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无远虑有近忧

本文来自:中金点睛,作者:段玉柱、郑宇驰、黄文静 、张文朗、彭文生

就业表现好于经济表现,体现了就业政策发力和平台经济拉动带来的支撑

摘要

今年以来,我国呈现经济偏弱、就业不弱的格局。奥肯定律等经验规律显示,失业率变化通常和经济增长负相关。但疫情后我国失业率增幅和GDP增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系统性的偏移:较低的经济增长,便可以实现和以往同等水平的就业。2021年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连续4个月低于2019年同期;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5.0%。就业表现好于经济表现,体现了就业政策发力和平台经济拉动带来的支撑。

支撑之一: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就业被列为“六稳”、“六保”之首,是宏观政策的支持重点。在政策引导下,财政积极发力,2021年预算安排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长5.9%,比总支出预算增速高4.1个百分点;1-8月,社保就业支出预算完成进度68.8%,比总体快6.7个百分点。受政策支持,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好于往年。

支撑之二:平台经济带动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相对传统雇佣关系的一种新型就业形式,行业分布广泛,拉动规模巨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20年我国平台企业员工数约631万人,同比增长约1.3%。新经济平台提供了约3800万网约车司机、1000万快递员、700万外卖员的就业岗位,并带动岗位外包的灵活就业约170万人。

不过受到疫情的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势仍面临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压力。具体包括:

住宿餐饮等线下服务业,以及部分下游居民消费品制造业的就业相对承压。疫情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PMI就业分项背离,服务业就业表现相对偏弱,今年3月以来就业景气趋于回落。制造业内部的就业表现也有所分化,纺服、制鞋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居民消费品制造业,就业下滑更大一些。

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在疫情后面临运营和就业压力。截至2021年,我国有9500多万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规模超过2亿人。这些个体工商户集中于线下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49.2%)、住宿餐饮(23.8%)、居民服务(8.2%)等。线下服务业的经营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中小企业呈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10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要求多策并举有针对性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年轻人失业率较疫情前上升。9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14.6%,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根据智联招聘统计,截至4月中旬,37.2%求职毕业生尚未获得录用(Offer),这一比例较2018和2019年同期,分别上升11.6和13个百分点。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预期下降的情况下,参与就业的意愿可能有所降低。10月1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加强大学生、农民工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有效衔接。

此外,教培新规、平台企业员工社保、房地产监管等政策,中长期有利于人才培养以及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短期可能对就业带来一些压力。

总体来看,虽然结构性、阶段性的就业压力可能存在,但皆为“近忧”,并非“远虑”。伴随经济的平稳增长,以及各项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等政策的出台落实,我们预计总体就业形势将保持基本稳定。宏观政策层面,我们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将结构性发力,加大对社保就业领域的支持力度,财政超收资金也会对民生领域倾斜;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多是灵活运用MLF、公开市场操作来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的流动性,降准的窗口也仍然打开,将视经济形势的演变而相机抉择。

正文


全国城镇就业总体良好


2季度以来,全国城镇就业表现较好,城镇调查失业率目前已降至近几年同期低位。疫情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20年2月6.2%的高点持续回落,2021年2季度以来,失业率水平便已回落至往年正常波动区间。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已低于2018和2019年同期。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5.0%,就业形势总体较好。

图表:城镇调查失业率好于2019年同期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城镇当月新增就业和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今年以来,我国呈现经济偏弱、就业不弱的格局。奥肯定律等经验规律显示,失业率变化通常和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越快,失业率同比增幅越低,我国也符合类似特征。但疫情后失业率增幅和GDP增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系统性的偏移:较低的经济增长,便可以实现和以往同等水平的就业。2021年前3季度,单位GDP增速(两年复合增速)拉动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202.8万人,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我们认为,就业表现好于经济表现,主要体现了就业政策发力和平台经济拉动。

图表:疫情后经济偏弱但失业率数据表现较好

注:2021年GDP增速为两年复合增速,失业率增幅为两年平均增幅,其中当季的失业率增幅为月度增幅的算数平均。由于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经济降幅较大,图中剔除了1Q20和2Q20的数值。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单位GDP增速拉动的城镇新增就业明显增加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支撑之一: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

