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缘何暴跌?

今日开市已跌一成,三方面剖析阿里巴巴绩后暴跌成因,及投资策略!


01

阿島

阿里巴巴H股公布季績后股价急跌,背后什么原因令业绩大走样?投资该如何部署? 

一、股东溢利大跌8成,在今年9月底止季度,阿里巴巴的收入同比增长近3成至约2,007亿元(人民币·下同),主要反映中国零售商业业务及零端业务的增长,当中也包括了新收购高鑫零售所带来的合并贡献,期内有机同比增长亦有16%。 不过,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却录得显著衰退,期内经营利润增幅仅为10%,经调整EBITDA大幅下跌近3成,经调整EBITDA利润率更由31%减少了14个百分点至17%,而股东应占溢利更重挫超过8成。 

二、共富政策影响显著,今期阿里巴巴继续受惠疫情顺风录得增长,但盈利不进反退,最主要是集团在期内加大力度投资淘特、本地生活服务、社区商业平台及Lazada等关键策略领域,相信是为了响应国家新推的【共同富裕】政策。 若然撇除了关键策略领域的投资,商业分部的经调整EBITA约有522亿元,相对2020年度同期的523亿元大致持平,可见关键领域投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相当显著。 阿里巴巴又预计商业分部的经调整EBITA利润率将会持续受到关键领域投资的影响,可见去年面对蚂蚁上市触礁及一连串监管铁拳打击后,阿里巴巴甘愿舍弃短线盈利能力,配合政策上的大方向,试图换取长远业务发展确定性。 

三、积极布局增长业务,不过,阿里巴巴烧钱投资并非【倒钱落海】,淘特、本地生活服务、社区商业平台及Lazada等领域的长线发展空间庞大,实际上可以为阿里巴巴开拓一片新天地,在长线弥补核心电商平台业务的增长放缓,例如淘特可以加强阿里巴巴在国内欠发达地区的渗透,Lazada则可让阿里巴巴踏入海外市场。 此外,今次业绩的一个亮点在于云端业务由亏转盈,主要反映规模经济效益,季度经调整EBITA接近有4亿元,相对去年同期约5.7亿元亏损,可算是阿里巴巴布局电商平台以外业务的小胜利。 

小结: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录得显著衰退,但主要与关键策略投资相关,有望在长线为阿里巴巴带来增长续航力,而云端业务更成功由亏转盈,可见阿里巴巴的再投资路线持续有进展。 整体来看,阿里巴巴的基本面仍有望在监管铁拳打击后复苏,短期股价明显受到沽压,今日开市已要跌一成,技术上短期双顶可跌至132元水平。未持有的不妨考虑其他科技股, 若想买阿里巴巴,长线投资可考虑伺机小额部署,分段买入,但可考虑待股价回稳才进场。 对于已持股的,除非失守132元才考虑卖出部份,以防再次寻底,但可落触发限价盘,重返该水平时自动补回。

02

黄半仙

阿里业绩点评: 阿里巴巴公布2022财年第二财季(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

FY2Q2022公司实现营收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经营利润150.06亿元,同比增长10%;经调整EBITDA同比下降27%至348.40亿元;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32%至280.33亿元;净利润33.77亿元,同比下降87%;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3.67亿元,同比下降81%;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85.24亿元(44.27亿美元),同比下降39%。阿里巴巴宣布下调2022财年收入增速预期为20%至23%,调整前阿里巴巴预计2022财年的收入增速是30%。该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主要由于公司对正展现稳健业务增长的关键策略领域投入的增加,以及支持商家的举措。

对于商业分部的关键策略领域如淘特、本地生活服务、小区商业平台及Lazada的投入同比增加125.75亿元。若不考虑该等投入的影响,公司商业分部的盈利将同比持续平稳。

