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今年仍有流动性释放的空间,现在谈抄底中概股还有待观察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邵宇

无论是投资还是企业,在重大趋势变化面前,一定要顺势而为。

9月16日,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做了关于数字化与新能源的主题分享。

他提到,无论是投资还是企业,在重大趋势变化面前,一定要顺势而为。

每10年成功的企业都不同,因为顺应了潮流和历史的发展,捕捉了那个10年的最大动能。邵宇认为“百年未遇之变局底层逻辑也要发生变化,估值体系也随之调整。” 

以下为整理的演讲全文:

我想跟大家谈一谈,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怎么看现在的一些关键领域。

刚才谈到商学院我还是挺有感触的,我在复旦做了差不多快10年的老师,现在也在复旦、清华教EMBA。

我非常同意现在商学院教的EMBA、MBA等东西都是上一次能源革命跟工业革命的遗产,基本上都是“福特制”,就是流水线生产,自动化生产,学习微笑曲线,营销,Marketing,Sells,再学点财务就行了。

但是在现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有很多东西是学校教不了的。比方说最近的时代变化特别大,特别是今年,不管是投资人,还是企业家感触都非常深,如果你做教育投资的话,那么K9的整个赛道基本上是废掉了。

再联系到一些重大的模式创新,比如滴滴凭一己之力把中国数据类公司在美国上市也给团灭掉了。

去年,马云的演讲把互联网金融以及整个平台基本上告一个段落,中国开始反垄断和资本的无序扩张,这都是很大的变化。

这个月的主角毫无疑问是恒大,那恒大会不会出系统性风险呢?最近恒大负债1.97万亿,这会不会成为一个雷曼时刻,大家其实都非常担心。

那怎么就变了呢?特别是我们作为企业家,心里头总有一些隐隐的不安,因为最近提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叫共同富裕。

我们不知道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的支柱是什么,但是现在互联网巨头为我们提供了1个蓝本,先拿1000个亿的小目标出来,搞共同富裕基金。

这是不是1个标本呢?有的人说:我没那么多钱,少捐点行不行?

但是我告诉大家,共同富裕所谓分配再分配的三根支柱,不管是按照要素分配,按照税收调整,还是按照慈善,这些在全球历史上都有先例

这些事情放在一块儿,那我们对未来的发展究竟应该怎么看呢?有没有一条明确的赛道或者方向可以做参考?我相信是有的,这也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主要内容。


疫情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

我们不是时间的朋友

是印钞机的朋友


首先,这次疫情给全球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经过我们系统地研究发现,影响到人类未来历史进化的方向趋势,有14个方面重大的调整。

跟大家分享个最为关键的方面,在社会经济方面,另一个是在全球化方面如果翻译成中国的传统思维框架,全球化讲的就是天下,而社会经济讲的就是江山民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关键时刻,党的初心和愿景是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首先我想谈一谈社会经济方面。

这一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全球流动性快速的释放以及债务的堆积,这样拯救疫情的一个方式应当说是空前的。

所以我们看到全球的债务正冲向历史的巅峰,如果按照最新的数据,已经突破了二战的最高峰。如此高量级的债务只有一种方式可以进行偿还,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货币化。

我们老说全球在放水、印钞,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到疫情之前,这10年的流动性可能还赶不上去年两个季度的流动性释放。

我们在劝大家做长期投资时有一句话术叫“要做时间的朋友”,那我们去年是做了时间的朋友吗?

