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后暴跌!长城汽车业绩翻倍却暴跌14%,传统汽车竞争压力空前

业绩不及预期

昨晚,长城汽车发布2021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约人民币311.2亿元,同比增加150.6%,归母净利润达16.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整体来看,长城车一季度的业绩不错,营收翻倍,净利润大增。然而资本市场方面,今天长城汽车的港股和A股却双双跌势惨重。港股方面,长城汽车一度暴跌逾13%;A股方面,汽车整车上涨拉升,而长城汽车却一度跌超6.6%。

其实,本次股价和业绩相反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首先是长城汽车一季报的业绩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数据显示,长城汽车2021Q1汽车销量为33.88万辆,同比增125.42%,环比降21.37%,环比降幅低于营收。Q1毛利率15.13%,环比下降3.13%,净利率5.27%,环比下降1.47%。由此可看出,长城一季度的各项指标环比下降都较为明显。

研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游原材料涨价明显,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以及铑等贵金属价格上涨明显,以冷轧环为例,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提高700元,相比去年三季度提高1000元,导致了单辆汽车平均成本提升;二是长城汽车的车型结构发生了变化,长城Q1欧拉品牌销量占比环比上升,净盈利能力较弱的新能源品牌欧拉销量占比环比上升1.5%,新能源销量占比占比由去年Q3的5%上升到今年Q1的5%。而这导致单车平均售价下降,一季度单车收入9.2万元,环比下降3.86%,整体平均单车盈利0.48万元,环比下降24.87%;行业方面,目前汽车行业的芯片供应较为紧张,因此芯片价格上涨,单车分摊成本上升,产量环比下滑;另外,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是去库存、返利比较高。由此导致了长城汽车毛利下滑明显以致业绩不及市场预期。

其次,长城汽车的沽空率也居高不下。在长城汽车业绩发布后,中金、花旗均调降了其目标价。今天,长城汽车的沽空比例仍居高位,占大市沽空比率8%仅次于盈富基金。

花旗报告显示,决定下调长城汽车(2333.HK)投资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将目标价由35.4港元降至24.9港元,此按综合方式作估值及相当于预测2022年市盈率16倍,指基于今年第二季毛利能见度转弱,旗下新能源汽车较低平均售价及毛利率、及公司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所影响。

花旗表示,长汽今年首季亏转盈赚16.39亿元人民币,但仍低于市场20%,并按季下跌40%,首季盈利逊预期主要因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上升,受毛利率按季下跌3个百分点所拖累。因此下调了对长城汽车的于毛利率预测和增长预期。

此外,中金也降低了长城汽车的目标价14.3%至30港元;大和称,长城汽车一季度受到相关晶片短缺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高于预期。

受长城汽车的影响,今日港股汽车板块跌幅明显,吉利汽车亦一度跌超5%,随后跌幅有所收窄。自2020年以来,汽车板块走势一直较为迅猛,长城汽车也一路暴涨,全年涨幅超400%。今年一季度以来,车企的股价也明显有所回调,行业指数最高回调超30%,其中长城汽车自高点回调幅度达30%,比亚迪最高回调幅度达27%。

行业方面,目前由于芯片供应等行业不确定性,以及各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入局无人驾驶领域,导致传统汽车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瑞银投资表示,中国汽车行业目前有三大趋势,包括传统车厂电动车大反击、品牌崛起、科技巨头参与。科技巨头直接参与造车或技术合作,但预期产品需时研发,并需要至少3年才加入市场,短期内竞争不会太明显。虽然新势力估值飙升,但实际全球汽车业销量、利润率也没法翻倍,故再推高行业估值的可能性较低,除非汽车业有不一样商业变现机会。

上周六,华为智能汽车发布五大产品,对车企合作进行重大宣传;4月19日,随着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车展开幕,恒大、华为、百度等纷纷亮相,发布新车、公布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以看到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已势不可挡。基于我国当前全球领先的电动供应链以及互联网软件工程师红利,国货正在崛起,强势自主发展的车企机会较大。在此方面,传统能源汽车势必会逐渐式微。

中金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是一轮十年周期的产能更新,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科技公司已经全面介入,后续更多的手机头部公司加入汽车产业链已是不可逆的趋势。重要电动化平台已经搭建,智能化正在开始发生较大的革命。

可以看出,在这一轮智能化汽车革命中,科技巨头优势明显,长城汽车等传统巨头要想在这一轮产业更新中不被淘汰,捍卫住市场地位和份额,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容小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