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策略:市场超跌反弹过程基本结束,又到逢高减仓时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方正策略胡国鹏,作者:胡国鹏、袁稻雨、刘阳

3月份逢高减仓,4月份防守反击,5月份又到逢高减仓时

核心观点

1、3月份逢高减仓,4月份防守反击,5月份又到逢高减仓时,市场超跌反弹的过程基本结束。超跌反弹的驱动力在于政治局会议继续释放不急转弯信号预期以及流动性的边际宽裕,目前驱动力正在兑现,在新的主线明确之前仍需要减仓,核心在于结构性高估值仍存,股权风险溢价偏低,市场性价比不高。5、6月份市场政策并不是主要驱动力,而是经济基本面,经济和物价的组合对于股票市场并不有利。

2、去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进入到衰减阶段。政治局会议强调的是经济结构均衡,实际上是有保有压的态度,保的是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加快恢复,压的是地产和地方政府,抓手在于控制杠杆率。去年10月份社融确认顶部,今年3月份后社融增速加速下行,社融下降对于需求扩张有抑制作用,同时大宗品涨价明显,部分黑色和有色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价格对于产出的抑制也将显现。经济增长在供需两端面临社融下降和物价高企的抑制,动力有减弱迹象,本轮经济恢复可能是个双顶,即去年11、12月以及今年3、4月两个高点。

3、国内流动性边际趋紧,二季度政府债券到期规模显著下降而政府债券供给明显抬升,央行维持现有操作力度的背景下,市场资金面将较3-4月份边际偏紧,PPI冲顶阶段对利率的上行有推动作用,国内利率易上难下,美债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4、市场结构性高估仍存,风险偏好难以全面抬升,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总体中性偏暖,政策重心由“稳增长”向“调结构”倾斜,大国博弈常态化趋势下,中美关系难以发生方向性改变,需警惕未来中美科技供应链脱钩现象的出现。

5、风物长宜放眼量,5月围绕高景气与低估值两条主线布局,首选行业建筑材料、轻工制造、有色金属。

摘要

策略:又到逢高减仓时。4月份防守反击,5月份又到逢高减仓时,核心在于三方面,一是去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进入到衰减阶段。政治局会议强调的是经济结构均衡,实际上是有保有压的态度,保的是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加快恢复,压的是地产和地方政府,抓手在于控制杠杆率。去年10月份社融确认顶部,今年3月份后社融增速加速下行,社融下降对于需求扩张有抑制作用,同时大宗品涨价明显,部分黑色和有色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价格对于产出的抑制也将显现。经济增长在供需两端面临社融下降和物价高企的抑制,动力有减弱迹象,本轮经济恢复可能是个双顶,即去年11、12月以及今年3、4月两个高点;二是国内流动性边际趋紧,二季度政府债券到期规模显著下降而债券供给明显抬升,央行维持现有操作力度的背景下,市场资金面将较3-4月份边际偏紧,PPI冲顶阶段对利率的上行有推动作用,国内利率易上难下,美债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三是市场结构性高估仍存,风险偏好难以全面抬升,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总体中性偏暖,政策重心由“稳增长”向“调结构”倾斜,大国博弈常态化趋势下,中美关系难以发生方向性改变,需警惕未来中美科技供应链脱钩现象的出现。整体而言,市场超跌反弹的过程基本结束,在新的主线明确之前又到逢高减仓时。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风物长宜放眼量。4月市场呈现V型反弹,主要宽基指数在中旬开启一波温和反弹。其中,创业板指领涨,4月中旬至月底共反弹10.12%,沪深300反弹3.53%,上证指数反弹1.48%。创业板自春节至3月底,最大跌幅22.20%,而3月底以来的震荡反弹已经上涨17.34%,进一步反弹动力或将有限。从行业表现来看,4月医药生物、钢铁、有色金属、电气设备、食品饮料等强周期和前期抱团板块领涨,而在4月13日以来的这一轮反弹中,医药生物、电气设备、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等核心抱团股领涨。5月,面对纷繁的数据和紊乱的预期,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角和长远的眼光辨证地分析问题,去伪存真抓住不变的主线。经济数据中的结构性亮点将驱动增速维持高位,企业盈利也并未实现全面复苏,经济与盈利的韧性是主逻辑,而流动性与政策的稳定是主基调。虽然估值承压,但盈利上冲动能也不可小视。建议5月围绕高景气与低估值两条主线布局,具体包括,1)关注竣工逻辑下的地产后周期机会,尤其以建材、轻工为代表的建安产业链;2)关注受益于经济回升、库存回补,以及制造业产能扩张逻辑下行业维持高景气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板块;3)低估值板块均值回归,尤以银行、保险板块整体估值依然处于低位。大金融行业向上空间较大,关注高性价比的次优标的。5月首选行业建筑材料、轻工制造、有色金属。

