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远眺比近观重要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华创宏观张瑜

去年重在近观,今年赢在远眺

各位好,今天主办方让我展望一下宏观,我起的题目是《远眺比近观重要》。

首先,去年重在近观,今年赢在远眺。今年和去年最大的区别,去年是疫情发生,全球一瞬间做了天量货币宽松以及各种针对疫情的呵护措施,那时候投资者最应该干的事情是低头“吃饭”——近观更重要,千万别想太多,往往想的清楚的去年赚到钱了。今年的变化在于各国央行,包括监管机构随时出来“踹桌子”,这时我们要抬头远眺,包括复苏、通胀、美联储,包括中国经济的状况。今年远眺比近观更重要,再闷头吃饭,可能桌子要被人掀了。

今年宏观普遍有几个一致预期,后续都会形成预期差:1.全球只是复苏通胀且没有持续性;2.美联储转向还早,感觉经济复苏还有一段时间;3.中国经济增速下半年要掉下来;4.PPI 5月见顶后回落;5.国内地产要下行;6.经济下来后会松一松货币。

分三个层面看一下,到底经济有哪些变化:

所谓“远眺”,最远的大变化是中美经济、货币双周期时隔三年再次进入背离期——我们经济增长动能边际上没有美国好了。

“中观”层面今天虽然讲的是大宗和宏观的整体展望,但视角更多会放在海外,原因今年的主要变数在外面:这一轮美国经济的势头不仅是复苏,是奔着过热去的。是什么让美国经济这轮复苏达到过热?多了一个地产周期的启动。

今年的次要变量在里面:我们主要讲的是基建的退坡,地产的有韧性。核心CPI没有起来之前,货币政策左右为难。而货币政策没有方向的时候,往往是投资最难做的时候。

“近观”聚焦的是今年下半年:投资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到底宏观环境上还支不支持大宗继续上涨,5月份是不是它的顶点,下半年不会冲高了吗?我们认为PPI下半年有二次冲高的可能性,这是我们对于下半年比较近的思考。


一、大变:中美货币经济进入双背离期


第一张图很简单,是中美经济货币双周期背离的复盘和思考。我们看过去比较经典的三次中美经济周期背离的三段,这三段对于资产价格也意味着最鲜明的变化。我们指的背离是什么?要不然经济不如美国,要不然我们货币在放松,美国在收紧,每次背离的主导因素不一样。

背离过程中,一般会看到汇率贬值。最经典的是20152016年那次,货币贬值压力非常大,背后是中美货币周期背离特别明显。这段时间前后,20142015年,国内经济环境不好,货币超宽松,而美国人干什么事情?酝酿加息,同时美国经济偏向上,那时货币周期背离是最主要因素(经济背离相对不那么明显)。这段时间带来了什么?中美息差快速的收窄,同时货币贬值。

通过几轮复盘可以看到,货币政策有一个边界,我们大致框定为:中美息差跌到约50BP位置时,会进入中美联动收紧状态,货币周期会跟随美国进行收紧。这段时间当中,中美货币周期是同步的。

同步之后,中美息差再修复:当中美息差再次回到150BP以上、进入舒适期间之后,我们就有一定底气了,这时货币周期、经济周期往往开始背离。最经典的一段是2018年的货币双周期背离:可以看到我们跟美国GDP的差值向下,背景是美国猛烈加息,而我们做了紧信用、同时流动性非常宽松,利率单边下行,中美双周期背离再次出现。于是我们看到了2018年秋天非常猛烈的人民币贬值、息差收窄。直到中美息差又一次到50BP以后,被动又回到了跟美联储政策的联动。

复盘中美双周期背离,对于今年最大的启示在于,我们能比较清晰地展望到后面的经济周期背离:

