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创突围战:龙头顶天,中小企盖地

共享创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里的“大”,于国家而言,有两个。

一个是大机遇,是中国在追赶世界先进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上的大机遇;另一个则是大挑战,发展方式要转型,“卡脖子”问题要解决,创新短板要补齐,个个都是大挑战。

当下,经济增速换挡、新旧模式切换,科技创新担当着为未来发展突围的历史重任,应该如何从产业的层面去落实,高效协同产、学、研一体化,仍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的道路。

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新思路--共享创新,打造科创共同体


1

大时代,需要大突围


共享创新的提出,首先离不开大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如果以每十年作为一个时间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设立了深圳、珠海等四大经济特区,实行引进外资、发展加工制造业大试验,同时试验性地放开个体工商户,这个试验成功为后来更大的改革开放做了突破,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二个阶段,是“92南巡”后,加大了对外资以及私人企业的开放力度,改革开放迎来了新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加入世贸,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出口加工导向型是那个十年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第四个阶段,是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基建+地产的新模式崛起,中国进入了大搞基建的年代。

这么一梳理,前三个阶段的特点很类似,其实就是招商引资,然后内部再放开一些私人领域,利用的是我们自身较为廉价的经济资源,比如土地、劳动力等,去推动经济发展。总结来说,就是依靠外力为主,内力为辅

但到了第四个阶段,内力外力发生了变化,内力成为新的发展引擎。具体表现在资金、技术上,前三个阶段的钱主要是依靠外面的,但从第四个阶段开始,就慢慢切换成依赖内在的,基建+房地产的组合见效快,但必不可少的配套就是加大货币供给,简而言之就是大放水。不过,这种发展模式,到今天基本已到饱和期,也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

同时,放眼世界,大国博弈、地缘政治愈发复杂、新保护主义、对高科技产业话语权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更让我们看清了自己在先进技术上的薄弱,不掌握科技制高点,只会重演“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

如果说转变发展模式是中国现阶段和未来的内在必然需求,那世界局势的发展则是中国必须顺应的外部趋势,内外压力下,促使我们国家需要确立新的发展路线。

所幸,新的路线已经确立,那就是向科技创新要发展动能。但是,这又不是一路坦途,而是荆棘满地,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非常大。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和智力投入,需要的配套不仅仅是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而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投入,投入大、耗时长、见效慢,更重要的是,失败的风险还非常高,如果失败了,等于大量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在世界经济史上,能够成功地从低端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到依靠科技创新的国家,屈指可数,而历经长时间高速增长,却无法再进一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很多,南美、东南亚就是重灾区。

能够成功突围的,正好是全球四大湾区中的两个--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两个湾区,一个代表最前沿的科技创新,一个代表最先进的制造,虽然两者在产业上有一定的差别,但底盘都很类似,都是通过科技要效益。

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

两大湾区VS南美东南亚,最开始的发展路径或许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最终在转型升级的时候分道扬镳,一个向上,另一个则向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前两者在科创上有所突破,而后两者却在科创上折戟沉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成功的湾区,正是目前国家需要学习的对象。


2

龙头要更有担当


科技创新不管怎么走,都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几大关键要素,而要同时汇聚这几大要素,到现在为止,有两种相对有效的模式。

一个是靠国家,另一个则是靠市场。

举国体制咱们不陌生,市场经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各自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举国体制,就是动用国家财政、行政力量,大规模地聚集各大要素,然后快速出成果,这在坊间说得最多的,就是原子弹的研发;市场经济的例子就更多了,美国模式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种,通过资本市场聚集资金,通过大学教育以及移民政策聚集人才,再通过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自身解决技术研发问题,硅谷出了那么多的高科技公司,就是最好的证明。

国家和市场两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但如果单纯依靠国家,等于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财政会吃紧,同时,还要兼顾对效率和市场的要求;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同样需要大量的投入,虽然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但市场本身是逐利的,如何确保市场能够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也是个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地将国家和市场相结合,才是一个好方向,也很适合我们的国情。

和当初改革开放选择试验田一样,要进行科技创新的探索,也需要试验田,国家选择了粤港澳大湾区,并给予政策、体制机制上的优惠。

但试验田有了,该怎么耕好这块田? 

