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躺平?投资医药通通不要!

“不内卷”的行业,“不躺平”的管理层

笔者近期调研了两家器械公司。

它们都位于某经济强市郊区的产业园区内,租下两三层楼,拉起百来杆枪(员工),专注于少数几个创新产品,虽然还未产生利润就已有百亿市值。

而笔者去过另一家传统医疗器械公司,单一个生产基地就占地1000亩,并有千名员工,常年创造约10亿的利润,但市值也不过三百来亿。

(👈左图:小小的实验室 右图:大大的工厂👉)

中国的医药与医疗行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传统的制药与器械——借用现在一个流行词——正在进入“内卷”时代。

曾经,业内的公司各凭本事,将其产品高价卖给医疗机构,而国家则慷慨的给予支付。即使每个公司只占有较小的市场份额,也能活得滋润。

然而,全国性集采等政策一夜之间改变了行业的格局。只要产品数量足够,质量在门槛之上,就会进入无情的价格贴身肉搏战,高利润率不再。在缺乏增量的市场里,相关公司再怎么努力,也仅仅是使存量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摆脱内卷,唯有创新。要以具备压倒性优势的新产品来满足现有需求。甚至,创造新的需求。而敏感的金融行业捕捉到了这一点,也导致了上文的现象:一个利润丰厚的传统型企业的市值并不比一个亏损的创新型企业的市值要高多少。

我们感谢内卷,内卷正在将大量资源从无谓的消耗中解放出来,在一定意义上真正的推动了创新。我们也不愿意在内卷的传统产业中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更愿意着眼于未来前景更为广阔的创新产业。这也是为何我们一直将大部分仓位放置于CXO、创新药与新器械细分领域的原因。

在这些产业里,至少目前尚未看到严重的内卷情况。当下,中国的新药百花齐放,在成熟靶点一、二类新药密集获批的同时,中国新药企业也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进行差异化开发和源头创新。在创新器械,包括设备、IVD与高值耗材领域,中国的创新产品也更为适合国情与国民生理结构特点。

创新产业的景气,也使CXO领域成为卖方市场。当前形势下,行业哪怕是大力扩产能仍无法满足需求,部分头部公司的订单甚至需要数年才能消化。相比传统药械产业的“内卷”,创新药械具有更为舒适的生存状态。

投资创新,需要多维度且全面的去考量公司的质地,其中一个维度是管理层。最起码的一个底线是管理层具有进取心,不会“躺平”,不屑“躺赢”。

医药医疗行业,很可能引领继互联网之后中国的下一个创新大潮。但在风口之下,鱼龙混杂。他们有的已有亿万身家,但不甘于眼看着手中的传统行业陷入泥泞而转向创新;也有的囊中缺钱,但脑中有知识、手中有PPT。

不管他们目的如何,但我们希望他们是冒险家。

创新之路是一条荆棘之路,亦是劳苦之路。对于消费品,一旦建立品牌壁垒,源源不断的可观现金流入就将持续甚至数百年之久,而创新不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有期限的,创新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不断的进行自我迭代,不然将被竞争者取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茅台和可口可乐可以躺平,但新药与新器械则不行。

内卷、躺平的流行,反应了社会当前的现状,也具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森瑞仍更偏好具有以下特点的公司:“不内卷”的行业,“不躺平”的管理层。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