经济方面,今年上半年经济横在高位,增速不会掉的很凶,但美国才刚刚复苏一两个季度,后面还有很快的速度,所以经济周期是背离的。

货币方面,目前中美息差在120-140BP之间波动,如果息差能够回到150BP,我们的货币是能比较独立的。但如果息差继续回落,美债利率进一步上行,我们的货币政策可能被动再次跟美联储货币政策形成紧联动,这是对未来一两年最大的启示——未来一两年很关键的地方在于中美息差逐渐收窄(由美国经济修复决定),利率偏贬值(由中美经济周期背离决定),只有一个是待定的,就是我们的货币政策如何抉择?要看息差:如果息差什么时候掉到50BP以下,就进入了压力比较大的状态,到时货币政策可能比较明确地跟着美国收紧。但目前还看不到,息差还在相对安全的区间里面。

第二张图,我们看到的是加息已经是未来1-2年的全球货政主方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陆续进入加息,复苏强劲带来大宗商品的上涨,资源国通常率先出现通胀压力,进入加息周期:一是卖的东西变得值钱了,一部分国家因此出现经济过热,另一部分国家没什么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承受输入型通胀。因此加息都从资源国开始加,而发达经济体作为最终需求国,通常最后进入加息周期。

这次出现了什么标志?3月份巴西、俄罗斯的加息,似曾相识。3月份巴西、俄罗斯的通胀已经过热了,通胀非常高,一度出现了资本外流,所以提前加息,我们认为这场全球陆续开始的加息潮能延续1年到1年半的时间,连印度都有年内加息的预期了。

这跟去年完全不同:去年我们看到每个月全球都有4-6个国家降息,未来可能变成每个月1-2个国家加息。这是我们必须纳入到远眺当中的重大环境变化。

全球加息潮中,很多人在谈美国货币政策转向,那么我们对今年下半年美国货币政策的看法是什么?从大宏观视角,我们做一个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小复盘:

“转向”这两个字含义非常复杂。上一轮美联储转向历经两任主席,一直到20172018年才结束,从缩减资产购买,到停止扩表,再开始加息,然后开始缩表。

到底“转向”指什么?我们认为美联储现在走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第一步是201212月份议息会议纪要里漏出来‘Taper’这个词——纪要里面先是提到‘Taper’,美联储主席再出来否认,表示依然重视劳动力市场。这里是提出预期,提出之后会否认,但是这时预期已经存在了。

第二步是找一个官方场合正式确认这个预期。比如20135月份,伯南克听证会发表证词后,利率快速上行,10年期美债利率由1.7%持续提升至93%左右;201312月的FOMC会议正式明确‘Taper’、待到20141月美联储正式开启‘Taper’,资产反应趋于平稳。去年美联储会议纪要里面漏出了‘Taper’这个词,就算进入转向期了,今年美联储的变化,效仿的很可能是既往美联储操作的固定时间轴:

第一,从去年年底纪要漏出‘Taper’到承认这个词大约需要半年,意味着今年56月美联储在官方场合承认要‘Taper’的风险很高。这是第二步,叫预期的确认,但不说什么时候做。

第二,今年年底‘Taper’有落地的风险。这个问题在半年之前,大家觉得遥不可及,但目前已经在近观的视线范围里了,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一点。


二、中变:美房和美债


中观层面上,什么支持了美联储这么硬的底气?或者说10年期美债利率现在到了1.7%,后面甚至可能过2%,后面是什么在支撑?一定是经济层面有一些变化。

美国补库很剧烈吗?补库力量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强,和2008年是有区别的:2008年无论从制造商、零售商还是生产商库存,都去到极低、然后猛烈补库。目前来看本轮补库力度不及2008年那么强。

中国补库力量也非常有限,我们看中国经济今年下半年不怎么掉。对于中国库存周期,我们一直以下面这张图作为核心,分M1和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两个领先指标来看:最好的是M1,它比社融好用。因为社融指标更像一个央行的政策表达,它更多地体现政策意图。我们更关注结果:不管放了多少社融,我只管企业手里钱多没多,最直接的当然是M1