分拆业务来看,具体来看,商业板块整体收入同比上升31%至1711.70亿元,占总营收的85%。

细分来看,国内零售收入为1268.27亿元,同比增长33%,主要来自合并高鑫零售,以及天猫超市、盒马等自营业务驱动。国内批发商业收入同比增长15%至41.47亿元,主要由1688平台上付费会员的增值服务收入增长所致, 营收方面总体符合预期。  

国际商业整体表现优于市场预期,收入同比增长34%至150.92亿元,跨境零售和批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3%和34%。跨境及全球零售商业收入为103.75亿元,主要来自Lazada和速卖通收入增长;跨境及全球批发商业收入为47.17亿元,主要来自阿里国际站付费会员数量增加、付费会员的平均收入上升,以及跨境业务相关增值服务收入增长带动。

其他业务中,菜鸟物流收入为98.46亿,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为95.13亿,同比均有一定增长,其中前者由跨境电商业务拉动,但整体来说,阿里的社区团购业务呈现出整合收缩态势。云计算业务板块是阿里的亮点,公司花了较多篇幅阐述该部分内容,本季度阿里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33%至200.07亿元,连续四个季度盈利,主要由互联网、金融服务、零售行业客户收入增长推动。

阿里在财报中表示,自2021年4月1日起,钉钉业务的业绩由创新业务及其他分布重新分类至云计算分部,分类依据钉钉业务与云计算的整合,以推进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同时公司在财报中表示,由于重新计算模式会拉低云计算的盈利能力,但对收入的贡献并不重大。总的说来,阿里将大量利润投入至本地生活、商家补贴、云服务等部分进行深度布局,主营淘系电商业务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符合之前公司高层表示多承担社会责任,不刻意追求利润的表态。

03

辉哥侃股

炙手可热,元宇宙 Hold不住再度走强,下半场开始还是最后的疯狂?

近期元宇宙炙手可热,概念股连续火爆了半个多月,昨天稍事调整,今天早盘又再度走强。截至午盘,元宇宙概念指数收涨1.72%,超7成概念股上涨,其中苏大维格领涨11.60%,创维数字、天下秀、国光电器3股涨停。万物皆可元宇宙,引发官媒喊话“理性常在少烦恼”。炙手可热,元宇宙 Hold不住再度走强,下半场开始还是最后的疯狂?

自10月29日,A股元宇宙概念掀起了炒作热潮,至11月16日高点,短短13个交易日涨超37%,期间佳创视讯涨超135%,中青宝最高涨超121%,连同今天早盘涨停,天下秀从10月29日至今已经涨超75%,很多概念股涨幅可观,以致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宣称自己与元宇宙有关,其中蹭热度者不少,引发官媒纷纷发文,为当前元宇宙热降温。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万物皆可“元宇宙”?理性常在少烦忧》表示,虽然元宇宙拥有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仍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是镜花水月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提醒投资者要理智看待元宇宙炒作。11月15日,人民邮电报发文《产业观察丨元宇宙是风口,还是“疯口”?》,指出元宇宙是一个“玄之又玄”的概念,远非十年时间就可以构建起来的。

那些有望实现的元宇宙初级应用,不过是“旧瓶子里装新酒”,是当前AR/VR类应用的升级版。元宇宙狂热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红利已经到顶并开始消退;元宇宙未来应用大多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官媒降温挡不住市场的热潮。有人已借元宇宙开设《元宇宙第一课》,累计收入高达150万元以上。1月18日上午,张家界元宇宙中心在武陵源区大数据中心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揭开元宇宙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幕。11月18日,天下秀将集团品牌名称由“IMS(天下秀)新媒体商业集团”改为“天下秀数字科技集团”。

投资者在股吧上调侃“炒股的没赚钱,卖课的反而先赚钱了”。“我们公司最适合元宇宙!”近两个月以来,上市公司纷纷披露卡位元宇宙。资本市场元宇宙概念第一股Roblox(RBLX.N)在Q3业绩公布之后大涨42%,9月以来,A股宣称自身业务“与元宇宙相关”的上市公司接近20家,目前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宣称正在“积极备战元宇宙”。热点题材的炒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当投资者意识到的时候股价已经大幅拉升了,冲进去很容易就高位接盘。

元宇宙概念已经炒作了一轮,堪称疯狂,面对官媒喊话降温,元宇宙当前再度走强,从板块成交量来看,没有明显放大,说明增量资金没有加入,资金反而可能边拉边撤。与其说是元宇宙炒作的下半场,倒不如要小心最后疯狂的镰刀。以上分享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坚持独立思考,分享发现和价值,致力为股民朋友输出有用的参考,谢谢你的浏览!更多精华请关注辉哥侃股!

