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行业分析:把握军工行业中长期投资机遇

本文来自:东北证券,作者:陈鼎如

强国必先强军,以先进战机为代表的新式装备放量在即。


1. 军工板块总体回顾


1.1. 军工板块涨跌幅位于市场末游,流动性影响较大

截止二季度末国防军工板块走势弱于大盘,板块涨跌幅位于市场倒数第三。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收盘,申万国防军工板块较年初下跌 11.5%,同期上证综指上涨 3.4%,创业板指上涨 17.22%,沪深 300 指数上涨 0.24%。在 28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 国防军工板块涨跌幅排名倒数第 3。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宏观流动性收紧对军工板 块走势影响较大。

各二级板块表现略有分化,船舶制造跌幅较小。今年前两季度军工板块内部各二级板块表现略有分化,其中航天装备板块较年初下跌8.81%,航空装备板块下跌12.25%, 地面兵装板块下跌 16.12%,船舶制造板块下跌 6.42%,航空装备、航天装备和地面 兵装板块自去年二季度开始业绩释放明显,去年估值修复良好,今年以来流动性收 紧对板块估值压制较为明显。

上半年板块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先降后升。板块活跃度在 1 月份维持了去年延续至 1 月份的高度活跃之后迅速在 2 月份降低至较低水平,日成交量和日成交金额分别保 持在 10 亿股和 150 亿元左右。进入 5 月之后,军工板块成交活跃度有了缓慢升高 的趋势。

1.2. 2021Q1 板块业绩持续稳健增长,行业保持高景气度

板块业绩整体呈增长趋势,先进装备持续放量有望带动板块持续增长。逐季来看, 2021 年一季度军工板块营收延续了 2020 年的高速增长,一季度板块实现营收 828.26 亿元,同比增长 31%。实现归母净利润 46.32 亿元,同比下降 9%,这是由于船舶制 造子板块利润率水平有所下降,使得一季度营收在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 下滑较大,导致整个板块的归母净利润也有所下降。

航天、航空、地面兵装行业发展良好。从各二级子行业一季度经营情况看,地面兵 装、船舶制造、航天装备、航空装备四个二级子行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85.35 亿元、 266.61 亿元、103.99 亿元和 372.31 亿元,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利润端, 上述四个二级子行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72 亿元、4.46 亿元、11.6 亿元和 23.55 亿元,除船舶制造子板块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较大外其他三个板块均 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几个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28.41%、-86.59%、285.72%、 79.24%。从收入和利润构成来看,航空装备和船舶制造行业是板块收入和利润的主 要来源,营收占比分别达到 44.95%和 32.19%;航空装备和航天装备行业是板块利 润的主要来源,归母净利润占比分别为 50.84%和 25.04%。

1.3. 基金重仓比例处于低位,持仓集中于航空装备板块

2021 年一季度末基金重仓持股中军工重仓比例为近 5 年较低水平。截止 2021 年一 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重仓股中军工股的持仓市值为 528.85 亿元,持仓市值较去年 四季度末下降 7.34%,主动型基金军工股重仓市值为 352.1 亿元,环比下降 10.96%。从持仓市值来看是属于历史较高位。但是从基金重仓股的行业配置角度看,截止今 年一季度末所有公募基金重仓股中,军工股的配置比例为 1.69%,较上个季度末下 降 0.23pct,主动型基金军工重仓占比为 1.32%,较上个季度末下降 0.26pct,仍然处 于近 5 年的偏低水平,同时基金重仓股中军工行业配置比例均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基金持仓偏好航空装备,一季度基金重点配置中航光电、海格通信、航发动力等军 工股。截止 2021 年一季度末,基金重仓军工股中航空装备板块持仓比例为 72.85%, 是基金重仓配置最多的二级行业,此外地面兵装、航天装备、船舶制造三个二级行 业重仓配置比例分别为 7.56%、16.6%、2.99%。在基金重仓配置的个股方面,基金 重仓市值占比较高的个股包括中航光电、海格通信、航发动力、中航机电等个股, 其中中航光电基金重仓持仓市值为 88.69 亿元,占基金重仓军工股持仓市值的 16.66%。

