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利空袭来!万亿茅台,还能牛多久?

茅台的价格越来越高,在餐桌上却越见越少。

茅台的价格越来越高,在餐桌上却越见越少。

1

茅台暴跌,多项利空来袭

股市上空,再度响起了“茅粉”们的哀嚎。

本周一开市,白酒股迎来惨淡的一片绿,茅台更是低开低走,收跌超6%。

股市1000亿说没就没了。本来进入四季度,茅台刚迎来一波大反弹,如今却一夜回到解放前,着实令人感慨。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茅台的跌幅显得更为窘迫。2020年6月2日,茅台盘中达到每股1427元,总市值约1.8万亿元,工商银行长期霸占A股总市值第一的格局从此被打破。茅台,自此一路高歌。

再看今日,茅台股价已从当初的2608元高点跌落,总市值蒸发1万多个亿,“缩水”40%。

这不是一场没来由的下跌。从市场的反馈来看,茅台这周的颓势有这样几个原因。

其一,政策异动。 

就在上周五,《求是》杂志的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消费税改革的风吹得很快,包含白酒在内的食品饮料股,自然是逃不了。作为白酒龙头的茅台,更是首当其冲。

其二,大基金减持。

9月底,美国资产管理规模达2.6万亿美元的资管巨头披露持仓信息,旗下多只产品大幅减持贵州茅台,其中就包括全球持有贵州茅台最多的基金——American Funds-Europacific Growth Fund (美洲基金-欧洲太平洋成长基金)。

以三季度均价1800元计算,仅这一只基金产品,单季度就减持茅台超13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这个9月,安本标准旗下的AS(SICAV)中国A股股票基金、富达国际旗下富达基金-中国消费新动力基金等多个国际基金也在大幅减持茅台。

大家都在猜测,难道茅台“失宠”了?

其三,被MSCI大幅下调ESG评级结果。

近日,在全球大型指数公司MSCI给出的A股第三季度ESG评级结果中,238家A股公司中,187只受到调整,其中仅22家公司的ESG评级被调低,6家公司下调至代表“垃圾股”的CCC级,而A股信仰茅台赫然在列。

至此,茅台已成为全球20大市值公司中ESG评级最低的企业。

这里稍微解释下,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历经15年的发展,ESG指标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价投“避雷针”。在全球“双碳”大背景下,ESG也成了最受关注的评价之一。

站在A股巅峰的茅台,却在ESG指标上被评为“垃圾级”,不得不说,确实有些尴尬。

这事可以这么理解:在MSCI看来,贵州茅台在公司治理、商业行为、产品安全与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包装材料及废弃物、产品碳足迹等方面,均处于同业落后水平。(当然,有些数据是因为贵州茅台没有发布相关报告,被视为没有)

更有意思的是,尽管茅台在ESG指标上被评为“垃圾级”,当前依然有不少ESG基金将贵州茅台作为重仓股之一。

风声四起,但对茅台来说,问题的答案或许应该从内部寻找。

2

茅台的灰色一面

ESG指标里,有一个项目是公司治理。对茅台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

就在8月30日,茅台又换帅了。丁雄军被推荐为贵州茅台董事、董事长人选,高卫东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

这是近三年来,贵州茅台第三次换帅。Wind数据显示,以2020年3月份为起点,18个月以来,纳入样本的4393家上市公司中,有4360多家的董事长一职先后少于3人担任。

换句话说,贵州茅台“换帅”的频率,超过了98%的A股上市公司。

9月23日,在被正式批捕并关押两年多后,袁仁国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执掌茅台17年,袁仁国受贿超过1.1亿元。

对赤水河畔的茅台来说,这只是内部管理混乱的冰山一角。早在袁仁国落马之前,茅台就已经有多名高管出事。

根据媒体公开信息披露,2000-2007年,茅台集团原总经理乔洪,受贿100余次,金额超1000万。2010年,乔洪被判死缓。

2001-2014年,茅台酒厂原副总经理房国兴,受贿1000多万和90万大众牌途锐轿车。2016年,房国兴被判有期徒刑10年半。

2006-2015年,贵州茅台前副总经理谭定华收受财物3460多万元以及200克金条一根。2016年,谭定华被立案侦查、开除党籍。

当年贵州省委第一巡视组的用词更是犀利:

“近亲繁殖”根深蒂固,“圈子文化”盘根错节。

当茅台被捧上神坛,当权力与巨大的利益挂钩,这种事件,注定无法避免。

3

“白酒界营销祖师爷”

袁仁国倒下了,但客观地说,能从一线制酒工做到茅台集团一把手,袁仁国对茅台的贡献是无可非议的。

他执掌茅台的17年间,茅台不仅坐上中国白酒之王的宝座,市值更是一度突破万亿,集团营业收入增长48倍,净利润增长68倍。

而袁仁国最大的利器,就是营销。

1998年,酒业风云变幻。上面取消对茅台酒定产定销,逼迫企业自谋生路。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呼啸来袭,朔州毒酒案影响巨大。到当年7月底,茅台的销量仅为700吨,只达到年度销售计划的30%。

袁仁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登场,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组建茅台史上第一支包括他在内的18人营销“敢死队”,并立下军令状:

两个月内必须完成剩下70%销售目标。

举办白酒研讨会和名家诗会、80年的陈酿茅台送给经销商、亲自下厨招待糖酒公司负责人……袁仁国成功了,到1998年底,茅台如期完成2000吨销售任务,同比增长13%,创下历史最好业绩。

说起来,茅台喜欢营销是有传统的。

从早年的“怒砸茅台获金奖”,到季克良的“茅台护肝论”,后来甚至传出“茅台有伟哥功效”,茅台仿佛成了东方神水。

而袁仁国,更是讲故事的高手。“国酒茅台”的概念,就是袁仁国一手推动的。为了宣传茅台,袁仁国甚至违规混入记者行业,发表多篇报道及113篇学术论文。到了互联网时代,茅台还跟风在热门影视剧和电影中进行广告植入。

营销之外,茅台还集中精力走高端路线。从2000年开始,飞天茅台就先后10次提价。

就这样,在袁仁国的努力下,茅台从一款普通的白酒,变成了酒界的奢侈品,变成了落马大员的心头好:

有人把茅台倒在矿泉水瓶里喝;

有人在家滴酒不沾,却在饭局上“只喝年份茅台”;

还有人,一顿饭能喝掉8瓶茅台……

最令人震撼的,是央视播出的《国家监察》里,有位落马大员家中堆有4000多瓶茅台,出事前倒进家中下水道以销赃。

成本低廉的赤水河水,经过茅台的魔法,堂而皇之地卖出了高价。酒池年产量几乎不变,但业绩却在逐年增长,茅台似乎是一座挖不完的金矿。

怪不得有人把茅台称为:白酒界营销祖师爷。

4

一场金融游戏?

几年前,网络有一个问题:到底是囤茅台酒好,还是囤茅台股票好?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但茅台的经销商不存在这个烦恼,他们都要。

在贵州,一个叫星力百货的茅台经销商,竟然将近80吨飞天茅台酒拿去质押变现。许多人第一次知道,茅台不仅成为了“藏品”,还是“金融品”。

早年间,雪球等论坛甚至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最大的囤酒客就是经销商,他们不但囤茅台的酒,还囤茅台的股票,实现了“双赢”(赢两次)。

怪不得1499元的茅台总是一瓶难求。

一个更匪夷所思的例子是落马大员王晓光。

2010年至2017年间,王晓光通过向袁仁国等人打招呼,帮助家人和亲属拿到了4家茅台酒专卖店特许经营权,从中非法获利4000余万元。而他卖茅台的手法十分独特:

1、逢年过节,王晓光收下别人送来的茅台。

2、根据王晓光的授意,这些酒都是送礼的人去王晓光经营的门店购买的。

3、收来的酒,被王晓光拿到自家店里重新卖。

授意买酒——收酒——卖酒,这简直是一个无穷无尽的买卖。王晓光,也绝不是个例。

如果仅从财务数据来看,茅台无疑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对于高昂的售价,也有人表示:

路易十三好几万,康帝拉菲十几万,为什么茅台才三千就贵了?

但,如果这注定是一场金融游戏,茅台就应该走向世界,多赚点外汇。

能把全世界都给忽悠了,才是真本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