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降准对银行的影响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

7月中下旬,银行板块有望步入半年度业绩快报披露期,建议关注业绩驱动的板块表现。

央行普降存款准备金率,除呵护小微等实体经营外,亦关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及成本优化,体现金融系统稳定性的政策重点考量。7月中下旬,银行板块有望步入半年度业绩快报披露期,建议关注业绩驱动的板块表现。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政策用意:优结构、降成本。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回应降准的三点考虑:①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②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③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我们认为,采用普降的降准模式,核心目的在于向金融体系提供长期化、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即,成本和结构的考量,而非短期投放考量),从而在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实体支持的同时,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此外,选择当前时点普降,货币当局在前瞻性考虑实际经济情况的同时,亦综合考虑了生产价格的增速回稳以及美债利率回落的内外部约束因素。

流动性:到期与对冲安排下,影响偏中性。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提及“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即对应了目前约200万亿的人民币一般性存款规模。对于资金运用,央行展望为“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

我们判断,7月15日普降释放的1万亿资金,4000亿用于对冲当日到期的MLF,6000亿基本对应7月税期和地方债发行的流动性占用(近三年7月财政性存款平均增长7436亿),上述资金在次月财政投放过程中或可较好衔接8月到期的7000亿MLF,因此实现资金面总体稳定。

银行影响: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从答记者问来看,“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的表述,均反映了央行对金融机构稳定性的关注。此外,央行测算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即,1万亿X(2.95%-1.62%)≈133亿,其中2.95%/1.62%分别为1Y MLF利率和法准利率),测算对应银行业净息差的年化支撑作用或在0.5bp左右,对行业利润年化正向贡献或在0.5pct左右。此外,结合前期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以及高息存款监管动向来看,货币及监管当局关注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包括成本稳定性),特别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定性。

政策展望:下半年信用企稳,货币合理,监管推进。

1)信用端,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上量,叠加信贷供给的边际趋松,我们延续全年社融增速11.2%的判断,也意味着下半年社融表现或将步入稳定期。

2)货币端,此次降准表明货币当局注重实体经济运行与小微等薄弱领域运行,“合理充裕”基调下市场利率中枢运行或将延续二季度以来的温和区间。

3)监管端,在信用回稳、货币温和的大背景下,监管或仍将突出对于风险防控领域的关注,包括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领域的监管仍将推进,资管新规的整改与过渡安排预计年内亦将如期推进完成。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滑,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投资观点:板块投资有望步入业绩驱动阶段。

上周国常会提出降准安排后,板块表现偏弱,反映了市场对于经济不及预期和金融机构让利的担心。央行普降存款准备金率,除呵护小微等实体经营外,亦关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及成本优化,体现金融系统稳定性目标是政策重点考量。7月中下旬,银行板块有望步入半年度业绩快报披露期,建议关注业绩驱动的板块表现。

个股选择可遵循两条线索:1)优质银行:估值溢价延续,盈利领先带来持续阿尔法收益,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2)修复银行:具备风险拐点、估值修复特点的标的,具体包括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大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