就业被列为“六稳”、“六保”之首,是宏观政策的支持重点。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六稳”,“稳就业”居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列;2020年4月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保居民就业”居首。年初以来,中央会议多次强调就业政策的重要性,通过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财税金融支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发放失业补助金和临时生活补贴等,来着力保障居民就业和基本民生。

图表:年初以来,中央政策积极支持稳就业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政策引导下,财政也积极发力,加大就业社保支出力度。2021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依然达到了同比5.9%增速,比总体财政支出预算增速高4.1个百分点;1-8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完成进度68.8%,比财政总体支出进度快6.7个百分点。并且,今年财政或将大幅超收,根据往年经验来看,我们预计超收资金也会部分用于支持就业社保类的支出领域。

图表:社保就业类支出预算增速高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社保就业类支出预算完成进度快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受到就业政策的支持,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好于往年。1-8月累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65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13万人,分别比2016-2020年同期均值提高2.2%和1.4%。其中,8月当月这两个口径的新增就业人数,较2016-2020年同期均值分别提高9.8%和7.7%。总体来看,政策支持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起到了托底作用,稳定了总体就业形势。

图表: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好于往年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好于往年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支撑之二:平台经济带动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是相对传统雇佣关系的一种新型就业形式,通常包括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以业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以平台型用工为代表的就业形式上的灵活等。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拉动了新的用工需求,而劳动力供给数量回落、素质提升,则抬升了企业用工成本。灵活用工可以适应用工需求的波动,节约企业的用工成本,在近年来快速发展。

图表:灵活用工是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灵活就业的行业分布广泛,平台拉动就业规模巨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我国灵活就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文化传媒、零售百货、服装美妆等领域。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同比增长约7.7%;平台企业员工数约631万人,同比增长约1.3%。新经济平台提供了约3800万网约车司机、1000万快递员、700万外卖员的就业岗位,并带动了岗位外包的灵活就业约170万人。

图表:2020年,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分布广泛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年,共享经济提供服务人数约8400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年,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约631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年,共享经济岗位集中于司机、快递等领域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灵活就业、平台就业可以提供年轻人就业,吸纳人群的结构特征明显。2021届应届生中,硕士、本科、专科的单位就业占比,分别为72.1%、59.4%、42.5%。学历相对较低的毕业生,会更多地选择自由职业,而高学历群体,则倾向于单位就业。除了学历特征,平台就业也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员,均以男性为主,尤其是平台就业规模最大的网约车司机(3800万人就业),男性占比大约在80%左右。

图表:较低学历的毕业生更多自由职业、慢就业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平台就业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性别TGI=该职业群体的性别占比/全网用户该性别占比*100

资料来源:QuestMobile,中金公司研究部


结构性就业压力仍存


疫情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制造业景气较高,服务业就业则相对偏弱。疫情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PMI就业分项背离:外需带动我国制造业生产和就业景气,2020年2季度以来制造业PMI从业人员分项的均值,比疫情前的2019年均值提高2.1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就业则相对承压,今年3月以来趋于回落。制造业内部的就业表现也有所分化,纺服、制鞋等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的居民消费品制造业,就业下滑更大一些。上市公司数据也呈现类似特征,2021年上半年公用事业、建筑业、中游制造业员工规模两年复合增速均在3%以上,下游制造业、服务业(非金融地产)员工人数增速相对较低。

图表: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表现分化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服务业就业弱于其他行业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1年1-8月平均用工人数两年复合增速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在疫情后面临运营和就业压力。截至2021年4月,我国有9500多万个体工商户,吸纳的就业规模超过了2亿人。这些个体工商户大多集中在线下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49.2%)、住宿餐饮(23.8%)、居民服务(8.2%)等,经营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而疫情带来的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也增加了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和就业压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疫情后呈现出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10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要求多策并举有针对性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图表:个体工商户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疫情后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下滑

注:小微企业运行指数(PSI),全称“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经济日报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按月采集联合发布,反映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月度综合运行态势与发展状况的指数。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疫情后,中小企业呈现劳动力供大于求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年轻人失业率较疫情前上升。9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14.6%,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这可能指向了大学生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根据智联招聘的统计,截至4月中旬,37.2%求职毕业生尚未获得录用(Offer),这一比例较2018和2019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1.6和13个百分点。分专业来看,法学、心理、历史等文科类专业,以及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

