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选举压力显现,拜登如何筹谋对华战略?

本文来自: 高瑞东宏观笔记, 作者:高瑞东 赵格格

中期选举在即,拜登和民主党的支持率摇摇欲坠,这使得拜登缺乏对华友好的动力和政治资源。

核心观点

事件:

三季度以来,中美经贸领域出现了明显的缓和迹象。9月25日孟晚舟女士成功归国,10月5日USTR公布549项商品的关税排除清单,11月10日中美达成气候联合宣言,11月16日中美元首举行视频会晤。但是,随着中期选举逐步临近,拜登下一步将如何规划明年的对华战略,挽救持续走低的支持率? 

核心观点: 

中美两国自9月起频繁互动,经贸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缓和信号。但是,中期选举在即,拜登和民主党的支持率摇摇欲坠,这使得拜登缺乏对华友好的动力和政治资源。因此,我们认为,对华政策方面,拜登大概率持“灵活”的鹰派态度,在第一阶段采购协议、供应链、科技领域、中国台湾问题、人权和意识形态等五个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在气候和公共卫生安全上与中国合作。 

中期选举结果,将决定拜登任期下半场执政是否顺利,是否能为2024年中期选举积累政治筹码。一方面,中期选举中,民主党是否能获得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控制权,将决定拜登的政策及立法议程是否能顺利推进,并回馈拜登基本盘、积累下次选举所需资源。另一方面,中期选举若大败,会向民众传递一个信号,即民主党推选的总统执政表现较差,对支持率本就持续下滑的民主党来说,将是又一次冲击。 

在疫情反复、阿富汗撤军、通胀三张考卷中,拜登政府表现不佳,支持率持续下滑。七月中旬以来,拜登政府支持率持续下滑,已从年初的53%下行至42.8%,原因有三。一则,德尔塔毒株导致疫情反复,民众质疑政府的疫情管控能力。二则,阿富汗的撤军中多名美军死亡,叠加塔利班迅速控制阿富汗,民众向拜登政府发泄对高付出、低回报的阿富汗战争的不满。三则,美国通胀压力自今年4月起持续上行,挤压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导致民众不满。 

立足中期选举,对华方面,拜登将保持“灵活”的鹰派态度。对华政策方面,拜登政府将围绕五个施压、一个合作展开政策部署。拜登政府将在五个方面对华施压,包括督促中方落实第一阶段协议采购承诺,推进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改革;加强多边外交,联合各国共同对中国供应链体系施压;瞄准中国高科技领域,针对我国科技产业施压;加强与台联系,向我国内政施压;打出“民主”旗号,向我国体制和产品施压。在合作方面,拜登会选择与中国在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上共同努力。 

内政方面,拜登政策重点将在控通胀、稳增长、防疫情上。内政方面,拜登将重点关注能源供应和供应链问题来控制通胀;持续强硬推进疫苗接种并支持口服新药以控制疫情。

正文


一、为什么中期选举对拜登来说意义重大? 


美国中期选举(Midterm Election),指在总统任期中间举行,每四年一次的定期大型选举(如2014年、2018年、2022年)。中期选举不包含总统选举,而是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成员换届选举。选举具体内容包括重选众议院的全部435个席位,以及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34个;同时50个州中会有39个州进行州长改选,并涉及数百个市长和数千个州立法席位的竞选。2022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将在2022年11月8日开始举行。 

既然中期选举与总统大选无关,为何民主党和共和党如此重视,媒体如此关注? 

