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回弹33%,欧普康视王者归来了吗?

机会仍在,风险犹存

上周五,欧普康视暴涨16%,吸引一众投资人目光。从9月初低位至今,这只OK镜龙头已经回弹约33%,似有回春迹象。

从6月底至9月初,短短两个多月内,欧普康视的股价已经下挫逾40%。这当中既有杀估值的因素,也有集采等政策对整个医疗板块造成的负面预期影响。随着人工关节集采结果出炉,好于市场预期;整体医疗板块估值跌回到19年历史低位,医疗股们似乎熬过了凛冬,迎来了春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之后发现,OK镜龙头欧普康视依然是机构们的心头好。半年报前十大流通股中,机构投资者占了7家,其中不乏葛兰的中欧医疗这类明星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这类国家级别的大基金。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大幅回撤的欧普康视是否跌出机会了?被机构青睐的原因又是什么?


01

竞争格局加剧


9月初,开学季,一则“一副OK镜加保养一年近2万元”的词条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将OK镜这一视力矫正产品及其背后的市场推至大众视野中。与普通眼镜不同,这种俗称“OK镜”的角膜塑形镜,只需要晚上佩戴,白天即可达到清晰裸眼视力的效果。

OK镜不需白天使用眼镜,但价格却不菲。曾有媒体报道,一副国产OK镜,加上护理液及眼药水等费用将近两万元。

从需求来看,OK镜片市场前景广阔。因为东亚学生课业较为繁重,青少年近视率也较高。根据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2018年我国青少年整体近视率为 53.6%,高于亚太高收入地区目前的近视率平均水平。加之,OK镜需要定期更换,其市场渗透率在未来也将不断提升。

同时,因为OK镜属于Ⅲ类医疗器械,有一定的准入门槛,赛道内的玩家们有一定的竞争壁垒。又因为OK镜不纳入集采范围内,消费属性较强,未来并不会像心脏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一样面临利润承压的风险。就赛道而言,OK镜所处的赛道无疑坡长雪厚。

目前,国内角膜塑形镜供应厂家有9家,包括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2家中国大陆企业,亨泰光学1家中国台湾企业,以及欧几里德、露晰得等6家外资企业。其中,欧普康视市场份额最大,在2019年便达到了30.8%。欧几里德、露晰得、亨泰光学的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 19.0%、13.5%和 12.5%。而爱博医疗因为产品刚上市,市场占有率不足1%。

作为国内最早取得角膜塑形镜的厂商,欧普康视在产品的成熟度及行业经验上无疑是老道的。同时,相比进口厂商,欧普康视的价格带分布更为均衡。旗下梦戴维系列单片售价在2900-5900元左右,DreamVison单片售价在5500-6500元左右。而国外品牌的单片售价基本在4000元以上,总体售价更高。

加之,欧普康视的工厂都在国内,生产周期只需要7至10个工作日,而国外进口厂商则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因此在出货频率与周转率也具有一定优势。

但近年来,盯上OK镜大蛋糕的企业也逐渐增加,竞争格局加剧。今年4月,昊海生科收购亨泰视觉55%的股权,并借此获得其子公司旗下高端角膜塑形镜产品“迈儿康myOK”在中国市场的独家经销权。

爱博医疗角膜塑形镜产品虽然上市较晚,但增速迅猛,2019年至2020年的销量分别为2.32万片和10.22万片,增速为340%。而欧普康视,2017年至2020年,其角膜塑形镜销量分别为33.48万片、40.88万片、46.82万片,同比增长27.64%、22.1%、14.52%,增速明显放缓。

不过,国内OK镜市场中,相较于主营业务是人工晶状体的爱博医疗、玻尿酸产品的昊海生科,欧普康视在OK镜领域竞争优势依然明显。产量增速下滑主要是产能不足所致。

2018年至2020年,公司的角膜塑形镜产能保持每年5万片的增长,而产量增长的速度高于产能扩张速度。2020年,公司角膜塑形镜产能为50万片,产量为 46.45万片,产能利用率达到92.91%;今年上半年,公司产能31万片,产量30.63万片,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8.8%。

今年5月,公司发布定增公告,拟募资4.18亿元用于角膜接触镜和配套产品产业化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80万片。


02

单一业务之困


2016 年-2020 年,欧普康视营业总收入从2.35 亿元增加至 8.7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8.74%;归母净利润从1.14亿元增加至 4.3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62%。高速增长的背后便是其角膜塑形镜业务处于上新通道中。

常年来,角膜塑形镜业务是欧普康视的现金奶牛。半年报显示,角膜塑形镜(梦戴维)收入构成占比57.2%,而其毛利率高达89.02%。在疫情前的2018年和2019年,这一数字甚至能达到90%以上,即使是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依然高达78.54%。可见欧普康视在这一块业务的盈利能力。

近年来,公司开始布局医疗服务业务。而今年上半年医疗服务业务的毛利率为62.4%。从盈利能力上而言,医疗服务业务并不如角膜塑形镜业务赚钱。

但欧普康视仍然选择向下游扩张,原因有二。一是打通上下游,减少中间的经销渠道,增加自营的终端销售渠道,提升营收规模。因为OK镜不同于普通框架眼镜,需要个性化定制。在角膜塑形镜企业自建的视光中心进行配验,可以缩短配验、订货、取货整个过程所用时长,提高配验效率。二是,随着中游角膜塑形镜竞争有所加剧,提早布局下游有助于构筑自己的竞争壁垒。

更为重要的是,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眼中,欧普康视OK镜业务占比高达90%以上,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存疑。只聚焦做生长激素的长春高新与做胰岛素的甘李药业便是前车之鉴。加之,种植牙也被点名可能会有价格干预,牙科眼科之类不在集采中的领域也让投资者的心悬了起来。在人工关节集采好于预期的结果出炉前,市场对于业务主要依赖OK镜的欧普康视主要持悲观预期。

欧普康视自然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往上下游拓展,也是欧普康视想要摆脱业务单一的路径。在5月7日公司披露的定增方案中,除了4.18亿元用于接触镜和配套产品产业化项目,17.79亿元用于社区化眼视光服务终端建设项目。

对于上游原料端,欧普康视曾在公告中称“公司二十年来一直使用美国博士伦供应的原材料,为避免主要原材料供应商较为集中的风险,公司在报告期内已小批量采购其它厂商供应的原材料。”

除了小批量采购其他厂商的原材料,欧普康视正打算向上游延伸,自制镜片材料。据悉,镜片材料约占角膜塑形镜成本的25%。如若自制镜片成功,则可以降低上游原料成本,同时提高对上游原料厂商的议价权。


03

总结


医疗器械领域中,眼科OK镜是少有的免于被集采的细分领域。国内较高的近视率与OK镜的普及率相比,OK镜又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加之,毛利率高,有一定的准入门槛,确实是一条高景气赛道。

欧普康视是这条赛道市占率最高的公司,其在OK镜业务上较高的盈利能力则可以帮助其在日后吃到更多赛道的红利。但业务较为单一是悬在诸多医疗企业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欧普康视现在的上下游扩张之路尚未打通,在目前估值仍然高达158的情况下,未来如何发展仍然有待观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