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纵横,看中小企业的未来

本文来自:宏观叶话 作者:叶凡 王润梦

资本市场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提升,预计未来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的联动将更加紧密。

专题研究

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疫情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形成了冲击,为此自去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本篇专题剖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对比中美欧政策影响,并对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出展望。

摘要

动静来看,中小企业几多愁?国家统计局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近年来,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截至2021年2月,我国共有在业/存续的市场主体1.44亿家,截至2018年末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07万家,从企业数量来看,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且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加快。此外,从吸纳就业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作用也较突出,截至2018年末,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3300.4万人。从地域看,东部地区优势较明显,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占比远不及东部地区,但增速加快。中小微企业受成本、进出口波动影响更大,其中,微型企业更加脆弱。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缺点进一步凸显,行业分化的特征也有所显现。其中,劳动密集型和服务类中小企业受打击情况尤其大,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社会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景气度降幅最大;此外,与外贸相关的中小企业在订单减少与客户流失、供应链、交通物流阻滞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非外贸企业。疫情过后,中小企业复苏较弱,新产业发展展露手脚。

横纵对比,政策支持的差异与变化。横向对比:基于中小企业受环境影响更大的背景,疫情期间,各主要国家都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扶持措施, 针对疫情打击,欧美的政策相似之处较多,归结起来是以支持中小企业资金面的大规模的贷款担保计划,以及从成本端给企业降低负担的减税降费措施,但欧美政策层面也有不同的侧重。美国方面,重点在于保就业和稳定资金面;欧洲方面,除解决企业流动性问题外,扶持措施更关注一些特定的领域;中国方面,主要从成本端给中小企业减负,对受疫情打击较大的企业给予侧重。纵向对比:2008年、2011年和2014年针对中小企业政策发布较频繁,三年措施中都有减税降费、贷款优惠等,其中08年以贷款优惠和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为主;11年更加侧重在税收上给中小微企业优惠,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力度加大;14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发展专项资金和推广PPP模式、融资担保等新模式进入视野;20年至今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政策较多,侧重重点支持的细分领域。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针对当下中小企业复苏基础不稳固的问题,政策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图较强,且向细分领域倾斜。从发展的角度,建议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和“双碳”领域,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也将和龙头企业形成协同作用,更加快速平稳地发展。此外,资本市场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提升,预计未来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的联动将更加紧密。近期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北交所的成立将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形成利好;其次,央行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不减;再次,发改委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充分运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统筹建设融资服务平台,构建全国一体化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货币政策正常化超预期 


1

动静来看,中小企业几多愁?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于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种类型,16个行业大类中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定义不一,如农林牧渔业是营业收入不足2亿元,工业则是从业人员不足1000人且营业收入不足4亿元。

1.1

静:全面认识中小微企业及其环境

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对于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根据《2020中国企业发展数据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2月,我国共有在业/存续的市场主体1.44亿家,其中企业4457.2万户,较2019年新增598.9万户;个体工商户9604.6万家,较2019年新增1343.6万户,较之前的新增量有所减少;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截至2018年末,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07万家,比2013年末增长115%,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9.8%,其中中型企业23.9万家,小型企业239.2万家,微型企业1543.9万家,占比分别是1.3%、13.2 %和85.3%。

从企业数量来看,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且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加快。此外,从吸纳就业作用来看,中小企业的作用也较突出,截至2018年末,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3300.4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5.5%,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79.4%。中小微企业在2018年末时拥有资产总计达到402.6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资产的77.1%;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88.2万亿元,占全部企业全年营业收入的68.2%。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优势较明显,截至2018年末,东部地区中小微企业1115.1万家,占61.7%,同时东部地区中小微企业经营效益好,2018年东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平均营业收入1085.9万元,分别比中部和西部地区高11.9%和12.1%;相较之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分别有384.8万和217.4万家,占比远不及东部地区,但增速加快,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数量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29.9%和 131%。

中小微企业受成本、进出口波动影响更大,其中,微型企业更加脆弱。二季度以来,PPI的同比涨幅明显扩大,给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带来比较大的成本压力,从PMI来看,自有数据记录开始,大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高于小型企业,而且小型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感,数据的波动更大,如2018年中美贸易紧张时期以及本次疫情时期,对于小型企业的冲击都更明显。2020年3月后,国内逐步复工复产,但疫情却在全球各国大规模暴发,给外贸类中小企业带来第二轮冲击,此外各国的封锁政策也给企业外贸订单造成延误或取消,境外国家航班停飞,港口封港,使企业不断调整货运路线,增加物流成本。除受进出口影响大之外,中小企业受成本波动的影响也更大。在PMI调查中,近几个月较多小型企业反映,近期原材料成本上涨、订单减少、回款压力加大等问题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承压,相较来看大型企业议价能力更强,而中小企业受价格影响因素较大且上升的成本向下游转移的能力较弱。除原材料成本外,用工成本也在攀升。从城镇私营单位来看,多数行业平均工资保持增长,而城镇私营单位大多是中小企业,2020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27元,比上年增长7.7%。在统计的18个城镇私营单位行业门类中,除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3个行业平均工资下降外,其余行业均实现增长。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速最高,达18.7%。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在今年的报告中,与市场主体相关的词中,“小微企业”提及次数最多,总计12次,其中6次为单独提及,还有6次是列入“中小微企业”一词中,体现出对“小微企业”这一就业主要“容纳器”的重视,此外“个体工商户”出现了3次,在近年的报告中实属罕见。

