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年港漂女生的香港梦:压上30年青春买的房,你跟我说要跌30%?

本文作者港漂十年,回首那些日子,辛酸苦辣,个中滋味,凝结成这篇感人的文章。

我是一个港漂,我俩(我和我的那个他)是一对港漂。一个叫潘美辰的台湾歌手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歌,是我经常会哼唱的: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今年是我来到香港的第十年。

我们是典型的在香港以读书起步,毕业后开始勤勤恳恳工作,偶尔做点儿小梦,两个人一起互相依靠着取点儿暖,还算顺利的买了房、立了足的港漂。像我们这样的港漂,其实算是比较幸运,一切都顺顺溜溜的,并没遇到啥大的挫折。

对港漂而言,在“立足扎根”这件事上,一不小心就能死很多次:死在找不到工作、死在适应不了生活、死在高昂的房租(如果租房)、死在15%的非永久居民购房印花税(如果买房)……所以,你也许也不知道,有时,我们也会偶尔羡慕那些及早抽身退步回老家的“前港漂”,特别是从去年开始,香港房子看跌风起,住在贷款70%买来的房子里,每天都在被房价一路看跌的声音敲得心惊胆战。

来香港读书那一年是2006年。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香港的房价是比深圳贵6倍,比我们家乡西北内陆城市的房价贵十几倍的“贵族”。大学宿舍是地处红磡豪宅区旁的红色大楼,感谢香港赛马会的倾情赞助,一天的费用我们只用支付40港币。现在想来当然是非常便宜,但是和内地大学宿舍的价格相比,就仿佛丽兹卡尔顿酒店(五星)和如家酒店(无星)相比的价格落差。

Clipboard Image.png

(资料来源:搜狐金融)

在我觉得这已是个穷奢极侈的大学宿舍的同时,香港本地大学生却在抗议:为什么优先为内地学生提供宿舍,抢占了他们的住宿资源,他们也应有权利体验大学宿舍生活!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我的香港室友,你在香港有甜蜜的家不回,有你娘做的饭不吃,为啥要来每天付额外的钱住宿舍捏?

室友是个每天除了睡觉、上课就刷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还是什么的,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她说,我家住土瓜湾唐楼,家里三个房间,除了她还有三个兄弟,她要是能一直申请到大学宿舍,她哥哥结婚就不用再另外买楼了,因为也的确买不起……相比于再买一套房,每天40块钱住宿舍绝对是个更现实的解决方案……

那天晚上,我和几个死党站在黄埔花园外面的海边长廊,看着对面北角住宅区的点点灯光,大家都没说话。我心里的念头,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就是,恐怕我这一辈子也很难在香港这万家灯火中,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光。

临近毕业的时候,大家忙碌最多的两件事就是找工作、找房子。这两件事可谓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以当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月薪11k-13k(大致是这个水平)、普通400平方尺(40平方米)的两房一厅住宅,月租8k来计算,两个人合租的每月住房成本也占了收入的将近4成。而如果你在毕业之后出现青黄不接,几个月找不到工作,你父母为你支付的住宿费可要比大学时候翻了好多倍。

我们毕业以后一直保持着3人合租的状态,并且顺利的找到了工作。高考时大陆全市、全省前多少名、大学时拿多少奖学金的光环,也在普普通通的打工生活、月底出了粮后刨掉房租还剩多少、是否能给自己买条上个月看中的裙子的算计中,逐渐变成脖颈上的一圈枷锁。

工作了两三年,被客户骂过广东话讲得烂、被港资外资公司上司偏见“大陆习气”之后,也慢慢有了自己的事业轨迹,生活圈子也从原来的散的差不多的大学同学,变成了同事、客户和其他仍坚持在这里奋斗的港漂圈子和老乡圈子。

我很幸运地在这个灯火迷离的大都市活了下来。

既然没什么不结婚的理由,那就结婚吧。

作为一个跟中国人成家立业的传统观念一点也不沾边的人,我其实早就抱定了租一辈子房的打算。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讲,香港的租金回报率的确偏高,没有房产的人永远都在为房东打工。而房东也挺冤屈的,说自己在给银行打工。

