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长风格重新占优

本文来自:中金策略 ,作者:王汉锋 刘刚 寇玥

港股市场为长线投资者带来买入机会,特别是对于已经跌至历史估值区间底部而且存在政策利好的龙头科技标的来说,投资机会尤为明显。

摘要

国盈利改善及通胀压力缓解推动美股反弹,叠加国内政策利好预期升温以及国内监管缓和,共同影响港股市场上涨,其中消费板块和成长风格领涨。一方面,除了美债利率上升以外,外部扰动已有所缓解。在这一背景下,美债利率出现回调,但中国债券收益率上升趋势值得关注。

另一面,国内政策和监管方面也出现了积极的进展。政策方面,上周公布的9月份部分国内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在这一背景下,更多利好性政策出台的预期持续升温。

在此背景下,市场中有关更多利好性政策出台的预期有所升温。上周监管层面也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往前看,我们预计短期市场将继续盘整,消化诸多不确定性。不过,考虑到H股市场、尤其是成长板块相比其它市场存在一定优势,我们重申此前判断,认为港股逐步进入布局期。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H股市场为长线投资者带来买入机会,特别是对于已经跌至历史估值区间底部而且存在政策利好的龙头科技标的来说,投资机会尤为明显。但是,面对国内外各种政策不确定性,我们提醒投资者警惕潜在市场波动。

正文

市场回顾受台风和重阳节影响,上周港股开市的三个交易日中,得益于全球范围内市场情绪改善、市场预期政策放松以及监管压力缓解,港股和海外中资股市场继续反弹。恒生国企指数上涨2.2%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指数涨幅均为2.0%。在美团监管事件尘埃落定后,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板块方面,成长风格领涨。可选消费板块大幅上涨5.2%,传媒娱乐、通讯服务和必需消费板块分别上涨2.1%1.8%1.5%,而多元金融和交运板块表现落后,分别下跌4.6%3.3%

MSCI中国指数上周上涨2.0%,其中可选消费、传媒娱乐和电信板块领涨

市场展望:美国盈利改善及通胀压力缓解推动美股反弹,叠加国内政策利好预期升温以及国内监管缓和,共同影响港股市场上涨,其中消费(主要是汽车)板块和成长风格领涨。一方面,正如我们在上期周报《市场担忧边际缓解》中提到的,除了美债利率上升以外,外部扰动已有所缓解。随着债务上限和滞胀忧虑减弱,美股市场从前期低点大幅反弹。美国几家核心银行3季度业绩明显好于预期以及9月份零售数据明显更为强劲均表明美国经济增长向好。与此同时,国庆期间公布的美国9月份CPI数据与市场预期相比更为温和。在这一背景下,美债利率出现回调,但中国债券收益率上升趋势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国内政策和监管方面也出现了积极的进展。政策方面,上周公布的9月份部分国内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在这一背景下,更多利好性政策出台的预期持续升温。9月份出口数据再度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同比增长28.1%,好于21.5%的市场预期。但是,PPICPI剪刀差扩大(9月份PPI同比上涨10.7%,与8月份的9.5%相比上涨步伐加快;CPI同比上涨0.7%,涨幅低于8月份的0.8%)凸显出上游价格压力持续同时下游需求低迷。另外,受弱需求和高基数影响,新增社融与人民币新增贷款弱于预期,尤其是居民和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表现疲弱。

此背景下,市场中有关更多利好性政策出台(如再度降准或加快财政支出)的预期有所升温。因此,中金宏观组预计年底前社融同比增速大概率企稳回升。在3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1],中国央行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外,中国央行强调部分地产开发商存在的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是个别现象,其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上周监管层面也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市场将监管机构决定解读为美团利空基本出尽[2],推动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与此同时,中国公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电子烟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两大因素也有助于提升成长板块长期以来的低迷市场情绪。往前看,虽然监管层面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111日起施行,但是我们认为只要负面因素出现边际减弱,处于低位的估值水平和市场情绪会推动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往前看,我们预计短期市场将继续盘整,消化诸多不确定性,例如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美债利率上升以及政策不确定性犹存。不过,考虑到H股市场、尤其是成长板块相比其它市场存在一定优势,我们重申此前判断,认为港股逐步进入布局期。