我们看到中国库存去化期间完全和美国反过来的美国去了一个库,只不过去的不狠,中国是疫情之后补了一个库,疫情之后一直是生产大于消费的。后面我们认为补库空间还有(指标向上),但其实不是特别大。所以中美这样来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讲变数在海外了:因为指望国内经济动能下半年比上半年强多少、继续向上的幅度是非常难以期待的,我们看到补库空间还剩一些,但是力度可能不会那么大了,而M1大概45月份就要慢慢回落了。所以今年库存周期在三季度之前是不怎么掉的,但是往后需要看指标情况。

所以海外到底什么好?地产真的好——美国地产目前基本是360度没有死角的好。很多人讲美国地产能和中国地产比吗?我们看好美国地产,提示各位应该重视美国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从拉动大宗的体量来看它似乎不太重要,但美国地产对全球经济有两个重要的含义:1.美国地产是经济复苏的领先指标,是美国信用加速器重要的代表。美国地产每次起来,美国经济基本上9-15个月内跟着复苏,这样的领先性可比企业去买库存、买原材料、生产商品,然后卖掉的信用扩张快多了;2.它是居民复苏的侧面指标,是非常好的工具变量。美国是消费性主体,主要看居民部门,企业投资虽然有波动,但是经济底盘在居民部门。买不买房子是居民部门够不够有钱的测量指标,如果房子能够起来的话,证明后面的美国居民部门相当健康。

通过一些指标,我们可以非常鲜明地看到美国地产的情况。具体从“买、建、扩、融”四个指标来看:

第一个看“买”:疫情期间美国财政直接给居民发钱,三轮补贴了5.1万亿美元,而美国GDP一年也就20万亿美元,基本上占四分之一。什么概念?去年中国GDP100万亿,如果拿出25万亿给中国人民分,人均可以分得1.6万,中国大概有6亿人年收入不到1.2万,意味着这6亿人纯靠分得收入,收入增长就能达到30%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年美国居民的收入是高增的——下图橘黄色的线代表政府的转移支付,我们可以看到雇佣报酬是负增长的,个人总收入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转移收入和社保缴费的减免,所以美国居民是有能力“买”的。

美国居民杠杆率目前是20012002年的水平——美国居民有钱,杠杆率很健康,凭什么一定买房子?对于目前美国房子的紧缺度,可以看到自有住宅空置率在极低位;从可用于购房的现金流看,也在历史低位。从“建”的角度看,美国建筑商也有非常好的预期。

库存指标的“好”更明显。美国新建房、二手房的库销比基本上是历史的最低位,上一次这么低是什么时候?20012002年,后面就是一波地产周期起来。以上是我们看到美国房地产“买、建、扩”。

融资方面,美国按揭利率虽然跟着美债略有反弹,但我们看现在到了什么位置?如果30年算一个投资周期的话,应该是过去30年最低的时候,依然在合理区间。

“买、建、扩、融”的背后是美国居民部门比较健康,所以对美国地产的启动,我们需要充分尊重,传递了两个信号:1.居民部门的修复;2.信用加速器开启。

对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1980年之后持续下行,但从2012年开始已经平稳在2-3%的中枢了,如果后面经济过热的话,利率会先奔着2-3%的中枢回去,考虑到这一轮复苏应堪比2008年,我们认为10年期美债早晚要“破2”。

对于国内地产,韧性上不要过于悲观。中国地产现在是什么状态?虽然看到各方面的严控,包括三道房企融资红线和银行两道红线,但对于地产来说,目前库存低,手里又有地,今年只要销售好,不投资干嘛呢?为什么认为销售好?怎么看销售的变化?两方面:

1.短暂的财富效应。我们充分尊重中国居民部门有一个长期的财富转移,也即从固定资产慢慢向金融资产的配置方向的转移,因为房子占中国居民配置比重能到7成,确实很大。但中间不排除有1年维度的小调整——权益每次“崩掉”,对于房地产都意味着一轮短暂的资金流入。上次看到的是20156月份股灾之后,年底房地产就起来了,去年下半年权益非常火的时候,公募基金募集了1-2万亿,现在这个钱没有了,去哪了?显然有相当部分进房地产了。比如一线城市的房价起的非常猛,这是我们看销售比较强的一个支撑。

地产韧性今年可能会超预期:大家认为今年下半年地产会慢慢掉的,我们认为韧性会很强,房地产投资数据可能会有波动,但预计建安投资今年是不错的:低库存+土储相对充裕,叠加去杠杆要求下,销售旺容易传导至建安端,应该不会掉的很凶。

2.今年的基建大概率承压。第一,我们清楚看到了财政预算的变化,财政支出增速大幅低于收入增速。去年疫情财政部顶在第一线,充当的是花钱“兜底”的角色,压力已经非常大了。今年是财政难得休养生息的一年,所以不要对财政的整体支出寄予太大希望。

第二,财政预算一本账主要和基建相关的是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今年交通运输安排负增长,而城乡社区接近安排零增长。今年财政主要在哪花钱?教育、科技、社保、债务付息,这是今年的重点,保民生、刚性支出的意味比较明显。


三、小变:大宗价格、PPI、顺周期交易的韧性思考


刚刚讲的是长期宏观维度和中期维度的内外变化,最后讲一下短期的“小变”:大宗价格、PPI、顺周期交易的韧性思考。

思考之前说一下通胀。现在4月份,马上到5月份,整个投资视觉都会被中美高通胀数据牵着走:

美国5月份消费通胀预计会达到4-7%这个水平。中美通胀类型不一样,美国是消费通胀,中国是生产通胀。疫情之后,美国居民端发了钱,供给没跟上,所以是消费通胀;我们大部分是外需,所以通胀在生产端,海外通胀在消费端。

中国通胀主要看PPI,预计今年5月份到顶,下半年慢慢回落。我为什么做了这么多线,因为想验证一个事情:今年下半年基数高、翘尾向下,是非常羸弱的假设——PPI如果5月份见顶,下半年要横住,只需要平均月度环比涨0.2%,这是一个很容易推翻的假设。我对下半年PPI曲线形态是开放态度,非常可能是二次探顶、波浪状这样的状态,我们不要对“PPI下半年一定下行有太多执念。

我们现在看到全部的宏观指标都指向PPI到今年89月份、也就是三季度之前应该没走完。比如说从PPI跟中国实体部门杠杆率领先度来看,没走完,从M1来看,也没走完。海外整体(需求)也还在修复当中。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大宗是没走完的,这是宏观上难以定量,但可以观测到的一个方向。

我们认为,国内今年重点就在PPICPI这个数今年在1-1.5%之间,完全不作为政策的核心决策变量,除非核心CPI到了2%以上,这个还远,所以今年CPI不是政策的重点。这两天金稳委会议指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没有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所以今年核心矛盾不在CPI,在PPI

涨价能持续多久?PPI环比何时到顶?我们基于两个视角来看,第一个视角是铜、钢、油,第二个视角是涨价扩散视角。

第一个视角,铜、钢、油三个品种展现了PPI了全面性:钢完全国内定价,铜是国内国外共同定价,油全球定价。当中先说钢。工信部按照碳中和、碳达峰要求今年粗钢产量下降,这是一个政策风险:年底的时候一定要完成这个指标,因此肯定会出现一部分行政化压降。目前为止没有得到关于粗钢产量下降的确切比重,比如下降3个点、5个点、10个点,这个没有明确之前,很难做价格的探讨,所以我们把钢作为一个政策风险单拎出来,可以肯定的是钢价目前具有上行风险,因为有政策压着。