风险提示: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上行、国内政策显著收紧、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全球疫情大幅反弹、外围股市大幅下跌等。

正文如下


1、经济增长动力减弱


4月PMI基本确认经济高点,去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进入到衰减阶段。从最新公布的4月PMI数据来看,4月PMI为51.1,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回落的幅度超过了过去十年的平均值,其中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较前值回落了1.7和1.6个百分点,表明供需两端都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从疫情之后经济各部门复苏的先后顺序来看,遵循先基建、地产,再工业、出口,最后制造业、消费这样的过程。当前阶段,领先部门确认下行,疫情受益部门景气维持但难以再上台阶,滞后部门尚有抬升空间但速率较平缓,去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进入到衰减阶段。政治局会议强调的是经济结构均衡,实际上是有保有压的态度,保的是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加快恢复,压的是地产和地方政府,抓手在于控制杠杆率。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会压制PMI,经济阶段性高点将确认。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其中LME铜突破1万美元,逼近2011年高点;油价逼近70美元/桶;黑色系中的螺纹钢、铁矿石创出历史新高。从过往几轮经济周期的演绎来看,观察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以及PMI的关系,可以发现经济高点附近通常存在购进价格保持高位,但PMI不再跟随上行的情形,第一次出现在2008年4-7月,购进价格保持在70以上的高位,但PMI从59下滑至48;第二次出现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购进价格由66.7抬升至72.6,但PMI于2009年12月确认高点之后震荡下行;第三次出现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购进价格保持在70左右的高位,PMI由55.2下行至52.2。这三次基本对应的是经济下行周期的初期。较为例外的一次出现在2017年前三季度,原材料购进价格保持高位的过程中PMI震荡上行,其中PMI由2017年年初的51.3上行至2017年9月的52.4,但同期经济增速由2017年上半年的7%小幅下行至2017年三季度的6.9%。总体而言,PMI中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同PPI环比高度相关,原材料购进价格在65以上等同于PPI环比在1%以上,如果在高点附近,多数情况意味着制造业PMI处于见顶回落的状态,同期经济高点基本确立。

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疫情的再度蔓延对于出口景气有一定支撑但幅度有限。近期以印度、土耳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疫情再度蔓延,对中国出口景气的维持有一定支撑作用但幅度有限,一方面,截至到2020年底,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的15.8%,远大于印度的1.83%、巴西的1.28%以及土耳其的1.04%,另一方面,从出口的结构来看,从印度、巴西以及土耳其出口前五大商品来看,印度和巴西均是资源出口国,其第一大出口产品均为矿物燃料,同中国重合的商品是机械器具及零件,但占比均较为有限。因此,就出口的替代效应而言,中国对疫情严重的新兴市场国家替代作用不强。

社融的回落对于需求扩张有抑制作用,本轮经济恢复是双顶。去年10月存量社融增速开始见顶回落,今年3月加速下行,由2月份的13.3%回落至3月份的12.3%,后续仍将向名义GDP10%左右的增速回归。因此,经济增长在供需两端面临社融下降和物价高企的抑制,动力有减弱迹象,本轮经济恢复可能是个双顶,即去年11、12月以及今年3、4月两个高点。