04

郭施亮

【康美药业独董赔近十亿,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会上演辞职潮吗?】

 自独董制度诞生以来,已经运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按照独董制度的定义,独立董事需要具有独立性,并且可以尽职尽责为中小股东创造权益,同时对上市公司的公司事务做出独立性的判断。但是,自独董制度运作以来,独董却更像是一个“花瓶”,成为了上市公司的一种“摆设”。多年来,独董多由知名人士、财经专家或者大学教授等人士担任,且有部分人员还同时兼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董。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聘请权威专家或者知名人士担任独立董事,有利于为企业背书,而且也可以间接蹭一下名人们的流量。从专家、教授等权威名人的角度出发,担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有利于提升个人的身价,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名片。

本来,独立董事应该要具备充分独立性的特征,而且需要为中小股东负责。但是,在实际情况下,独立董事却与上市公司高管们有着或多或少的利益输送关系,上市公司高薪聘请独董,而独董却并未对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进行深入了解,最终导致独董只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们服务,反而并未尽职尽责为中小股东创造权益。康美药业被揭露公司出现巨额财务造假,且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康美药业累计虚增货币资金逾886亿元。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时间,康美药业的诉讼案件终于作出了裁决,5万多名投资者一审获胜,康美药业被判赔付超过24亿元。

在这里,最引发关注的,无疑是4名独立董事教授需要赔付近十亿。从具体的资料显示,江镇平、李定安承担20%连带责任(折合4.918亿元);张弘承担10%连带责任(折合2.459亿元);郭崇慧、张平承担5%连带责任(折合1.2295亿元)。虽然大学教授的薪酬待遇可观,但面对上亿的赔付金额,恐怕对独董教授们来说,也算是一笔天文数字了。本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职位可以称得上“躺着赚钱”的工作,过去多年时间,独立董事的工作也被称为“金饭碗”。

但是,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特别是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不断成熟,这也是加大了财务造假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任职风险。从此次康美药业的判罚结果来看,基本上为投资者争取了最大的权益,且标志着国内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初步成功。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实控人,还是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等,但凡牵涉到欺诈上市、财务造假等问题,都将会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巨额赔偿自然也很难避免了。所以,经过了此次康美药业的案件,实际上也给上市公司的独董们敲响警钟,不能够再抱有侥幸的心态担任上市公司的独董。

作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更应该要时刻保持独立性,并对相关重要事务保持严谨的独立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为中小股东创造权益,而不是一种“摆设”。这一次的处罚金额较大,但也从根本上保障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对上市公司独董来说,假如缺乏专业判断的能力与扎实的财务水平,那么长期担任独董的职位也许变成一项高风险的工作。特别是对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名人们来说,未来所承担的风险会更高,独董这一职位也不再是那么吃香了,甚至可能会引发部分独董的辞职。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更考验上市公司独董们的“真本领”。独董们应该凭借自己过硬的财务知识水平,对上市公司的重要事务进行严谨分析与调研,真正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否则,当上市公司被揭露出财务造假等问题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最终变成了得不偿失的结果。 

05

王春龙

【苹果一夜大涨近719亿美元,市值重回世界第一,可能是这三个原因所致】 

苹果总市值为2.59万亿美元(约合16.5万亿人民币左右),重回全球市值第一。为什么苹果公司一夜之间大涨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苹果汽车”完成关键组件里程碑事件,有望4年后诞生。据媒体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已经完成了搭载在第一,在开发汽车的全自动驾驶系统方面达到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苹果汽车推出的时间也提前至2025年——苹果公司内部目标是在四年内(2025年前)推出其自动驾驶汽车,比先前一些工程师计划的五到七年时间表要来得快。  