如果大家在一些关键的资产上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去年的时候赚的,那毫无疑问,你不是时间的朋友,你应当是印钞机的朋友。

而且在过去的11个年里头,所有人类的总量流动性投放已经超过了这11年之前的总和。

换句话说,我们一直都是印钞机的朋友

这样的印钞水平会带来史无前例的泡沫释放,如果过去这11年你都没挣到钱,以后挣钱是困难的

同时,在应对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全球已经开始了一场剧烈的分化,主流的资产价格也就是股票加债券都纷纷创下了历史的新高,在全球经济收缩的环境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分化,也是实体跟虚拟经济的分化。

同时全球经济也在富国和穷国之间,在大企业跟小企业之间,在富裕的人群和相对比较贫困人群之间存在超级分化。


中国经济走势变成了k型

一些民生领域的市场化告一个段落


在这里头我们特别关心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会是什么样子。

以前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争论中国经济应该是L型的还是V型的,后来花了好多年,我们终于大致整明白了中国经济是LV型的,没想到今年又不是LV型的,变成了k型。

什么叫k型?也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最后平台垄断型的这些巨头在全球疫情之后更加疯狂和迅速地崛起。

面对这样一种剧烈的分化,特别是由此产生的贫富分化,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政府可以熟视无睹,那变化就慢慢开始了。

我们的决策者势必要对这种剧烈的分化进行应对,因为贫富阶层的分化会形成更多的风险和冲突,推出共同富裕就由此而来。

同时针对行业集中化、线上化以及寡头化的趋势,目前推出了反垄断以及(限制)资本的无序扩张,特别是在一些民生的领域,比住房、医疗、教育等等方面,恐怕它们市场化已经告一个段落

所以一系列政策的调整由此展开。


今年仍然有流动性释放的空间

可能还要降准一次或者两次


再补充一点,我们现在怎么看中国的经济状态?

大家都看到了最新的数据,跌得还是挺快的,特别是社会的零售、消费跌到只有2.5%了,当然这很正常,因为没有钱或者说是疫情影响大家不能消费。

我们现在的问题出在哪里?今年1月底的时候,我受邀请与李总理一起参加了座谈会,当时我们认为现在的流动性供应偏少,它不足以支撑实体经济的复苏,以及资本市场所需要的一部分新增资金的存量。

因为去年我们所有的广义货币增速在11%左右,而经济增长在3%,我们有8个百分点可以进入到一级二级市场,房子等等一些资产市场,当然它的副作用是吹大了泡沫。

到今年,整个增速又跌下来了,尽管经历了一次准备金下降的过程。

所以我们觉得今年仍然有流动性释放的空间,可能还要降准一次或者两次,才能使得我们现在经济慢慢的复苏动力在经济下降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可以拭目以待。


2035年可能是中国经济的关键时间窗口

建议未来10~15年千万别躺平


如此复杂的一个变化我们称之为百年变局,那底层逻辑是不是会有所变化呢?

我们要如何应对?怎么看这个变化?它会带来什么关键的机遇?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框架。

其实我今年1月份去中南海主要就是座谈,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来提政策建议跟意见。

这样的一份报告和规划非常重要,在决策者眼中是我们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张蓝图,BP(blueprint)。

我是一个投行的经济学家,一个投资人的身份,在我投行的经济学家眼中,我看到这也是一份BP,是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如果大家连自己的母公司——中国,在未来5年、10年和15年的商业计划书都没有整明白,那怎么能够确保自己家里这一亩三分地能够耕耘得很好呢。

我说,投行经济学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我们的投资大众,包括海外的投资人、中国的投资人在座的各位去解读这样一份关键的 business plan或者是 the blueprint,让我们的资源优化配置到核心的领域、区域、行业和企业我们也能够从中分享下一轮增长的关键红利

在社会建设这个领域,最关键的就是共同富裕,那么在绿色发展中,非常重要就是双碳目标。

同时绿色发展还给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表,即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达峰是否意味着应该去购买新能源汽车,搞光伏?这些都对。

如果我们的研究是正确的,那么在到达碳达峰的时刻,也可能是我们城市化工业化结束的那一天

因为几乎所有的发达经济体在城市化率超过80%,制造业占比超过35%的时候,他们就自然的碳达峰了。

我们现在城市化率是64%,大概率还会按照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率向城市群推进,也就是在2035年左右,假设我们的能源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可能是中国经济非凡增长最为关键的时间窗口

很多人说要躺平,我建议你未来10~15年千万别躺平,因为如果你躺平的话,估计你就永久躺平了

不是说经历了这个过程以后就没有增长,而是这个增长会像大部分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那样,经济增速就在1~2%的水平了。

