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养老之困

一本正经地算算养老这笔账

陆放翁写过一句诗: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人老了之后,睡眠时间确实会变少。不过比起二三十岁的黄金时代,享受生命的时间反而更多了。

比如,6点钟出门吃个早点,一碗胡辣汤下肚,浑身舒泰。趁着早晨的新鲜空气,踱到公园撞撞树,跟老伙计们扯会淡。白天养养花钓钓鱼,晚上跳跳广场舞。一天,也就过去了。

退休生活,就是这么平淡且惬意。附近的风景看厌了,分分钟跟老伴一起报个旅游团,奔向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完国内去国外,冰岛、巴黎、土耳其,最后去南极遛遛企鹅。

处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说实话,已经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时间也不再是问题,可谓“万事皆虚、万事皆允”。唯一剩下的问题就是:

您的退休金够花吗?


1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养老问题从古说到今,因为这事儿太重要了。

每个人都会老去,年轻时我们活在当下,但或早或晚,不得不考虑后路。在古人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养老问题排在第一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几千年的孝文化、宗族观和传统习俗,更是把重视养老的价值观刻在了中国人DNA里。

但养老不止关乎道德与伦理,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经济学问题。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有两组数据特别值得注意:

1.2019年,“参保赡养率”(离退休人数与参保人数的比率)和“缴费赡养率”(离退休人数与缴费人数的比率)分别为37.7%和47.0%。到2050年分别达到81.8%和96.3%;

2.在“大口径”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至2027年的峰值6.99万亿元。随后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总结来说就是,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保障水平提升迅猛只用了5年时间,领取基本养老金老年人比率就从38.4%提升到2018年的71.79%。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来说,2019年还是2个缴费者赡养一个退休者;到了2050年,则几乎需要1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退休者。

那么问题来了。

4月16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再次上调基本养老金。具体调整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

自2005年国家实行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来,至此,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7连涨。

既然养老保险基金14年后就将耗尽,都这么吃紧了,为啥不省着点花,还要一年一年涨下去?

首先,当然是为了抗通胀。

2010年至2020年,我国CPI的涨幅大致围绕在2%至3%之间。而养老金近10年的涨幅,分别是12至15年10%,16年6.5%、17年5.5%,18至20年5%,21年4.5%。

大致可以覆盖物价上涨的水平,但可以看出来,养老金的涨幅是在逐年降低的。

一部分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去年我国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不可忽视GDP增速仍触及4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另一部分是因为,经过了17年的连涨,养老金池子已经来到了较高的水平。高基数之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再维持前些年的高增速显然不现实。

所以,4.5%已经是比较超预期的水平。

去年11月,CPI出现11年来首次负值,但这更多是食品端供给的影响,不代表市场会走向通缩;从一季度来看,中国GDP实现了18.3%的高水平。

为了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未来,建立在去年非常规的高基数社融基础上的回落将非常和缓。也就是说,未来通胀大概率会稳步进入温和上行通道。

所以,养老金必须要涨是符合逻辑的。

但以上只是说明了养老金为何要涨,养老金吃紧的困局,究竟该如何解决?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养老金不够用的事儿先放一放,来看看可能我们更加关心的一些问题。

前些天网上流传这样一条新闻,说复旦一位68岁的经济学教授向家里50岁的保姆求婚,却被后者拒绝。

这位身兼博导的教授名下两套房,每个月退休金1万多,还有100多万的存款。这么好的条件,为何惨遭拒绝?

阿姨是这样表示的:划不来,我现在工资7000,结婚没工资不说还得免费干活,傻子才结!不过也不是也可以,房本加上我名字就行。

这个故事第一眼看上去像个生活笑话,因为它违背了人们熟知的常理。但仔细品一品,其中的信息量还是蛮大的。

比如今天要讨论的养老金问题。教授的退休金给出来了,1万多,来看看阿姨能拿多少养老金。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所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余额÷计发月数

看着很复杂,直接给结果吧:按阿姨7000的工资水平,假设社保交了40年,60岁退休,每个月的养老金大概在4600左右。这当然是在理想状态下,实际可能达不到。

肯定跟教授没法比,在我国,公办高校教师一般都是事业单位编制,俗称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县处级以上干部,是我国为数不多退休金可以过万的职业之一。

其它还有部队直接退休人员、国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或者民营企业中的高层。

公务员养老金高,大家都知道。至于为什么高,主要是在2015年之前,我国养老金实行的是双轨制。

公务员的养老金能拿到退休前工资的90%,并且不用缴纳社保,退休工资全由财政负担,因此远高于企业缴纳工资总额20%,个人缴纳工资总额8%的企业职工。

2015年“并轨”之后,公务员也需要自己缴纳社保了但一方面,这部分多出来的社保并不是削减公务员的工资,更多是出自财政预算直接拨款;

