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还香吗?

中式快餐崛起!

01
江瀚视野

近日,百胜中国发布2021年Q3财报,数据显示净利下降76% 。星巴克也公布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截至10月3日的财年)及全年业绩,星巴克第四季度营收81.47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82.1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7%,平均客单价下降5%,交易量下降2%,这是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首次出现下降。

百胜财报显示,2021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公司营业收入7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5.9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15亿美元,同比下降18.64%,基本每股收益为1.23美元。第三季度,百胜中国总收入为2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3.5亿美元增加9%。净利润为1.0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39亿美元下降76%。不计及外币换算的影响,其中系统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均增长1%。同店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7%,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分别下降8%和5%。

说实在的,看到肯德基麦当劳的盈利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很多人都会很奇怪,一直以来这些洋快餐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一直都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那么为什么这些洋快餐突然不香了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之前肯德基麦当劳等这些洋快餐之所以会出现走红,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到底有多强,而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突然涌入了这些洋快餐以后,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我们都会觉得说这些洋快餐很好吃,同样也比较新鲜,大家甚至都会出现我们看到在肯德基里面办婚礼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突然接受了这种新鲜事物之后,对其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既是新鲜感,也是中国人崇洋媚外的一种消费诉求,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是相对比较奢侈的快餐,甚至于在不少家庭孩子只有考试考得好了才能够被奖励吃肯德基麦当劳。

其次,我们在看伴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出现了非常快的发展趋势,在高速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由于这些洋快餐本身又有比较快的出餐速度,逐渐满足了大家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我们看到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出去办事需要快速吃点东西,填饱肚子的时候大家会优先选择这种洋快餐。毕竟洋快餐是符合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餐饮,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这些洋快餐,从而满足我们日常这种快生活节奏的需要。这也是之后,这些洋快餐在中国依然能够保持不错的市场发展趋势的原因所在。

第三,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洋快餐之所以在现在突然不被大家喜欢了,其实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伴随着大量中式快餐的崛起,以及中国人对于健康生活观念的逐渐认同,洋快餐这种相对而言并不健康的饮食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所抛弃,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觉得自己要吃得好吃得饱,同样还要吃得健康,所以相对而言更加健康的中式快餐,在出餐速度上已经可以和洋快餐不相上下,再加上本身又更加美味可口,自然也能就夺走了洋快餐的市场。

我们看到这些洋快餐企业实际上也在大规模的进行中国化,但是他们做出来的产品虽然做的不错,但或多或少都差了点意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洋快餐在中国并没有那么好。

02
辉哥侃股

特斯拉一天飙升2700亿,四大利空之下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周二收盘,特拉斯大涨4.24%,市值飙升43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7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特斯拉在多重利空之下的强劲表现。特斯拉自11月4日高点以来,最大跌幅23%,市场忧虑若保持这样的颓势,将进入技术性熊市。好在近日股价回升,跌幅收窄,已将跌幅缩小至目前的13%。 

近日特斯拉可谓“时运不济”,利空不断,主要有以下四大负面消息: 

一、柏林超级工厂不能如期投产。由于用水等环境阻力和审查程序,导致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无法按原计划于2021年7月投产,该工厂在等待听证会举行后才能决定投产日期。 

二、举报人投诉特斯拉太阳能电池板存在缺陷,可能造成火灾风险。美国证监会已就举报人对特斯拉的投诉展开调查。12月6日,特斯拉盘中暴跌近6%,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 

三、华尔街唱空特斯拉。有华尔街投行分析师认为,特斯拉股价有可能“进入年内第三次熊市”。摩根大通近期将特斯拉明年12月的目标价定为250美元,大大低于昨晚收盘价。 

四、马斯克近期疯狂套现。马斯克已经连续四周抛售特斯拉股票,套现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7亿元)。11月8日以来,马斯克累计出售约1009.82万股特斯拉股票。负面消息接二连三,特斯拉股价却逆势大涨,市值一天飙升2700亿。