1.4. 板块估值

申万国防军工板块估值位于 49%的历史百分位水平上,地面兵装板块整体估值处于 历史中低位。截止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收盘,申万军工板块 PE(TTM)为 63.07 倍, 各子板块中航天装备板块估值为 62.7 倍,航空装备为 67.72 倍,地面兵装为 34.19 倍,船舶制造为 126.84 倍。从估值水平看,申万国防军工板块估值位于 43.7%历史 百分位上,航天装备、航空装备、地面兵装、船舶制造板块估值分别位于 30.25%、 29.41%、0%和 74.79%的历史百分位水平上,除船舶制造子板块以外的军工板块估 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尤其是地面兵装子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板块内 39 家公司估值处于历史正常偏低水平,31 家公司估值位于 60%以上的历史 百分位水平。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收盘,从申万国防军工板块个股 PE 的历史百分位数据看,共有 39 家公司 PE 处于 40%以下的历史正常偏低百分位水平上,包括 观典防务、中国海防、星网宇达、长城军工、甘化科工、捷强装备、中直股份、海 格通信、天奥电子、天箭科技等公司 PE 处于 10%以下的极低百分位水平上。此外, 兴图新科、天海防务、霍莱沃、新兴装备等 31 家公司 PE 处于 60%以上的百分位水 平上。


2. 业绩为“锚”,超配航空制造等高成长赛道


2.1. “十四五”先进战机加速列装,航空产业链景气度自上而下传导

2.1.1. 强国必先强军,先进战机有望持续加速列装

“十四五”加速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2021 年 3 月 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 要的决议。纲要中提到“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 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 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 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加速推进国防 和军队现代化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一方面体现在以四代机为代表的先进装备的列装 加速,另一方面体现在加强现代化军事力量的实战化训练。同时,国家着力优化国 防科技工业布局,推进武器装备市场准入改革。2021 年 6 月 3 日,国务院发布《国 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取消省级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实施的“第二类武器装 备科研生产许可(初审)”,改为“申请人直接向国家国防科工局提出申请”。二、军 工保密资质,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由三级调整为两级,取消三级资格, 相应调整为二级资格的许可条件。此次简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资质审批流程和军工 保密资质范围,将激发我国国防工业体系的活力,鼓励民参军企业投身国防建设, 此举有力地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并促进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速。

国防支出稳健增长,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近年来,随着 GDP 增速逐渐趋 缓,我国的国防投入的增速也逐渐趋于稳定。2020 年国防投入达到 1.27 万亿元,增 速为 6.59%,占 GDP 的比重为 1.25%,2021 年国防预算达到 1.36 亿元,增速为 6.8%。

尽管如此,我国的国防支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国防支出仅为 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我国国防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远不如其他国家(2020 年美国 3.7%、印度 2.9%、英国 2.2%、法国 2.1%)的水平。补足与发达国家在先进 军事装备上的代际差距,建设国际一流军队,需要充裕的国防资金做支撑,我国的 国防支出有着充足的提升空间。

强国必先强军,以先进战机为代表的新式装备放量在即。国防信息化和武器装备的 更新换代是应对现代化战争、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 我国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军工科研生产体系,在重要武器型号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 以 J-20、Z-20、Y-20 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武器装备在性能上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 水平,技术成熟度已满足批产要求,未来将大批量列装部队,对相关军工企业将产 生积极影响。强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层面会坚定不移支持和推进,我国军工企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

2.1.2. 航空产业链产能扩张仍在持续,企业现金流大幅改善

航空产业链高景气度自上而下有序传导。

从 2020 年二季度开始,部分军工企业由 于下游客户需求大幅提升,开始进行大幅扩产。在军机领域在进行产能扩张的上市 公司主要包括西部超导、爱乐达、利君股份、通达股份、西菱动力和华伍股份等。从产业链上下游的业绩兑现也能看出,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上游的元器件、原材料 厂家开始出现高速业绩增长,高景气度一直持续到本年一季度,而中游系统配套厂 商业绩在 2020 年末和今年一季度开始逐渐兑现提升,预期未来两到三个季度,产业 链的高景气度将自上而下传导,中游和下游环节业绩释放可期。