2、流动性边际趋紧


从债券融资规模来看,预计5月债券供给量将明显抬升,银行间流动性将承压。国债发行方面,今年4月国债发行量达到4968.4亿元,根据2021年第二季度国债发行计划大致匡定的发行节奏,预计5、6月国债发行量较4月相比小幅抬升,预计二季度单月发行维持在5000亿元的中枢,总发行量达15000亿元,二季度总量也较一季度有所抬升。地方政府债券方面,二季度预计发行量显著提升,主要由于二季度为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集中发行期,3月财政部下达各地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77万亿元,占全年新增专项债总额度的49%,并要求地方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从各地财政厅的发行计划具体来看,5月新增一般和专项债合计预计约达到4995亿元,再融资债券合计约达1853亿元,5月地方政府债券总体合计达6848亿元,二季度总体预估为16062亿元,较一季度出现显著提升。总体来看,二季度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将明显提升,其中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债券的加速发行,将对银行间流动性形成负面的影响。

从债券到期规模来看,5月到期规模将显著下降。国债到期偿还方面,今年3-4月国债偿还量持续保持高位,月均偿还规模接近4000亿元,而5月仅有1700亿元的国债面临到期偿还,6月国债到期规模约2400亿元,处于相对低位。在二季度国债发行量保持稳中有升的背景下,5月国债净融资规模将出现显著提升。地方政府债到期偿还方面,在经历4月约3800亿的地方政府债偿还小高峰后,5月地方政府债到期偿还规模出现小幅回落,全月总偿还量约2880亿元,在二季度地方政府债发行保持高位的背景下,5月净融资规模同样有望延续上行态势。总体来看,在二季度政府债券到期规模显著下降、债券供给明显抬升,央行维持现有操作力度的背景下,市场资金面将较3-4月份边际偏紧。

PPI冲顶阶段对利率的上行有推动作用。2000年之后的大部分时间,PPI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同步。唯一例外的情况出现在2013年钱荒期间,当时PPI处于低位,但是国债收益率上行明显,除次之外,两者同步性较强。本轮PPI上行周期中,PPI在2、3季度还会保持较高位置,对于利率而言是易上难下的格局,国债收益率后续仍保持上行趋势。

海外方面,美债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美债收益率自4月初以来开始高位调整,同地缘紧张局势、日本基金买盘回归、再通胀交易整体降温有关,此外,美联储此前对于加息预期的一再打压也压制了长端收益率的上行。从后续的演绎来看,美债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一方面,经济的延续复苏是美债利率上行的核心驱动力,美国疫苗接种加速,制造业、消费与服务业加速恢复,核心PCE将震荡上行,当前距离2%的美联储合意区间仍有一定距离,意味着美联储在当前阶段并不会过多干预利率的上行;另一方面,美联储近期正逐步同市场沟通,释放紧缩初期的信号,包括明确Taper的具体条件(接种率达到75%左右),耶伦暗示未来某个时候可能需要提高利率水平以防经济过热。对比金融危机之后的流动性信号演绎,本轮流动性反映地更为集中和提前,预期先行的特征十分明显,在方向较为确定的背景下,市场会提前演绎确定性事件,按照本轮美债利率上行至2%的水平推演,后续美债利率的上行仍将对全球权益资产估值产生影响。


3、结构性高估值仍存,风险偏好难以持续抬升


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总体中性偏暖,政策重心由“稳增长”向“调结构”倾斜。从4月底政治局会议对一季度经济的判断来看,辩证和不均衡是理解当前经济形势的关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表明高层对经济的认识有好有坏,当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不均衡是指经济恢复存在行业和区域上的分化,结构性的繁荣和衰退并存。在K型复苏态势突出的背景下,未来经济关注的重点将从宏观总量转向微观结构,政策的工作重心由“稳增长”向“调结构”倾斜。从政治局会议的定调来看,政策基调总体中性偏暖,其中财政政策有敦促偏松的姿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货币政策也呈现要稳中偏松的态势,弱化了价格上涨的影响。此外,政治局会议还提出了十项重点任务,相比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八大任务进一步细化。其中双碳工作强调“有序”,扩大内需着重提及“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于建立地方领导责任制。总的来看,本次政治局会议整体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政策基调,不急转弯再次提出,意味着上半年政策不会发生快速且明显的变化。

