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行至高位如何应对——复盘2019转债市场的启示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固收覃汉,作者:覃汉团队

对于转债估值拉伸造成的配置性价比下降,已经成为当前阶段资金进入的重大阻力。

自2021年9月中旬以来,中证转债指数在创6年新高之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调。在两周回调后,指数自10月14日起出现了连续5日的上涨,四季度的震荡行情初显。

对于转债估值拉伸造成的配置性价比下降,已经成为当前阶段资金进入的重大阻力,买不下手的感觉日益强烈,当下对于行至高位的转债应如何应对,在复盘2019年行情的过程中,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

2019年转债市场存续转债数量为231只,存续规模3780亿元,规模约为现在市场的一半,虽供应标的较少,但涉及行业已经相对全面。2019年中证转债指数上涨25.15%,收报349.91点,涨幅基本与中证500齐平,小幅跑输沪深300和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指数。

全年主要涨幅集中在一季度,2018年由于对外贸易战和对内去杠杆的双重影响,正股权益市场不及预期。直至2019年一季度中美关系转暖,市场情绪得以缓解,权益市场出现大幅抬升,转债出现了价量齐升的局面,成交量在上涨期间显著增加。

而随后的两个季度,由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权益市场出现回调,转债开启了持续震荡区间。直至年末,中美贸易战达成了阶段性协议,MSCI扩容吸引增量北向资金,转债突破较长的震荡区间开始向上。

2019年的转债行情与权益市场密切相关,受到了贸易战几番松紧的影响,正是由于风险偏好的下降,消费类核心资产才逐渐走到了配置的重要位置。我们通过复盘2019的转债市场,来分析在震荡行情下应如何寻找性价比和确定性更高的标的。


1

2019年转债缘何行至高处


此前专题中,我们已经总结过,2021年转债上涨至高位的核心动因是以中证500位代表的中小盘正股领跑市场,此外,资金面而言叠加了债市欠配背景下的资金溢出,加之大量转债触发强赎后公告不行使权利,导致价格和转股溢价率被推升至历史高位。

我们从2019年起点出发,先分析为何当时转债也出现了陡峭的上涨。

从2019年各类指数的走势来看,当时的转债更具备这一工具的理论属性:大涨跟着涨,下行较为抗跌。同样,转债的涨幅基本不会超过纯权益的指数,当时对于转债指数是陡峭上涨,但跟其他指数相比转债的波动都更平缓,某种程度而言这才是转债应有的正常情况。

从2019年一季度来看,转债上涨行情的核心驱动是普涨的权益市场。2018年市场的悲观因素较多,贸易摩擦和去杠杆都让市场情绪跌落谷底,一季度的关系缓和带来了超预期的上涨。

从行业分布来看,基本上是全线上涨,绝大多数行业都有近20%的涨幅。此外,受2018年非洲猪瘟影响,猪周期明显发力,带动了一季度农林牧渔板块的领涨。

虽然2019年三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同样都出现了中证转债的陡峭拉升,但内在驱动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2019年的驱动是全面的,大中小盘同涨,转债只是跟随的小幅上涨,且大部分行业的涨幅远低于正股。但是2021年我们复盘看到的结果是,转债相较于正股甚至出现超额上涨,中小盘的涨幅远超大盘指数。

此外,转股溢价率通常作为转债的一个估值指标,不同类型的转债标的数值往往稳定在一个区间。由于是相对指标,我们不固化数值,主要看边际变化。

2019年一季度,随着转债指数的拉升,转股溢价率出现了稳步上升,一定程度上转股溢价率代表的是资金对转债市场的偏好,往往在权益市场表现变差的情况下,转股溢价率会出现下行拐点。

类比2021年的行情,二三季度,随着转债市场情绪的增加,转债估值走高,从偏股型转债转股溢价率的整体抬升和走向可以看出,目前转债市场对待偏股型转债的态度仍然是较为乐观的状态。


2

震荡调整区间如何应对


2019年5月初,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市场情绪再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转,悲观情绪引发了剧烈回调。

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随后,我国当即实施了应对措施,国务院关税委决定自2019年6月1日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

贸易战贯穿了2019年的市场主线,尤其是在上半年,主导了整个权益市场的变化,由于其负面影响明显,往往造成的冲击也难以避免,转债在随后的二三季度,有明显的震荡回调。

回到2019年行至高位之后的时间点,受贸易战影响,经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层面由全面去杠杆实现了转向,整体维持了边际宽松,流动性在尺度内被呵护,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所加大。

虽然经济层面有较大差异,但是2019年和当前市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相似之处。节后以来,受双控影响导致上游价格上涨愈发明显,9月份经济数据基本上落实了悲观预期,CPI整体低迷,PPI又持续走高,剪刀差创下记录。

各地疫情呈点状散发态势,导致消费层面的压制更为明显,所以CPI持续低迷,房地产收紧之下,悲观预期在不断的风险事件中被传导扩散,所以当前的不确定性和向下预期,甚至比2019年贸易战反复影响更为强烈。