近期,特斯拉召回超2万辆国产车 Model Y事件再次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这次特斯拉点名其供应商“拓普”的零部件问题,拓普随即表示其产品存在问题。辉哥认为,特斯拉利空不断,近日股价破位下跌后反弹,短线不看好后市表现。坚持独立思考,分享发现和价值,致力为股民朋友输出有用的参考,谢谢你的浏览!更多精华请关注辉哥侃股。

03
阿島

【Lucid 和Nio股价近期受压,电动汽车股的繁荣已经结束?】

关键点:a.纳指抛售潮正在加剧;b.Lucid仍有望实现2022年目标;c.蔚来刚刚公布了2021年以来最好月度销售业绩。

Lucid Group和蔚来汽车的股价近日受压。更广泛的市场抛售甚至给电动汽车公司等热门行业带来了压力。 行业观察家可能想知道这是否表明电动汽车(EV)股票的繁荣已经结束。今天来看看Lucid和蔚来,看看每家公司是否都有能力忍受现时的短期痛楚,以获得潜在的长期收益。

带来热度而不失节拍 Lucid缺乏有意义的收入和仍要多年才有盈利能力,不过Lucid无疑是一只增长型股票,它可能会受到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连锁反应带来打击。迄今为止,纳指的抛售主要集中在缺乏有意义的现金流和盈利的增长型公司身上。例如,考虑到Apple、Microsoft和Adobe这样公司,仍在股价历史高位附近徘徊,而Square,Twitter、Uber和其他公司被带到清洁工那里。

最大的问题是,Lucid的科技优势是否足以保护公司股票免受重大抛售。现实情况是,没有人能够在任何特定时间预测【市场先生】的情绪。但我们可以看看市场环境,并评价一家公司是否有很大机会在未来几年保持增长。Lucid有很多事情要做,它的目标是在2022年生产20,000辆汽车。它已经有超过17,000辆预订,这意味着公司销售良好,主要受惠于大量新闻围绕Lucid系列的成就,和MotorTrend 2022年度汽车大奖带来人气。

Lucid也有大量现金,管理层有信心在需要时可以通过稀释公司股票或进入债务市场,筹集更多资金。Lucid面临的挑战将是提高产量,并推出Lucid Air轿车的低价版本,以进入更大潜在市场。如果Lucid能够在保持公司电池效率和续航里程优势的同时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很可能会成为豪华电动轿车领域的市场领导者。相信这一使命的投资者,应该对Lucid股票的短期涨跌持保留态度。 

不要小看蔚来创纪录成绩,蔚来的股价从高位下跌了45%,但该公司正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生产数字。从2021年1月到11月,蔚来汽车交付了80,940辆汽车,是Lucid计划在2022年交付汽车数量的四倍。仅在11月,蔚来就交付了10,878辆汽车。然而,有人担心蔚来正挣扎于满足公司产能增长的全部范围,其中部分问题源自供应链。

另一个问题是,蔚来自2020年9月以来一直没有发布新车型,但可能会在蔚来日(Nio Day)公布新想法,该日仍按计划于12月18日举行。 尽管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但蔚来有能力成为这个预计不断增长的潜在市场中相关参与者。与希望在未来几年扩大生产规模的Rivian和Lucid不同,蔚来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是2020年第三季度的1倍,是2019年第三季度交付量的4倍。也就是说,该公司在当今崭露头角的电动汽车公司面前,已有三年的经营跑道,这应该有助于它在新竞争者进入时保持优势。

小结:有望长期交付 新冠肺炎Omicron变种病毒问题,可能会对面对面的事件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影响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然而,Lucid和Nio都证明他们可以驾驭充满挑战的现有商业环境。Lucid对提高产量和扩展到全球客户的能力充满信心。蔚来在夏天遇到了一些障碍,但证明它基本上已经克服了它的问题。其他电动汽车股票可能会遇到麻烦。但Lucid和Nio仍然是业内较好的两家。