产能扩张仍在继续,资金面大幅改善,航空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各 大航空主机厂纷纷上调与各自集团财务公司的存款限额,其中航发动力将存款限额 从 40 亿调整至 100 亿;中航沈飞预计 2021 年的存款额将达到 500 亿元,是 2020 年 的 5 倍左右;中航西飞将存款限额从 80 亿调整至 140 亿;中直股份将存款限额从 38 亿元调整至 60 亿元。此外,航发动力公告将开展 117 亿元的现金管理,而一季 报显示只有 44.38 亿元的货币资金。充分表明航空产业链下游企业订单大幅释放, 而且资金面也获得大幅改善,有望自下而上带动航空产业链的企业现金流状况大幅 改善。同时,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的产能扩张仍在继续,如宏达电子首次定增 10 亿元 扩充各类电子元器件产能,行业高景气度再次得到验证。

2.2. 航空产业需求旺盛,超万亿市场规模带动行业中长期发展

2.2.1. 先进军机需求井喷是本轮航空产业链高景气度的内在动因

我国空军飞机数量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据《World Air Forces》最新统计,我国空 军军用飞机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是美国军用飞机总数是 我国的 4.1 倍,从战斗机总量来看我国也仅为美国的 60%。我国空军军用飞机与美 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起步晚、底子薄、代际差异大,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等短 板明显,但近十年来,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车道,战斗机等军用飞机研发成 果尤为突出。自 2015 年,我军首次将空军定位为战略军种,空军建设发生战略转 变。在新时期战略空军建设目标下,将以信息化作为发展方向和战略要点,加大先 进战机的列装是下一阶段我国国防建设的重点。

我国军机普遍代际落后,先进战机列装需求旺盛。截至 2020 年底,美国拥有军用飞 机 13232 架,占比 25%,数量居全球第一;其次是俄罗斯,数量达 4143 架,占比 8%;我国拥有军机数量为 3260 架,占比约为 6%,其中战斗机 1571 架、特殊用途 飞机 115 架、运输机 264 架、直升机 902 架、教练机 405 架,同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从代际结构来看,我国四代机只有不到 19 架,对比美国的近 300 架四代机机队规 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空军目前正在向战略空军转型,未来 10 年带来军机需求规模约 1.98 万亿元。当前我国军用飞机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未来 10 年现有绝大部分老旧机型 将退役,歼-10、歼-11、歼-15、歼-16 和歼-20 等将成为空中装备主力,新一代先进 机型也将有一定规模列装,运输机、轰炸机、预警机及无人机等军机也将有较大幅 度的数量增长及更新换代需要。

2.2.2. 民用航空市场空间广阔,为产业发展打开长期空间

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民用航空国际转包已经发展到新的高度。我国民用航 空事业起步较晚,并且在零部件的生产中,大都是以国际转包的形式为先进的民用 飞机提供零部件产品。近些年来,我国航空企业一直通过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以及大 量合资企业建设的方式,不断提升国际主力机型结构部件、金属型材、金属零部件 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逐步成为世界航空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了国 际化发展能力。我国的航空零部件转包最初主要是通过“三来加工”的形式出现, 即客户来图、来料和来样,企业根据客户的图纸对零部件进行生产和装配。在国际 转包业务配套过程中,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技术实力明显得到提升,业务规 模不断扩大。我国现有的民机国际转包体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所获得的国际贸易补偿 的平均标准。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航空零部件的国际转包业务中,除西子航空等 极个别公司直接承接了空客等整机厂的少量订单外,均由中航工业及其下属公司总 揽承包并分包,但中航工业作为我国航空事业的中坚力量,主要精力更多投向自主 机型的研发及生产;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虽有较强的国际转包业务承接意愿,碍于 波音、空客一级供应商认证的严苛条件,民营企业极难直接从波音、空客取得订单。未来伴随着波音、空客国际采购趋势的加深和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主体的多元化特 征凸显,一批实力雄厚、工艺完整、技术质量过关的民营企业将可能获得波音、空 客一级供应商认证,突破现有制造格局。中国民用航空业发展迅速,2020 年底,通 用航空在册运输飞机总数达到 3903 架,比上年底增加 85 架。同时,《“十四五”远景 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 C919 示范运营和 ARJ21 支线客机的系列化发展。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全球航空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航空客运量持续走高,各 国对飞机的需求量保持持续增长。未来 20 年,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RPKs)将以 平均每年 3.73%的速度递增,预计将有 40664 架新机交付,价值约 6 万亿美元(以 2019 年目录价格为基础),同时,根据波音公司最新发布的全球民航市场未来 20 年 展望,中国民航飞机交货量将达到 8600 架。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0- 2039)》,到 2039 年中国机队规模将达到 9641 架,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 收 50 座以上客机 8725 架,价值约 1.3 万亿美元。

