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冯柳的同仁堂能够创新高?

政策有吹风,公司求改变!

2021年5月28日,同仁堂盘中股价创五年来新高:44.69元,这几日股价回调超7%,收盘报价40.35元,市值为553亿。

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近五年来股价一直震荡起伏,在去年引起市场较大关注的是私募大佬冯柳通过大宗交易大规模的买入,截至到去年第四季度,冯柳再次追加1500万股,共持股6500万股;其持仓成本大约在27.5元或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的流通股股东列表里,除了高毅冯柳,同仁堂的机构名单,可谓是全明星阵容压阵。

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共持有6500万股,占公司流通股本的4.74%。工银瑞信文体产业基金、睿远均衡价值基金、富国兴远优选基金、富国创新趋势基金持仓分别为1120.2万股、870.2万股、386.3万股、334.2万股。

同仁堂股价来看,从今年2月份至今累计涨超70%,而在五月中旬开始加速,累计涨超40%。那么,为何同仁堂股价这么牛逼?

1、短期题材炒作带飞

同仁堂作为我国中药老字号,公司主营业务为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从资本市场角度,同仁堂属于中药板块。而在5月,中药板块迎来题材催化剂。

据商务部网站5月13日消息,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拓展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决策部署。

近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商服贸规发﹝2021﹞73号),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政策、提升便利化水平、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五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着力完善发展环境,形成部门政策合力,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

直接让中药指数在半个月的时间涨幅超10%,超过5月13日之前的涨幅。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意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中药的市场规模为3918亿元,占中国医药市场的32.1%。2011-2015年,中国中药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16.8%,远高于GDP的增速。2016-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仍将快速发展,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580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2%。

最大的问题是,中药存在着质量不可控、标准难统一、疗效不稳定、服用不方便等痛点,亟需现代化的变革。

而上述的政策,也是应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也是2021年,中药板块迎来政策催化下题材炒作的行情,而同仁堂作为中药板块的龙头,充分收益。

2、长期基本面急需改善

在最新季度同仁堂十大流通股股东表出现众多的顶级机构,其实也是说明:同仁堂的股价的性价比和公司基本面改善的可能性多大的问题。

根据近5年公司财务数据,2017-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出现明显的下滑并跌破10%,2019年公司两大指标更出现负增长,分别为-7.02%和-8.33%。

其中公司两大财务指标的下滑源于公司主要产品销量的下降与公司品牌声誉受损。

2018年同仁堂被爆深陷“盐城蜂蜜”丑闻,公司也因涉嫌回收过期蜂蜜而被罚款约1420万元。

此外,根据公司2019年财报,公司心脑血管类产品产销量分别下滑27.61%和12.55%,补益类产品产销量分别下滑33.44%和25.50%。

在两发负面消息的笼罩,近年来公司门店扩张速度趋于放缓,然而其销售费用中门店的成本投入和员工工资却逐年上升。根据近5年公司销售费用结构,职工薪酬占销售费用比例从2016年的38.53%上升至2020年的49.15%;租赁费用占销售费用比例从2016的14.36%上升至2020年的18.06%。

同时,近年来新零售的出现对老式门店营销服务带来一定冲击,这对于深耕门店销售多年的同仁堂而言,公司营销策略的转变加上传统销售成本(门店+员工)的逐年上升无疑让公司短期收入/利润承压。

总的来看,产品产销的下滑、产品质量带来的声誉受损和营销策略转变带来的短期承压。基本面的受损对公司股价下滑直接对应PE来到低点,在2019年底公司PE为29.17,创近几年来新低。但是,从去年开始,同仁堂开始重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寻求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集现代制药、零售医药以及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企业。

所以,低位股价的性价比PE和目前公司在逐渐的做出改变,这或许也是吸引众多顶级机构买入同仁堂的主要逻辑,但是,未来能否兑现,还需要该公司当前发展战略能否准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