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心安即将在港上市:成立七年零收益,尚未实现商业化

研发开支近3亿

6月16日,港交所披露,上海百心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心安”)通过港交所聆讯这家成立七年颗粒无收的科技型公司距离上市又近了一步。

百心安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创新介入式心血管装置公司,致力于新一代全降解支架(BRS)及肾神经阻断(RDN)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冠状、外周动脉疾病以及高血压公司在今年2月26日向港交所主板递表申请上市,高盛、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百心安在2019年10月完成A轮融资4900万元,2020年1月完成B轮融资2000万元;9月完成C轮融资2.11亿元;同期完成D轮融资5800万美元。

从股权结构来看,创始人汪立先生持有百心安48.51%的股权,管理约850亿美元资产的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的TPG Capital持有9.43%股权,全球最大生物医疗领域投资机构——奥博资本(即:OrbiMed)持有百心安生物5.86%的股权,联想控股旗下的君联资本通过Magic Grace持有5.56%的股权。此外,正心谷资本、前海基金、张江科投也入股了百心安生物。


1

成立七年零收益


在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饮食、环境污染及生活压力等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慢性疾病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其中,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为中国患者最普遍且最致命的慢性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中国及全球的CAD患者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中国,CAD患病率由2015年的0.22亿名患者增加至2019年的0.25亿名患者,复合年增长率为28%,估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0.32亿名患者。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可有效治疗CAD,都是医生推荐的主流治疗方法。

而高血压则属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也是病发率及死亡率的重大成因。据悉,超8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至2015年的27.9%,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将超4亿。

肾神经阻断疗法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疗法,前景良好,颇受关注。

为解决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患者的医疗需求,百心安目前专注于以下两种疗法:全降解支架(BRS),用于治疗冠状或外周动脉方面的疾病;肾神经阻断(RDN),用于治疗未控高血压及顽固性高血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百心安是中国仅有的三家拥有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肾神经阻断产品的公司之一,及仅有的两家已于中国启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国内公司之一。

然而,百心安当前并无营收,由于公司目前尚未有产品商业化,因此并未有盈利同时还产生经营损失。招股书显示,2019年期内亏损净额为2371.9万元,2020年亏损净额3.4亿元


2

核心产品最快2023年商业化


尽管百心安吸引了TPG、OrbiMed、君联等一众知名资本,但由于公司的产品研发进度较慢,最快能商业化的产品也要等到2023年第三季度。

目前公司共有九个在研产品,其中Bioheart及第二代Iberis均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为“创新医疗器械”。

Bioheart,作为百心安的核心产品,是一款自主开发可随时间被人体完全吸收的临时支架,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Bioheart有望成为世界上首款获准商业化的第二代全降解支架系统。

另一款核心产品,第二代Iberis,是一款自主开发的肾神经阻断(RDN)系统,用于治疗未控高血压及顽固性高血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第二代Iberis预计将成为中国首款获批的多电极肾神经阻断产品。

由于医疗设备的开发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源,百心安于2019年至2020年,研发开支分别为0.22亿元及2.45亿元。

然而,百心安并非赛道中的一枝独秀。目前,国内乐普医疗和山东华安生物两家公司均有可降解支架;同时,微创医疗也在加紧研发中。

面临来势汹汹的对手,百心安在行业内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压力。


3

结语


百心安在成立七年间没有收益的情况下,依然获得一众资本的赏识及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有赖于其专注介入式心血管装置的研发。在面向庞大、发展迅速且未获满足的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市场,百心安有望通过其稀有的核心产品Bioheart及第二代Iberis从企业中突围。

未来,百心安在推进后期在研产品进度的同时,也应加产品快商业化并且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毕竟让企业盈利才是其上市后的生存之道。尤其是像它这样的科技型公司,有必要创造稳定的现金流并继续投入研发,才能使公司在创新医疗器械这条拥挤的赛道上持续发展。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