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创14个月新低!恐怕抄底还为时尚早

多看少动

昨日恒指稍微企稳,而今天再次走弱,盘中高开低走,午后加速下杀,盘中指数一度跌破10月5日低点后,恐慌情绪明显放大,盘中创出最近14个月新低。临近收盘,恒指有所回升,恒指收跌1.58%。

其中,港股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收跌1.53%,为2016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截至收盘,港股今日上涨659只,下跌1340只,收平833只。

具体到板块上,检测疫苗、与疫情相关的医药表现较好;相应地,海外经济恢复放缓,各国开放受阻,航运,餐饮旅游还是受损的重灾区。

指数上,港股传统的权重股和新兴科技股领跌。

恒生指数权重股中,华润置地盘中收跌超5%,长江基建集团、香港交易所、百威亚太、吉利汽车等跌幅居前。

港股科技股方面,多只流动性较好的港股科技股进一步大幅大跌,其中美团在10个交易日内下跌超20%,比亚迪电子、网易港股盘中均一度暴跌超过8%。

国内方面,A股今天虽然小跌,但还算稳,主要还是港股方面市场情绪比较脆弱。

还是回到这两方面的原因:

最重要的就是,资本市场对变种病毒的担忧加剧,成惊弓之鸟。

午后,一则消息引发各大市场再度跳水。Moderna CEO称,现有疫苗在应对奥密克戎方面的效果将远不如应对早期新冠毒株。 

的确,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很明确地研判,因为这个变异株很新,虽然分子基因检测发现,它在受体结合部位有比较多的变化,但是它有多大的危害性、传播会有多快、会不会使疾病更加严重,以及是否需要针对它进行疫苗研发,还要根据情况来判断。

如果这个病毒真的很恐怖,那么可以确定的是欧美奉行的全民防疫应该是真的破产了。

所以,如果最后的研判是比较恶性的,那封国封城、居家隔离这种措施,很有可能重新开启,股市很难幸免于难,大跌就很可能重演。

不过,这变异病毒对接下来资本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是很难说。目前,大家各执一词,有说传染率高,但是致病性不行,有说不必要紧张的。但不管传闻怎么说,从越来越多国家阻断航线的反应,以及资本市场恐怖暴跌来看,应该影响不小。

还有,大概预想一下,如果现在的疫苗对这个新变种效果不好,而且由于传播速度相对更快,尤其是突变位点更趋向复杂,这意味着要研发对应新的疫苗也将要花费很多宝贵时间。

尽管周末全球六大疫苗巨头快速做出行动,但参照之前新冠疫苗的研发的艰难过程,最少也要几个月的空窗期。辉瑞和BioNTech也说了,最迟两周内才会有实验室测试的数据,最快也得100天内才能开始批量发货。这也将意味全球的疫情防控难度将比前两波更加艰难。

虽然新变种疫情再次把全球经济再次拖入泥潭的概率不大,但只要有概率,资本肯定都要做出防范,一旦做出规避的力量多了,更大的连锁反应就会出现。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到的。

第二个,海外市场流动性基本在顶点,疫情只是影响美联储taper的节奏。如果没有这一次突然其来的变种疫情,很多国家原本是有打算进入收水周期的,现在美国也开始启动taper了。

但如今这个新变种病毒,又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后续病毒如果继续演变,预计美联储taper的速度会减慢,加息也不会提前。

但放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它只会把原本要暴露的问题无限期拖延下去。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上半年,大宗商品涨价潮超级周期引爆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很多国家陷入货币灌水带来的经济虚假繁荣和滞涨。

可以说,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都是各国这一轮超级放水带来的后遗症,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2021年11月,美联储才启动Taper第一个月,土耳其的货币就崩溃了。

国际上还有很多外部经济依赖度超高的小国家,某种程度上,它们甚至比土耳其的经济更加脆弱,现在土耳其都倒下了,它们也还不知能撑多久。

总得来说,从风险的角度看,不确定性仍然很高,所以还是宜谨慎,特别是未来前景还不明朗的高估值板块,以及对疫情利空影响反映较为敏感的行业。

而未知都是恐惧的,尤其在资本市场上,一天一个样。在这种剧烈的分化与转变下,投资稍有不慎选错了方向,那就是资产的瞬间蒸发,一场空。

没把握,那就多看少动,起码不买不亏钱。

我们看看卖方机构是怎么说的。

银河证券认为,Omicron变种毒株虽然存在传染性可能更强,现有疫苗可能有效性降低等风险,但无需对Omicron过度悲观。一方面,Omicron变种毒株依然可以被新冠检测试剂追踪,另一方面,小分子药物对S蛋白的突变均不敏感,这就意味着在疫苗接种力度以及效果不及预期的地区,小分子药物依然可以作为主要的防疫手段。

银河证券建议还是关注新冠检测、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疫苗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而对于港股,平安证券的研究观点认为,互联网“政策底”的到来尚需时日,即使最接近“政策底”的领域――网络游戏,在管理规则出台后也并未发布新一轮版号,所以对于港股互联网板块的布局,仍需坚持一直以来建议的“逢低分批布局”,也可以等待更明确的接近“政策底”信号后再进行加大布局。而对于港股另一受关注的消费领域,该机构还是推荐“口红效应”逻辑强的“悦己型消费”,主要包括:潮玩、美妆、医美、电子烟等。

总体上来说,卖方机构任务市场无需对变种病毒过度悲观,而对于港股市场,机构们还是偏谨慎一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