1.2

动: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更加分化

在新冠疫情刺激下,中小微企业在行业层面上的分化更加严重。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生产模式落后,融资能力较弱和人才资源匮乏等难题,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缺点进一步凸显,行业分化的特征也有所显现。据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显示,疫情冲击使得30.5%的企业销售订单减少并且伴有客户流失,67.7%的企业反映营业收入急剧下降,86.3%的企业账上资金无法支撑3个月,其中33.7%的企业资金支撑不到1个月,而只有9.9%的企业反映可以支撑半年以上。2020年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76.4,较上月大幅下降16.2点,创2010年二季度开启调查以来最低纪录,一些小微企业面临停工停产、订单流失、投资和效益下滑,同时房租、员工工资等刚性支出压力不减,叠加年前结清工资、材料等款项等因素,企业资金承压,但劳动力供需双降。其中,劳动密集型和服务类中小企业受打击情况尤其大,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社会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景气度降幅最大

此外,与外贸相关的中小企业在订单减少与客户流失、供应链、交通物流阻滞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非外贸企业,但非外贸企业在招工方面和经营成本方面的压力高于外贸企业;从疫情期间的PMI数据来看,制造业中小企业普遍开工不足,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2月,中、小型企业PMI回落幅度较大,分别为35.5%和34.1%,都低于整体制造业PMI 35.7%的水平;相对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影响小于劳动密集型。从地域来看,疫情对全国的 31 个省区市(港澳台除外)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十分明显,最早发现疫情的湖北省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收入降幅高达 90%以上;疫情对集中了 61.7%以上中小微企业的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四省的冲击也较大,四省的中小微企业收入下降幅度约 70-80%。

疫情过后,中小企业复苏效果较弱,新产业发展展露手脚。目前,中小企业复苏速度仍较慢。受国内局部地区疫情散发、洪涝灾害以及周期性和政策性等因素影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在连续4个季度上升后,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2021年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6.7,比上季度下降0.5点,低于去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水平,处于去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点;2021年8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6.6,虽较疫情时的低点有所回复,但比上月下降0.4点,与去年同期持平、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也已连续5个月出现回落,恢复速度继续放缓。从行业来看,8个主要行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中,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业指数低于80,所有主要行业指数都较上月继续下降,且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同时,8月中小企业宏观经济感受指数、成本指数、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都继续下降,但保持在景气临界值以上,投入指数由升转降,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和效益指数均比上月有所下降,且处于景气临界值以下。疫情期间,部分企业为了提升销量纷纷降价甚至亏本销售,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同时受到海外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出口转为内销,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然而,新冠疫情在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一些新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显示,医疗健康、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得到更多发展机会,传统行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也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原本线下的应用场景正逐渐向线上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直播、线上教育、视频会议、知识付费、C端免费电影、生鲜电商、自助配送等线上服务业发展较快。


2

横纵对比,政策支持的差异与变化


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受冲击更大,各主要国家都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扶持措施,通过横向的政策对比,详细探讨不同国家政策差异。另外,通过纵向对比我国自2008年后对于中小企业政策,分析不同阶段的政策侧重,推演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2.1

横:近期中美欧的政策对比

针对疫情打击,欧美的政策相似之处较多,归结起来就是支持中小企业资金面的大规模贷款担保计划,以及从成本端给企业降低负担的减税降费措施,但欧美政策也有不同侧重。

美国:重点在于保就业和稳定资金面。2020 年 2 月至 4 月期间,美国活跃企业主数量下降了330 万( 22%),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跌幅。截至2021年3月,美国颁布六项立法,约5.3万亿美元来帮助经济复苏,其中9680亿美元直接用于小企业上,最直接的为PPP计划。具体来看,2020年4月,美国推出薪资保障计划(PPP),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就业,用较低的贷款利率鼓励企业不大量裁员,PPP计划适用于500人以下公司,包括非盈利机构、退伍军人组织、独资经营、独立包商与自雇者,允许不裁员的企业向银行贷款,并提供中小雇主贷款利率仅1%的低息,让企业用于支付员工薪资、房租、水电费及房屋抵押贷款利息,开放了三批共9530亿美元的贷款,最初PPP的截至日期为2020年6月,之后延长为至8月8日,后续于2021年1月再次开启到3月。在PPP计划中,对于建筑业、医疗服务、科研信息服务以及制造业补助最多。此外,2020年4月的经济损失灾害贷款计划(EIDL)则更针对企业现金紧缺问题,提供不用还钱的1万元紧急豁免金,及3.75%利率的贷款。

