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宏观:经济如何走出4月的“二次底”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陶川,作者:东吴宏观团队

预计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回升至3千亿元以上,将对广义基建形成较大支撑,5月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4月经济数据普遍弱于预期,即便与武汉疫情相比,也表明这轮奥密克绒疫情对全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图1)。这是由于更具传染性的病毒导致全国范围内更为广泛的封控,然而,随着5月全国普遍推进常态化核酸检测助力复工复产,我们认为防疫模式的优化正赋予地方政府腾出手来稳增长的空间,这也意味着当前疫情防控和稳增长已迎来临界点

我们预计5月开始更多的稳增长措施有望密集出台,中国经济增长也将在5-6月进入一个底部缓慢修复阶段,并在7月的地方换届完成后明显反弹。

我们测算在常态化核酸这一新的防疫模式下,疫情对2022年中国GDP的影响为-0.9个百分点。经济活动4月的骤降、5月的缓慢恢复将导致二季度GDP增速下滑至1.6%,其中疫情的冲击达到了2.6个百分点,但在常态化核酸的模式下,后续每个季度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将降至0.5个百分点。从而使得我们对于全年GDP增速的预测由5.1%下调至4.2%。我们依旧认为以基建和地产为抓手的政策加码仍可以兜牢稳增长的底线。从四月主要经济细项来看:

尽快恢复物流是工业生产反弹的关键。2022年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2.9%,环比萎缩7.08%,其中制造业受疫情防控和出口放缓的影响最大,而采矿业在保供政策下继续保持不低的增速(同比增长9.5%)。4月上海是全国封控的重点,作为汽车制造重镇,这直接导致4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萎缩31.8%,拖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近1.7个百分点(图3)。

我们结合整车货运指数发现,当前疫情带来的物流约束是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矛盾,这也意味着之后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的恢复是工业生产反弹的关键(图4)。

发挥地产稳经济的作用还需更多政策支持。在疫情和基数的因素下,市场对于地产数据的惨淡表现已有预期,4月地产投资同比萎缩10.07%,剔除价格上涨的因素,面积数据下跌更加明显,除竣工面积外,销售、开工、施工和购置面积均录得超过30%的跌幅(图5)。其中4月土地购置面积仅达427万平米,创1999年2月以来新低,作为开工和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领先指标,这一方面反映了地产新开工短期内仍缺乏动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稳增长和抗疫情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

尽管央行周末下调了居民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但从利率下调到销售回暖再到地产投资企稳的传导有至少两个季度的滞后(图6和7),如果要及时发挥地产稳经济的作用,可能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例如降低首付、放松限购限售,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的落地等。

稳定汽车消费是支持消费的重要抓手。4月社零同比降11.1%(彭博一致预期降6.6%):最大拖累为汽车,同比增速跌破30%,拖累社零增速9.3个百分点;必需品和石油外产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速普遍转负;餐饮消费跌幅扩大至22.7%(3月跌16.4%)(图8至9)。

不过,5月初常态化核酸以来,以北京、广州、深圳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地铁客运量有所修复(图10)。此外,部分车企也开始复工复产,我们认为尽管2022年全年消费呈疲软态势,但最艰难的时段已经过去。

专项债加大发力,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继3月基建投资增速突破双位数增长后,4月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回落:4月广义基建投资增速较上月回落近7.5个百分点至4.3%,总体规模较上月回落1803亿元。分结构来看,水利、交运、公共设施建设依然是基建投资的重点领域。其中水利等公共设施管理业为本月拉动基建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当月同比达5.7%;然而交运,尤其是道路运输对基建的拖累较大。

本月专项债对基建投资的支撑作用有所下滑,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即将用完,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较上月回落近75%至1038亿元。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的政策部署,预计基建投资还将在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发力,同时还将加强信息、科技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根据已公布的专项债发行计划,预计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回升至3千亿元以上,将对广义基建形成较大支撑,5月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市场预期,政策对冲经济下行力度不及市场预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