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财险一季度净利延续亏损,超6成股权被质押冻结

倾巢之下难有完卵。

倾巢之下难有完卵。

“泛海系”的危机也影响到了亚太财险,公司股权被频繁拍卖、抵债,4大股东股权均被质押或冻结,原二股东股权“以物抵债”风波刚过,又迎大股东资金吃紧股权冻结。

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冻结下,为亚太财险未来的经营战略稳定性蒙上一层阴影。

超6成股权遭质押冻结

5月31日,银保监会披露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总计43名,武汉中央商务赫然在列。

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入股资金来源不符合监管规定;违规代持银行保险机构股份;隐瞒关联关系;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存在严重逃废债行为;股东及其关联方违规挪用、占用资金;违规将所持股权进行质押融资;违规安排未经任职资格核准的人员实际履行董事、高管职责;拒不按照监管意见进行整改;存在涉黑涉恶等犯罪行为。

武汉中央商务是泛海旗下重要子公司之一。

祸不单行,6月20日,泛海控股(000046. SZ)发布一则资产冻结公告,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所持亚太财险51%股份被全部冻结。

此前亚太财险收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和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送达的《被查封财产情况告知书》,关于冻结武汉中央商务51%股权的通知。

此次股权冻结依旧逃不开合同纠纷、债务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3月28日,该笔股权就曾作为质押物出现在京东拍卖平台,处置方正是长城资管北京市分公司。

根据《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质押银行保险机构股权数量超过其所持股权数量的50%时,大股东及其所提名董事不得行使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的表决权。

失去表决权势必会对险企的战略方向、管理层稳定性以及市场声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股东的经营困境也会使其无法在资本补充方面支持险企持续发展的需要,若出现股权被拍卖、转让的情况,管理层任命和公司发展战略也将受到影响。

亚太财险目前被冻结的股份并不止51%,还有其他股东的股权也被冻结。

亚太财险有四家股东,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武汉中央商务持股51%、民生信托持股20%、亿利资源持股15%、重庆三峡果业持股14%。其中,武汉中央商务持有民生信托76.76%股权,二者存在关联关系。

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股权状况

图片来源:亚太财险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除了武汉中央商务外,民生信托股权被部分冻结,亿利资源股权被全部质押,重庆三峡果业股权被全部冻结。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6月12日股东质押比例和股权冻结比例在65%左右。

此外重庆三峡果业所持亚太财险1.68%股权预计8月将被司法拍卖。

阿里拍卖平台显示,该股权将于8月4日进行司法拍卖,起拍价定为6713.49万元。该股权第三方评估机构给出的评估价8391.86万元,相当于打8折。

然而近两年保险行业大环境低迷,找接盘方也非易事。

前车之鉴,原亚太财险二股东新华联控20%股权流拍后,经法院裁定,民生信托通过“以物抵债”形式取得相应股权。

一季度亏损延续

亚太财险近年盈利能力较弱,去年更是从盈利转向亏损。

从业绩表现来看,亚太财险去年净利大幅下滑由盈转亏,1季度净利亏损延续。

不过,公司此前曾对外表示,截至5月底,公司已扭亏为盈,实现净利559.71万元。

具体来看,公司1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33亿元,同比减少2.89%,净利润亏损0.26亿元。

完成签单保费13.48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仅占42.36%为5.71亿元,非车险保费挑大梁。

从渠道来看,代理渠道独占鳌头实现签单保费7.05亿元,经纪渠道和直销渠道次之,分别实现签单保费4.25亿元、2.13亿元。

综合成本率为104.24%,超出100%警戒线。这也意味着公司难逃承保亏损。

同期,公司偿付能力下滑、投资端指标以负开端,大体表现和行业趋同。

其中,综合偿付能力和核心偿付能力均为179.74%,环比上季度下降34.6个百分点。

公司预测,下一季度较本季度偿付能力会进一步下滑。

总资产收益率为-0.39%,净资产收益率-1.13%,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18%,投资收益率0.65%。

亚太财险净利亏损有迹可循。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60.94亿元,同比增长12.37%;净利却大幅亏损4.95亿元,典型增收不增利。

财报显示主要是由于赔付支出增加27.35%,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增加455.43%,资产减值损失增加1262.5%,带动营业支出同比扩大23.41%,大于营收12.37%增速,导致净利由盈转亏。

亚太财险表示,2021年净利骤降,主要受车险综改、河南暴雨灾害及数起大额理赔案件影响。

不可否认个体难逃大环境影响,经营迟迟不见起色,或许有其他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

纵观亚太财险2017-2020年虽然进入盈利通道,但能力相对偏弱。4年间分别实现净利0.14亿元、0.34亿元、0.43亿元、0.61亿元。

而2021年净利亏损金额远超前4年净利总和。

上年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6.92亿元,同比增长11.26%。

按险种划分,商业车辆保险和交强险仍是主流,分别实现保费16.65亿元,12.6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2.74%、9.97%。

将原保险合同收入按销售渠道划分,个人代理、保险专业代理、保险经纪占据前三,分别实现收入19.07亿元、16.39亿元、13.46亿元。

其中,除了个人代理保费和大行业趋同有所下滑,保险专业代理和保险经纪保费收入均较上年有所增加。

从产品来看,2021年公司保费收入居前5的商业保险险种为机动车辆保险、健康险、责任险、意外伤害险、企业财产险。

其中,除了责任保险承保盈利外,其余均亏损。尤其,机动车辆保险和意外伤害险承保利润亏损超亿元,亏损金额分别为2.78亿元、1.02亿元。

在亏损、股权被质押冻结的背景下,今年3月,蒲海成卸任亚太财险总裁,由“泛海系”背景出身的于海波担任临时负责人。资料显示,2016年,时任泛海控股房地产开发集团总部资产财务部总经理的于海波,被“空降”到亚太财险,担任助理总裁,分管投资。此后历任亚太财险财务总监、首席投资官。2019年12月起,升任副总裁,分管资产管理中心、财务管理部和办公室。

4月银保监会核准了于海波担任亚太财险总裁的任职资格。

提醒图片.jpg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