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财报前瞻 | 英特尔力压台积电?机构仍看好新东方

时间来到四月下旬,下周即将迎来港美股Q1财报披露高峰期!

时间来到四月下旬,下周即将迎来港美股Q1财报披露高峰期!

其中,港股市场有多家巨头将发布财报,有新东方-S、中国联通、中国平安、万科企业、中国银行等。

而美股市场则是迎来了多只明星股Q1财报,其中有巴菲特钟爱的可口可乐、生产新冠疫苗的强生、流媒体视频服务提供商的奈飞、教育股新东方、荷兰光刻机制造商ASML阿斯麦、“主动请缨”为汽车芯片代工的英特尔、刚遭遇对冲基金Archegos爆仓事件的瑞士信贷等都将公布财务数据。

话不多说,咱们直接看看市场对明星公司的最新财报预期吧。大家最期待哪家公司的财报呢?

一、强生:多地叫暂停使用强生疫苗,小摩:对盈利影响有限

强生将于周二(20日)美股盘前公布其2021年Q1财报。据彭博分析师预期,2021年Q1强生营收为220亿美元,同比增长6.4%;调整后净利润为62.1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35美元。

回顾强生2020年业绩,全年实现总收入825.84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其中制药业务收入455.72亿美元(+8%),医疗器械业务收入229.59亿美元(-11.6%),消费者保健业务收入140.53亿美元(+1.1%)。不难发现,正是制药业务的强劲增长抵消了医疗器械业务的大幅下滑,才拉动强生公司整体业绩实现微弱正增长。

另一方面,近日,继阿斯利康之后,强生疫苗被紧急叫停。此前,美国6名女性在接种强生疫苗后出现罕见血栓情况,相关部门呼吁暂停接种。由于多次出现副作用,目前全美多个州已经暂停使用强生疫苗。美国、南非、欧洲多国出于对接种安全的担忧,也已叫停使用强生新冠疫苗。

对此,摩根大通分析师Chris Schott认为,基于6例报告的严重血栓病例,暂停使用强生新冠疫苗的建议对该公司来说是一则负面消息。该分析师还表示,不良事件发生率似乎极为罕见,而且可能是可控的。从长远来看,鉴于强生对疫苗的非营利性定价,此次暂停使用对强生的盈利影响有限。

二、奈飞:Q1付费用户料净增600万,分析师看好奈飞

流媒体视频服务提供商Netflix宣布,将于4月20日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据彭博分析师预期,2021年Q1奈飞营收为7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3.7%;调整后净利润为14.54亿美元,同比大增85.1%;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18美元。

财报显示,此前奈飞发布了2021年Q1前瞻指引,预测2021年Q1营收将同比增长23.6%至71.29亿美元;净利润13.55亿美元,环比增长150%,同比增长91.1%。全球付费用户总量达到2.0966亿,同比增长14.7%,其中Q1净增600万。

一些投资者担心,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订阅流媒体视频服务,再加上与2020年相比更不利的环境,将导致2021年的季度财报表现不佳。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分析师看好奈飞。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enjamin Swinburne重申对奈飞的增持评级和700美元目标价,他认为奈飞的会员增长、定价能力与原创内容的垂直整合将推动收益增长。斯温伯恩承认,2021年上半年,奈飞的订阅用户增长确实存在一定风险。

同时,他也相信,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用户净增长将上升。这位分析师指出,Netflix在全球视频订阅市场上的份额仍不足10%。自2019年末以来,流媒体视频领域迎来众多新玩家。苹果、迪士尼、HBO、康卡斯特、Discovery以及ViacomCBS都推出了各自的流媒体视频服务。然而,在这些新服务推出的同时,Netflix实现了该公司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净订阅用户最大增幅。

斯温伯恩说,他理论的关键一部分在于,该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将获得提高,最终达到40%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而毛利率最终将从2020年的40%扩大到60%。

三、新东方:刚遭遇监管整顿风暴!机构仍然看好

新东方将于4月20日美股盘前公布2021年Q3业绩。需要注意的是,新东方财年为每年的6月1日至第二年的5月31日。据彭博分析师预期,2021年Q3新东方营收为11.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调整后净利润为1.204亿美元,同比减少18.9%;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07美元。

回顾新东方2020年中报业绩,现营收约6 .77亿元,同比增长19.2%;净利润亏损约6 .74 亿元,较2019年同期扩大846.1%。巨额亏损主要来自高昂的成本投入和不断攀升的营销费用,尤其是在K-12教育分部。