欧洲:除解决企业流动性问题外,扶持措施更关注一些特定的领域。欧洲中小型企业主要指员工人数少于 250 人的公司,欧盟约有2300万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占欧盟企业的 98% 以上,提供了 67% 的私人就业机会,并在过去 5 年中创造了近 80% 的新工作岗位。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中小企业受到的打击最大,分别有30%和33%的中小企业表示收入大幅减少,德国的这一比例为23%。为应对疫情,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集团制定了全面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中小企业的支持,从欧洲战略投资基金释放10亿欧元,作为欧洲投资基金的担保,以激励当地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向至少10万家欧洲企业提供流动性。2020年4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为欧盟各地的中小企业提供约80亿欧元的财政援助,12月,欧盟委员会创建250亿欧元泛欧担保基金,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欧洲主要国家大多出台了担保贷款、减税降费和延期缴税措施等,其中德国为个体工商户提供高达15000欧元的补助,在行业侧重上更加支持研发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英国也是支持技术创新和初创企业。从欧洲整体政策看,行业上侧重支持能源、交通、数据网络以及科研创新的中小企业。

中国:主要从成本端给中小企业减负,对受疫情打击较大的企业给予重点帮扶。2020年2月,财政部鼓励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并阶段性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3%降为1%,其中自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央行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增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给予优惠资金支持,支持比例为贷款本金的40%,2月,为支持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增加了5000亿元的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同时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4月,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

2.2

纵:危机后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

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城市化程度加深,中小企业数据骤增,而期间也发布了多项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我们选取了政策发布较频繁的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分别对应次贷危机后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这三年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措施中都有减税降费,且都提供了贷款优惠。

具体来看,2008年以贷款优惠和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为主。2008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8月,央行、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8 月下旬,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 9月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此外,2008年,财政部安排19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10月新增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本上升的情况,安排了35 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011年,更加侧重在税收上给中小微企业优惠,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力度加大。自2011年1月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且2011年8月,财政部明确个体工商户业主等三类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调整;10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发布,对于规定的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政策,继续执行至2013年12月31日;2012年起,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2014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较突出,除减税降费和支小再贷款外,发展专项资金和推广PPP模式、融资担保等新模式进入视野。4月,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专项资金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股权投资、业务补助或奖励、代偿补偿、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入竞争性分配办法,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指导意见》,具体包括十个方面: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挥保险和担保的功能和作用、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9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表示,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业务规模,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3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来看,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大多包括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增加定向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延期还本付息、发放就业补贴等,但不同国家或年份会根据当时当地的重要目标进行调整。

针对当下中小企业复苏基础不稳固的问题,政策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图较强,且向细分领域倾斜。2021年9月,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支持线下零售、住宿餐饮、外资外贸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表示,首先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结合三类主体特点,鼓励金融机构继续落实好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等政策,研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小额度、短期限、多频次、快放款、轻担保的专项融资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其次,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对符合条件的三类主体,满足企业持续经营的合理资金需求;再次,创新优化融资产品和服务并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提升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做好汇率风险管理;此外,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按规定利用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农产品零售网点,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为外资外贸企业提供服务;并要推进减税降费直达快享和优化出口退税办理。

从发展的角度,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和“双碳”领域。从目前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关系来看,近几年,头部化趋势进一步加深,很多行业出现了“头部”、“腰部”和“尾部”企业之间市场份额、要素资源配置和资本市场估值等两极分化的现象,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存,且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中小企业带来新的问题,也在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将会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机会,首先是专精特新方面。2021年1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7月,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不断深化,结构性减税举措落实落地,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进一步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而且,“专精特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对于行业龙头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效率。在地方上,各地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多措并举,加大服务力度。如北上浙等地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开展服务,打通资源通达“最后一公里”;福建省、青岛市、苏州市通过开展政策服务,将企业信息和政策信息进行匹配计算并得出智能匹配报告,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浙江省、湖南省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加强共性技术供给,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全国已有26个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含计划单列市)出台培育认定办法,累计认定企业2万多家;29个地方建立企业动态库,入库培育企业6万多家,其中26个地方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初步形成了各级共同推进“专精特新”企业的协同工作体系。2019年,公告第一批2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占95.16%,“四基”领域企业占96.37%;2020年7月,工信部支持各省组织推荐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扩大到2000家,其中湖南省的推荐名额数量由第一批8个增至70个。预计未来“四基”以及制造强国战略中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相关中小企业将迎来更快发展。其次,双碳领域的中小企业也将迎来发展机会。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但很多中小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不高,面对双碳的大趋势,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也将和龙头企业形成协同作用,更加快速平稳地发展。

资本市场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提升,预计未来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的联动将更加紧密。近期资本市场在三个主要方面重视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首先,北交所的成立将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形成利好。通过构建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强化各市场板块之间的功能互补。在融资准入方面,突出创新型中小企业经营特点,总体平移精选层发行条件以及有关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方面的上市条件,提升包容性和精准性。在退出安排方面,维持“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市场生态。其次,央行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不减,7月央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明确实施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再次,发改委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充分运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统筹建设融资服务平台,构建全国一体化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具备发股票、发债权的条件的小微企业较少,主渠道是借贷,但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较难,这也就需要提升资本市场效率来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如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如互联网金融、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提供创新金融品种,发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