科技创新的巨大投入以及巨大风险,决定了单打独斗很难突围,即使有国家意志,也必须在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上进行,也必须利用和发挥好龙头的作用,先强带后强,最终形成高科技产业生态,才能达到共同强大。具体来讲,那就是共享资源、共享能力、共享市场、共享平台、共享成果。

这在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有很明显的表现,多年的发展,在那里有你耳熟能详的世界级大企业,也有数不胜数的中小企业,大与小,分工合作、协同发展,最终分别形成了世界级的科创生态、智造生态。

回看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这里有“9+2”城市格局,既有香港这样的国际级金融中心,也有深圳这样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还有广州的贸易、东莞佛山中山的制造业,可以说是集齐另外三大湾区--纽约湾区金融、旧金山湾区科技、东京湾区制造之混合体。

经历了40多年的高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电子、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集群,培养出像华为、腾讯、比亚迪这样一大批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可以和全球的巨头展开竞争。然而,在关键的基础架构、底层技术方面,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这也是被人“卡脖子”的原因。

不过,这也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如何运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体制优势,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利用好湾区已经积累的产业、资金、人才、技术等等的优势,从企业内部创新共同体到共享创新湾区,先强带后强,并从科创湾区到辐射全国、链接全球,完成国家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

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两个具体方向需要重点关注,一个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底层技术,在一定时期内集中、精准地攻克几项关键技术领域,并层层推进;另一个则是以更开放的姿态,尤其是大企业,可以探索通过开放专利、开放技术、开放平台,使更多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机会,从而形打造完善、合作、协同、共赢的高科技生态。

在今天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峰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就这两个具体方向做了详实的讲解。


3

湾区企业在路上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大湾区的企业正在大步向前。

华为为例,在经过长达数十年的高研发投入,华为已经掌握了核心的5G通信技术,这是未来智能化世界必不可少的传输和承载技术。在3GPPRAN第187次会议关于5G短码方案讨论中,华为推荐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认可,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的最终解决方案。

华为旗下的海思,出品麒麟手机芯片、巴龙基带芯片、鸿鹄智慧显示芯片等,在各自领域表现出色;智能手机也挤进过全球第二,若非不是美国不断“卡脖子”,华为智能手机或许已经冲进全球第一。不过,华为作为烧不死的凤凰,仍然会继续再自主创新路上奔跑,它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6G技术、智能化的研发。

在另一个全球都在争夺的领域--新能源,比亚迪同样奋力向前。在电动车三大核心领域--电池、电机、电控,比亚迪实现自主可控,在终端产品--电动车,比亚迪有自己的品牌,在更长远的储能、智能化交通领域,比亚迪投身于电化学储能技术、云轨的研发。

如果说华为和比亚迪代表的是硬件科技创新,那腾讯所代表的就是软件技术创新。

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在2018年便开始在共享创新上谋篇布局。在“930”做出组织架构调整,加大针对B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随后的几年,腾讯的这些技术陆续应用到各行各业,为企业赋能。

今年,腾讯拿出1000亿,其中500亿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另 500 亿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除了软件技术,腾讯今年还启动硬件领域的“造芯”计划,上月公布AI 推理芯片“紫霄”、视频转码芯片“沧海”和智能网卡芯片“玄灵”,对应三种不同的使用场景;除捐助资金,腾讯长期坚持开放技术能力、技术人员、技术平台,助力社会单元开展科技创新。

在今天的科创峰会上,腾讯宣布启动“腾讯技术公益创投计划”

依托腾讯公司的科技能力、产品优势,和腾讯技术公益计划的内外连接能力,鼓励缺乏技术支援、运营指导、传播渠道、志愿者能力及资金资助,且长期耕耘在信息无障碍、应急救灾、科技助老、生态环保、文化遗产保护等社会价值创造、创新领域的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自主报名,经专业机构评审和筛选后,为入选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资金、技术、资源支持方案。

该计划旨在倡导技术公益,鼓励社会专业力量通过以技术能力应对公益痛点和社会问题,创造技术公益开放生态。


4

结语


国家提出要实现共同富裕,对于这个话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富人捐钱,穷人受接济,但这都只是财富分配层面的事,是存量调节,而比存量调节更重要的,是做增量,只有把蛋糕做得更大了,才能分到更多。

增量向何处拿?

科技创新就是一条路子,在经济发展换挡的当下,通过科技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运行效率,才能更好地产出增量。

国家也提出要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如何在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上形成合力,最终成功突围,靠的依然是科技创新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打造科创共同体,形成共享创新生态,不仅仅是大湾区,也是我们国家需要努力突围,更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企业的职责所在。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大事,也是这个时代的大势,不仅仅关乎国家生存,也是民族崛起、通过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

要走好这条路,不单单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也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而是政、产、学、研等多方位,共同推进。

而腾讯作为共享创新的其中一个倡议者和探索者,正在和各方一起,努力往前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