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来了!美联储加息也来了?

开篇周末大新闻,人大授权国务院开始实施房产税试点工作,试点时段5年,试点范围包括居民自住和非居民居住房产,农业宅基地不纳入其中。印象中关于房产税的话题已经喊了十多年,部分城市早早开始了试点。例如上海从2011年试点房产税,目前是运行的第十

开篇

周末大新闻,人大授权国务院开始实施房产税试点工作,试点时段5年,试点范围包括居民自住和非居民居住房产,农业宅基地不纳入其中。

印象中关于房产税的话题已经喊了十年,部分城市早早开始了试点例如上海从2011年试点房产税,目前运行的第头。今年季度上海市房产税额度接近200亿人民币

就在本周早些时候,曾有外媒报道,因为房地产行业近期的变化,房产税推进受阻结果周末消息就直接打脸外媒同时连续两天密集推出房地产行业利好信息之后外界对房住不炒战略动摇预期修正。


房产税不是新鲜事物,只是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惯性,让很多人认为被土地财政捆绑的政府不会轻易自我改革。今年6月,土地出让金转为税务部门征收,其实已经很明显在为推进房产税做准备。一系列事件,也是促使房地产开发商第三季度债务裸奔的诱因之一。

虽然目前出炉的新闻稿很简短,没有具体细节,但是人大授权了5年试点期,很大概率会在明年的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具体的试点城市范围和内容。从已经试点十年的上海来看,也有很大概率认为房产税依旧是调节收入差距的工具对首套或者人均住房面积低于某个水平的人群,应该是会免征房产税;而对多套和人均大面积住房持有者可能就会增加住房成本。

投资房产的主体需要考虑资产持有成本是否划算保值,如果房价不大幅上涨,那么所持有大面积或多套房产未来恐很难持续保值增值。房产税对普通自住个人影响,大概率会非常小。在这些方面,其实与房住不炒的大战略方向一致。

连续两天均有多部门喊话房地产债务危机,市场对此给出了正面反应房地产商股价大幅反弹,融创中国两个交易日反弹20%,恒大复牌之后也没有再进一步暴跌

(上图:融创中国(01918)

(上图:中国恒大(03333)

似乎感觉市场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我们再细看恒大万科掌门人的发言能够充分理解,短期的政策暖风和长期的行业发展环境是不同的。许家印直言,未来十年恒大卖现房,销售额缩减到2000亿,重点转电动车领域就意味着恒大过去十年的发展模式已经结束,即使能够好好善尾,房地产也不是核心发展领域

如何能在已经房住不炒越来越有共识的环境下回笼资金降低负债?这真是一个困难模式。虽然距离房产税全面开征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投资人不能扭转过去的惯性思维模式恐怕就很难跟上时代趋势

房产税影响的不仅是房地产市场,对金融资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果实物投资保值率下降,那么大量保值资金必然权益类资产。高盛最新报告预测未来中国居民的权益投资规模将很快超过70万亿。

至于首批房产税的试点城市名单北京深圳广州这3个一线城市应该跑不掉;杭州也有很大机会在列,毕竟浙江是共同富裕试点地区;三线城市试点的意义不大。


中国忙着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外围市场则继续为疫情模式的经济恢复努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五表示,按照目前的经济数据,美联储在明年年中完成缩减购债规模的决定,是否加息决于通胀的持续性。

在此之前,美联储欧洲央行认为通胀是短期供应链问题,只要供应链恢复通胀压力就会缩减。但是时间一周一周过去,铜价石油价格飞奔在新高路上,央行决策者很难判断。

为了搞清楚到底供应链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美国政府已经强制要求芯片制造商提供数据并且威胁若在11月8日之前没有照办,那还有更强硬的办法等着,这就很难让人不怀疑其中的真实用意了。

这周美国取消了对欧洲国家的惩罚性关税,加上对中国商品的部分关税豁免条例,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确实想通过政策调整来拉顺商品供应和价格关系,避免经济恢复受阻。

如果美国政府已经用尽了各种办法,供应链环境也变得通畅但仍然不能缓解通胀压力,那么就只能认为美联储印发的那么多钱推动了通胀。届时,美联储就只能自己去平衡货币政策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是一个困难模式。


对金融市场来说,鲍威尔的表态还是有一定影响,美股周五盘中一度大跌。不过银行和保险股受益利率边际提高,表现强劲。

(上图: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上图:十年美债主连(ZNmain)

现在距离美联储重要决定的时间周期还有大半年,鲍威尔将于明年二月任期届满,是否能够连任还有一定变数,那么最终货币政策也是存在变数金融市场估计没有动力做出明显的风险决策,美股大概率能保持振荡偏好局面

美国政府对芯片企业的数据提出强制要求,必然将进一步推动半导体国产化需求。在房地产行业模式调整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对房地产企业股价反弹需要客观看待,不宜期待太高。

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大概率还是会在新能源产业链领域,特斯拉站上900美元已经表明资本市场对未来的投票结果,那么我们比亚迪是否也能乘风而上呢?

至于今年如何保障稳定用电和取暖过冬,政策调整的压力会大一些,跟随商品价格走势来炒资源类股目前看来并不是一个高效策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