2019年三季度以来,贸易战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人民币兑美汇率持续上升,8月初,在岸离岸人民币同时破七;9月初,特朗普政府启动第四轮对华关税制裁,美国宣布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受持续悲观预期的影响,市场情绪低迷。

复盘2019年后三个季度的市场,基本上是陡入低谷到缓慢修复的过程。当时的市场情绪经过了:极端下行→趋于避险→逐渐回升→重拾信心。

从行业来看,金融、医药和消费类的标的,在外部不确定增加,市场下行的区间依然保持了相对较好的韧性,在2019年后三个季度出现明显的正向收益。

当时食品饮料标的供给中,不乏安井转债、绝味转债等优质标的,2019年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均在触发强赎之后提前结束。消费类的龙头标的,在转债供给中相对稀缺,行业本身又呈现弱周期属性,所以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阶段,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深究当时的避险逻辑,最关键的是贸易战带来外部不确定性的上升,市场转而寻求内部的确定性,贸易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叠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造成了偏长期的震荡行情。

除了表现较好的消费类标的,银行和券商也是震荡行情的支撑主力。平银转债作为代表性标的,2月份上市,9月份强赎退市,是银行转债中“速战速决”的模范标的。2019年其正股平安银行受益于零售转型,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一年涨幅达77.22%,涨幅甚至超过了宁波银行。

不仅平安银行,发行转债的宁波银行、常熟银行都贡献了较为突出的涨幅,银行除了作为底仓和避险标的之外,仍然有边际改善的向上弹性,尤其集中在近年快速发力的城农商行。

震荡虽久,但是巨大利空依然有被消耗完毕的时候,市场逐渐意识到贸易摩擦的本质是持久的、不可避免的,相应地,在悲观情绪的释放上,第二次摩擦升级已经较一季度的快速下行有所减缓。

类似的,当前我们在对疫情的悲观预期上也有相同效应,当一个利空影响是长期的、反复性地出现的时候,市场反应会有一个强反馈到弱反馈的过程。

疫情自2021年以来已经在较多区域出现了小范围的反复,但整体都得到了妥善的筛查和控制。疫情带来的冲击,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程度上,都已经被市场认知,最终疫情反复的情绪利空将不再有突出影响。

2019年贸易摩擦发生后,美国迅速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Entity List),通过各种“卡脖子”的手段以限制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崛起,国产芯片的自给的重要性凸显,8月,国务院发布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推动国产芯片企业发展。

此外,2019年10月底,工信部宣布5G正式启动商用,同期,三大运营商同时正式发布5G套餐。当时5G手机的渗透率不足10%,对于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形成了较为乐观的预期。

政策利好的释放,加上贸易摩擦利空的钝化,科技板块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迎来了较好的行情,半导体、电子、计算机等5G相关行业突出领涨。

随着贸易战再度缓解,2019年的年尾,市场再度出现反转。12月,中美贸易战取得阶段性结果,中美关系得到暂时缓和,市场终于走出震荡区间。

转债市场也在年末出现上行,最终全年跑赢上证指数,录得全年25.15%的涨幅,该涨幅即使是相比于2021年的行情仍然遥遥领先,核心支撑在于一季度形成的全市场普涨格局。


3

2019年转债市场结构复盘


通过前文复盘不难发现,2019年出现的了头尾上涨,中间震荡的行情,波动的主线仍然是贸易摩擦。虽然有贸易战的负面影响,对实体经济和市场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整体维持了较好的流动性,2019年依然走出了转债“牛市”行情。

对于当前转债市场的规模和供给而言,2019年只是个小市场,但是站在彼时的节点,转债迎来的却是黄金一年。从转债供给来看,2019 年发行规模和数量都创历史新高。2019 年强赎的转债数量也超越往年,强赎退市转债数量达20 只,规模超600亿元。

从持有端而言,投资机构愈发丰富,对转债的关注度增加,公募基金的持仓份额有明显增加,社保、险资和年金在内的长线资金不断进入市场。在资金面而言,与2021年机构加仓的结果是类似的,极大地增加了转债市场的流动性,小市场在逐渐扩大。

从平价类型区分来看,偏股型转债仍在收益上长期跑赢,偏债型转债的波动同样较大。年底走出震荡行情之后,偏债型转债的表现相对较差,主要原因在于支撑上涨的消费、科技两大板块大多已经成为偏股型和平衡型的标的。

从评级来看,就陆续向历史年份复盘而言,我们通常都能发现低评级小盘转债往往表现较好。从转债属性上来看,下行有限上行弹性的特征确实更有利于小盘转债。

低评级转债在一季度的波动小于高评级的转债,在全面上涨阶段的动力弱于质地更好的标的;在二三季度的震荡下行区间,低评级转债的波动较为明显,这一阶段风险偏好抬升,往往高评级转债相对稳定;而在年末市场情绪逐步企稳,部分低评级债券最终向上弹性得以兑现,出现了领跑的收涨。

转债的信用评级一定程度上而言和信用债并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个券正股走势是更为直接的影响因素。但是评级是较多机构的入库门槛,低评级的主体在发行量和购买量上也会受限。