投资建议上,我们认H股市场为长线投资者带来买入机会,特别是对于已经跌至历史估值区间底部而且存在政策利好的龙头科技标的来说,投资机会尤为明显。但是,面对国内外各种政策不确定性,我们提醒投资者警惕潜在市场波动。长期来看,我们相信中国产业及消费升级的趋势将延续,存在明显政策利好的板块,如电动汽车产业链、新能源、先进制造以及消费板块中的龙头企业,蕴含着丰富的策略机会。

上周煤炭价格持续创出新高

具体来看,支撑我们观点的主要逻辑和本周需要关注的因素主要包括:

1)宏观:受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推动,9月份PPI涨幅创出26年新高。具体来看,9月份中国官方PPI同比上涨10.7%,与8月份的9.5%相比上涨步伐有所加快,超出市场预期,而且创出1995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主要是由于煤炭采掘行业价格同比大幅上涨75%所致。与此同时,受猪肉价格下降和疫情影响,9月份CPI同比涨幅从8月份的0.8%放缓至0.7%。PPI与CPI剪刀差扩大至10个百分点,可能会继续削弱下游行业盈利能力。中国央行行长易纲上周三在出席20国集团央行行长会议[3]时指出中国通胀整体较为温和,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3季度例会指出中期来看需要继续采取精准的货币政策持续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

9月份出口与市场预期相比更为强劲。9月中国出口增长28.1%,与8月25.6%的增速相比增长步伐有所加快,月度环比增加114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3057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外需较为强劲以及出口价格上涨。9月进口同比增长17.6%,与8月份33.1%的增速相比增长步伐放缓。贸易顺差扩大至668亿美元。

9月份中国出口与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8.1%和17.6%

9月份中国官方PPI同比上涨10.7%

2)货币:9月社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信贷增速放缓。9月新增社融从8月的2.957万亿元降至2.9万亿元,主要是由于新增贷款疲弱以及政府债券基数较高。9月社融增速连续第11个月放缓,同比增速从8月的10.3%降至10%。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66万亿元,高于8月的1.22万亿元,但低于去年同期的1.9万亿元,主要是由于中长期贷款需求较为低迷。9月广义M2货币供给同比增长8.3%,与8月的8.2%相比增长步伐略有加快。

货币政策将保持灵活性和相对宽松性。上周五中国央行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期回笼短期流动性后出现的市场忧虑。中国央行行长易纲上周三在20国集团会议中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与此同时,在上周五中国央行举行的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4],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指出,4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中国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部分房企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其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是个别现象,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房地产行业总体健康。

3)政策:中国政府鼓励上市公司参与职业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5],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到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另外,《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求是网站发表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出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习近平还指出,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几个原则,例如:1)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2)加强反垄断监管;3)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6]

4)流动性: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海外资金连续第24周保持流入趋势。国庆长假后,在上周港股通共计三个交易日中,44亿港元的内地资金流入香港市场,日均净流入14.7亿港元。内地投资者买入腾讯、美团和舜宇光学科技,而药明生物和东岳汽车两只股票遭遇的南向资金流出规模最大。与此同时,海外资金连续第24周流入香港股市,流入规模1亿美元,与此前一周的7400万美元相比流入步伐有所加快。

海外资金连续24周保持流入势头

投资建议:如上所述,我们预计市场短期将维持盘整态势,但我们认为H股市场将为长线投资者带来机会。估值水平较低而且存在长期增长潜力的新经济标的虽然可能继续出现较大波动,但仍然值得密切关注。与此同时,对于遭遇抛售而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的部分板块,例如医疗保健和部分科技巨头,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其潜在反弹行情。长期来看,我们建议关注主题性投资机会,例如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以及国货消费品牌的崛起。我们仍然认为,电动汽车产业链、新能源、先进制造以及消费和医疗保健两大板块中的龙头企业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重点关注事件:1)中国经济数据;2)2021年3季度业绩与潜在盈利意外;3)监管政策变化;4)国内外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5)中美关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