于是,开始在房价没有那么高的九龙新界看房。

租房是一回事,买房绝对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可以忍受就业初期的马路边唐楼的居住环境,但是绝对买不下去。而且习惯了内地购房的习惯,一般都是看大地产商的新楼盘。两个人斟酌加冲动决定后,看中了新界一个靠海的新鸿基楼盘,楼龄十几年,维护和会所设施都非常新净,客观的说,内地同样楼龄的房子绝对比不上。

这个时候,是2012年。

Clipboard Image.png

(数据来源:中原地产)

香港的房价自2003年SARS爆发后,经历了2008年,2011年两次金融危机,连续上涨了13年。还好,在2012年我们决定了买房子,因为在那时看起来,买房子已经晚了很多年。

拿着父母积蓄下来的首付,拿着自己还不算难看的工资单,去银行贷下来一套房子70%的款,30年付清。建筑面积678平方尺的两房,在香港算大的。由于房东急着换房,我们拿到了一个连房产中介都惊叹的“筍价”,425万,这个成交记录还上了《晴报》。

从这一刻起,我们开始了在香港的房奴生涯。

我常常开玩笑,买了房,却卖掉了两个人30年的青春。当然,其实根本没有看起来那么苦,就算我有425万,我也未必会全款付清(当然我也没有……),我们的贷款利率是2.15%,当时深圳的购房贷款利率大概要6.8%左右,这样比较下来,香港的房贷利率,明显划算很多。而且因为香港租金回报率较高,所以每月的房贷月供,加上物业和差饷之后,是低于在市场上租同样的房子的。

幸运的是,就在我们置业三个月后,香港ZF推出了15%的全新买家印花税。这算是我投资道路上最幸运的“战绩”之一了吧,顿时觉得自己闪避技巧棒棒哒,哈哈哈。之后房价如上趋势图,一路上涨,我的房子虽然是自住,但是心里也是觉得甜甜蜜蜜。

然而,这两年发生的事情太多,发生了太多变化。香港的网上关键词从我最初来时的国际视野、海外跳板、金融中心、言论自由,变成了占中、驱赶蝗虫、政改失败、外资撤离、乃至港独。

关键词属于媒体,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还是一样的过。看似还是那么波澜不惊,但却是一直在慢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身边不少香港同事,工作多少年,没有买过房子,一直在看“上车盘”(香港人把买第一套房叫上车,意思是上了有自己产业的车),上车盘的价钱却一直在涨。作为金融中心,20年前大学毕业找到金融业的工作,那绝对是高级打工仔,努力几年升职加薪,靠打工买套房子还是个现实的人生计划。现在的金融从业者已然自嘲金融民工,行业优势几乎丧失殆尽。

有多少人,憋着一股劲儿,攒着钱,租着房子,结了婚,生了子,从青年才俊到了中年大叔,还没等到香港房价到自己心目中价格的那一天。

从去年12月开始,美联储宣布加息,香港被动加息,贷款利率提升,导致大家更不愿意买房了,加上香港本身就经济疲弱,外资产生悲观预期,大举撤离香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景象。港府施政报告又提出,会继续增加房屋及土地供给。各个影响因素,都让香港房价越来越悲观。各大投行放话,未来两年预测香港房价会下跌15-30%。

下面这个图,是瑞银发的,说香港是世界上房价泡沫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城市。

Clipboard Image.png

简单来说,就是没人愿意买房,房子供应还会增加,现在的价格又是个大泡沫,你说,我该悲观呢,还是悲观呢,还是悲观呢?

无数香港人说,09年时听说楼价会跌,当时一批过全都卖了,套现,想等着再跌下去后买回来,谁知,再也买不回来了。

我想说,现在,每天都听说楼价会跌,卖房子?不舍得。不卖?不甘心。

我也不知道我卖掉的是青春,还是家。

就像黄家驹那首经典的歌曲:你知道我的迷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