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最强主题诞生,涨幅第一,份额缩水90%!

上半年,经历过市场洗礼,百亿级公募基金经理平均收益率-11.1%,仅有两位百亿规模基金经理获得正收益。

上证指数上半年最深回撤超过20%,沪深300最深跌幅达24%经历先跌后涨的过山车行情,上证指数走出V型走势,以跌6.6%收官

扬眉吐气,在全球市场排名靠前。

从具体行业来看,能源板块遥遥领先,以21.52%的涨幅领跑市场,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与设备跌幅超22%,是上半年表现最差的行业。

1

光伏ETF“生逢其时”,恒生科技C位出道

2022年上半年,能源板块上涨,光伏ETF、煤炭ETF、豆粕ETF、能源ETF、港股通消费ETF均大涨,涨幅超25%。

消费电子类ETF霸榜上半年ETF跌幅榜。其中VR ETF跌29.63%,消费电子ETF跌26.76%,5G ETF跌25.87%。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和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ETF市场与股票市场追涨杀跌不同,ETF的持有者在操作上有“越跌越买,越涨越卖”的特点。

比如,以上半年涨幅最高的光伏ETF为例,上市时间是2022年4月22日,生逢其时,4月27日光伏产业指数开启大涨模式。

短短两个月时间,光伏ETF净值从0.856涨到最高1.394。

不过资金逢高减持、落袋为安的迹象较为明显。净值大涨,光伏ETF份额却大幅缩水,基金份额从4亿变成0.4亿,两个月缩水90%。

相反,美股上半年大跌,纳斯达克指数上半年跌29.51%,基民大幅抄底纳指ETF,其份额今年1季度4.05亿,最新份额33.29亿,份额暴增722%。

另外,今年最热门的ETF之一,恒生科技也C位出道。

上半年,ETF市场份额增加最大的指数标的为恒生科技,有9只基金跟踪,以规模最大的一只恒生科技指数ETF为例,1季度份额161.26亿份,2季度198.5亿份。

2

权益基金发行遇冷,债基持续火热

1.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回到2016年水平

2022年上半年A股1季度跌幅大,跌速急,投资者信心受挫。公募基金发行数量以及规模与A股走势高度相关,受市场调整的影响,公募基金发行遇冷,新发数量与规模均回到2016年水平。

2022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的发行遇冷。截至6月21日,年度新成立主动权益基金共218只,大幅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314只)。

募集规模同样遇冷,总募集规模1116.5亿元,平均募集规模约5.1亿元,大幅低于前两年的均值,重回2016年水平(4.4亿元);募集规模超过5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仅2只。

2022上半年,主动管理行业主题基金发行市场疲软,仅消费行业、医药生物和新能源(车)主题基金存在新发的产品,其他类别的行业基金均未有新发产品。

除了新发数量少之外,平均募集规模也大幅低于去年水平。新发的消费行业基金共2只,平均募集规模仅0.5亿元;新发的医药生物行业基金共8只,平均募集规模约1.7亿元;新发的新能源主题基金共8只,平均募集规模仅1.3亿元。

2.债基金产品发行火热

2022年上半年股市行情不佳,权益型基金及固收+基金整体亏损,投资者的避险需求使得纯债基金产品发行火热。

上半年全市场新发纯债型基金162只,合计募资3746.21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大幅增长63.6%和64.3%。

3

动荡世界的避风港

针对下半年行情,兴业全球首席策略师张忆东认为,从低点到下半年的高点,反弹出技术型的牛市,也就是涨了20%不难。可是出现连续数年指数型的、趋势性的大牛市,还是需要更多的条件,现在条件没有完全具备。上半年,无论是地缘政治冲突、高通胀、疫情等“黑天鹅”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影响慢慢散去,但还是会有影响。

他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比海外,更早的经历了至暗时刻的考验。从而在二季度基本上确认了底部区域,到了下半年随着疫情的缓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面会伴随着经济的复苏而得到改善,中国资本市场下半年有望成为动荡世界的避风港。

张忆东建议,转变熊市思维,但是不必盲目乐观,不要动辄想着指数大牛市,脚踏实地寻找中国基本面细分领域改善的机会。

改善的机会从两个维度考虑:第一,成长股按照α策略;第二,价值股按照性价比。对于α策略分为两类,一类“新半军”也就是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A股还是会完全聚焦在“新半军”,并且“新半军”行情下半年将会给科创更广的领域扩散。

港股里面的α,要关注中长期的内生增长动能,短期复苏的红利。包括港股里面新能源车,智能车相关的标的;互联网,长期要看科技赋能,特别是云计算,智能驾驶的相关的产业链;物业、物管。

...

上半年,经历过市场洗礼,百亿级公募基金经理平均收益率-11.1%,仅有两位百亿规模基金经理获得正收益。

2022年上半年,你跑赢大佬了吗?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