按照我国对外采购干线飞机数量及最低 5%的贸易补偿标准,以及国产飞机已取得 订单的情况,按飞机零部件约占飞机总价值 30%的比例测算,我国民用航空零部件 国际转包市场规模约 1000 亿元。

以 ARJ21 和 C919 为代表的国产民航飞机批产在即,有望打开航空零部件国内分包 市场空间。我国继运-10 后自主研制的第二种大型客机 C919 已于 2017 年 5 月实现 首飞。据中国商飞官网显示,目前 C919 的全球客户达到 28 家,订单总数达到 815 架,中航工业及下属成飞民机、沈飞民机等承担了 C919 大部分机身部件的生产工 作,预计占飞机总价值量 15%左右。此外,截止 2020 年 3 月我国 ARJ21、新舟 60 和新舟 600、新舟 700 分别获得订单 724 架、524 架(根据 2016 年的 343 架推测) 和 285 架。

2.2.3. 国产航空发动机作为制造业核心能力列入“十四五”规划

经过 60 余年发展,我国军用航发性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中重点强调,制造业核心能力提升包括加快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材 料等技术研发验证,推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CJ1000 产品研制,突破宽体科 技发动机关键技术。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国产化道路经历引进、测仿、改进、创新 四个过程,经过 70 多年发展,已具备战斗机、运输机、武装直升机、教练机等多系 列飞机研制能力。国产航空发动机自研起步于上世纪 60 年代,吸取苏联技术经验的 基础上开发涡喷 6、涡喷 7。2002 年,涡喷-14 被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 设计定型,我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能力的国家,主要搭 载于歼-7、歼-8 等二代战斗机上。2006 年,中国推重比 8 的太行涡扇 10 发动机正 式定型,目前已经批量列装于歼-11B、歼-11、歼-15、歼-16 等三代战机。进入 21 世 纪以来,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一系列新型发动机项目正在进入关 键攻关阶段。WS-20 发动机已随运-20 飞机试飞升空,推重比达到 9 以上的新一代 中推发动机获得立项研制,推重比为 10 一级的 WS-15 第四代发动机正在进行上机 试飞,推重比为 12 一级的改进型四代军用发动机已经进入预先研究。推比为 8.5 一 级的改进型“太行发动机”将于未来几年试飞。

当前我国军用飞机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未来 10 年现有绝大部分老旧机型 将退役,歼-10、歼-11、歼-15、歼-16 和歼-20 等将成为空中装备主力,新一代先进 机型也将有一定规模列装,运输机、轰炸机、预警机及无人机等军机也将有较大幅 度的数量增长及更新换代需要。按上述测算军机价值 1.98 万亿,按军用发动机系统 占比 25%测算,装备发动机价值 4952 亿元,若按军用飞机 120%的备发率,十年间 军用发动机的市场合计为 5942 亿元。

民用航空发展门槛高,发动机市场呈现寡头趋势。民用发动机,更重经济性和安全性,我国大涵道比涡扇仍在研制,短期难有机会:对于军用航空发动机而言,推重 比、可靠性、工作稳定性和燃油消耗率是最重要的 4 个指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飞 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升限、任务载荷和机动性。但是民用发动机更加看重经济性、 安全性与高可靠性。在多方面因素制约下,现役的主流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被 CFM、 UTC、GE、RR 等少数几家公司垄断。民用航空发动机是发动机市场的主体部分, 其体量约是军用市场的 4-5 倍,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是一方面我国民用发动机技 术相对不成熟。

民航市场空间大,民用航空发动机前景强劲。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 50 座以上客机 8725 架,价值约 1.3 万亿美元。按发动机系统占比 20%测算,装备发动 机价值 1.69 万亿元,若按民用飞机 110%的备发率,民用发动机的市场合计为 1.86 万亿元。