把钢拿掉,我们看铜油。可以看到基本上铜领先于油3-5个月,铜可以作为油的偏领先指标来看。为什么出现这个状况?我们认为两个宏观背景的解释。

第一,铜的金融属性比油更强一些。铜毕竟还有一些有色金属的属性,所以金融属性强一点,油跟经济同步,所以铜总是比油领先。

第二,2000年之后,中国占铜需求的边际力量越来越强。2000年的时候,中国占铜的需求只有12%,那个时候美国是大头,占20%,现在隔20年,中国占53%左右,海外已经占很少了,日、德、美都是个位数水平。中国的53%我认为没有这么高,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国强大的出口带来的,被算在中国需求了,实际上我们用不了这么多,很多只是到我们这里来用铜加工成商品,卖给美国和日本使用。但这里不可否认的趋势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对铜边际需求越来越加强,中国作为制造国,在铜的定价中话语权趋于上升,这完美解释了为什么铜领先于油见顶。

铜的金融属性虽然有,但不像金和银那么高,最好的跟踪指标是谁?中、美、欧广义货币。本质上讲,铜的工业属性确实比金融更强,它跟经济指标的对应度远比金融对应度好的多,因此金融指标只能看大拐点,做辅助研判,大致先按30%的权重去判断。

铜见顶了吗?不敢下判断,原因在于全球广义货币的构成:中、美、欧基本上是221今年中国M2是回落,但是今年上半年掉的不凶,美国1.9万亿的钱还没有花完, M2还要再上一把,而后面欧洲还要进一步宽松。所以除了中国M2明确见顶了,美、欧的M2不敢说见顶了。虽然美联储转向了,但就今年来看,什么时候金融、信用见顶,我们没有看到,这一点来看,我不敢说铜见顶了。

再看铜的工业属性,最好的指标是中美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均值,拟合度是非常好的(2006-2020年相关系数高达0.7)。这个指标看铜的话,大概率没走完。这里验证了为什么我一开始讲今年的变数在海外,因为美国工业生产到现在还是负的,至少还有4-5个百分点的回升空间。所以铜从工业来看大概率没走完,金融来看,可能没走完。

铜和油的关系,怎么落到对PPI的分析上?PPI同比大家说的比较多,因为它是一个价格指数,为了好理解,我们把PPI当成一个价格:每次都是铜先见顶,铜只要没明确见顶,我们认为代表PPI环比没涨完,若按领先3-5个月看,三季度的PPI应该都是正的。

刚才讲的偏技术层面,其实宏观认知上也非常符合。第一,铜和油,铜有一半(定价)在中国,油是全球定价。第二,从部门来说,居民部门基本不用铜,所以铜来自于企业部门的消耗更多一点,居民部门用油用的非常多,比如开车耗油。去年什么最好?中国的企业部门最好,所以去年是铜的大年,但如果往后看延展性的话,今年什么最好?按道理来讲,后面油远远没走完,一方面全球经济在复苏;二是看到全球居民部门的复苏、出行强度的变化,所以油后面的需求会进一步向上。从这个逻辑来看,油涨的比铜的时间长一些,也符合我们的历史判断。

总结一下,从铜、油、钢三个大宗商品来看,钢有政策风险,铜和油来看,我们认为铜现在还有二次冲高的风险,PPI没有走完。

第二个视角是涨价扩散度,每一轮的涨价都有一个传导链条,通过观察涨到哪个链条了,就知道涨到什么位置了。去年年底PPI消费品开始涨了,这里面有一个小细节,消费品里面分很多,下游消费品包含食品、饮料、服装,包含家居家电,我比较提示看纺织服装这个行业,是所有涨价当中可以认为是最后一个能涨的行业。为什么这么讲?纺织服装可以定义为行业格局最差、品牌溢价力最低,而且门槛很低,供给的释放可以是无序的。这种行业往往在涨价当中是溢价力最差的,服装一涨直接进入到居民CPI,马上CPI起来就会对货币政策有影响了,往往是最后一轮涨价的信号。目前我们看到纺织服装一直趴在地上,其他的价格都有涨,就是它没有涨,还在等。

