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是熊市的开始?心理学视角这样看美股

编者注:分析师Mark Hulbert认为:人们的心理状态预示着熊市运行的进度,投资者该如何应对萎靡的市场?>>作者:Dennis2022年来,美股的表现让全球投资者非常失望,三大指数年内跌幅皆超过了10%。截至5月17日收盘

编者注:分析师Mark Hulbert认为:人们的心理状态预示着熊市运行的进度,投资者该如何应对萎靡的市场?>>

作者:Dennis

2022年来,美股的表现让全球投资者非常失望,三大指数年内跌幅皆超过了10%。截至5月17日收盘,纳斯达克在今年下跌了23.4%,标普500下跌了14.21%,道琼斯指数也下跌了10.14%。

MarketWatch的分析师Mark Hulbert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美股已经进入熊市,并且距离熊市结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指出在最近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投资者依然非常关注如何抄底,而忽略市场还会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过去的熊市中,大家都认为市场已经触底,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个时候往往还会继续下跌。不过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大幅度的反弹是有可能发生的。即使反弹真的来了,Mark认为这大概率只是熊市中的一次反弹,而不是代表新一轮牛市开始的反转。

一、从心理学看熊市的五个阶段

回顾过去的经历过的熊市就会发现,当市场真正触底时,几乎没有投资者可以感知到。有趣的是,在这个时候投资者们已经对下跌习以为常了,认为熊市依然会继续下去,这是因为投资者们已经被市场折磨的垂头丧气了,甚至其中的一部分已经退出市场了。即使股市真的出现了走强的势头,投资者也会认为这只是在“诱多”——熊市中的一次陷阱罢了。

很显然,这并不是现在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熊市中的心理状态遵循一个类似于心理学家所说的悲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协商、消沉和接受。以下是它们在股市中的表现:

  • 否认——在这个初始阶段,普遍的观点是股市疲软只不过是一个买入的机会。投资者远没有感到愤怒(下一阶段),他们仍然相当乐观,因为市场回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以比牛市持续时更低的价格买入股票。
  • 愤怒——当市场回调变得过于严重时,否认(上一阶段)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投资者的情绪将演变为愤怒,他们抱怨回调是不公平的。这一阶段的一个特点是,投资者将回调视为对自己的侮辱——仿佛市场关心你我是否会赔钱。
  • 协商——在这个阶段,投资者将精力转移到弄清楚在投资组合遭受回撤的情况下,他们是否能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退休人员会调整他们的财务计划,投资者会放弃一些生活上的物质需求,例如购买豪车或去欧洲度假,因为他们不希望在股市中“割肉”。
  • 消沉——随着市场持续下滑,人们开始意识到仅仅削减物质需求是不够的。他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方式需要进行重大改变:临近退休人们或许会延长退休时间,已经退休的老人可能会重返工作岗位。
  • 接受——在这个最后阶段,投资者认输了,他们对熊市心服口服,甚至不再幻想熊市何时会结束。他们把任何市场走强的迹象都视为“傻瓜式反弹”,并认为只是在诱使其他投资者在下一轮下跌时损失更多的钱。
  • image.png来源:网络

    二、现在到了哪个阶段?

    Mark认为目前最多只到了第二个阶段。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处于这个阶段,因为每个投资者的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但现在市场上的主要观点是:回调就是买入机会(第一阶段),和对于市场下跌感到愤怒(第二阶段)。

    投资者必须如实判断自己的状态,只是嘴上说着比如认输了、要退市了是没有意义的,在市场出现复苏时大概率又转而加入看涨的行列,这本质上还是第一阶段的行为。

    不过最近有很多说法表示华尔街有“投降”的迹象。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熊市末期了。但是在真正的熊市末期中,人们并不急于察觉到有自己是否投降了,而是对于发生的事情表现出冷漠和漠不关心。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下跌都会经历这五个阶段,就像不是所有的回调都会变成大熊市一样。

    三、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绝招:专注于基本面

    无论市场如何大跌,是否进入熊市,都是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无法改变的,或许借此机会,从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经历中,学习到一些应对方式。

    巴菲特能够从众多投资人中脱颖而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市场表现萎靡的时候,巴菲特能保持冷静,并果断出手抄底基本面良好且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知易行难,想要真正做到需要极其坚定的决心。就如上文Mark所说,熊市的末期大家对于市场的下跌已经麻木了,甚至已经退出了市场。这种漠不关心的状态或许才是恐惧的最高点。

    image.png黑色星期一,来源:网络

    著名的“黑色星期一”来临时,巴菲特也是坚持同样的策略。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单日狂泻22%,尽管如此,巴菲特也不会时刻关注崩盘的市场,而是与往常一样打电话,看财报,关注公司的基本面。

    另一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有相似的心态,在一次访谈中,主持人对彼得林奇问到:“1987年是你投资生涯中最可怕的经历吗?”彼得林奇表示“黑色星期一”根本不可怕,因为他打电话给上市公司,得到的答复是:经营状况良好,订单充足,资产负债表也很健康。

    彼得林奇还表示:股市暴跌确实有点可怕,但你要问自己,“下跌是否将影响消费者?是否将导致人们不再买车、买房、买家用电器,不再去餐厅吃饭?”这些才是真正影响整个市场的核心。

    市场的情绪并没有影响到两位投资大佬,专注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才是他们长期立足于市场的根本。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服务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