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推动,特斯拉、Lucid上涨变相提升苹果股价。近期,特斯拉、Lucid等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持续走高,而苹果最近被曝光加速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研发,这种情形与今年年初传闻苹果正式进入造车领域类似,均为概念股的刺激性作用所致。  

元宇宙概念股刺激,苹果虽然未积极拥抱元宇宙,但英伟达利好存在变相刺激。昨晚,因为英伟达发布利好性财报,该公司股价大涨10%以上,市值一度突破8000亿美元。而作为“元宇宙”概念股之一,苹果公司最快可能于2022年推出VR头显产品,2025年推出AR眼镜等,这同样变相刺激了科技概念股的走高。

06

市值观察

11月19日,齐翔腾达公告称,因控股股东齐翔集团涉嫌内幕交易,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随着消息发酵,市场陷入恐慌。齐翔腾达开盘直接跌停,一日蒸发27.3亿元。截至发稿,公司股价为8.64元,市值为245.6亿元。回顾齐翔腾达走势,近两年在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波大行情。这家公司从去年4月末的3.71元一路涨至14.68元,涨幅逾295%,接近三倍。

支撑股价大涨的因素包括两点:

1、净利大幅增长。2020年财报显示,齐翔腾达归母净利润为9.76亿元,同比增长57.25%,扭转了2018年以来业绩下滑局面。业绩增长是因为受益于公司销售的产品涨价。比如,在2021年三季度,顺酐均价为11341元/吨,环比上涨12.26%;甲乙酮均价9095元/吨,环比上涨7.67%。

2、化工板块走强,带动化工股集体上涨。从年初到现在,化学制品板块指数涨幅超过57%,同期跑赢沪指涨幅。资料显示,齐翔腾达属于甲乙酮和顺酐行业全球龙头企业,国内市占率分别在50%、30%以上,且公司出口占国内出口比例在50%以上。凭借规模优势,该公司对下游企业有一定的话语权,具体表现为提价。在扩展产能方面,今年年底和明年是主要看点。

齐翔腾达于2019年4月投资建造7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预计2021年底投产,于2019年8月投资建造3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预计在2022年4月投产。如果产品价格保持在高位,产能释放可以增厚公司业绩。此外,外界比较看好该公司己二腈国产化。随着齐翔腾达控股股东卷入内幕交易风波,已经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严重影响。公司将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有待观察!

07

奥特曼打小怪兽

事件:珠海冠宇今日发布公告,计划投资40亿元,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建设1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预计2022年开始建设,2025年前达产。公司在中大型电池的布局开始发力,优先选择的是12V/48V启停电池以及家用储能方向,后续伴随产能落地,有望进一步向动力及储能市场切入,将进一步打开公司业务的成长空间。

点评:公司目前有试验线0.5GWh,年内有望达到2.5GWh,2024-2025年将形成10GWh的产能。公司2021H1动力及储能电池业务收入0.7亿元,已有明显放量,配套客户包括豪爵、康明斯、中华汽车等,预计今年收入达到2亿元左右,考虑新产能落地,智己LS7及潜在客户的增量,公司明年有望达到5-6亿元的动力储能收入。盈利方面,近两年因规模有限且研发投入,大致形成2-3亿左右的亏损,但伴随项目定点,盈利恢复,亏损改善有望增厚公司盈利,并带来中大型电池的价值重估。

公司3C锂电业务继续向好,在产品迭代、性能、响应速度逐步超过海外的背景下,公司加大产能扩张,有望带来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目前笔电份额提升的趋势已出现,手机客户布局也加速完善,公司今年底、明年底的月产能分别达到4500、6000万颗,将支撑公司出货高速增长。同时从盈利端看,今年受汇率波动、原材料涨价影响,三季度毛利率出现低点,但价格机制决定后续可以逐步向客户传导成本,盈利能力将迎来修复。预计公司2021、2022年净利润11、17亿元(分别考虑3、2亿的动力亏损及减值)。

