTO适合快速上市,不适合圈钱。算下来,成本未必比IPO低。等我去翻下教科书,我记得RTO不如IPO有几条来着的。

(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