04
郭施亮

【2021年A股平稳而不平淡,2022年A股会有起色吗?】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A股即将结束2021年的市场行情。从2021年A股市场的全年走势分析,基本上保持着宽幅震荡的走势,截至12月7日,上证指数年内上涨3.51%,深证成指年内微涨1.57%,另外创业板指年内上涨13.57%。与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走势明显疲软。截至12月7日,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1.93%、国企指数下跌20.59%,另外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下跌了29.16%。

与之相比,美股市场的走势却显得比较强劲,例如道琼斯指数年内上涨16.7%左右,纳斯达克指数年内上涨21.5%左右,相对于A股与港股市场,美股市场继续领涨全球股市。不过,如果从过去三年的股市表现分析,A股市场其实并不逊色。以上证指数为例,2019年至2021年,年内涨幅分别为22.30%、13.87%和3.51%。深证成指在2019年至2021年,年内涨幅分别为44.08%、38.73%和1.57%。另外,创业板指在近三年的涨幅,分别为43.79%、64.96%和13.57%。

从整体上分析,在过去三年时间内,全球股市基本上走出了结构性的牛市行情,A股与美股市场的运行趋势相近,但港股市场的走势却比较滞后,跟不上全球市场的运行节奏。如果在接下来的时间内,A股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状态,那么2021年A股大概率收出年度阳线,并实现三年阳线的走势。在A股市场历史上,甚少出现了年线三连阳的行情,如果今年可以打破这个魔咒,或许意味着A股市场的“牛短熊长”局面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A股市场有走美股化的趋势。

2021年的A股,可以用“平稳而不平淡”来描述。虽然今年A股市场的指数波动不大,但不同行业板块之间的分歧却相当明显,尤其是传统白马股与热门赛道股的走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化。传统白马股的阴跌不止,或许与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有联系,但更可能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关。在传统白马股价格下跌的背后,伴随着企业业绩增速的下滑,股价跌了近一半,估值反而更高了,市场资金自然也会改变积极的投资态度。

不过,在传统白马股阴跌不止的背后,可能与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变化有关,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却对部分与房地产行业关联度很高的上市公司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影响,一旦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环境回暖,这些相关联企业的价格也会随之回升。 由此可见,对2022年的A股市场,仍有可能保持“平稳而不平淡”的表现。但是,房地产政策环境会否发生实质性的回暖,将会影响到一批关联度高的企业的市场走势,其中部分传统白马股的走势,其实也深受房地产市场的行业景气度影响。

今年以来,市场表现最强劲的,无疑是一批新能源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另外在大宗商品市场持续回升的背景下,一批周期股同样受到了市场资金的追捧。针对前者,主要取决于产能是否跟得上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与整个市场的供需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只要明年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那么市场对热门赛道行业仍然会给予较高的估值定价。然而,一旦盈利增速开始放缓,业绩增速跟不上企业的估值定价水平,那么很可能会成为股价的中期顶部了。

针对后者,大宗商品市场可否持续上涨,全球市场供需状况可否恢复正常,将会深刻影响到周期股的表现。不过,随着疫情后遗症的逐渐出现,全球市场开始感受到通胀回升的压力,且部分地区的通胀率已经超出了市场的可承受范围,所以对持续升温的大宗商品市场,市场也会想办法抑制这一种上涨的动力。

但是,市场本身不具有可预测性,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向,最终还是取决于实际供需情况。假如大宗商品价格一直降不下来,那么对下游企业来说,无疑会构成不少的压力。在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的背后,实际上会加剧下游企业的洗牌节奏。对掌握价格话语权与市场份额的大企业,肯定会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并通过提价等手段对冲成本。但是,对竞争力不太强的企业来说,只能够通过更换包装变相加价或者被动承受涨价压力的手段应对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在国内市场风险防御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加上央行货币政策出台越来越具有主动性与独立性的因素,A股市场大概率可以保持平稳运行的走势,甚至可以出现稳中有升的运行趋势。但是,对2022年的A股,仍可能会是平稳而不平淡的一年,投资者做好灵活分散配置的策略,且专注于自己熟悉的行业领域进行投资,也许是比较稳妥的投资策略。

