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加薪2个亿,员工满意但股价冒绿,资本给王卫又送了“惊喜”

前段时间,京东强高调涨薪,让自己的员工在今年盛夏喝了一杯降暑茶。作为快递“一哥”,低调的顺丰也没有落后。近日,有顺丰的快递员爆料,顺丰年内将投入不低于2亿元专项资金提升收派员收入。据了解,此次增收行动从2021年8月1日起至12月31日,

前段时间,京东强高调涨薪,让自己的员工在今年盛夏喝了一杯降暑茶。

作为快递“一哥”,低调的顺丰也没有落后。

近日,有顺丰的快递员爆料,顺丰年内将投入不低于2亿元专项资金提升收派员收入。据了解,此次增收行动从2021年8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在现有收派计提不变的基础上,顺丰将新增投入2亿元以上,用于员工收入提升。

一时间,这位低调的快递龙头再一次进入舆论漩涡。

顺丰方面则表示,员工是顺丰的重要财富,顺丰一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员工满意度为理念,追求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快递龙头的摸爬滚打

长久以来,顺丰的企业文化就离不开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在高薪酬以及全方位福利再加上人才培养的体系,使其与员工的黏性很强。

掌门人王卫曾说过,“顺丰做了二十多年,最主要是人,没有顺丰的员工就没有今天的顺丰。”

在2017年顺丰上市时王卫豪掷15亿元为每一个顺丰员工发放了奖励红包,红包金额最低1888元,最高超过1万元。去年8月份,王卫曾向全体员工发出了888元疫情涝情的特殊慰问金(估算总金额近5亿元)。

通过薪酬激励和福利保障的构建激励人才、留住人才,顺丰的企业管理做得很成功,正因如此,顺丰慢慢成就了自己快递行业领军者地位。

安内之后便是攘外。

对于顺丰的未来,王卫虽说低调却也多次聊过。“顺丰做的不仅仅是一家物流公司,希望有着更高的发展和估值空间。”“顺丰对标的不仅是4千亿传统快件配送市场,而是12万亿大物流市场。”

作为国内第一个拥有自己机场的快递公司,顺丰控股共有75驾全货机,2110条散航及专机线路。2020年的航班总数136.98万次,日平均班次达到3743次。

王卫曾表示:国际四大快递巨头今天的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就可以作为顺丰未来中长期发展的参考。

这就有了顺丰执行的“四网通融”战略。

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名下的投资项目就有40个。

从行业分布看, 顺丰控股的投资基本围绕其主业进行,物流仓储行业的投资数量为17个,在其投资事件中位居第一;其次是企业服务,数量11起;电子商务行业数量为6,位居第三。而后分别是服务于主业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投资数量分别为4个和2个。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呢?

黎明前顺丰的窘境

在顺丰涨薪引发阵阵好评的同时,资本市场却泼下一盆凉水。

自7月23日开始,顺丰控股连跌四个交易日,截至7月28日收盘,股价为55.86元,短时间就跌去了超10%。实际上,自今年2月开始,顺丰控股股价就一路滑坡,相比年初已经腰斩。

去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遇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顺丰扮演了重要的“运输角色”,名利双收。

据顺丰年报,去年5月,顺丰控股的股价从原先徘徊的40多元,开始一路上涨,虽然中间有所波折,但整体趋势向上, 2月18日,也是春节后开盘第一天,顺丰控股最高触及124.37元,此时相比9个月前,公司股价已近乎是3倍了。

随后就是一路狂跌。截止日前,顺丰的股价比起年初高点已经跌去了55.09%,市值缩水了3000多亿元。

除此之外,顺丰控股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遭到公募基金的大幅减持,它在基金重仓股中的排名,也从前排的11名下滑到了64名。相关专业人士表示,“我们原来重仓这个行业龙头的原因,是基于其日常生活的粘性以及用户愿意为时间付费从而加强其行业护城河壁垒的判断。事实证明我们的误判很可能只是基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

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曾表示,“我认为顺丰是很好的公司,但是商业模式不是最好的那种。”

现而今的物流行业用王卫的话说就是“没有防守,只有进攻”。 自去年极兔跳出来搅局之后,快递行业价格战硝烟弥漫。

实际上,快递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是由快递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的。快递行业的壁垒太低了,仅是一个人一辆车就可以送快递了。价格战也并非近几年才发生,只是在资本的娇宠下,快递企业更加肆无忌惮了而已。

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量增速为 493.9 亿件,同比增长 45.8%,其中异地业务量 418.4 亿件,同比增长 52.2%,可见当前的全国业务量增长依旧强劲。

与此同时,快递行业的价格战争将会持续,在这一过程中,唯有成本能够做到比对手更低的企业,以及能够差异化竞争,打开自己的增长曲线的企业能够取胜。

很显然,王卫的顺丰并没有做到。

现今,大规模前置化投入与现实盈利之间的时间差是王卫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近几年随着通达系的基础设施自营比例提升,顺丰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失。

更严峻的是,资本正在“逃离”。

留给王卫的时间不多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