08

宣捷投研

事件:陕西黑猫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4856.01万元收购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持张掖市宏能煤业有限公司100%股权。2021年第三季度,陕西黑猫精煤采购平均单价相较2020年第四季度上涨121.87%。公司称,此番收购对炼焦煤原料的供应起稳定作用。

点评: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一涨再涨,下游企业很难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来转移这部分成本,向上游拓展并购是很多企业选择的一种应对方式。不管是横向的跨行业收购还是纵向的上下游收购,都是收购容易整合难。一家企业,在收购了另一家企业后,都有面临人力资源、企业结构和制度规章、生产和资源合、业务市场和客户,以及财务资产等方面的整合,这个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还要关注交易对价是否合理的问题。

09

shiyu0126

明阳智能是海上风机制造龙头企业,连续6年位列国内整机商前三。2020年国内海风市占率29.5%,并领跑国内机组大型化赛道。预计“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将贡献45GW以上新增装机;到2030年国内海风累计装机将达到67.8GW,10年复合增速21%。随着公司开发规模显著上升,公司低估值高成长性逐步凸显。

公司竞争优势:品牌优势:国内陆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后,下游运营商更考虑主机厂在运规模和技术水平等综合实力,龙头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同时公司受益于海风抢装和海风省补接力,将进一步稳固海风龙头地位。

(大功率风机)技术优势:公司靠技术优势(独特的超紧凑型半直驱技术)研发量产大功率海陆机型,并不断向大型化风机发展,现已启动15-20MW 超大型海上抗台风型风电机组的研发。目前全球最大单机容量达到16MW,为公司所生产。公司的产品不但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结构优势也很明显:2020年实现对外销售容量5.66GW,大兆瓦(3MW及以上)占比93%;截至21Q1,公司在手订单15.77GW,创历史新高,其中海上机组占比35%,3MW及以上机型占比96%。

另外,随着近海资源开发利用逐渐饱和,深远海成为风电市场的发展趋势,公司已开始创新研发漂浮式风机。2021年5月,国内首台漂浮式机组在明阳智能阳江基地测试下线。供应链成本优势:2020抢装结束后,风电平价,零部件成本快速下降,叠加大兆瓦趋势加速,整机风机毛利率有望修复和稳定。公司核心零部件自产,具备生产叶片、变频器、变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能力,毛利率位于行业第一梯队,成本优势突出。

其他催化剂:公司进军异质结技术研发领域,公司拟以30亿元投资年产5GW光伏高效电池和5GW光伏高效组件项目,进军异质结技术研发领域,以进一步完善公司风光储网一体化布局。短期利好刺激:11月16日,在中欧海上风电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作出表述:“大型风机、规模化开发、漂浮式基础、海上智慧运维,以及深远海柔直输电技术,是海上风电发展方向。”《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将编制。

10

小肥财

事件:祥生控股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经作出有关本公司於相关情况下之合理查询后,董事会确认,其并不知悉有关导致该等股份的成交价格及成交量波动之任何原因或任何必须公布以避免本公司证券出现虚假市场的资料或任何须予披露之内幕消息。同时董事会确认本公司运作一切正常、其现有债务并无出现任何违约且本公司控股股东并未质押任何股份。

点评:公司公告可认为是对空头的一种回应。另外公司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于当前外界最关注的房企境外美元债问题,截至今年底祥生控股集团无到期债券。而对于2022年公司即将到期的美元债,祥生控股集团管理层方面则表示,已经准备好兑付计划。与此同时,11月初,祥生控股集团就曾提前回购间接附属公司2022年到期优先票据。后续为了进一步提振市场与投资者信心,祥生控股集团将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回购。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