另一方面,公务员无论社保还是公积金,一定是按照实际收入的最高标准缴纳;企业却大多按照当地最低社会平均工资标准的最低额度缴纳。

此外,公务员还有职业年金这个补充性养老金制度,单位负责员工缴费工资的8%,员工负责4%。当然企业也有企业年金,不过前者是机关事业单位强制的,企业年金却是自愿的。

更何况,公务员退休后还有各种工会补贴、体检补贴等。再加上朝九晚五,福利高、压力小,也难怪考公热多年来居高不下。

看完最高,再来看看最低的。

2018年,国家第二次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后为每月88元。各地可根据财政收入自行提升,比如上海最高,每月1100元。广东是170元,河南则是103元。

综上所述,在我国,公务员与企业人员之间、城市职工与农村人员之间、不同省份之间,养老金都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社会公平”这个命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比起养老金告急,大家可能更关心养老金的社会分配问题。

道理很简单,说白了,现在年轻人缴纳社保,是在为现在的老人提供养老金。但如果养老金超过了年轻人的工资,并且我为别的老人提供的养老金,远高于自己家老人获得的养老金,那相信很多人不禁要问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这么用的吗?


3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先搞清楚一个基础性的事实:社保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再分配性质的强制制度。划重点:“再分配”、“强制”。

既然是分配制度,就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公平”。后者多少陷入了平均主义的窠臼,是违背社会发展机制的,不利于提升效率。

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具体政策上,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明白了这一点,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事关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和清廉度。并且,公务员一般要求的文化程度较高,这意味着前期的教育投资较大。如果强行使其养老金跟企业职工对等,未免形成另一种概念上的不公平。

另外,虽然从结果来看,公务员和企业职工之间在养老金待遇上存在差异但从机会上来看,所有人在职业选择上都是平等的。所有应届毕业生都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这是绝对的公平。

至于城市之间的差距,则是政府为实现公平而宏观统筹的结果。

我国幅员辽阔,但由于历史条件与经济形势,各地之间无法避免地在发展水平上有高有低。说白了,东南沿海省份富一点,中西部内陆地区穷一点。

体现在养老金上,就是有的省份养老金透支,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

面对这种形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具体做法,是“财政转移支付”。

有句话叫“八省养全国”,所谓八省,实则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等5省3市,从税收返还数据看,它们可称作国家的8只“现金奶牛”。

拿八省的养老金补其它省的口子,八省人或许觉得“亏”。但别忘了,中西部省份为东南沿海贡献了多少劳动力资源和工农业资源,同时提供着巨大的市场。

比如接受政府转移支付比较多的河南和黑龙江,河南就不说了,懂的都懂。东北更是曾经的“共和国长子”。某种程度上,它们何尝没有做出过“牺牲”?

更何况,你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人都是命运共同体,都希望这个国家越来越好。地区与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不该分三六九等。否则与欧盟、与苏联何异。

除了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还在用别的方式努力改善现存的种种问题。比如,在基本养老保险承压的情况下,不断推动提升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

看到这,可能有读者要急了:好家伙,用我交的钱来割我?

这种想法未免太狭隘。前面说了,养老金是具有再分配性质的制度。养老基金在股市占比越高,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成果就能惠及更多人,尤其是穷人。简单来说,是国家替你炒股。

农民活到老干到老,养老待遇却与城市职工几乎有天壤之别,这是社会发展程度不足必然产生的问题。国家不会按需分配,但更不会抛弃底层群体,看看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问题的关切程度就知道了。

农民的医保和养老问题,政府尽力做到了兜底,大家有目共睹。看不起病、老无所依的情况有,但总归越来越少。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村养老水平也必将越来越好。

至于有人提出削减公务员养老金补给农民,这就过于激进了。

还有呼之欲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公共养老和职业年金之外的“第三支柱”,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新型养老制度。落地之后,也将极大地缓解养老金枯竭的压力。

另外,延迟退休也是缓解养老金压力的重要手段。简单的数学题:放水出水。但出水口拧得再紧,口子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真正担心的是,90后,会不会变成被牺牲的一代?

再延迟也有个期限,随着老龄化加剧、出生人口降低,退休人数必然逐年上升,养老金池子迟早要见底。

大家996几十年为现在的老人交养老金,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将来能有机会享受同等的待遇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相当年吟诗时的心境,你我无从知晓,但写到此刻,这两句诗脱口而出,居然颇为应景。

与诸君共勉。


4

尾声


中国发展基金会预测,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来到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接近3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3.8亿。

养老问题,势必越来越严峻。不过,所有预测都是完全基于目前的形势做出的,而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发生什么都不好说。比如科技革命,甚至技术爆炸。

但将来尚未可知,至于目前,还是趁年轻努力赚钱,外加锻炼身体吧。

此外,我们也应对政府抱有信心。发展中国家难免存在很多社会问题。不过,国家毕竟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

而且我们不能忽视,即使在当下,无论教授还是农民、工人,在中国养老,仍然是相对更幸福的归宿。

还是那句话,这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不会让她的人民老无所依。

东南亚农民养老更成问题,但发展程度较低,不再多说;邻近国家里,俄罗斯养老金冻结政策已经被延长到10年,对养老金抱有期望的俄国年轻人只剩下4成;日本的“下流老人”在老年人总数中的占比,早就超过了20%;韩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贫困率更是接近50%。

外国的月亮,其实并没有比较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