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2035年将被用光?中国居民存款超100万亿,一部分为养老

本文来自:棱镜,作者:肖望

我们为未来养老所积攒的社会财富远远不够

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金缺口压力巨大。未来我们该如何养老?9月1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在青岛举办的第四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上,来自监管层、金融行业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新格局下财富管理之路”,“养老金融”成为现场最高频的词汇。

“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9亿人,占比达13.5%,正在加速进入老龄社会。”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要提前谋划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财富管理需求,需要市场提供真正具备长期养老功能的金融产品,通过财富管理规划,平滑经济周期波动,实现跨期配置和保值增值。


1

中国养老金亟待补充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在当前格局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4.8万亿(2018年末),到2028年开始可能会收不抵支,2035年余额会被用光。而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2020年是2.6人供养1个人,到2050年就会提高到1.2人供养1个人。这意味着,就业人口的压力提高了一倍。

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一支柱是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合计约9.98亿人参与,积累资金6.4万亿元;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分别有2500多万和3000多万人参加;第三支柱是个人为主的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2018年开始试点,一年多后仅有3亿保险收入,参保人数仅4.76万人,效果远不如意。

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王毅对比了中美养老保障体系后指出:截至2019年末,我国第一支柱占比72.52%,第二支柱占比27.48%,第三支柱占比几乎为零。而同期美国第一支柱占比仅7.99%,第二支柱占比59.03%,第三支柱占比32.99%。我国第三支柱发展明显落后。

王毅还指出,中国现在所有三支柱养老的结余资金占GDP的比重为8.7%,而美国为134.9%。这意味着,我们为未来养老所积攒的社会财富远远不够。


2

居民偏爱存款养老


中国居民的养老安排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介绍,中国居民存款规模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增加6.68万亿元达到100.12万亿元,五年不到的时间增加了40万亿的储蓄存款。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为养老做的安排。

张健华表示,银行在和老年客户打交道的时候发现,有一批老年客户会投资风险相对较低的基金,但更多的人偏爱储蓄。商业银行的储蓄产品在养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银行账户体系更是金融体系的最初入口。

商业银行参与到养老体系建设具有天然优势。邮储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丽娜指出,除账户基础优势外,银行在养老群体中的信任度无可比拟。银行的普惠性特征也与养老金融天然契合。

以邮储银行为例,其近10万亿的存款90%来源于个人,其中50岁以上的客户占比接近一半。老年客户数量多,资产占比高。截至今年7月末,邮储银行代发养老金3.21亿笔,代发3784.80亿元。

此外,该行60岁以上的客户超过2亿人,但风险测评显示接受中高风险的人数只有几百万。60岁以上客户的资产(AUM)70%是存款。

刘丽娜呼吁,在顶层设计中,商业银行应成为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并探索将银行养老金融产品全面纳入养老支柱。


3

建议提高最低缴费年限


该如何改善养老金制度?郑秉文建议,养老金制度一定要有钱,然后要高效投资。当人口红利减弱的时候,应该寻求资本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即依靠投资收益拯救养老金制度。

如何获得初始资本?郑秉文指出,疫情期间居民存款一年间增加了20万亿。“我们是有钱的,问题是居民存款如何转化成长期的养老金账户资金。”郑秉文还提到,我国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不明显,许多灵活就业人员缴满15年后就不再缴纳养老保险,而且这一群体越来越多。“十年前这部分人占10%,现在已经扩大到了20%。”这意味着为养老金交钱的人越来越少。因此,政策很可能会提高目前最低15年的缴费年限。

王毅也建议,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来夯实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在现行税制下,应考虑扩大人口适用面,将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等纳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