第一,中期选举将决定民主党能否继续把控参众两院,从而决定拜登的政策及立法议程能否顺利推进。现阶段,民主党在众议院占有221个席位,相较共和党有8个席位的优势;在参议院,两党各控制50个席位,由于副总统哈里斯可在投票僵持时投下一票,因此民主党也相当于获得参议院控制权。 

若在中期大选中,民主党失去两院控制权,或失去过多席位,拜登更难推动法案在国会通过,将成为“跛脚政府”。在两党政治立场分裂加大的背景下,拜登今后提出的财政刺激或税收计划,预计都将受到共和党强烈反对和限制。因此,在民主党把持参众两院的背景下,民主党尚可以通过“预算协调”的方式,绕开共和党的阻挠。假如民主党失去其中一个议会的控制权,或者丢掉了过多席位,这将意味着拜登总统未来的推动的法案,就丢掉了“预算协调”这一保底方案,也将受到共和党人更大的阻挠。 

现阶段,民主党的选民支持率自7月起下降17个百分点至38%。如果民主党支持率持续下滑,那么其在中期选举中,有可能会失去两院的大量席位。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若参议院的对立党派人数超过2/3,就可能会通过总统弹劾程序,总统甚至有遭到提前罢黜的风险。这一总统弹劾程序历史上曾经成功过三次,特朗普总统也在任期中遭遇了民主党的两次弹劾。 

第二、中期选举将多方面影响下一次总统选举的结果。如果失去推进政策法案的政治基础,执政党将无法通过政策回馈支持的选民以及背后的“金主”,一定程度上失去下次选举所需的资源。 

另外,中期选举大举失利,会向民众传递一个信号,民主党推选的总统执政表现不合格,对支持率本来就在下滑的民主党和拜登来说,又是一次打击。 


二、 拜登支持率近期快速下滑,原因何在?


目前来看,拜登政府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方面,自七月中旬以来拜登总统支持率持续下滑。根据FiveThirtyEight 最新数据显示,拜登总统支持率已从年初的53%下行至42.8%(11 月18 日),使得拜登成为民调历史上,除特朗普(37.6%)之外,支持率最低的总统。与特朗普、奥巴马、小布什等前总统相比,拜登总统自上任以来的支持率下滑也是最快的。 

另一方面,11 月2 日,民主党败北“深蓝州”弗吉尼亚州的州长选举,也反映了选民对于民主党执政表现的质疑和不满。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州长选举, 往往被视作中期选举的风向标,而民主党在这两次州长选举中,都表现不佳,尤其是丢掉了弗吉尼亚州的州长选举。过去12 年,弗吉尼亚州都由民主党州长执政,而本届州长却被共和党政治素人扬·金(Young Kim)以51.7%比48.3%得票率拿下,这也反映了该州民众对民主党政府执政能力的强烈不满。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拜登总统支持率快速下滑,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民主党州长选举超预期失利?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反复、阿富汗撤军问题、高通胀压力是三个主要导火索。 

第一,美国新增确诊在三季度以来快速回升,拜登总统支持率也应声而跌。今年1-6月,美国的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从1月的每日新增病例28万高点回落至6月的每日新增病例1万的低位。在这之前,美国民众对拜登处理新冠的效果认可度高,对拜登处理疫情方式持支持态度的选民达60%以上。然而七月中旬,由于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快速传播,美国感染人数激增,公众对拜登政府的新冠政策再次发出质疑,拜登的总体支持率也开始下跌。时至今日,民众对拜登政府的新冠处理支持率已跌至48%。

第二,阿富汗撤军不当,再次打击了民众对拜登政府的信心。美国邮报调查显示, 尽管大部分美国人赞同撤军阿富汗,但有超过60%的人认为,拜登政府在撤军中表现不佳。而8 月30 日公布的Reuters/Ipsos 民意调查显示,只有不到40% 的美国人认同美国总统拜登对美军撤离阿富汗的处理方式,民众的反对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则,因指挥不当,慌忙撤军中造成了美军以及大量无辜阿富汗民众的伤亡。仅仅8 月在喀布尔机场外的自杀式炸弹爆炸,就造成美军13 人死亡,另有15 人受伤。二则,出军阿富汗目标是消灭恐怖主义,然而在美军撤离后,阿富汗塔利班迅速控制国家,美军长达20 年花费超8000 亿美元,超过2000 名美国士兵付出生命代价的阿富汗战争,未能对恐怖分子进行彻底打击,收效甚微。拜登政府作为执政政府,成为了民众面对多年阿富汗战争无果、发泄不满的对象。

