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中概股回流热潮持续 独市生意无可替代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 添味財經Tastymoney ,作者:Benny小編

长远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港交所仍是中国资本渐进式开放进程中的必要连接器,是核心的稀缺资产。

2月24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财政预算案公布,拟提交法案增加港股股票印花税3成,由买卖双方各支付0.1%股票印花税,提高至0.13%。港交所股价应声下跌,当日大跌8.85%﹐其后股价进一步向下,至430元水平。早前更传出中央拟建新交易所吸中概股由美回流第二上市的IPO,港交所前景如何?


一季度盈利创新高 印花税影响轻微


香港交易所公布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营收59.6亿港元,同比增长49%;第一季度净利润38.4亿港元,同比增长70%。第一季度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58.4万;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7.37亿港元。今年年初,港股景气快速上升,市场成交活跃,首季盈利大增主要受交投量大增受惠。

一季度衍生工具市场整体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同比增长9%,衍生权证、牛熊证数目创季度新高,恒生科技产品市场反应良好,恒生科技指数期货于2020年11月30日推出,2021年Q1的ADV为6529张,较去年底明显提升。

政府拟提升股票印花税﹐印花税约占香港市场总交易成本的30%,因此将使总成本增加约8%。高频交易者才会对此敏感,据港交所称,高频投资者交易约占日均成交量10%。

假设全部10%日均成交量都因印花税上调而受到影响,根据估计,这将使港交所2021财年净利润减少5%。估计不会使全部高频交易消失,这样来看影响只是很轻微的。


IPO资融活跃 中概股回归热度不减


今年第一季,港交所IPO融资额达1366亿港元,是2020年同期的9倍有多。香港继续成为中概股回流第二上市的热门选择地,第一季持续吸引包括百度融团-SW(9888)、快手-W(1024)、哔哩哔哩-SW(9626)等大型企业或二次上市公司。

近期,百度、携程相继赴港上市,是中概股正在加快的回归脚步。IPO预测时间表上,有11只中概股有望回归,包括爱奇艺、腾讯音乐、新浪微博等。最近传闻,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都被传出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消息。

优质上市公司持续上市将提升市场交投活跃度,而且可以增加股票期权及金融衍生产品成交量。

有传闻中央考虑建立新的证券交易所,以吸引在香港及美国等海外上市的中资或国际公司,回流内地上市,会发生吗?


中央新交易所吸中概股回流?


在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前,很多分析师都预期其对华政策有重大改善,但是这暂时未见发生。3月底,美国证交会(SEC)宣布执行《外国控股公司责任法》,要求外国公司须符合美国的统一审计标准,此举被视为针对中国企业的监管行动,市场忧虑许多中概股恐面临退市压力。PCAOB连续三年无法对此类公司在美国境外的审计机构进行审查,则公司将会面临被SEC禁止交易的风险。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中概股回流香港第二上市成为热潮。由于有三年期限,中央考虑建立新的证券交易所来代替港交所,时间上也很难来得及,而且香港开放的金融环境,资金来自世界各地,融资比较容易一点。

中概股中市值较大的创新产业企业很多都没有盈利,回A股上市非常困难。而A股中注册制刚刚起步,想要成国际化资本市场还要很长时间。这些企业只可以选择在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该方案的好处是公司既不需要私有化也不需要拆除红筹架构,香港独特优势短期内没法被替


入股广州期货交易所突显超群地位


港交所在2月,投资新设立的广州期货交易所7%股权,涉及金额2.1亿元人民币。

港交所代理融团行政总裁戴志坚表示,很荣幸能够作为创始股东参与广期所的建设。这项投资符合港交所立足中国的战略,为港交所携手内地同业共同推动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宝贵机遇。

广州期交所属大湾区规划内容之一,将会融中在以碳排放为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研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

这是境外机构首次获准入股中国内地期货交易所,亦突显港交所连接中国与世界重要桥梁,同时支持内地期货市场进一步国际化的决心。

由此可见,中央令设新交易所吸中概股回流是无稽之谈。


二次上市企业纳入港股通成为爆发重点


年初最难忘的是「北水」大举涌入港股,令港股成交不断冲高,之后北水会否重临?数据显示,目前南向资金成交额已占港股整体成交额约25%,且日益掌握部分标的的定价权。

内地投资者本身就偏好新经济板块,对科技与消费龙头有较高的投资需求。二次上市中概股当前仍未被纳入港股通,内地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投资途径较为有限。

经济强劲复苏将支持企业盈利增长,科技股有望再次热炒。未来二次上市中概股若被纳入港股通,交易活跃度有望迎来进一步提升。


生物医药融资市场活跃


2018年,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在《上市规则》中新增三个章节,其中一个章节是首次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

截至今年4月30日,共有32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其总市值为11,191.44亿,占港股总市值的2.15%。港交所已成为国际领先的新经济公司融资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截至2021年4月12日,共有23家医疗健康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了新股上市申请,包括12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

由此可见,在新股市场后劲十足,新兴科技市场生机勃勃。


结语


港交所仍据优势,中概股二次上市的首选,未来趋势持续中。最近五一长假期,港股成交量普遍较静,同时也看到北水对于港股的重要性,未来二次上市企业纳入港股通成为重点。长远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港交所仍是中国资本渐进式开放进程中的必要连接器,是核心的稀缺资产。预期今年港股较高的股票成交额及IPO融资活动。港交所最近股价回调至470元,或是收融的好机会,长假期完后,成交额回升,股价也会恢复。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