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为国消费了

走出门,让烟火气回来

6月1日,零时。

上海外滩。

虽然夜已深,但此时的外滩却警笛声响彻,灯火通明,人潮涌现,上海跨江桥隧路障正式被拆除,市民拿出手机,不断刷新着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居民小区,未到零时,但车辆早已排队等候,为的就是大门解封的那一刻,犹如赛跑选手即将到达终点,充满胜利的喜悦。

一切,都显得那么有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比过年还要热闹,这晚的上海人,注定彻夜难眠。

因为,封禁两个月之久的上海,终于回来了。

到新天地点上一杯咖啡,感受一下老上海的优雅,到陆家嘴吃一顿自助餐,感受新上海的品质;还有老弄堂的早餐、新小区的酒吧、南京路的人流、上海中心的云端俯瞰......

开怀畅饮、举杯庆祝,可能是上海人这一刻最想做的。

这一刻,没有谁比上海人更清楚明白,不管摩天大楼再高,优质洋气再多,真正撑起了这座中国最大城市的根基,还是消费,是散布在上海大街小巷,那一缕缕最简单的人间烟火气。

这袅袅升起的烟火气,不仅是在上海,也不仅仅是在北上广深这核心一线城市,全国但凡有人住的地方,都弥足珍贵。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消费。

正是它,在一步步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大脊梁。


01

投资与消费,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应该是怎样的结构?

对此,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民来说,工作轻松稳定、有高收入、高福利,能够买得起自己喜欢的很多东西,就是一个最幸福的国家。

在西方美欧发达国家和隔壁的日本,过去都有过让老百姓觉得非常幸福的时光。

美欧发达国家,由于在过去第一批解放生产力,引领人类科技发展,很早就走过了全球出口和内部大规模基建投资的红利时期,并积累了巨大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甚至拥有了收割全球国家的货币霸权。所以这些国家普遍高收入,高消费,能够一直维持着优越国的姿态。

但近年来越来越空虚化的工业制造业,以及过度的福利和消费,让这些国家开始陷入增长乏力,甚至出现债务危机。如果不是还有先进技术红利和国际铸币税维系体面,他们的经济状况恐怕要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80年代的日本,也有过最辉煌的时代,通过战后成为美国军备加工厂积累起的技术和资本,加上本国货币有意贬值以及国民劳动力红利释放,日本快速进入经济泡沫时代,成为亚洲最强经济体,曾经一度富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但贬值带来的过度金融泡沫化,叠加产业全球转移,最终导致日本金融泡沫刺破,迎来失去的“二十年”,直到现在,日本的经济还一直处在长期萎靡不振的状态。

可见,高收入,高消费是一个国家得以稳健运行的核心循环要素。但高收入,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做到的。尤其在没有国际铸币税前提条件之下,难度之大,堪称登天。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也在有意无意得走过了与美日当年相似的前半段。

一直以来,出口和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要素。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开始持续腾飞,体现在出口贸易规模的飞速增长,出口开始成为拉动中国的核心动力,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业中心。短短几年间,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迅速增长了到30%以上,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才逐渐回落。

尽管一开始中国出口的大多数是毛利率很低的中低端原料、加工贸易,工厂的利润及工人的工资并不高,但强劲的出口带来的是更多的订单,不仅为中国广大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增加收入的机会,也是中国逐渐换来资本积累和技术经验积累,为后续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夯实基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开始启动更大规模基建计划,数以万亿元规模源源不断投入各种超级工程,逢山开路,遇河修桥,加速城镇化,铁路公路如蜘蛛结网般全面铺开。在往后的10年,“基建狂魔”、”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自我的最响亮名片。

而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因此快速稳稳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把第三名的日本遥遥甚至甩在身后。

基于这些全面的超级基建所形成的各种基础设施,互联网、电商、新消费等无数新商业模式得以衍生并不断壮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

但2018年之后,随着中国的传统大基建、城镇化进程步入阶段尾声,投资的规模红利也如同出口一样,迎来增速乏力的新阶段。

更关键的是,当下的中国,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于外,地缘政治持续搅动全球,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想抬头,尤其乌俄战争不仅把欧洲拖入经济发展泥潭进而对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巨大潜在变革,给全球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于内,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时代到来,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加快转型,而疫情影响犹在,经济发展有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情况。

我国如何在全球复杂宏观环境下继续搞好中国外循环经济,如何在新发展模式下让内循环充分高效稳健运转起来,如何处理好居民收入分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平衡、产业结构发展平衡、公平与效率平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摆在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相继贡献了最初的光和热,那么百年大变局之下,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阶段靠什么?是继续以投资拉动,还是消费驱动?

这一重大命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事实上,选择方向,国家很早就给出。

那就是,在稳住外贸基本盘之外,投资与消费,一个都不能少!


