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外资流入复盘:配置型资金继续强化均衡配置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 中信证券研究,作者:裘翔、李世豪

内地公募净赎回如期继续缓解,基民持续抄底医药类基金。

9月A股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已呈现回暖迹象。外资流入节奏方面,配置型资金加速流入,交易型资金净流出明显放缓;外资收益表现方面,年初至9月末配置型资金收益状况更接近国内大型公募,而交易型资金更接近交投相对灵活的中小型机构,外资整体依然跑赢大盘指数;外资行业配置层面,海外长线资金继续凸显风格均衡,科技医药是主要流入板块,而消费板块也出现了增量流入的情况。近期国内公募基金的净赎回压力已明显缓解,除科技风格基金外,净赎回率已连续3月保持降低趋势,医药类基金甚至维持了3个月的净申购状态。

9月配置型资金加速流入,交易型资金净流出明显放缓。

9月北向资金净流入305亿元,环比8月+13.4%。其中配置型资金净流入474亿元,环比8月+29.8%,交易型资金净流出34亿元,环比8月少净流出76.8%。随着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逐渐减弱,海外资金在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速面临相对较大压力的背景下依然坚定增持A股,自年初至9月末北向资金已累计净流入2918亿元,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2089亿元,我们目前维持全面净流入规模在3500-3700亿元的判断不变。

1)配置型资金9月净流入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海外投资者恢复对中国基金的净申购,长线配置型资金流入A股的速度不断加快。7-9月配置型资金净流入的日均规模分别为1.3/16.6/26.4亿元,9月的日均流入规模已经超过了1-3月的水平,接近4月时28.2亿元/日的峰值。

2)交易型资金9月净流出放缓。因先后受7月中下旬的教育“双减”政策、8-9月逐渐发酵的恒大信用危机事件的影响,过去2个月海外对冲风格资金的避险观望情绪较为浓厚。但随着相关风险点步入可控区间,我们认为交投活跃的这部分海外资金将逐渐回归A股市场。

截至9月外资累计收益跑赢大盘指数,但不及内地公募机构的平均水平

截至9月末,配置型/交易型资金的累计收益率为-3.7%/+5.2%,均高于沪深300指数的-7.6%,但不及内地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平均6.0%的累计收益回报,不过年初至今主动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规模大的公募基金表现显著低于规模小得公募基金,AUM小于50亿的主动型公募基金平均累计收益率为5-7%,而AUM大于50亿的公募基金平均累计收益在0%附近,因此从收益表现来看,配置型外资的收益状况更接近于内地规模较大的机构,而交易型资金则更接近规模偏小、交投灵活的机构。

9月配置型资金继续强化均衡配置。

主要净流入行业包括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34亿元,+10%MoM)、医药(+99亿元,+83%MoM)、有色金属(+56亿元,+781%MoM)、计算机(+51亿元,+17%MoM)、电子(+44亿元,-44%MoM),主要净流出行业包括钢铁(-27亿元)和建材(-14亿元)。相较于8月,尽管9月A股行情以煤炭、钢铁等传统周期股为主导,但配置型外资参与配置程度较小,相反继续流入新能源以及医药等海外投资者长期看好的赛道。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行业也重新迎来长线资金的增量资金,包括食品饮料(+32亿元,8月-132亿元),消费者服务(+11亿元,8月-14.2亿元)等。

内地公募净赎回如期继续缓解,基民持续抄底医药类基金。

根据中信证券渠道调研数据,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周度净申赎率从9月初的-1.5%降至9月最后一周的-0.6%,而过去一周(截至10月13日)为+0.2%,说明公募机构净赎回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按照风格分类,9月份科技类公募基金的净赎回压力较大,单月净申赎率达到了-6.4%,显示出热门赛道股自7-8月开始陆续失去上行动能后,投资者止盈偏好较高;其他风格基金的净赎回程度在过去3个月基本保持逐月递减的趋势,例如金融地产类基金净申赎率从7月的-7.8%升至-2.5%,周期类基金从-2.5%升至-1.4%,消费类基金从7月的-4.2%升至-1.3%。自6月以来医药股整体保持下行趋势,吸引基民陆续抄底,医药类基金已经保持3个月的净申购,过去三个月净申赎率分别为+2.5%/+0.5%/+0.9%。

风险因素:

1)公募基金发行受市场震荡影响转冷;2)公募基金赎回超市场预期;3)海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导致外资避险撤出超预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