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颠覆传统模式 互联网产业跨界下一站?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碰撞与融合已经发生,移动医疗能有效缓解医疗费用支出(看病贵)、解决医疗资源错配(看病难)的历史难题,将成为互联网医疗中最具想象空间的综合性板块。(作者:强静、楼慧源) ... ...

移动医疗颠覆传统模式 互联网产业跨界下一站?
作者:强静、楼慧源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医保覆盖扩大,居民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不断攀升,医疗行业整体需求巨大极具增长潜力。传统医疗资源与需求之间错配现象明显,形成“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碰撞与融合已经发生,从春雨医生“自查+轻问诊”模式发展迅速,到平台型线上渠道掌上医生崛起,以及拥有最多医生专业资源的丁香园获BAT巨头之一的腾讯C轮投资,初见端倪。移动医疗的行业未来盈利模式是什么?如何解决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药行业也是格隆汇一直看好的一个行业,其长期表现均显著、稳健的超越市场指数,最近也成为格隆汇医药群分析和讨论焦点,来自格隆汇会员陈建宇分享的关于移动医疗的深度报告,作为行业的观察和投资机会的发掘,供大家参考,文中观点代表作者个人,以下为分享内容:

投资建议

颠覆医疗。每一次新的技术潮流,都会引发传统行业颠覆性的变革。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碰撞与融合已经发生。移动医疗可以满足细分市场需求,有效节省卫生费用。我们有理由认为,互联网产业跨界的下一站,将是颠覆医疗。

螺旋式成长。基于目前移动医疗产业仍处于初创时期,商业模式并不清晰。我们认为,2015-2016年移动医疗将处于挤出泡沫、调整重塑的阶段。经过一轮筛选后,商业模式将逐渐清晰,每个细分领域将产生各自的巨头,引领产业进一步发展。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移动医疗能有效缓解医疗费用支出(看病贵)、解决医疗资源错配(看病难)的历史难题。据分析,移动医疗每年将为中国节约1100~6100亿健康费用支出。同时,由于互联网能有效克服医疗资源分布的长尾效应,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解决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而降低隐形成本。

我们认为未来在线医疗服务、可穿戴设备以及医院信息化将是移动医疗发展的三大重点领域。其中,在线医疗服务将成为互联网医疗中最具想象空间的综合性板块。本篇报告主要讨论在线医疗,可穿戴和医疗信息化将在随后的报告中探讨。

第三方收费才是目标。移动医疗的盈利模式主要有面向患者、医生、医院和第三方收费四种方式。院外轻症诊疗类、院外慢病管理类是向患者收费的可行模式;通过满足医生的学术需求、临床需求、效率需求和多点执业需求,可以实现向医生收费;通过提高医院效率,控制成本和优化医保控费,医疗信息化成为向医院收费的主要方式。比较前三种收费模式,面向第三方收费可行性高,市场空间广阔,将是在线医疗服务企业最终的盈利模式。

难点与机遇并存。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的格局,进入讲故事、推高估值,再讲故事的“产业资本协作循环”。我们认为,国内行业的发展面临同质化程度高、低频应用、政策落地难、医疗机构开放程度低、各方观念都有待培育、缺乏专业评估手段和行业监管、变现难,商业模式不明晰等“七大难点”。待泡沫挤出、政策落地、观念演变、技术成熟,更多的未满足诉求得以解决,商业模式逐渐明晰,互联网医疗行业才能进入真正成熟期。大浪淘沙,始得真金。

风险:盈利模式不清晰;无法有效对接线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闭环经营。

互联网医疗的崛起

每一次新的技术潮流,都会引发传统行业颠覆性的变革。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碰撞与融合已经发生。移动医疗可以满足细分市场需求,有效节省卫生费用。我们有理由认为,互联网产业跨界的下一站,将是颠覆医疗。

基于目前移动医疗产业仍处于初创时期,商业模式并不清晰。我们认为,2015-2016年移动医疗将处于挤出泡沫、调整重塑的阶段,经过一轮筛选后,商业模式将逐渐清晰,每个细分领域将产生各自的巨头,引领产业进一步发展。

图表1: 移动医疗发展历程及展望


移动技术加速渗透

移动数据流量加速膨胀。至2014年年底,全球的互联网普及率预计达到40%,互联网用户达近30亿,手机用户预计达到70亿。网络设备的连接数仍在高速增长。据爱立信报告预计,从2013年到2019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10倍。

用户向移动端迁徙是未来趋势。201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6.3亿,渗透率46%,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达5亿,未来移动端用户加速增长趋势明显。
图表2: 2014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46.9%


图表3: 2014年6月我国智能手机网民数达5.3亿


消费者习惯不断转变。经过多年的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已经逐渐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远程交流并进行线上消费。线上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形成,将促使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进行,从而为医疗服务等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创造条件。

移动医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移动医疗有望节省卫生费用

随着医保覆盖面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也不断攀升。2012年卫生费用支出总计2.8万亿元,GDP占比5.36%。

图表4: 2000-2012年我国卫生费用状况


图表5: 2000-2012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状况



移动医疗有望通过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麦肯锡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应用每年将为中国节约1100~6100亿健康费用支出。

举例来说,远程监测能有效节约诊疗费用。麦肯锡研究报告表明,远程监测能显著降低患者前往医院、急诊室看病的频率以及入住疗养院的比例,更多患者在家就能实现监控、诊断、治疗、保健的目的,这是远程医疗节省卫生费用的主要来源。经测算,以糖尿病为例,在美国,每年远程监测可以节约15%的开支。

图表6: 远程监测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图表7: OECD和BRIC国家远程监测的应用