根据我们的测算,在未来15年里,中国经济的GDP走势大概是,今年到2025年每年是5%左右,再过5年在4%左右,最后的2035~2040年大概是在3%左右。

可以想见,1~2%左右的增长跟过去40年每年10%的年化增长所提供的机会,那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如果想要获得超凡的增长,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在这个时刻里头我们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就是科创和产业发展。


产业革命4.0有个关键角色

教育体系的调整是为了提供创新能力


经过我们细致的研究发现,任何一次产业革命都是由4个因素相互促进,可能会产生巨变的过程,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1个关键的角色。

比方说我是一个投行,自己管理2万亿的资产,在一级市场大概也有接近500亿的风险投资,那我扮演着一个金融支持的角色。当然,包括科创板注册制和北交所,履行的都是这样一个功能。

功能的核心在哪里?很简单,作为一个投行经济学家,我最大的功能就是让大家买房子的钱去买股票,特别是一级市场的IPO来支持这些创新创业的硬核企业。

再看看现在对于教育体系的调整,不管是在线教育还是课外的补习,这些推出来的主要是提前抢跑、暴力解题、提供标准答案的一批年轻人才,而这些人才能带来的创新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但是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赢得科技上的竞赛,而美国很清楚,在科技领域的竞赛相比川普时代不是放松了,而是更加激烈。

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非常重要的法令,叫做无尽前沿法令(Endless Frontier),他们认为科学是未来竞争的一个关键,只有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包括国家跟产业的资助和资本市场的协助才有可能领先于中国。


这次产业革命有三个源头达成共识

“十四五规划”是要让新技术有用武之地


我想给大家稍微勾勒一下我们所看到的前景,这跟现在提到的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新能源完全联系在一块。

首先我们要确定任何一次产业革命的动力源头在哪里,这次有三个源头比较达成共识。

第一个是智能化数字技术,也就是通常说的ABCD技术,A代表人工智能AIB代表block chain区块链;C代表Cloud,;D代表big data大数据这是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

第二个新能源。

第三是以基因生物工程为核心的,包括以mRNA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工程技术。

这三类是我们现在认为的关键动力源头。

大家可以看到在工业化1.0的时候,动力的源头就是煤,英国获得了那次的成功。

在2.0的时候是内燃机跟电动机,美国、德国以及日本获得了那次的成功。

到3.0的时候,就是美国一骑绝尘。

那现在这三者必须同时以重注的方式,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全力投入到动力源的发展过程中,这是在相对技术被封锁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工作。

再找到动力源以后,我们就要有先行先试者。

十四五规划里头有10个关键的场景,包括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

它的逻辑是什么?让这些新的技术有用武之地,能够使用这些新技术的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导和领袖,以及在资本市场有巨大的估值示范效应。

比方说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有50%的应用场景在安防、人脸识别,当然它的代表厂商就是来自于杭州的海康威视。还有30%用在互联网金融里头,以及大家所熟识的蚂蚁花呗、借呗。

这样80%的场景就已经能够助力杭州成为领先的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城市了,当然现在杭州也在经历考验。

同时,向其他领域拓展,并产生标杆性的企业,也可以给其他企业带来相应的示范效应。

政府当然认识到那不是一两个企业和一两个应用场景的事情,所以要开始做新的基建,即算力、能源、传感、储能。

我们不是随便列下这几个新的标志,这里头都会产生超级企业,也就是万亿市值的公司。

举个例子,高效的储能智能电池未来是有重大空间的。

最后,当新的基础设施就位,新的产业园已经形成,新的基础设施已经为新能源车的电动方面提供了完整的场景,那在优秀示范企业源源不断地推动下,整个行业将被全面地改造和赋能。