3. 国防信息化重要性不断提升,“军转民”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3.1. 国防信息化是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的标志

国防信息化助力实现国家安全效能最大化。基于信息化的国家安全战略制订是新时 期军事变革的基础,信息化体系作战成为新形势下国防战略的重要作战样式,大到 国防战略规划、国防战略制订、国防战略实施、国防战略调整,小到国防装备、局 部国防部署、国防科研计划、各种国防力量配置等,都在信息化的海洋上融合、前 进和发展。国防信息化经历了初始的网络国防、信息国防,逐渐向智慧国防和智能 国防发展,使国防发展战略与国家的防卫要求进一步匹配,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 的国家安全防卫实效,以逐步求精的方式实现国家安全防护的跨越式发展,优化组 合国防资源,动态匹配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各类软硬实力,构建国家和国土安全 防护体系,从而实现国家安全效能的最大化。我国正处于信息国防的建设阶段,与 美军高度信息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据研究显示,美国及北约军事卫星承担军用 通信近 85%的通信量,我军则不足 5%。相较于发达国家对军工通信系统建设高达 国防开支 5%的投入,我国军工通信系统建设开支仅占国防经费 2%以下。

国防信息化致力于将机械化国防力量改造成信息化国防力量。国防信息化建设是在 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时期进行的,以提高信息力为根本目的,以“系 统集成”为主要途径,最终把以物质和能量为国防力量战斗力核心构成要素的、适 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国防力量,建设成以信息和知识为国防力量战斗力核心构成要素的、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国防力量的过程。

国防信息化以 C4 ISR 系统为核心,包括雷达、卫星导航、军工通信、军工电子和信 息安全等几个细分领域。C4 ISR(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 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简称 C4 ISR)系统,我军也称之为军事综合电子信息 系统,是涉及到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综合保障 以及作战人员等多种军事资源的分布、异构的复杂军事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广 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战争的形态将随之发生变化,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 化战争要求实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强调系统与系统的对抗,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要获取战争的主动权,不仅要求 C4 ISR 系统能够实现预警探测、情报侦察、指挥控 制、通信、电子对抗、武器系统等各功能系统之间的集成,而且要求各级、各类 C4 ISR 系统实现综合集成,将各作战单元和系统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提高系统的整体 作战效能,保证在作战中获取信息优势。

核心信息系统建设经费近两百亿,缩小与先进国家差距依赖于不断加大的经费投入。 美国在核心国防信息系统 C4I 上投入近五年都维持在装备采购费的 4%以上,占整 个国防支出的 1.4%左右,而且其占比始终保持增长。2021 年我国的国防预算达到 1.35 万亿元,若按美军的投入占比进行测算,则有 189 亿元用于 C4I 系统的建设, 考虑到我国国防信息化水平与美军还有很大的差距,每年我军在这方面的投入应有 加速增长的趋势,以弥补与美军的装备代差。

复杂电磁环境是信息化战争的典型特征,重点关注以电子蓝军为代表的国防信息化 产业。蓝军战场环境构建总体思路:一是从战术思想入手,通过想定编辑、态势感 知、意图识别、模型库建立等手段,构建蓝军战术环境;二是从装备模拟角度入手, 利用专装器材模拟情报侦察、电子对抗、精确打击、网电攻击等蓝方对抗环境,利 用海上实兵生成雷达信号、电波、背景噪声、辐射传导等红方电磁环境,并辅助以 电磁环境规划控制机制,用来生成、监测、显示电磁环境在“时、频、能”三域上 的特性,综合构建红蓝对抗的电磁环境;三是从地理、海洋水文、天候气象等自然 环境入手,检验复杂水文气象、高海况条件下实际使用武器、开展对抗演练的能力, 构建方法上主要采用自然生成;四是利用靶场专装,构建通信网、传感网和指控网, 用以高效的内外场集成、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分发和指挥控制;最终,形成红蓝 对抗体系和试训评估体系。