国内在线教育企业烧钱抢用户进入白热化状态,也导致了新东方在线的营销开支也水涨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列入重点工作任务。也意味着在线教育企业营销恶战有望终结。日前,有消息称,央视已全面下架在线教育企业广告投放。在线教育企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整顿风暴。

野村发表研究报告指,预期新东方首三财季收入将按年增25%,较市场预期高1%,并为公司指引的上端,主要因为K12市场复苏强劲,预期收入将按年增33%,而海外业务收入跌幅亦收窄至20%。该行指出公司股价自3月29日以来走低,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不过该行看法较正面,认为市场已反映最差的情况,将公司目标价由174港元降至149港元,评级买入。

四、阿斯麦:据分析师预期调净利润同比大增174%

荷兰光刻机制造商ASML阿斯麦将于周三(21日)美股盘前公布其2021年Q1财报。据彭博分析师预期,2021年Q1阿斯麦营收为40.18亿欧元,同比增长64.6%;调整后净利润为10.78亿欧元,同比大增174%;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59欧元。

阿斯麦光刻机

此前,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2020年销售额140亿欧元,约合11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5.5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9.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达48.6%,每股收益8.49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EUV光刻机收入占阿斯麦收入的百分比从2016年的7%增加到2020年的45%。市场预计到2023年,ASML公司的EUV光刻机带来的收入将比2020年的收入翻一番。

但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阿斯麦向中国出售其价值约2亿美元的EUV系统的交易仍未获批,这也限制了阿斯麦盈利,未来如果获批,盈利将有较大的上行空间。近日ASML CEO彼得·温宁克认为,目前中国缺乏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打造自己的国产化设备链,但非中国公司将有可能被排除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外。

此外,ASML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在39亿-41亿欧元,毛利率预计50%-51%,研发设计投入6.2亿欧元。同时,该公司宣布为每股普通股配息2.75欧元,相比去年增长15%。

五、瑞士信贷:受Archegos爆仓事件影响,美银下调瑞信评级

瑞士信贷将于周四(22日)美股盘前公布其2021年Q1财报。

据报道,瑞士信贷因对冲基金Archegos爆仓而损失47亿美元后,已削减数亿美元员工奖金。瑞士信贷第一季税前收入预计略高于37亿美元,其中约6亿美元是通过削减员工奖金和其他一次性项目实现的。

在一个月内,瑞士信贷先后遭遇了Greensill基金亏损和Archegos爆仓的冲击。多名高管被解职,市场对瑞信的风险管理系统提出了质疑。据悉,瑞士信贷上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因Archegos 爆仓而计提的44亿瑞郎(约47亿美元)坏账将使该行第一季度税前亏损约9亿瑞郎(约9.6亿美元)。

受Archegos爆仓事件影响,美国银行认为,资本会限制股东分配。该行分析师Alastair Ryan下调了2021-2022年的股息预期,预期瑞信的运营收益率低于2%。Ryan估计,2021-2023年与Greensill问题有关计提的坏账约为6亿瑞士法郎。将其从“中性”下调至“跑输大盘”评级

但该分析师表示,好消息是由于第一季度交易表现强劲,抵消了该公司的亏损,税前利润为35亿瑞士法郎,导致第一季度PBT为负9亿瑞士法郎,这一较小的整体亏损意味着瑞信将不必增发股票。

六、英特尔:芯片短缺可能带来长期的收益支持

英特尔将于周四(22日)公布其2021年Q1财报。据彭博分析师预期,2021年Q1英特尔营收为179.65亿美元,同比减少9.4%;调整后净利润为46.66亿美元,同比减少25.2%;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14美元。

财报数据显示,尽管产能受疫情影响,英特尔全年营收依旧打破了去年的记录,来到77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也是英特尔连续第五年创下营收记录。客户计算部门,数据中心部门,非易失性存储器解决方案部门和Mobileye的全年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因市场缺芯问题,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举行半导体峰会,与19位科技公司、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讨论了冲击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问题。英特尔“主动请缨”为汽车芯片代工,承诺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帮助。

分析人士表示,芯片短缺可能给该行业企业带来长期的支持,在这些企业准备公布季度业绩之际,巩固强劲的需求。瑞穗证券表示,“短缺意味着需求将会走高,供应商无法满足,因此我们预计企业将发布强劲的业绩指引”,并对下半年可见性发表正面的评论。分析师Vijay Rakesh写道,如果需求得以持续,今年晚些时候业绩可能好于预期。博通、AMD和英特尔等企业可能在这一趋势中受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服务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