两个投资方向,第一是投B端提供SARS解决方案的行业巨头,第二是投被新技术全面渗透全面改良的行业巨人些企业都会成为超级企业。

到此我们才能真正的完成四位一体闭环,才能够真正启动一次有足够量级的,而且能够站在全球之先的产业革命。

所以大家必须意识到我们现在的责任之重大,包括商学和经济学跟技术结合也变得如此之重要,我们需要一场巨变,就要一场“化学反应”。


每个10年的商业王者都不一样

现在说抄底中概股还有待观察


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在创新里头所扮演的角色。

过去这10年,如果有一款产品征服了所有的人,那就是iPhone

但是苹果的iPhone在早期的研究大部分来自于DARPA,即美国国防部的一个高级研究计划,其后续产业化的助力当然也少不了领军人物乔布斯,这个有点疯狂的天才企业家作为中间的关键支持。

现在有一些海外的领先企业家都已经上天了(编者注:指太空旅游),但是可能还有很多人被困在了算法和系统里头,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过去40年风云变幻带来的伟大企业,都是我们投资的核心资产。

且每个10年的王者都不一样,他们顺应了潮流跟历史的发展,捕捉了那10年里最大动能。

比方说1990年,这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日本的企业。

1990年是日本泡沫经济的最高峰,那时整个日本的房地产市值相当于它自身GDP的4倍。我们现在是3.5倍,还可以,但北上广深是15倍。

随后日本1990年泡沫经济彻底崩溃,失去了10年、20年、30年。

再看2000年,这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大部分.com类的创新公司都覆没了,但是这些做硬件的、为移动互联网做基础设施的,包括运营公司、芯片公司,还有思科跟朗讯这种做路由的一些公司崛起了,这公司就是做新基建的。

到2010年时代又变化了,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4万亿经济计划,以及美国的量化宽松把全球慢慢地拉出了衰退的边缘,所以当年的王者跟今年有点像,即大宗商品。

这些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里有矿”,同时10万亿的信贷放出去后,“宇宙行”也应运而生。

再看2019和2020以及现在,当下基本上都是技术类公司,但这些公司都一个特点

因为过去这10年只iPhone影响所有人,所以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移动互联网平台类的巨人,但是他们正在面临反垄断、隐私保护以及资本无序扩张等各方面的冲击,包括中概股遇到了比较大的挑战

很多人会问我现在是不是抄底的好时刻,监管是不是已经全面落地了?我觉得还有待观察。


未来10年能征服每个人的产品

可能就是智能化自动驾驶的新能源车


我们再看一下中国的企业,这些是截止到6月1日中国最成功的一些梦幻企业,几乎都是不可征服的巨人。

除了BAT,大部分都是商业银行。

这又唤醒了我对于1990年的记忆,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房地产的状态下。

还有两家特别引人注目的公司,都是做酒类的,所以大家开玩笑说中国其实不是没有核心科技,我们至少有两种核心科技,一个是酱香科技,一个是浓香科技,但这种科技再多我们也转不了型。

唯一一家上榜的科技类企业宁德时代为什么?因为现在要买整车如果未来10年有一款类似于过去十年的iPhone这样能征服每个人的产品,那可能就是智能化自动驾驶的一台新能源汽车。

当然,整车的竞争非常激烈,特斯拉是一个价格屠夫,但是为他做供应商的宁德时代是大家能够有共识的最好标的。

而硬核科技的产业链似乎也正被大家慢慢认可。


今年炒中概股的人有一个新称呼叫做“丐帮”

氢能行业是比较看好的行业


大家开玩笑说,今年炒中概股人有一个称呼叫做“丐帮”,因为跌得很猛,现在不一定能喘得过气来其中包括了一些消费类的巨头

但是偏硬核类的公司,相对而言它的市值都还是有明显的增长。

所以百年未遇之变局的底层逻辑怎么可能会不变呢?底层逻辑变了,那估值体系又怎么能不调整?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的调整窗口。

我们相信有一些关键的领域,比方说新能源行业,氢能行业——我们比较看好的氢能,“十四五纲要”里头对关键资助的行业有一些充分描述,我们有认真地学习跟解读了它。

这里头大家最看好自然就是一些核心行业,即我们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突破主要还是在一些核心技术上,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当然现在估值也不低了,有泡沫。