第三,供应链问题持续发酵,通货膨胀严重,直接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引发民众不满。美国通胀压力自今年4 月起持续上行,挤压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居民不满情绪日益升温。美国10 月CPI 数据显示,CPI 同比和环比均超预期大幅上行。

从七月中开始,拜登政府在这三个关键问题上,都没有交出让美国民众满意的答案。而拜登总统的支持率也正是在这样的连续打击下,持续下跌。


三、 立足中期选举,拜登政府如何应对? 


支持率节节败退,我们认为,拜登政府为备考“中期选举”,将在内政和外交(尤其是对华政策)上加速出台系列政策,以挽回颓势。在对华政策方面,预计拜登整体将延续对华的鹰派作风,但会用比特朗普更明智、更灵活的方式推动与中国的竞争、对抗和合作。 

第一,美国国内民众对华负面情绪持续升温,使得拜登政府缺乏政治资源和动力去改善对华关系。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表的民调报告显示,从2018 年以来,美国国内对华持负面看法的民众比例持续快速上升。截至2021 年1 月,有超过70%的美国民众对华持负面看法,该比率达到了2005 年调查启动以来的最高点。为了拉拢国内的鹰派选民,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整体将持鹰派作风。 

第二,美国种族矛盾日益恶化,贫富差距加剧,叠加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导致拜登急需将中国变为转移内部矛盾的工具。美国种族矛盾在奥巴马总统卸任后急速恶化,无论是2020 年6 月爆发的“Black Lives Matters”运动,还是今年1 月特朗普支持者攻占国会山运动,均直指美国国内社会割裂,国内矛盾日益突出。Pew 发布的《2019 年美国种族报告》指出,约5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种族关系十分糟糕”,超过半数非裔受访者认为“美国不可能实现种族平等”。在美国内部矛盾不断演变并且恶化的过程中,美国民众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不同所产生的排斥感会越发强烈,而拜登政府也正需要一个外部矛盾来转移内部日益恶化的局面。 

第三,美国现阶段对华政策的重心已经从经济和金融,转化为安全议题主导。可以看见,在奥巴马和特朗普执政期间,对华事务的主要负责人是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副国家安全顾问。而在拜登执政时期,主要负责中国事务的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国务卿等。从人员安排的角度也可以看到,美国对华的重点,已经从经贸领域,转变成国家安全领域,国家安全是美国今后与中方发展的战略方向。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拜登将延续对华鹰派作风,并对中国进行五个施压、一个合作。 

第一、 更新第一阶段协议,督促中方落实采购承诺 。

督促中方加快落实第一阶段协议承诺,预计将是拜登在接下来中美经贸谈判中的首要诉求。11月11日,据彭博报道,戴琪表示,美国政府与中国就中国遵守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情况的磋商正取得进展,对此,中方有望加快采购进程。第一阶段协议涉及产品关乎摇摆州利益,是拜登拉拢摇摆州的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抓手。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主要经济体中,唯有中国2020年自美采购第一阶段协议产品出现了快速恢复。2021年前9个月,中国自美采购第一阶段协议产品增速仍然显著高于加拿大、墨西哥、欧洲、日韩及东南亚等美方主要贸易对手国。中方自美采购,是撬动美国经济恢复的重要支点,也是拜登拉拢摇摆州的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美方重点强调中方推进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改革,如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减少汇率干预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拜登竞选捐款来源来看,拜登的五大基本竞选盘是金融、科技、医疗、互联网和新能源。金融和科技公司作为拜登背后主要利益集团,在华利益巨大。为了能够回馈基本盘的“金主”,拜登或继续向中国施压,以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和扩大开放。 