从历史上来看,纺织服装能涨的话,PPI再涨3-4个月就到头了。现在头部食品饮料开始涨价了,但是还没有传导到家居家电和纺织服装。

我通过两个复盘跟大家讲的是什么问题?两个择时信号的问题。第一,看铜见没见顶;第二,看纺织服装有没涨价。都证明宏观基本面还在,这是目前我们对于扩散度的看法。

对于PPI来说,如果一直到今年下半年都不怎么弱,甚至横住,对投资有什么意义?我们看到非常鲜明的规律是:每一轮PPICPI剪刀差向上的时候,代表上游比下游有超额涨价力,意味着上游有超额利润,才带来资本市场的超额收益,股票才能跑赢。

下图红线表示上游企业利润在中国企业利润中的占比,和价格走势吻合(略有滞后)。目前这个数值最新的月度值40%多了,而且这条红线还在继续走高。只要价格还在向上,上游利润一定超配,而利润超配决定了股价的变化。蓝色这条线是最终的剪刀差,每一轮周期能不能跑赢创业板,其实跟PPICPI高度相关。

以上证明了一个问题:权益上看起来是风格切换的问题,背后是哪些企业有超额利润的问题,超额利润的背后是哪些企业有超额涨价能力的问题。我们认为PPI后面到三季度维持为正的话,整个上游的利润超配和权益市场的跑赢,都没有结束,所以今年顺周期主题可能持续到三季度。我们对它的交易深度和持续时间,要抱有更大的敬畏心。

刚才为什么花了那么长时间讲PPICPI,因为PPI对投资的意义非常强。回顾开年股票为什么跌?也有一个简单的关键拐点行情指标,可以做很早的预判:下图红色这条线叫风险补偿溢价(ERP)ERP=1/PE-10年国债利率,也就是权益市场的预期收益率减10年国债收益率。它们两个的差类似于什么?就是权益市场的预期收益率能高多少。显然,这个溢价越高,权益越好,大家越买。

一个债和一个股票,两个该怎么比?风险溢价补偿是最好的指标这个指标历史大底,都是股票大顶——2015年是这样,2018年是这样,今年年初也是这样。所以今年1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开始坚定看权益调整,提示风险,因为当时高估值的股票还在疯涨的时候,我们看到1月中旬上证50ERP指标已经奔着2015年水平去了。

前面两个月的股票调整,核心解决的是风险补偿溢价太低、太“贵”的问题。分三类看:

第一,50核心资产跌的最狠,因为50最贵,贵到了2015年的水平;上证综指应该是小贵,跌的少一点,因为它只贵到了2018年的水平,红色的线比2015年有很大的差距;中证500不用担心,总体还好,跟20152018年来看,没有表达出特别贵的水平。对应这一轮的调整核心资产跌的最狠,之后是大盘,中证500甚至个别还在涨。所以我们年初看到不同股票风格涨跌不一,原因是背后的隐含风险补偿溢价是不同的。

这个指标在极值位具有非常高的警示意义。去年疫情刚刚发生,春节回来开盘第一天跌了8个百分点,大家都很恐慌,那天我写报告,包括开了电话会,在喊的是对权益、对资本市场不要悲观,因为去年博的是近观,看清楚了就赶紧享受这个流动性。那个时候我们看到权益风险补偿在一个历史高位的位置,是非常合适的买点。很多人恐慌的时候,我们反而不恐慌,就是看到这个指标——风险补偿在历史高位,有什么好恐慌的?