05
侃见财经

【潘石屹又摊上事了,旗下公司被罚8664万元,SOHO中国还出售吗?】 

潘石屹,又摊上了大麻烦。 近期,SOHO中国旗下全资子公司搜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连续领了7份罚单,涉及罚款金额高达8664万元。据悉,SOHO中国旗SOHO东海广场、中山广场SOHO、SOHO复兴广场、天会广场、外滩SOHO、天山SOHO及古北SOHO因为向商户加价多收电费而涉嫌电力价格违法。据悉本次涉嫌违法的7处办公大楼是SOHO中国在上海服务的全部项目。

近两年,SOHO中国以及潘石屹本人麻烦并不算少。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潘石屹就开始不在公开市场拿地了,且有序开始了SOHO中国的出售计划,从整体项目到车位,潘石屹能卖的都卖。 有媒体曾统计过,从2014年开始,潘石屹抛售的项目金额就超过了300亿元。不仅如此,潘石屹近些年也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分红比例。因为,潘石屹、张欣夫妇是SOHO中国绝对控股股东,所以他们自然就分到了大头。SOHO中国的财报也显示,截至2020年的前六年,公司一共实现净利润135亿,而分红就达到了126亿,其中张欣、潘石屹夫妇分到了81亿元左右, 而且,这些钱也并未用于上市公司的再投资。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潘石屹的心态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此之前,SOHO中国就曾创造过亚洲地产最大的IPO记录,冲击过北京地产市场的销售冠军,甚至也有将公司做成中国地产一哥的想法。但是随着地价越来越贵以及一系列事件之后,潘石屹逐渐放弃了这种想法,并且将公司由出售物业的方式改成了自持出租。

公司的模式转变之后,潘石屹在经营上的心思就越来越少,从拍电影开始,跑步、监测PM2.5、学摄影、做木工、学编程,潘石屹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务正业”。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钱已经赚够了。 为了让自己更加“放松”,从2019年年底开始,潘石屹动起了整体出售SOHO中国的心思,并且开始积极的给公司寻找买主。

根据SOHO中国的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0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8.47亿元、21.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1亿元、5.36亿元,通过财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虽然2020年营收整体有所增长,但是净利润却出现了严重的下滑。 根据SOHO中国2021年中报显示,其营收为8.05亿元,较去年年中几乎腰斩,但是净利润有所回升,达到了3.4亿元。 从“摇摆不定”的业绩,大概也能猜到潘石屹的“心思”,从2019年年底开始,潘石屹整体出售计划就摆在了桌面上,但是进展一直不是很顺利。

而市场上别让潘石屹“跑了”的声音也是此消彼长。6月16日,SOHO中国官宣了黑石集团向其发出全面要约收购的消息。如果成功那么潘石屹夫妇最多可以套现143亿港元。 但是,让潘石屹没想到的是,这份计划最终还是泡汤了。9月10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黑石集团决定不就收购该公司股权作出要约。失败的原因是,目前满足先决条件的进展不足。

此后,潘石屹的公司也是问题频发,10月22日晚,潘石屹旗下公司因涉嫌偷逃税款问题被举报,其后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经税收大数据分析研判,依法对其实施立案检查。一个多月之后,SOHO中国旗下物业公司又因加价多收电费而涉嫌电力价格违法被处罚。截至6月30日,SOHO中国的总负债为332.4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6.75%,在地产公司当中,SOHO中国的负债率算是非常健康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潘石屹可能还会再次出售SOHO中国,但至于整体出售还是拆分出售那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