图表:9月,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高于往年同期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两年应届毕业生获得录用少于往年

注:统计时间为历年的4月份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部分文科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  

资料来源:麦可思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大学生在就业预期下降的情况下,参与就业的意愿有所下滑,更多寻求深造机会、以期更好的工作前景。疫情影响应届生的工作预期,比如2021届约24%的应届生期望薪酬下降。更多的人选择继续深造,2020届本科毕业受雇工作的比例为67.7%,较2019届下降4.2个百分点,是近5届最大降幅;国内外读研、准备考研的比例,则提高1.9个百分点至23.8%。从统计来看,多数毕业生读研的目的,主要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找个前景更好的工作。

图表:疫情对2021应届生的就业预期有扰动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本科毕业生参加工作占比回落

资料来源:麦可思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就业前景好,是本科生读研的主要动机之一

资料来源:麦可思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增强职业竞争力,是本科生留学主要动机之一

资料来源:麦可思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行业方面,2021届毕业生中,约25.4%希望进入IT、通信、电子、互联网相关行业,近年来进入制造业的本科生占比则逐步回落,2019和2020届的占比都在18%以下。在单位方面,希望进入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应届生占比超过6成,但最终实际进入这些单位比例为43.5%,比预期低了20多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无论是行业还是单位,大学生就业预期和实际就业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图表:超过四分之一的应届生希望进入IT、通信电子相关行业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年来,应届生进入制造业比重下降

资料来源:麦可思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1年应届生就业期望和实际就业有所偏离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中金公司研究部

10月1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表示,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群体失业率依然较高。政策层面将继续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推动经济稳定恢复,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大学生、农民工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有效衔接,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关注监管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我们认为,教培新规、平台企业员工社保、房地产监管等政策,中长期有利于人才培养以及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短期可能对就业带来一些压力。

教培新规

教培新规监管覆盖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将重塑教育服务行业。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6月15日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即着手拟定具体标准制度和组织治理指导执法。《意见》提出牌照数量压缩、严禁资本化运作、压缩培训时长、限制培训内容等要求,其中包括了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等要求。

图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部分要点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金公司研究部

近年来,中国教育服务产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双减”政策可能带来教育企业的调整。截至2019年,中国教育服务产业市场规模3万亿元,K12课后辅导市场规模在2020年约为5300亿元。其中,巨型、大型机构占比10%,其余90%的市场主体是中小微型机构。伴随政策调整,教培机构相应转型,中小微型机构受影响可能更大。直接受到影响的岗位包括K-12从业的教职工、运营、销售等岗位。

图表:K12课后辅导细分市场规模逐年扩张

资料来源:艾媒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9年,教培行业以小微型机构为主

资料来源:奥纬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教培行业对低龄教育板块的教师需求最大,教师队伍高学历、年轻化。在整个教育服务行业中,教务人员供给最充足,低龄板块的专职老师相对不足,幼教、小学、初中年龄段板块均供不应求。其中小学、初中教师需求最大,分别占比20.4%和14.7%。在这样背景下,K12学科培训机构雇员规模快速扩张,比如好未来2021半年报公布的员工总数同比提升56.6%,超过7万人。教育部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K12学科培训机构教职工从业规模约为210万人-222万人。其中头部十余家在线教育机构辅导老师中,95后占比75.4%,99.2%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图表:教培行业对低龄教育板块的教师需求最大

资料来源:《猎聘2019教育培训行业教师从业者大数据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截至2021年上半年,教培行业就业增长迅猛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在线学习辅导老师多为95后

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作业帮《2020年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新职业群体调研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近年来,教育业吸纳的本科生就业占比逐年提升,从2016届的13.7%上升到2020届的17%;中小学教育机构,也已成为本科毕业生的比较大的去处。疫情后,大学生就业向教育业集中,教育培训领域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上升幅度高于其他领域。