第二、重返国际合作道路,以联盟体系施压中国供应链体系。 

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不同,拜登致力于通过加强同盟关系来遏制中国。11月18日,正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访问的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电话记者会上表示,美国现在不会重返《全面与进步跨伙伴关系协定》(CPTPP),而是可能在明年初启动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以通过一种超越传统贸易协定的方式加强同本地区盟友的关系。 

本年初,拜登政府重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也表达了希望于重建印太地区、以美国为首的、排除中国的战略联盟。四方安全对话在今年的2月以及9月进行,对话重视军事合作,同时也包括贸易、基建、供应链、能源、卫生健康等方面的议题,其意在讨论推进白宫尚未发布的印太战略部署。 

印太战略不仅将在军事上制衡中国,重要的是美国意在通过印太战略,形成排除中国的亚太贸易圈,同时多元化自身供应链,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由此为拜登赢得民众支持。自美国2017年退出TPP(现CPTPP)后,缺乏有效的经济区域联系,被视为外交上的战略缺口。由于TPP的关税优惠制度,将导致超过100万的制造业基础岗位流向海外,因此受到了国内劳工组织等多方面的反对。而劳工组织手握大量选票,给拜登政府施压,使得美国重返TPP失去政治支持。印太战略联盟大概率将成为TPP的替代品,并成为美国加深与亚太地区结盟,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施压中国,减少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针对性战略。 

欧洲方面,拜登希望建立联盟,意在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6月15日举行的G7峰会上,拜登把中国列为重要议题,宣布发起“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的新倡议,意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填补约40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发展需求,包括气候、卫生和健康安全、数字技术以及性别平等的四个重点领域。美国除了调动数十亿的海外基础设施融资,还将与私营部门,七国集团合作,希望在未来几年能为中低收入国家催化数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该计划被解读为美版“一带一路”,目的就是为了替代“一带一路”。6月14日,在随之而来的北约峰会上,拜登再次提出,中国构成了“系统性威胁”的不实之说, 希望以此为基础和欧盟结成联盟。10月30日美欧再次有所行动,在罗马达成协议取消钢铝关税,被西方媒体认为美欧结盟更进一步,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把欧洲国家绑定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战车上。 

第三、瞄准中国高科技领域,施压中国科技生产力。 

作为核心生产力,科技是美国对中国施压的重点领域。6月9日,在解除特朗普对tiktok和微信的禁令的同时,拜登政府出台了一项针对中国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政策,声称是为防止中国获得大量的个人和专有商业信息以及军事信息,目的在于利用法律工具处罚该类公司,目前tiktok等软件正在被审查中,打击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发展的意图明显。 

在投资方面,6月3日,拜登政府扩大了禁止投资的中国企业名单,禁止美国公司对部分中国公司的投资,其中包含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的两家融资关联公司在内的一系列高科技公司,还提出对流入美国的中方风险资金实行严密审查。11月11日拜登签署了一项新的法案《安全设备法案》(Secure Equipment Act),进一步阻止华为和中兴通讯等被美国政府视为安全威胁的中国公司,获得美国监管机构颁发的新设备许可证。 

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阻挠方案不仅仅只限于美国国内。5月11日美国政府牵头和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64家企业宣布成立美国半导体联盟(Semiconductors in America Coalition,SIAC),却没有中国公司加入,其目的或为了对中国的半导体供应链施加压力,拖累中国半导体研发进度。可以看到,拜登政府为打压我国科技生产力做足了政策措施。虽然美国商界反对,但展望来看,中美在科技方面的脱钩短时间内难以逆转。 

第四、在中国台湾问题对华施压,妄图钳制中国。 

拜登上台之后,在中国台湾问题方面,一再挑战中国底线,给中国内政施压。上任初期就派出代表团和台磋商加强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联系,在6月30日重启搁置五年的“美台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会议(TIFA)。6月和11月,均有多名美国联邦参、众议员乘军机访台。一系列的美台接触是美方想借由台湾干扰中国的内政,其目的在于试图让我国政府做出进一步反应,并对我国正当反应口诛笔伐,并将之化为国际化问题。 

