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降温有升温—央行三季度发布会6信号

本文来自:熊园观察 作者:熊园

降准预期会降温,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结构性宽松会升温,房地产开发贷松动也会升温。

事件:10月15日,央行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出席。本次发布会信息量大,包括降准、房地产、美联储Taper、碳减排工具、通胀等方面

核心观点:降准预期会降温,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结构性宽松会升温,房地产开发贷松动也会升温

1、四季度降准的可能性下降,市场预期应也会降温;

2、央行认为,HD风险的外溢性可控,房企债务危机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HD的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是个别现象;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房地产行业总体是健康的;

3、央行指出,仍会坚持房住不炒、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不过,银行对房企开发贷过于收紧会纠偏;

4、针对美联储退出宽松,央行已做前瞻安排,将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做好跨周期调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5、碳减排支持工具正“抓紧推进”、并有新表述(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支持方向;先贷后借;“做加法”不是“做减法”),我们预计即将落地、且可能是“量价双宽”;

6、央行认为,CPI将有所上行,PPI涨幅在今年年底至明年会趋于回落,通胀总体可控。

正文如下:

信号1:四季度降准的可能性下降,市场预期应也会降温。针对“四季度还存在降准的空间吗?”和“央行如何应对四季度有大规模MLF到期的压力?”,货币政策司司长指出:

>央行前期出台的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也包括7月初的降准,都是对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从整个四季度来看,流动性供求的形势应当说是基本平衡的

>对于政府债券发行、税收缴款、MLF到期等阶段性影响因素,央行将灵活运用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未提降准),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动性,熨平短期波动,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资金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在增加流动性总量方面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应指碳减排工具、再贷款等)。

信号2:央行认为,HD风险的外溢性可控,房企债务危机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针对“HD债务危机和近期房企美元债下跌”,金融市场司司长指出:

>HD集团经营管理不善,未能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审慎经营,反而盲目多元化扩张,造成经营和财务指标严重恶化,最终爆发风险;

>HD的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是个别现象;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房地产行业总体是健康的;

>HD总负债中,金融负债不到三分之一。债权人比较分散,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敞口不大。总体看,HD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

>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依法依规开展风险处置化解工作,督促HD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加快恢复项目建设,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部门将配合住建部和地方政府,做好项目复工的金融支持(应指央行不希望断贷、抽贷)

>近期境外房企美元债价格出现较大下跌,这是市场在违约事件出现后的自然反应,历史上也有很多案例(以华融为例做了进一步解释)。

信号3:央行指出,房地产调控总基调不会改变,仍会坚持房住不炒和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不过,银行对房企开发贷过于收紧应予以纠偏。针对近期楼市降温和“央行有可能对房地产信贷管理暂时放松吗”,金融市场司司长指出: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做好房地产金融工作的长期遵循;

>近期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这种短期过激反应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将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于9月底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信号4:针对美联储退出宽松,央行已做前瞻安排,将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做好跨周期调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针对“我国货币政策如何应对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司司长指出:

>20205月以后我国货币政策力度逐步恢复正常,今年已基本回到疫情前常态;

>人民银行作了前瞻性的政策安排,降低了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外溢冲击。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95%附近,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据此看,我们倾向于认为,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可谓“名紧实松”,尤其是7月“意外”降准,应有前瞻性的考虑,为美联储收紧提前打好“缓冲垫”)。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做好跨周期调节,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延续的是央行一贯说法)。

信号5:碳减排支持工具正“抓紧推进”、并有新表述,我们预计即将落地、且可能是“量价双宽”。针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进展和形式”,货币政策司司长指出:

>目前正抓紧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

>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领域

>为保证直达性,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碳减排重点领域的企业发放贷款,之后可向人民银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并按照人民银行要求公开披露碳减排相关信息;

>碳减排支持工具对碳减排重点领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不是“做减法”;

>金融机构对煤电、煤炭企业和项目等予以合理的信贷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

信号6:央行认为,CPI将有所上行,PPI涨幅在今年年底至明年会趋于回落,通胀总体可控。针对“CPIPPI、拉闸限电”,货币政策司司长指出:

>最近也注意到拉闸限电的有关情况,包括近期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随着全球供给恢复、运输效率提升和高基数效应显现,PPI有望于今年底至明年趋于回落

>预计CPI有所上行,但会继续处在年初的预期目标区间之内。我们继续提示,10/11PPI很可能再创新高,短期内仍是“高PPI+CPI”,建议紧盯三点:限产政策的变化;PPI能否传导至CPI;猪价、油价、涨电价的影响。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政策力度大超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