图表:教育行业占毕业生就业占比逐年提高  

资料来源:麦可思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届毕业生去向

资料来源:麦可思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小学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就业比较重要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1年上半年教培就业较疫情前大幅增加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变化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教培机构的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比高,从中长期来看,就业应该问题不大,不过短期内可能会有摩擦性的就业压力。教育部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K12学科培训机构教职工从业规模约为220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规模约为140万人。考虑到这些机构的从业人员主要以高学历年轻人为主,这部分人群受教育程度较高,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就业压力应该不大,更多是短期阶段性的就业压力。10月18日,国新办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吹风会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地把解决大学生就业作为重点工作,今后还会陆续出台一些政策来解决青年大学生就业问题。

图表:教培行业员工数快速增长

注:图中为22家上市教育公司2014-2020年的员工总人数及其增速,其中2021年是两年复合增速,数据为2021年中报数据。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中金公司研究部

平台企业社保

平台企业为灵活就业员工缴纳社保,这将降低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7月16日,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网络餐饮平台及第三方合作单位要依法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其他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我们以代表性平台企业估算,缴纳社保或将抬升企业用人成本约20%。

灵活就业占比较高的服务业,就业需求弹性大约在-0.3左右。已有部分研究基于早期数据估计了中国服务业的就业需求弹性,得到未受进出口及资本约束下的服务部门就业需求弹性约为-0.65,高服务贸易开放行业和低服务贸易开放行业的弹性分别为-0.8和-0.2。我们根据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灵活就业占比较高的行业数据计算显示,近5年这些服务业的平均就业需求弹性约为-0.3。

按成本提升20%、就业需求弹性-0.3来估算,预计缴纳社保对平台就业影响规模在40万左右。由于本次出台的具体政策,主要是针对网络餐饮平台下的外卖送餐员,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外卖员人数约在700万人左右,此外也有媒体报道称外卖、快递行业从业人员人数达1000万人。中性情境下,我们按700万人就业基数、成本提升20%、就业需求弹性-0.3来推算,影响就业规模约40万左右。不过,员工福利改善将有助于支撑消费,反过来会带动就业,部分抵消政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平台经济、灵活就业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带动新就业岗位增加。平台经济仍然是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图表:成本提升20%情况下,平台社保缴纳对就业数量的影响预测(万人)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房地产调控

严监管使得房地产部门的融资条件收紧,房企面临运营压力。截至今年8月,新增按揭连续三个月同比降幅超过18%,国内贷款同比下滑近20%,个人经营贷同比增速也放缓,房地产开发商信托和债券净融资为负。随着融资条件收紧,房地产部门的景气度走弱。

在房地产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就业压力增大。146家AH内地上市房企的员工人数同比由2018年底的17.7%下滑至2019年的9.7%、再下滑至2020年底的6.5%,其中红线房企的员工数同比从2018年的15.5%放缓至2019年的-7.6%、再放缓至2020年底的-11.6%。根据上市公司财报数据,2019-20年,6家红线房企员工总数减少6.3万人。

图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增速疫情后先升后降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AH内地房企员工数同比下滑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2019年底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在16%,并间接拉动其他行业就业。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房地产和建筑业每少1万元最终需求,将拖累0.059个就业岗位。分支出类型来看,居民的居住消费每减少1个百分点,会拖累26.5万个就业岗位;固定资本形成每减少1个百分点,会拖累150万个就业岗位。地产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整体固定资产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23.4%,也即地产建安投资每减少1个百分点,会拖累36万个就业岗位。分部门来看,建筑和房地产业每减少1万元最终需求时,制造业、农林牧渔两个部门减少的就业岗位较多,受影响更大。

图表:建筑和房地产业最终需求每减少1万元,拖累的其他行业就业规模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针对地产行业所面临的压力,近期政策也有所微调。比如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10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也表示,“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总体来看,虽然结构性、阶段性的就业压力可能存在,但皆为“近忧”,并非“远虑”。伴随经济的平稳增长,以及各项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等政策的出台落实,我们预计总体就业形势将保持基本稳定。宏观政策层面,我们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将结构性发力,加大对社保就业领域的支持力度,财政超收资金也会对民生领域倾斜;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多是灵活运用MLF、公开市场操作来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的流动性,降准的窗口也仍然打开,将视经济形势的演变而相机抉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