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打落的信心,什么时候能捡起来?

从投资策略的角度而言,应该更注重投创新技术、投B端服务、出海几个方向

作者 | 东北一度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医疗行业正在经历第二轮关于集采的考验,2018年是第一轮,彼时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还在低位,而这一轮的集采,踩在了市场估值的高位。叠加宏观政策环境的持续性改变预期,市场对集采的恐慌被放大,导致上周医疗行业的“黑色星期五”。

关于此次集采的始末,一开始是药品的第五轮集采,因为前面已经进行了几轮,这次除了恒瑞爆冷丢标了两个大品种之外,整体还是在市场的预期之中;随后生长激素、胰岛素也相继传出集采的消息。

器械方面,骨科集采还没有落地,医疗大设备的集采又开始了,尽管业内不断澄清,大设备的集中采购早就已经展开,无论是安徽还是深圳,在医疗设备集采的操作上都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但是市场并不买账,迈瑞医疗连续两个月下挫。说到底,行业之所以恐慌,主要还是对“带量采购”过于敏感。在药品、耗材集采常态化的大背景之下,谈医保、集采色变的医疗行业难免杯弓蛇影。

最终的引爆点在上周五,一份7月14日的安徽省临床检验试剂企业座谈会会议记录传出,安徽准备对IVD化学发光类试剂集采。因为免疫诊断的“仪器+试剂”属于封闭式系统,市场原本笃定这是最难被集采的领域,结果安徽首先拿它来开刀,打的市场措手不及,主要受影响的企业是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迈克生物、亚辉龙,股价也迅速反应。如果连化学发光都能集采,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整个体外诊断板块未来都可以集采,是不是真的万物皆可集采?

其实仔细想想,器械的集采没那么悲观,设备和耗材大多有经销商,新产业的经销占比超过96%,安图生物也是以经销为主,通常会有独家代理商,二级经销商,出厂端这样几个环节。集采的目的肯定是要砍掉经销环节的利润,最受损的是经销环节,一般从出厂价到终端价,会有三四扣率,如果降价50%,砍掉的也只是经销商加价的那部分,触及不到厂家的出厂价。安徽省医保局在问答环节中也指出,降价不是从10元降到1元,要合理的降价,保证企业一定的利润,把流通灰色部分挤出。

经销占比高的企业最终厂家出厂价或不影响或轻微受影响,只要产品不是像支架那样成熟的同质化的产品,经销商环节会是重要的价格缓冲。

而集采对药品相对影响大一些,因为药品较早实现两票制,没有经销商的缓冲垫,较大幅度降幅意味着利润的直接损失,从化学仿制药毛利率上能看出来。但是恒瑞上半年的业绩,客观来说并不算差,只是市场习惯了高增长,预期比较高,在转型期能实现17.58%的营收增速已经是非常稳健的了,其中创新药增速和占比分别到了43.80%和39.15%,可圈可点。

8月20日下午恒瑞医药有个临时股东大会,交流会的主讲人是恒瑞董事长孙飘扬孙总。关于集采的影响,孙总指出,仿制药大产品该采的都采了,剩下的没有多少。创新药方面明年后年出来的东西是最多的,肿瘤和非肿瘤都是丰收的时点,出来以后要参加国家医保谈判,然后放量,因此经过1-2年时间的调整就能恢复出来。从二级市场时间节点来看,恒瑞受集采的影响应该在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集中消化完。

孙总在发言中也提到了CRO行业,他表示“CRO也是一种工作模式,恒瑞能做的都自己做,不一定交给CRO就便宜,正是你们觉得找CRO便宜,把CRO炒那么高,这世界没有讨便宜的地方”。但从二级市场来看,这个问题也是各个板块之间博弈的结果。

我一直认为上次临床指导意见出台之后,CRO行业需要有一轮估值的重塑,毕竟部分药品研发项目还是有出清的过程,VC/PE对药企的投资也会更加谨慎,药企融资正是市场公认的CXO景气指标之一,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应该最能预先感知市场的冷暖。

但是整个CXO板块并没有大幅调整,因为医药其他板块也正在经受打击,药品和器械就不说了,集采的石头一直悬着;医美也被频繁点名,近期也出了打击非法医美机构、揭露美白针的危害、禁止小腿肌肉阻断术等一系列动作;医疗服务都处在历史高位估值水平,政策在鼓励社会办医和规范行业发展之间摇摆。所以以目前的市场格局,CRO依然是医疗行业最优的选择。只不过要更注重海外占比高的企业。

从根源来看,这一轮的政策,不论是针对教育、房地产还是医疗,始终是围绕促进生育来展开的,七普数据的公布,正式拉开了促进生育政策的大幕。至于怎么促进,无非是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的成本,从医疗行业近期的政策和舆论导向就能看出,涉及的不仅仅是医保支付的部分,还有部分自费的如医美、牙科、生长激素、角膜塑形镜等,基本上都是C端能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成本的领域。

国内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面临从效率到公平的转变,从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转变;具体到医疗行业,就是正本清源,破除伪创新、灰色地带和过度营销;对行业长期发展是有利的。从国内老龄化和共同富裕的前景来看,医疗行业的需求毋庸置疑,尤其是更优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从投资策略的角度而言,应该更注重投创新技术、投B端服务、出海几个方向。创新技术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合成生物学、细胞和基因治疗、新冠治疗药物、癌症早筛、创新药械等;TO B端主要关注、生命科技上游企业、制药装备;能够顺利出海的企业,我们主要关注CXO和平台型医疗器械公司。另外,消费升级方面,辅助生殖、合法合规的泛医美板块依然需要重点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