大国博弈常态化趋势下,中美关系难以发生方向性改变,需警惕未来中美科技供应链脱钩现象的出现。外部环境方面,4月美国参议院审议通过了涉华消极议案《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冲突对抗。尽管4月中下旬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初步共识,但在大国博弈常态化的趋势下,今后全球两个体量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中美关系难以发生方向性的改变。未来需警惕中美科技供应链脱钩现象的出现,今年2月拜登签署行政命令针对美国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稀土矿产和医疗用品四大产品的供应链安全开展为期100天的审查,预计近期拜登政府将公布相关的调查报告,并加速制订国家层面的供应链战略,进而摆脱相关产品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在经过100天的审查后,美国政府将展开第二阶段,将供应链安全的审查扩大至国防、能源、运输等各个领域,并加速建立独立于我国的供应链体系。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稀土和医疗用品对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均超过80%,半导体制造的市占率也明显低于中国,需警惕未来中美科技供应链脱钩现象的出现,超预期的中美冲突加剧将对市场风险偏好产生明显压制。

市场结构性高估值仍存,风险偏好难以全面持续提升。国内市场结构方面,在4月A股保持横盘震荡的格局下,股权风险溢价虽有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股票性价比依旧不高。从主要指数的估值分位看,4月大多数时间中证100和沪深300估值依旧处于近10年90%的分位水平以上,龙头股票估值偏高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交易拥挤的现象依然存在。从主要抱团品种的估值水平来看,在4月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电器设备、医药生物等典型抱团行业出现明显反弹的背景下,估值依旧处于合理区间的上沿,近10年估值分位依旧保持在80%以上,市场结构性的高估值仍存,风险偏好难以全面持续提升。此外,根据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一季度持仓数据,整体仓位的小幅下降表明机构投资者对未来权益市场的走势依旧保持谨慎态度。行业配置层面,一季度公募基金针对银行、化工、建材等低估值、顺周期板块进行了明显加仓,而主要的成长科技行业遭遇明显减配,表明市场对未来行情下行压力犹存仍持有一致预期,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更愿意选择估值偏低、下行空间有限且安全边际更高的低估值、顺周期板块作为主要配置方向。


4、大类资产配置:看多商品,谨慎看好权益、债券


1)经济数据高点确认,增长动力减弱,企业盈利有韧性。2021年一季度,GDP增速18.3%,两年复合增速5%,翘尾因素以及就地过年是导致增速高企的主要因素。虽然经济增长的环比动能有所减弱,但随着需求端的进一步回暖,Q2增速较Q1仍有上行空间。虽然数据高增,但从结构上看当前经济过度依赖外需,而消费、投资数据并未同步复苏,未来仍需政策调节支持,或形成经济增长新的一极。此外,从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一季度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营收同比43.4%,归母净利同比115.1%,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4.0%与13.7%,均展现出强劲上升趋势。然而,上市公司内部却出现明显结构分化,下游与上游板块景气度相对较低。中游业绩修复动能更强,供给端景气度接近前期高位。预计随着上下游的持续演绎,本轮企业盈利上行周期仍未结束。具体来看,3月出口金额同比增30.6%,不仅环比2月大幅下降,同样小幅低于31.1%的市场一致预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略低于17.6%的市场一致预期。此外,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双双超出预期,成为3月经济数据一大亮点。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4.2%,小幅高于28.4%的市场一致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6.8%,高于25.1%的市场一致预期。从海外来看,经济修复曲线逐渐平滑,或可类比我国去年下半年阶段。4月,发达国家制造业PMI表现有所分化,其中,欧元区整体、英国、日本制造业PMI均维持环比上升,但幅度明显缩小,而德国、法国制造业PMI则环比下行。服务业PMI数据中,欧元区、英国、法国环比上行,而德国则大幅下行至荣枯线。