高标准、高密度的实战化训练要求对电子蓝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电子蓝军是 我国实战化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军队提升综合作战能力的关键对手方。自 2012 年以来,军方高层多次强调全军应加强实战化的军事训练,到 2021 年中央军 委已经连续四年签署开训动员令。高频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对电子蓝军的模拟精准 度、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从事电子蓝军装备研发的工业部门提出了更 高的研发能力要求和产能要求。当前国防建设不断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阶 段迈进,军队信息化建设、装备更新换代和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装备建设向一体 化联合作战下的体系建设转变。军事信息装备成为军事作战效能的“倍增器”,发挥 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领域不断深化。随着我军新型军事体系建设需求和实战化试 训体制实施背景下,各军兵种、国防工业部门及相关行业单位对电子蓝军设备系统 及仿真系统的需求不断加大,将加快推进蓝军装备型谱、模拟训练、试验鉴定及作 战体系评估等新业务领域发展,加快推进蓝军装备体系建设。

3.2. 军工电子助力孵化我国半导体产业实现全面自主可控

美国制裁倒逼集成电路国产化加速。我国的集成电路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 2020 年国内集成电路销售额已经达到 8848 亿元,同时进口芯片额也达到 3500.4 亿 美元,芯片自给率仅有 6%。自 2018 年 4 月美国商务部制裁中兴开始,至今以华为、 中芯国际等为代表的 59 家公司尽数被美国列入制裁清单。其中美国的遏制战略主 要针对的就是我国的集成电路行业,芯片“去美化”已成为行业共识,《“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在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工 具、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 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突破,先进存储技术升级,碳化硅、 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大而不强”和核心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是我国大陆电子产业的现状。中国大陆集 成电路企业在顶尖技术积累方面与业界龙头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尽管中国政府和企 业愈发重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研发投入,但由于技术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 滞后性,以及企业资金实力不足等诸多原因,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研发力量薄 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中国电子产业既要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 术,实现既有产业技术的加速追赶;又要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 史机遇,实现新兴科技的“弯道超车”。由于我国军用半导体芯片起步较晚,专业人 才和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中高端芯片的国产化水平仍 然较低。

集成电路产业的兴起与国家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来 看,在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的产业发展、崛起和形成的产业结构过程中,都得 到政府长期、持续地大力支持。美国早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动力是军事国防,发 展至今,美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产业规模,同时也是最先进的技 术。美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得益于美国政府在战略发展 方面的指导性政策、科技先导的技术发展模式以及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产品市场规 模,这些成功经验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军工电子或成为培育我国半导体产业补足功课的试验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最大 的三类应用市场为网络通信领域、计算机领域及消费电子领域,军工电子产品的应 用环境较为恶劣,需要经受高低温、高空、振动冲击、湿热、电磁干扰等极端环境 的考验,而且在战场上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产品质量和可靠 性要求苛刻,产品实现所使用的技术也极具针对性。例如为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抗 振性,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做缜密的力学分析,并将科学的力学设计应用到 产品中;再如为保证产品在运行过程中不会过热失效,设计人员需要控制产品各组件的功耗、合理进行内部结构布局并有效将热量传导至产品外部。在以美国为首的 西方国家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遏制的环境下,我国军用半导体将率先走出一 条自主可控的路,相对落后制程的芯片在满足军工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条件下 仍可以保障军事装备的性能达标,以军工为代表的下游应用将孵化我国的半导体产 业链逐步实现自主可控。

高端芯片领域,军用 IC 已经有所突破,有望逐步推动民品应用。军用集成电路是 现代军事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我国在 2000 年后将军用集成电路的发展上升到了国 家安全战略的高度,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尤其是加强军用集成电路的国产化工 作。与民用芯片相同,军工芯片的产业链也分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 个环节,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中游为涵盖上述三个环节的芯片制造 商,下游为卫星、军机、舰船、军用计算机、导弹、雷达、运载火箭等需求端。经 过长期发展,我国在 CPU、GPU 和 FPGA 等为代表的高端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 申威、龙芯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不断涌现,相关产品目前主要面向军用市场。军工 领域的应用带动了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品迭代,随着工艺水平的提升和批产规模的 扩大,产品成本也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性价比与国际同类产品逐步拉近。目前美 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对我国进行极限施压,中兴事件和华为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推动芯片领域自主可控势在必行。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部分国产化中高端芯 片在民用市场的应用推广正在破冰,民用市场需求有望得到较好释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