根据麦肯锡报告的测算,在OECD国家和BRIC国家,以2007年的开支数据测算,整体节约的医疗费用在1750亿美元到2100亿美元之间。

移动医疗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医疗行业整体需求巨大,且极具增长潜力。但从具体需求类型和分布上看,子行业众多,细分需求突出。

医疗资源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优质资源与医疗需求之间错配现象明显,形成了“看病难”的问题;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形成隐形成本,导致“看病贵”的现象。这都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移动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满足了传统方法不能满足的细分需求,网络对长尾市场发掘作用得以体现。

图表8: 我国医疗市场需求特征


产业跨界,下一站:颠覆医疗

产业跨界的步伐在不断加速。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实现了成本优势、解决分散的融资需求(P2P信贷、众筹)和理财需求;互联网与打车市场的融合,使得市场运营模式从人等车转变为车等人。

腾讯发布报告表示,跨界的难易程度与信息丰度和交易距离有关,信息丰度高、交易距离远的行业将率先实现向线上的转移。信息丰度最高的游戏行业已经基本转移到线上进行,旅游、餐饮等产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如火如荼,房产、教育、汽车的线上渗透已开始。

医疗行业因其特殊属性,相对于日常消费行业,跨界难度更大,线上线下融合速度更慢。我们依旧有理由相信,随着移动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加速渗透、消费者行为的演化,随着移动医疗能够解决更多的诉求,互联网产业跨界的下一站,将是颠覆医疗。

图表9: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融合渗透指数


在线医疗服务:最具想象空间

我们认为未来在线医疗服务、可穿戴设备以及医院信息化将是移动医疗发展的三大重点领域。

在线医疗服务:在线医疗服务平台按照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面向患者/健康人群、面向医生/医院。面向患者平台主要以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自诊、导诊、挂号、问诊、用药、购药等应用为主,面向医生/医院以交流互动、文献查询、专业资讯、辅助诊断/用药、病历管理、在线培训、移动工作站等应用为主。

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1)以三诺生物、九安医疗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慢性病患者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医疗建议;2)以宝莱特、咕咚手环等为代表的企业则主要提供日常健康监测功能,并给予记录和建议。

医院信息化:医保控费是移动医疗发展的助推力之一,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满足控制成本的需求。1)医院信息系统的移动化使医生能在移动端访问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便于信息共享,提高诊疗效率;2)药品福利管理通过对药品产业链进行管理,最终实现成本控制。

我们在本篇报告中主要讨论纯手机应用和网页版应用(无设备进行前端数据采集),并将此定义为在线医疗服务。软硬件结合形式的可穿戴设备模式(即有设备进行前端数据采集),我们将在可穿戴医疗行业报告中单独阐述。

我们认为,在线医疗服务将成为互联网医疗中最具想象空间的综合性板块。

行业格局:政策、资本助力行业加速发展

在线医疗行业迅速壮大。据艾媒咨询预计,到2017年,我国在线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25亿元,而2013年,这一数字仅为22亿元。
随着行业规范化政策的出台,互联网巨头、产业资本、PE/VC等各类投资方的介入,行业加速发展将是必然趋势。

图表10: 2011-2017年中国在线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情况


政策出台,规范行业发展

卫计委于2014年8月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对远程医疗进行了规范:意见中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同时,意见要求地方“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规划”,为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经费保障”,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以上政策增加了行业进入壁垒,但从长远视角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而且,对于具备资质的机构,政策态度更偏向于鼓励。

BAT三大巨头的“医疗梦”

BAT巨头高调进军移动医疗领域。在线医疗服务市场前景看好,BAT巨头凭借着科技公司的专业身份和资金优势,高调进军移动医疗领域。短短这一到两年时间内,腾讯牵手丁香园、好大夫在线、中澳凯尔,阿里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收购中信21世纪,百度打造Dulife设备+Dulife平台以及北京健康云项目。

图表11: BAT涉足移动医疗市场



各路资本纷纷布局

一级市场日益升温。自今年6月以来,在线医疗服务领域一级市场投资案例超过10起,规模由几百万人民币到几亿人民币不等。如,春雨掌上医生获5000万美金融资,总估值达1.5亿美金;去医院获得弘晖资本和软银共计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丁香园获得腾讯产业共赢基金7000万美元C轮投资。

上市公司纷纷布局。2013年,国内最大的放射治疗和影像诊断运营商泰和诚分别面向患者和医生推出了“掌上好医”和“掌上好医诊所”。2014年8月,乐普医疗宣布收购医康科技,旨在构建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平台,在心血管疾病垂直领域形成立体闭环。九安医疗则是国内移动健康产品的开拓者,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iHealth系列产品。三诺生物与糖护科技合作,福瑞医疗投资开发肝纤维化在线诊断系统(FSTM),宝莱特发布育儿宝。家用器械龙头鱼跃医疗、连锁体检机构爱康国宾也频频寻求与移动医疗公司的合作,旨在拓展新业务,为企业的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图表12: 2014年6月以来在线医疗服务领域投资案例汇总


行业趋势:提高效率、合理资源配置、个性化需求


正如我们在第一部分所说,移动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满足了传统方法不能满足的细分需求,网络对长尾市场的发掘作用得以体现。在线医疗服务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速,有以下几大基础: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线文献查询、用药查询、病历管理等能够提高医生效率;在线导诊、转诊、医患交流能够缩短病人就诊时间、降低病人求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按阿里“未来医院”的设想,预约、挂号、候诊、电子报告、缴费都可以在线上完成,省却了很多等待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医患互动、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维护、药品配送、数据预警等业务变为可能。

图表13: 阿里“未来医院”优化就医流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