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25年,全球美妆顶流直接下场做VC,这条赛道要爆!

接着卷

最近,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在华发起了一个资本动作,引发市场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近日,欧莱雅集团正式宣布在中国市场设立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次方”),后者成立于2022年05月05日,法定代表人为Pietro Andrea BRAMBILLA,由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注册资本1亿元。

图片来源:企查查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投资由欧莱雅集团旗下的战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公司BOL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L’Oréal Development) 提供支持,聚焦投资在营销、数字、研发、数据、供应链、包装等领域具有高增长潜力的科技创新公司。

欧莱雅入华已有25年,不同于以往的买买买,又或是做LP来间接投资创新标的,这一举措可谓是直接下场做VC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释放了一个信号:乘上科技快车是必然,国内美妆市场或许卧虎藏龙,亟待掘金。


01

买买买战略起家


首先来讲讲欧莱雅,它是家法国公司,一开始凭借染发剂产品出圈,后面慢慢扩容其产品线,尤其是伴随着大刀阔斧的收购战略,欧莱雅在产品矩阵、渠道上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随后在精准的品牌营销下,成为头部化妆品公司。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成为了欧莱雅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

从业绩上来看,尽管疫情阴云依旧笼罩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上,但欧莱雅的业绩还是比较稳定。

公开数据显示,欧莱雅集团2021年销售额实现322.8亿欧元,同比增长16.1%,具体来看,四大事业部(高档化妆品部、大众化妆品部、专业美发产品部、活性健康化妆品部)均实现增长;同时,营业利润达到61.6亿欧元,同比增长18.3%。此外,2022年一季度其销售额达90.6亿欧元,同比增长13.5%,涨势还是较为强劲。

可以发现,虽然现阶段通货膨胀不可忽视,原材料价格使得不少企业承压,但受益于“大而全”的品牌矩阵切准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叠加数字化改革等创新举措,还是使得欧莱雅占据一定的优势。

不过久居高位之后,不能没有忧患意识,毕竟俗话说得好,高处不胜寒。

如今的市场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认知之中,近年来,我们可以发现,美妆市场已成为新消费的热门风口之一,目前除去国际大牌们占据一席之地,国产美妆已经支棱起来了,这也让欧莱雅为首的国际大牌们挑战性和危机感并存。


02

先下手为强?


不过,受制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面对市场的严峻挑战,各行各业的日子都不好过,疫情打击了消费意愿,对消费结构有较大影响,也使得供应链的运行明显承压,企业的生存压力激增。今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

其中,新消费自然就受到了一定的冷遇,而这一寒潮也席卷到了美妆行业。

公开数据显显示,化妆品品类2022年4月消费零售总额为214亿元,同比下降22.3%;今年1-4月化妆品消费零售总额1168亿元,同比下降3.6%。

即便是资本再看好其利润和成长空间,比起之前的盲目抢投,还是会谨慎为上,这也是今年以来美妆消费和投融资表现相对遇冷的主要原因。

同时,围绕化妆品行业的新规逐步落地,例如,2021年正式施行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要知道流量红利总有消失的一天,随着获客成本的不断提高,美妆行业存在的低研发、重营销、同质化等痛点亟待解决,需要找到良性的增长路径。

不过,长期来看,中国美妆市场还是有利可期,毕竟消费的主力军已经向年轻一代转变,而国产美妆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和价值观,凭借“国潮”、“颜值”、“性价比”等特点,叠加直播种草、社交平台的内容营销,不少品牌打造爆款走了出来,颇受追捧。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2020年期间,国内本土美妆品牌在化妆品大众市场的市场份额从28%升至45%,频频刷存在感。

显然,美妆主要消费群体是在不断扩大的,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目前国内整体美妆护肤行业规模约有5000亿元,细分赛道都在试图突围,其中包括了功能性护肤、美妆集合店赛道等。

而在这一各方蓄力的态势下,对于想要取得先头优势的头部美妆标的来说,即便短期行业景气度受到冲击,但不改长期的发展方向。正所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提前下手布局很是关键。

而品牌最为坚实的护城河莫过于是产品,尤其是能不断抓住趋势,吸引并匹配新的消费者的产品。此前,欧莱雅一直靠着“buy and grow”战略不断巩固其优势,本次直接下场做V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触及更多的新品牌和新技术,发力美妆科技,进而提升消费者对其品牌矩阵的黏性,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举措。


03

结语


无独有偶,除了欧莱雅成立投资公司之外,资生堂近日也在国内设立了首个专项投资基金,可以发现,巨头对国内市场产业的发展潜力还是较为看好,学会灵活适应市场趋势。

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算个双赢之举,巨头们有望丰富产品矩阵,进一步深入渗透产业链,也对目前大环境下深受经营之苦的美妆创业标的带来一汪活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