第五、打出“民主”旗号,施压中国产品。 

拜登政府通过造谣,提出所谓“新疆问题”“香港问题”,试图以人权问题为理由抵制中国产品和体制。拜登大举“民主”的旗号,目的有五个。一是转移国内种族、宗教矛盾,将矛头指向中国。二是希望制造中国内部混乱,让中国社会主义体制承受内部压力。三是联合所谓“民主”国家,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视作假想敌,共同从外部向我国体制施压。四是拜登政府为了地缘政治利益,通过“新疆问题”,暗示其他国家中国差异对待少数民族、对待伊斯兰教徒,希望挑拨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五是破坏中国的产业供应链。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而新疆是最大棉花产区,美国意图通过新疆问题破坏棉花供应,打压中国产品,给予中国经济打击。

第六、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公共卫生安全与中方合作。 

虽然拜登政府与中国的战略竞争立场不会改变,但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方面如气候变化和公共安全方面,拜登政府还是会选择与中国合作。11月16日,中美元首会晤,其中就谈到,中美需要在气候和公共卫生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和协调。在11月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气候峰会上,中国和美国同意在未来十年加强气候合作,共同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中规定的,将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目标。在方面疫情方面,虽然关于疫情起源相关的问题仍然存在疑问,但美国希望与中国合作,在全球疫苗接种和疫情控制方面共同努力。

美国内政方面,拜登政策重点将在控通胀、稳增长、防疫情方面。

美国通胀持续高位运行,民众不满情绪升温,逼迫拜登政府严肃对待通胀问题。美国CPI同比自今年4月以来持续高位运行,并在10月突破6%高位,能源价格和供应链问题是主要驱动因素。能源价格方面,11月11日,拜登政府向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出指示,希望其在降低能源价格上做出努力;同时,拜登表示将严查能源公司的市场操纵行为。在石油供给方面,11月22日,拜登宣布将与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商讨,共同协作释放战略能源储备,压降石油价格。 

展望来看,拜登政府将继续向OPEC施压,呼吁其提高石油产量。另一方面11月3日伊朗代表宣布当局已经同意与美国和欧洲重启2015伊朗核协议的间接谈判,该谈判将于11月29日在维也纳恢复。这意味着美国将会重新讨论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制裁,伊朗伊朗石油部长贾瓦德·奥吉10月5日就已呼吁美国和欧洲国家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以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新的谈判或增加伊朗的石油出口。在此基础上,国际能源署(IEA)预计,明年第一季度,石油市场供应将加速回暖,达到约1亿桶/日的产能,届时,供应将比需求高出110万桶/日,缓解部分油价压力。 

在供应链方面,美国将加强与欧盟协作,降低进口原材料价格对通胀的压力。10月30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在媒体电话吹风会上宣布,已与欧盟就解决长达三年的钢铝关税争端达成协议,取消钢铝关税。预计将减少双边关税至少100亿美元,降低对钢铝价格上行压力。我们认为拜登会进一步加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合作,特别针对关税取消,以优化其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对抗通货膨胀。

在疫情防控方面,预计拜登将坚持执行强硬的疫苗接种政策。1月22日拜登签署一系列包括促进疫苗有效分配和加强新冠检测的行政令;7月29日拜登发表声明,鼓励数百万联邦雇员接种疫苗或进行检测并佩戴口罩。根据德国之声(DW)报道,9月出台的疫苗指令:要求雇员100名以上的私企必须确保员工完成疫苗接种或每周接受检测,涉及人数约8000万。美国劳工部11月4日发布企业疫苗强制令规定即执行拜登在9月宣布的疫苗指令。这些要求将于2022年1月4日生效。 

另外,拜登亲自宣传辉瑞近期新推出的口服药物:主蛋白酶抑制剂PF-07321332能降低新冠重症率和致死率的药学效果,未来估计还会持续推进药物临床阶段试验,加快口服新药的审批及上市。11月19日,拜登政府已经与辉瑞公司达成协议,以确保辉瑞公司未来能生产提供1千万疗程的新冠药片。 


四、 当代中美关系下,中国该如何应对? 