从权益市场来看,2019年确属牛市,转债一季度全线跟涨,在跨越震荡之后也有相对独立的强势上行。转债市场近90%的个券基本都有正向涨幅,年涨幅大于 30%的个券共有 40 只,合计占比约为 17%。

一季度的全面普涨中,农林牧渔和计算机板块领涨,猪周期带动了整个板块的上行,通威、天马等转债最终强赎退市,彼时的通威股份仍然是农牧为主,如今光伏已经超过了农牧板块。

二季度剧烈回调之下,食品饮料、家电以及银行成为了避险板块的首选,在全市场下行的的情况下取得了超额收益,转债之中,千禾、安井、绝味都有较好表现,银行转债同样表现亮眼,多只转债强赎退市。

7-11月的整体震荡行情中,电子、计算机等板块,在政策推动下迅猛发展,5G元年的到来也带来了乐观的市场预期,泰晶、蓝思、视源在内的众多转债迅速上行。

年末,随着贸易战的缓和,市场预期一致转好,大部分行业年末收涨,有色、建材等周期类板块表现超预期。

从债券市场对转债影响传导来看,2019年的债市波动相对较小,没有特别明确的主线行情,由于外部环境的反复,政策本身也存在动态博弈。从资金面来看,2019年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还包括定向调整,全年MLF投放量为36900亿元,总体相对平稳。

 综合全年来看,一季度的权益行情支撑了转债的快速上行,由于当时市场规模较小,全年环境相对宽松,债券市场没有在流动性层面带给转债抛压影响,最终转债在两季度震荡后再度上行,走出确定的牛市。


4

启示:高位震荡下的选择


2019年随着贸易战的缓和-升级-再升级-缓和,权益市场出现了N型波动,转债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跌属性,整体波动明显小于股票市场。由于一季度的利好,市场快速拉升至高位,情绪的过度释放导致了转向时候的猛烈回调,当前的转债市场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类似的风险,通过复盘我们得出以下启示:

①高位下的震荡难以避免

2019年一季度,转债市场出现了快速抬升,当时的正向推动主要是积蓄的悲观因素出现反转,2018年以来“去杠杆”有了明显的边际改善,宽松预期落地,贸易战实现了阶段性缓和。乐观的过度透支带来了全面的、急速的上涨,往往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利空消息增加,或者原有支撑有微弱的边际变化,都会带来震荡行情。

这和转债当前的情况有类似之处,都处于利好叠加之后的高位,表现为全面的、急速的上涨,当前的边际利空已在逐步增加,比如经济数据不乐观,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能源格局趋紧,经济压力增大等。

当前转债市场在涨幅的压力上甚至比2019年一季度更大,因为当时的转债只是跟涨,幅度远不及正股,当前随着供给标的的增加和配置资金增多,转债前期相较于正股有超涨现象,所以当前转债的震荡走势较难避免。

近期转债的行情也已经能看出来震荡的迹象,确实在部分个券上,转债配置性价比已经低于正股。

②震荡之下的选择

2019年在长期震荡的二三季度,仍有部分板块能够逆市上涨,排除掉政策驱动的电子、计算机等板块,消费和银行表现较为亮眼。在外部不确定性反复碾压的情况下,高确定性会是相对一致的选择。

消费板块在2019年涌现了较多优质标的,尤其是部分必选消费,在经济面临较大压力的时候,消费的相对表现较为稳定,这是弱周期的本质决定的。

当前转债的消费板块能否避险?不难发现,由于消费板块在今年的快速下行,相关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已经到了很高的位置,为何不配正股的疑问愈发强烈。

我们认为,当前消费类的转债仍有配置性价比,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消费复苏尚未出现明显信号,消费的众多品类仍呈现磨底趋势,转债在绝对价格较低的时候债底保护更为有效,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不确定带来的波动。

此外,2019年的银行板块,除了避险之外,仍有很多成长助力。当下,银行转债其实也不算便宜标的,但是就震荡区间而言性价比凸显。我们认为,银行转债仍有一定的向上空间,城农商行相较于大型股份制银行有更大的业绩弹性,转股溢价率更具性价比,推荐苏银转债、南银转债,建议关注常熟银行等近期新公告的转债预案。

③顺应周期行情

2019年农林牧渔板块的核心变量仍是周期,一季度和全年的上涨多是因为价格端的变化。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带来的超级猪周期,引领了较长时间的上涨。周期的强势在于资本市场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2021年周期品的涨势也反复印证周期不可逆。

行至当前,在上游的大规模涨价中,很多细分赛道都已经“高不可攀”,近期也由于各种政策因素出现了回调。转债供给中多是周期品相关的标的,建议谨慎关注商品价格变化。

④反复的利空逐渐不再是利空

2019年尤其是上半年,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就是贸易摩擦。反复的变化从让市场急速下行,到后续反应趋缓,原因在于预期内的利空不再是利空。

2021年的疫情影响也逐渐往类似的方向发展,市场对于国内疫情的预期不再是大规模的停工和限行,而是趋于常态化的处置和应对,疫情的长尾效应也逐渐达成共识。南航转债等后疫情时代的标的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