02

解决促消费的后顾之忧


加快国内大循环,通过加大投资和政策指引,来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去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以提振老百姓的消费,最终完成经济的健康循环。

这是国家为稳经济开出的一剂良方。

中国经济大力转向消费内擎拉动,其实已经时不可待。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国家战略决策,重点在于内循环。而内循环重要的抓手必然是消费这架马车。

中国14亿人口,释放其巨大的消费潜能,前提需要从人们的支出端以及收入端着手来想办法。

自从提出了“双循环”战略之后,政策开始密集针对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发力。

2020年8月,在房住不炒大思想框架下,监管层给房企划出了“三道红线”,改写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底层规则,房地产企业以往依靠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商业模式开始失效,这个长期绑架中国经济和老百姓钱袋子的资本猛兽,终于被关在了笼子里。

2021年7月,中办、国办正式官宣:《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对教育产业化与资本化开刀,让民众的教育焦虑从此消退。

2021年10月15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严控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和控制医保次均费用,深刻改变整个医药行业的运行逻辑。对老百姓来说,“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大幅减少。

这些是为缓解老百姓支出压力,提高消费能力的重大动作。

但更重要的,是在收入端,去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

除了降税减负,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外,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导向是做大做强产业升级。

产业往高端走,产业利润才最为丰厚,才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从业人员收入大幅提升,老百姓才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带动经济更好的内生增长。

美欧发达国家,正是牢牢把握住了最核心的高端技术产业,才能实现劳动者的高收入和高福利,最终完成经济健康循环。

曾几何时,出口8亿件衬衫换来的利润才能够买得起一架空客A380,让国人黯然神伤。但当下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了。

当前,中国高铁、5G网络与应用、电子支付、量子研究、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已经处在世界第一,或非常前沿的水平。还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逐步实现了“弯道超车”的伟大构想。

汽车工业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从消费角度看,2021年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中,汽车消费占比高达28.5%,排名第一;从投资角度看,2021年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7%,位居制造业前列。

从产业链角度看,汽车几乎覆盖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包括有色金属、化工产品、计算机电子设备、黑色金属、通用设备、橡胶塑料等。另外,对批发零售、商务服务等配套服务需要较大。据粤开证券,汽车产业对社会生产拉动作用大,每增加1单位终端需求,会带动其他产业释放近3倍的产出效果。从其它角度看,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就业均占全国的1/10左右,1个汽车产业岗位至少可带动相关产业7个就业岗位。

过去很多年,中国国产汽车品牌在全球,以及国内没有一家能够走出来,产业链巨量的利润被外国资本赚走。但国家战略早就瞄准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早于2010年发布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时到如今,已经有不少国产汽车品牌扛起了大旗。

比如,比亚迪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已经在全球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今年4月,比亚迪销售105601辆,同比大增322%,全球市占率高达22%,碾压特斯拉的11%以及宝马的3%。当然出了比亚迪,还有造车新势力,包括小鹏、蔚来、理想等也有不错的实力。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转型升级奇迹,还在光伏、大飞机等众多高端产业上发生。

这正是中国正在做的事情:一边逐步挪开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一边前瞻性大力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让中国工业越发具备产业优势,也让无数产业链从业者拜托以往密集劳动低回报的困境,实现更高的收入,从而提高劳动这的消费能力,进而对经济发展形成极好循环刺激。

可以想象一下,凭借14亿庞大人口基数,以及越来越高的收入水平和越来越被解放出来的消费能力,未来中国的消费潜力将是何等强盛。


03

走出门,让烟火气回来


很多人都津津乐道巴菲特为何能够如此成功,除了个人能力,美国国运也是很大的原因。

巴菲特从1950年代中后期便开始征战美国股市,也取得过非常辉煌的战绩,但真正让人成为股市的时间段,是1980年代以后。此前的美国经济,虽然也经历了二战后的蓬勃发展,但过程却异常的跌宕,冷战、越战、石油危机、滞胀,每一个都给美国经济带来很大的损伤。

直到里根上台,美国开始逐步走出滞胀,重新焕发新机,期间世界局势不断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使其至今依然领先全球。伴随着一路向上的国运,加上巴菲特一以贯之的价投策略,最终使其步向巅峰。

实际上,做生意也好,做投资也好,乃至每个人的人生,讲求的是顺应时势,顺应国运。

那究竟什么是未来中国的国运?

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模式从出口-投资型转向消费--创新型,走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走向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最大的国运。

生长在这个大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幸经历这一切,见证这一切。这里面还有一个重大意义,在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和奋斗后,我们终于和西方站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我们正在触碰世界最先进的文明,甚至打造能够引领世界的新文明。

然而,前途无比光明,道路却异常曲折,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荆棘满地、跌宕起伏一路随行,因为最容易的改革其实都已经做完了,剩下的每一项都是硬骨头,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今日强大的美国,曾经也面临过同样的难题,过分迷信凯恩斯主义,过度的投资拉动发展模式,是经济陷入滞胀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最终在里根的新经济政策下,国家逐步转型至消费--创新型发展模式,中间的转型阵痛期也异常痛苦,但美国却一路坚持了下来。

回到当下。

现在的中国,无疑正处于类似的转型阵痛期,旧的动能已经逐渐消退,很难再逆袭,新的动能还在培育期,要真正接棒还需要等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尤其是今年,局势更加复杂,地缘政治博弈日趋严峻,外围的战争、流动性收缩、疫情的反复,还有高通胀下导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集中出现,国内的经济增长压力的显现,都预示着今年的困难程度会超过以往,各类经济数据也正在反映这种压力,当中又以消费的下滑速度,较为令人担忧。

撇开经济数据,你我他自身,也能够感受到这样一种变化。疫情封控,居家隔离,熟悉的街道、畅快的吃喝、开怀的玩乐,人家烟火气,仿佛一夜之间全都没了,还有各种流通速度的下滑,经济下压,消费低迷。

时下确实艰难,但不管如何,在大的国运面前,拉长时间看,任何一次下滑,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必定能够跨过去,也最终能够享受到转型升级的成果。

在促进消费方面,国家其实也下足了功夫,大的方向,是转型升级,减负降费,小的方向,是全力控制疫情,是大家生活恢复正常,是发消费券,营造更多的消费场景,重新让烟火气回归。

现在,是时候轮到我们每一个人,走出门,去为国消费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