目前来看,随着利率下行和股票猛烈下跌之后,ERP的水平回到4%以上,脱离了极值位,至少进入正常区间了。这是我们目前对权益的看法,顺周期结构依然持续。

我们对利率的思考略有点不一样。很多人讲中国利率由什么决定?有人觉得跟经济相关,我们认为跟工业部门相关。所以我们跟美国不一样,美债定价跟经济走的,我们是跟工业经济走的,我这边对利率的思考框架只用两条线:上面深蓝色的线是工业民营经济,用工业增加值+PPI。可以看到它和十年国债利率有点像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红色的线围绕蓝色的线一直在波动,这是很好的中枢指标。

中枢指引告诉我们,今年下半年利率是很难“破3”的,所以今年利率大概率是高位振荡、难下3%但可能有人会问:历史上中枢偶尔超调,拐点上比它早一点晚一点很正常,有可能误判期有半年呢,你怎么证明这是对的?所以有了第二个指标,下面这条线,社融和M2的差值是用来看拐点的,从20122013年社融指标越来越完整之后,基本领先半年。如果把利率当做资金的价格,资金是一个商品,社融和M2就是它的供需,社融是市场上一切需要钱的地方,M2是存款,代表供给方。所以社融减M2就是需求减供给,这个差向上的话,对于商品来说的话,价格应该上涨,利率应该上行。用这个作为拐点验证来看,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拐点也不大,拐完以后偏平的概念。整体来说,预计今年全年利率难下3%,应该在3-3.5%区间宽幅振荡,很难有趋势性行情。

再回过头来讲,为什么要远眺?宽松这个想法可以从脑子里面掐掉了——大环境决定了我们很难做逆时宽松,只有波段,看不到债牛。

刚才讲的是经济、基本面、数据的问题,除了数据之外,每年有一些X因素造成资产价格非常大的波动,可能是政治事件,也可能是政策、人事类的。我们做一些梳理,看看后面的干扰事件可能有哪些。

第一,拜登的百日新政。围绕基建展开的,这本身是一个利好。

第二,中国二十大预备年的人事变动影响。今年二十大前一年,是人事变动的大年,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认为人事变动对投资的影响已经比较小了,但是考虑一点,不同省份当中领导的变化可能会对增量、存量政策略有干扰,一方面可能带来的是增量政策的不一样,各个省发展的战略略有不一样,不同的省份,新领导换了以后,发展思路有区别,做增量的方向不一样了。对于存量,特别是债务问题上,我并不认为换了领导要违约,但是不同的人变动,对存量债务认可度的排序肯定有微调的。这点上来讲,有轻微的影响,有一些债务可能在上一个领导那里是核心债务,到下一领导那里不是核心的方向了。

第三,伊朗换届。在5月份,会不会形成油价的地缘政治干扰,这是需要我们观察的。德国换届,默克尔后继任者难以重复其强势领导力,这个是大家对后面欧洲复苏的担忧。

第四,美国下半年议息会议,美联储将明确‘Taper’的风险。

第五,一季度GDP的公布数值与市场预期是否匹配。如果有预期差,市场可能要重新对官方数据做一个消化。

第六,粗钢产量下降的具体工作部署,对今年的粗钢构成重要的价格风险。

第七,疫苗对变异新冠的有效性。这个对于复苏交易、通胀交易至关重要,如果疫苗对于变异新冠有效的话,按照目前接种程度,今年67月份美国可以完成全民免疫了,全民免疫以后,经济会放开。如果疫情再次反复的话,可能再次打断海外复苏进程,这个对物价可能是上涨的力量,但是就有点像滞胀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交流内容,讲的不对的地方,各位多指正。谢谢!

具体内容详见2月23日发布的报告《美国地产的“好时候”——基于买、建、库、融四视角》,2月26日发布的报告《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美国经济“值”多高的利率?》,3月21日发布的报告《全球加息周期已启动——海外双周报第5期》,3月23日发布的报告《财政预算的四个信号》,4月9日发布的报告《涨价的扩散之路——3月通胀数据点评》。

风险提示:美联储表态转变,新冠疫情变化超预期,海外产能释放超预期,国内政策超预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