有泡沫并不是件坏事,因为这就是一个指挥棒,驱动资源市场化地配置。

同样的一个泡沫,你可以拿它造一栋楼,造一套房,也可以去造一家企业、培养一家公司,这就是性价比。我宁愿把这样的资金奖励给这些企业家和科学家。


未来电动化发展空间

可能是最值得期待


在中国十大的关键应用领域里头我们比较看好,智慧的能源,智能的交通,以及智慧的医疗,这样一些经久不衰的关键赛道。

还有一个就是制造,这里头比较重要的是北斗

再看看新能源,新能源也是非常的关键,因为双减的目标提出来一条全新的赛道。

在工业化时代主要的能源是化石能源,凭这样一个资源禀赋,我们不可能获得现在全球能源的把控位置,因为这对石油,天然气有非常高的依赖度。

对于未来的能源格局,正因为中国的资源禀赋相对不够,所以有一个东西很重要,那就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要把能源的劣势转换成制造业的优势。

通过使用新能源,未来电动化的发展空间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

双碳并不只是要我们减少排放,很有可能我们会占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以及全球资源调配的王者地位。

以前煤炭时代我们效率太低,油的时代我们再努力也跟不上,而且里头还牵涉到石油美元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那我们只有通过制造业,通过新能源跟电动技术的结合,真正实现不仅是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第一,而且我们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成为了关键。

现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很多的精力都集中在电池上电池是很贵,但它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我觉得更重要的在于自动化的驾驶,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基础设施的完善整个出行方案的构成。

以前这个方案可能是由滴滴来构成,但是现在看起来没那么简单。


目前从风投到IPO的整个逻辑

都出现一个根本的变化


以前我们在互联网领域的基本逻辑大概是美元资本等境外资本投资,比如腾讯是南非的MIH拥有30%的持股,还有阿里有软银的投资。

当时是美元的资本,硅谷的模式,到中国后它的商业模式通过VIE架构跑一遍。

因为中国有人口红利,不管是来自于Google的搜索,还是来自于Facebook的社交或者是亚马逊的电商,我们都能找到对应物。

然后再通过高额燃烧资本补贴的方式,基本上可以把所有的领域一扫而光,在获得了最多的流量和中国的核心数据以后,他们开始尝试着在各个领域进行变现,直到最关键的金融领域。

但是这条逻辑现在可能出了问题,这些资金的退出基本上都是通过在境外做IPO,而这条路径现在很有可能被阻断了。因为企业在做境外IPO的时候,潜在的可能是会携带一部分高频或者关键的数据。

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数据是一种核心的资源,没有人在形成全球协议之前,能把这些数据跨境进行交易或者分析。

可能使得原来从风投到IPO的整个逻辑都出现一个根本的变化,而我们正在经历这样变化

当然我们看到的不光是能源,同时还在考虑怎么样构造整个生态体系。坦率的说我们比较看好氢能,我们的母公司是非常传统的公司,它也在尝试着做这样的转型,即光伏加氢能或许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特别看重两个关键的领域

未来最好的机会仍在中国


在疫情之后,我们特别看重些关键的领域,除了前面讲的,还有一个就是ESG,另一个就是关注Z世代,毕竟未来是他们的

我相信不管是商学研究还是拥有重金的PE、VC之类的人,都能够找到合适你的关键赛道和方向,作为未来核心资产的配置。

在现在的资本市场中为什么要去建北交所?它确实是新三板的升级,精选层全部自动加入了,创新层有1000多家。

我们可以从中筛选一些,因为很多公司连主板、创业板都够不着。而这些企业又需要一些资金的支持,需要流动性的支持,所以我们开玩笑三胎还没落实,交易所已经有三胎了。

我们认为中国仍然有大量的资产配置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处于大势所趋的关键赛道和领域。

我相信最好的机会仍然是在中国未来10~15年,我们将充分享受这个关键发展的黄金时刻,希望大家能够选对赛道,配置好核心资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