2)金融数据短期承压,流动性与盈利仍在赛跑。过高的基数使得3月社融数据继续下行,似乎加深了市场对社融数据将持续下行的预期,叠加不断高企的PPI数据,流动性悲观预期短期或较难环节。然而,社融数据结构上看却存在更多乐观信号。表外融资同比收缩4100亿是社融下行直接原因,而去年高基数则是主要原因,若排除两项影响,信用环境基本保持平稳。由于去年抗疫特别政策导致的信用宽松环境持续到6月,所以短期金融数据仍有下行压力,但中期或有反弹。此外,3月通胀数据超预期上行,也是市场对流动性收紧预期的主要动因,3月PPI同比上升4.4%,预期3.3%,CPI同比上升0.4%,预期0.2%,短期通胀环境也对政策形成牵制。但从工信部近期表态看,“大宗商品涨价因素多具有短期性和突发性,但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货币政策或短期脱敏。具体来看,4月央行流动性实现小额净投放,环比3月有所宽松,或与4月缴税、债券发行有关。短端利率与长端利率稳中有降,期限利差窄幅区间震荡。4月最新公布的主要金融数据均 不同程度下行,社融存量规模同比降至12.3%,环比下行1.0PCT;人民币贷款增速降至13.0%,环比下降0.5PCT;M2同比增加9.4%,环比下降0.7PCT。

3)政策基调保持稳定,政治局会议释放正面信号。4月政治局会议整体维持年初两会措辞基调,并无超预期的政策转向,但在温和的基调下蕴含着新的线索。首先,会议通稿对一季度的经济高增速首次用不足百字总结,我们认为“辩证看待”和“不均衡”或是高层对当前经济的真实态度,而“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或是总结重点。其次,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删除的“不急转弯”在政策基调中重提,可见这一表述并未改变,政策主基调并未发生改变。最后,财政政策强调的“撬动作用”是对一季度政策偏紧的纠正,货币政策的“合理充裕”延续,财政货币整体基调边际有所放松。从以上三点来看,政策转向担忧以及一季度紊乱的市场预期或能够得到纠正,宏观政策会在未来一定时期“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此外,也应关注“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的新提法,以及“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国内需求加快恢复”、“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等十大工作任务的后续落地。

股市方面,5月,面对纷繁的数据和紊乱的预期,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角和长远的眼光辨证地分析问题,去伪存真抓住不变的主线。经济数据中的结构性亮点将驱动增速维持高位,企业盈利也并未实现全面复苏,经济与盈利的上行周期是主逻辑,而流动性与政策的稳定是主基调。虽然估值承压,但盈利上冲动能也不可小视。建议5月围绕高景气与低估值两条主线布局,具体包括,1)关注竣工逻辑下的地产后周期机会,尤其以建材、轻工为代表的建安产业链;2)关注受益于经济回升、库存回补,以及制造业产能扩张逻辑下行业维持高景气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板块;3)低估值板块均值回归,尤以银行、保险板块整体估值依然处于低位。大金融行业向上空间较大,关注高性价比的次优标的。5月首选行业建筑材料、轻工制造、有色金属。

债市方面,当前信用债与地方债存量规模较大,后续信用风险有待释放,尤其关注地方国企债务风险如何处置,或对信用债市场形成冲击。此外,政治局会议重提“不急转弯”,叠加海外疫情再度爆发,利率债或存在阶段性下行,可适当关注相关机会。

商品方面,美元流动性维持宽松,全球需求持续向好,叠加供给国产能受限,供需基本面支撑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持续走强。对于油价,陡峭上行阶段或将告一段落,在没有新的因素催化下,短期或将维持高位震荡。