第一、秉持共同发展理念,展现大国实力。 

拜登上台后,在世界范围内加强同盟关系,虽然这些盟国在意识形态和战略安全领域与美国看法相近,但联盟内部对抗中国的态度和决心都参差不齐,并不赞同美国的冷战思维。现阶段,中国已经深深融入世界体系当中,拜登政府意图拉拢的盟友中实际对中国有着诸多诉求,中国可以秉持共同发展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寻求经贸方面的利益最大化。 

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欧盟与中方贸易量快速增长,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1-9月,中欧双边贸易5993.4亿美元,增长30.4%,全年增长有望创历史新高。2019年5月20日,中国与欧盟签署了航空安全协定;2020年9月14日正式签署地理标志协定,并在同一日进行了打造数字绿色伙伴关系的对话。更有“一带一路”倡议扶持下的中欧班列助力双方的未来贸易持续增长,优化双边供应链。 

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影响力持续渗透亚太贸易圈。2020年11月,RECP(Regional Free Trade Agreement)这一项包括中日韩奥等亚太地区15国的贸易协议经过8年谈判正式签订,将于2022年1月开始施行。RCEP包括降低关税,简化海关程序,放宽报税政策等等一系列贸易合作方案,促进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贸易往来和交流。2021 年9 月16 日,中国申请加入CPTPP,展现进一步融入亚太地区经济交流、共同发展的决心。通过实现多边主义,贸易自由化,中国作为重要成员之一,将引领亚太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 

秉持着共同发展的友好精神,我国携手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不断在进步的道路上尝试。这使我国在贸易上,供应链更加多元化,自由度更高,合作更加深入。中国在经济上已深深融入世界体系当中。而美国所谓“反华小圈子”在这一背景下将会不攻自破。 

第二、聚焦自身核心技术,加快产业升级 

全球地缘政治中,中美科学技术脱钩的现实已经无法改变,并且,美国对华的高科技打压是全方位、长期的战略,这是一场长期的竞争。近些年,虽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如5G、人工智能、航天、超音速导弹等方面,但在5G 通信和芯片研发和制造上仍被技术所限制,而这也是中国需要加快升级和投资的方向。 

芯片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广泛用于电脑、手机、家电、汽车、高铁、电网、医疗仪器、机器人、工业控制等各种电子产品和系统,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石。但芯片是我国典型的“卡脖子”领域,在集成电路领域上,中国的生产设备,芯片设计技术和制造与世界前端还有较大差距,进口依赖大。2020 年全年芯片进口额达2.26 万亿元,自给率只有6%。技术上,用于生产芯片的光刻机,我国最高水平的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制程工艺为28nm,而国外的顶尖技术如ASML 的光刻机制程仅5-7nm。总体来说我国芯片从研发到生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围绕核心技术能力,增加研发支出,提速产业升级。科技生产力是否强大将是未来中美博弈的重中之重。 

第三、坚持“共同富裕”建设道路,立足制造业发展 

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稳定健康的经济发展将是中国背后有力的支撑。但是目前来说,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正在减缓,并且与美国相比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更大,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内部经济结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借鉴欧美国家因放任市场化机制自由发展而导致收入分配差异不均、社会动荡的先例,中国应该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尝试和前进。 

共同富裕的任务之一是,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中等收入群体有着强大的购买力,是引领升级性消费的重要力量。充分挖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只有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才能使居民消费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因此,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产业端来看,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降低我国第二产业回落速度将有助于解决贫富差距问题。2020年,我国制造业贡献了26%的GDP、22%的就业人口和40%的固定投资。根据美德的经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基尼系数与制造业比重呈现负相关性,因此制造业对平复差距问题具有重大的调控意义。降低我国第二产业回落速率,稳定制造业占比,将有助于我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参见11月9日报告《为什么制造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End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