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点评:稳信贷、降成本、拉需求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金研究,作者: 周彭 段玉柱 等

近期流动性已经相对宽裕,但疫情影响政策效果,宽松政策在疫情受控后可能得到集中显现。

据新华社5月23日报道,日前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1],并且宣布稳经济的一揽子措施,财政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更为明显。近来随着5年期LPR下调、房贷利率下限调整,在加上5月23日国常会最新推出的政策,政策实质性的宽松力度进一步加大。短期内疫情仍然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变量,宽松政策的乘数在疫情的影响下可能会有所下降。效果可能并不会完全显现。但如果在疫情期间市场主体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房地产信用风险得到有效处理,经济运行在逐步向常态恢复之后,这些宽松政策的效果可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结构性货币工具扩容提质,进一步支持小微贷款投放。国常会提出,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虽然这个口径还并未明确,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央行之前公布的一些措施进行估算,目前普惠小微再贷款支持工具的额度已公布的有4000亿元,再增加一倍就是再增加4000亿元,相当于再增加1.3%的基础货币投放。此外,结构性货币工具不仅扩量还在提质,这次国常会指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可能指的是等量的银行贷款可以从央行获得的流动性增多。按照原来的规定[2],如果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话,银行可以按照贷款本金的40%获得再贷款支持,扩充一倍后这一比例提高到80%,进一步减少银行的资金占用,但风险依然需要银行自担。

财政承担更多信贷风险,支持信贷投放。这次国常会明确提出国家担保基金合作业务规模要新增1万亿元以上,相当于财政要在支农支小贷款的投放中承担更多的风险。具体来看,

►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支农支小贷款,可以承担30%—80%的贷款本金风险。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于2018年,该基金主要用于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创新产业等普惠领域提供相关担保,有助于降低其融资难度,分散银行和地方再担保公司的风险。目前国家担保基金具体的担保比例在不同的业务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在与交通银行的合作项目中[3],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承担80%的风险、银行承担20%的风险;在与地方再担保公司的当中,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承担贷款本金30%的风险,地方再担保公司与银行再分别承担一部分风险。通过再担保的模式,财政将承担更多的信用风险,有利提振贷款投放。

► 2022年新增业务如果达到1万亿元以上,相当于新增业务同比扩张2500亿元左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于2018年,旨在为支农支小贷款提供再担保服务,分散银行风险。2021年全年[4],融担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7542.15亿元;如果今年新增1万亿元以上,则相当于同比增长2500亿元。

同时,纾困型货币与财政政策继续加码,降低经济主体的现金流压力。疫情之下,正常的生产活动受到冲击,利息支出就变成了非常大的现金流压力。本次国常会指出,指支持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在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此外,财政对企业的纾困政策进一步升级扩围,涉及退税、社保费缓缴、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等方面。会议指出,今年将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亿元;同时小微个体工商户和特困行业缓缴社保费延续至年底,预计缓缴3200亿元;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等。同时,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以上纾困政策有助改善企业现金流,减轻资金压力。

作为有效投资的重要组成,基建支持政策再度加码。会议指出,要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并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今年3月末银行对基建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为13.2%,虽高于整体增速,但较2月末的13.7%有所回落。我们预计以上政策有助于提振水利、交通、市政等投资增速,预计全年广义基建增速或达8%左右。

消费方面,车购税减免、放宽限购对汽车消费提振效果较强,提振幅度可能更多取决于供给端修复情况。汽车消费占社零总额10%左右,是占比最高的单项商品,对于稳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国常会提出“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减税规模达2021年车购税的17%。历史来看,2009年和2015-2016年,曾针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两次推出车购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2009和2016年对应车型的销量分别增长71%和21%,增速分别较前一年提高59和11个百分点,提振效果非常显著。但不同于以往,2021年以来汽车销售的持续低迷,较大程度上是受“缺芯”制约;今年上半年吉林和上海的疫情反弹,也对汽车供应链形成冲击。未来如果汽车供应链较快修复,下半年汽车消费有望从负增长中走出。

近期流动性已经相对宽裕,但疫情影响政策效果,宽松政策在疫情受控后可能得到集中显现。从短端流动性来看,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从货币供应来看,M2增速在经济基本面较弱的背景下连续回升、4月达到10.5%,较去年年底高1.5个百分点,大概率将明显高于1-2季度的名义GDP增速。但是融资扩张仍然较为疲弱,4月存量社融增速4月仅为10.2%,低于去年12月水平。由于疫情的存在,经济不能在正常状态下运转,经济主体面临的不确定性很高,投资消费意愿较弱,因此各类宽松政策的乘数效应较以往的经济周期可能都有明显的下降;同时,虽然房地产需求端政策已经逐步放松,但房地产供给端的收缩可能仍然对需求和投资形成一定的限制。但如果在疫情期间市场主体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房地产信用风险得到有效处理,经济运行在逐步向常态恢复之后,这些宽松政策的效果可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2-05/23/c_1128677373.htm?share_token=ed7fb037-a5c8-4a48-b03e-e5b2bbbe249b

[2]http://www.pbc.gov.cn/redianzhuanti/118742/4052441/4052452/4053588/index.html

[3]https://www.gjrdjj.com/content/details_19_425.html

[4]https://www.gjrdjj.com/content/details_20_1015.html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