5、5月行业配置:首选建筑材料、轻工制造、有色金属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风物长宜放眼量。4月市场呈现V型反弹,主要宽基指数在中旬开启一波温和反弹。其中,创业板指领涨,4月中旬至月底共反弹10.12%,沪深300反弹3.53%,上证指数反弹1.48%。创业板自春节至3月底,最大跌幅22.20%,而3月底以来的震荡反弹已经上涨17.34%,进一步反弹动力或将有限。从行业表现来看,4月医药生物、钢铁、有色金属、电气设备、食品饮料等强周期和前期抱团板块领涨,而在4月13日以来的这一轮反弹中,医药生物、电气设备、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等核心抱团股领涨。5月,面对纷繁的数据和紊乱的预期,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角和长远的眼光辨证地分析问题,去伪存真抓住不变的主线。经济数据中的结构性亮点将驱动增速维持高位,企业盈利也并未实现全面复苏,经济与盈利的韧性是主逻辑,而流动性与政策的稳定是主基调。虽然估值承压,但盈利上冲动能也不可小视。建议5月围绕高景气与低估值两条主线布局,具体包括,1)关注竣工逻辑下的地产后周期机会,尤其以建材、轻工为代表的建安产业链;2)关注受益于经济回升、库存回补,以及制造业产能扩张逻辑下行业维持高景气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板块;3)低估值板块均值回归,尤以银行、保险板块整体估值依然处于低位。大金融行业向上空间较大,关注高性价比的次优标的。5月首选行业建筑材料、轻工制造、有色金属。

建筑材料

的:旗滨集团、中国巨石、中材科技、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万年青、塔牌集团、天山股份、祁连山、三棵树、亚士创能等。

支撑因素之一:复苏态势延续,带动建材市场价格提升。预计各省份经济环境将延续快速复苏态势,有望进一步带动水泥市场需求的释放。短期来看华东熟料涨价时点超预期,水泥价格有望持续提升。

支撑因素之二:建材需求端将从逆周期转向顺周期、前端转向后端。伴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复苏,逆周期调节手段或将稳步退出,对应社融增量驱动的边际减弱、地产稳杠杆手段的落地,逆周期对冲带来的需求动能减弱,顺周期行业有望延续景气向上;同时,从地产产业链需求来看,需求重心也将由前端转向后端,对应竣工端需求的逐步释放。

支撑因素之三:节后市场担忧情绪消散,建材企业业绩有望持续提升。节前市场担忧情绪导致建材企业股价下跌,农民工响应就地过年政策,节后地产链企业提前复工复产,重振市场信心,带动建材价格回暖,建材企业业绩增速有望持续提升。

轻工制造

标的:欧派家居、顾家家居、金牌橱柜、志邦家具、太阳纸业、晨鸣纸业等。

支撑因素之一:2021年或迎来密集交房期,关注地产后周期。由于受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以及房产政策持续收紧,导致周期拉长,交房 周期或后推至2021年初。当前期现房销售面积增速差开始快速收窄, 新开工与竣工面积增速差已经开始回补,我们持续看好竣工逻辑下的 地产后周期机会。家居销售呈现明显回暖趋势,叠加前期积累订单的逐步兑现,业绩弹性较大。此外,美国疫情后地产销售火爆,海外家 具需求高增仍有望持续。

支撑因素之二:随着全球经济修复,下游纸品需求增加,供需矛盾下 对纸品价格形成支撑。同时,纸浆在国外浆厂检修、苏伊士运河拥堵 等因素支撑下,价格持续走强,导致下游文化纸、白卡纸厂家出货价 格坚挺,仍存提价意向,市场景气度高涨,继续看好文化纸的需求释 放与白卡纸的高盈利空间。

有色金属

标的:紫金矿业、西部矿业、明泰铝业、赣锋锂业等。

支撑因素之一:需求逐步验证,继续看好工业金属表现。市场逐步弱化流动性因素的边际影响,转而更加关注工业金属在经济复苏周期中的实际需求情况。欧美经济数据强化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也在外盘带动下继续上涨。

支撑因素之二:电气化发展带动钴锂镍需求高增。中短期,锂矿供给偏紧仍有缺口,锂价仍有上涨空间。钴需求保持较高增长,价格下行空间有限。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需求发展确定性高,钴锂镍铜箔需求空间巨大。

支撑因素之三: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再次强化双碳目标,碳中和政策陆续落地将带来显著催化。铝产能明年有望触及天花板,碳中和未来或导致供给下降,铝价仍将保持上行趋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