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光伏设备拥抱三大新技术,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本文来自:高端装备制造及材料,作者:浙商机械国防团队

异质结、大尺寸、颗粒硅。

核心观点


光伏/光伏设备:拥抱三大新技术——异质结、大尺寸、颗粒硅

光伏技术快速迭代,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重大新技术推出时,一批具核心竞争力、没有老旧产能包袱的新势力崛起,往往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我们拥抱新技术、新势力!

异质结:近期华晟、通威等项目重大突破,大规模应用临近,未来5年行业CAGR超80%

【安徽华晟】据华晟官网,经过近1周调试、试产,HJT平均量产效率达23.8%、最高达24.39%。下半年将再扩2GW,采用高精度串焊+银包铜浆料,异质结电池将具性价比。

【通威合肥】3月31日清华大学考察团对通威HJT合肥线考察,目前批量电池效率达24.3%。据通威光伏CTO邢博士演讲报告,2021年Q1公司异质结中试线平均良率达97.84%。

【爱康科技】据爱康官方公众号,HJT平均量产效率达24.2%;出片速度已至1200片/小时。

预计随着异质结设备下游客户逐步验证,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有望迎行业GW级扩产潮。

1)短期:随着N型硅片减薄、银浆耗量降低、设备降本、靶材国产等方式,使得异质结全产业链共同降本,预计2021年底至2022年上半年达到性价比,行业将迎扩产潮。

2)中长期看:异质结电池现处于好比PERC电池发展的第一阶段末期(对比PERC电池2015年)。未来2年PERC仍为市场存量中的主流,但随着HJT国产设备的成熟、经济实用性改善,有望复制PERC快速渗透历程、开启下一代电池片技术爆发的周期。

3)预计2025年HJT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超400亿元,5年CAGR为80%。在净利率20%的盈利假定下,25倍PE假定下,HJT设备行业市值2000亿元。预计行业龙头市占率有望超过50%,未来有望达千亿级市值。HJT设备 “百花齐放”、多技术路线共存,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金辰股份、钧石、理想同台竞技。重点推荐迈为股份、捷佳伟创等。

“大尺寸”:带来新一轮迭代需求,设备开启大尺寸更新迭代时代

1)大尺寸为光伏行业大势所趋,具有“降本增效”的优势。我们判断,2021年大尺寸(210/182)硅片、电池片、组件将成为市场主流,2022年将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2)大尺寸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快速推出,市场新增设备需求基本上大部分按照210向下兼容标准实施,将逐步通过大量增量设备来替代存量设备。

3)设备开启大尺寸更新迭代时代——长晶炉、切片机、电池片、组件设备均受益。预计2021年硅片、电池片、组件新增产能均将超过100GW以上,设备厂商将充分受益。

颗粒硅:有望成下一代硅料,上机数控与保利协鑫合作,将强力推动颗粒硅产业化进程

颗粒硅有望成下一代硅材料技术的驱动者,与传统的西门子法棒状硅相比优势明显。颗粒硅相比传统硅料:

(1)投资强度、电耗、人工成本更低;

(2)填充性更好、利于自动化、连续直拉拉晶;

(3)没有破碎时引入杂质风险。

2021年3月9日,保利协鑫公告其颗粒硅万吨投产后,生产端、质量端、成本端、应用端已逐步验证,各项指标有望突破。如颗粒硅发展顺利,将对光伏行业成本降低、平价上网起重要作用。

颗粒硅:已实现万吨级量产突破,行业规划产能达50万吨;目前隆基、中环、上机等均有不同比例掺杂使用颗粒硅。2021年2月2日,隆基、中环分别与保利协鑫签订硅料长单采购合同,在长单供应量之中将包括颗粒硅产品。2月28日,上机数控与协鑫下属江苏中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拟成立合资公司,于内蒙古地区共同投资建设30万吨颗粒硅项目,预计总投资180亿元,其中上机持股35%;将强力推动颗粒硅产业化进程。

投资建议

光伏/光伏设备:拥抱三大新技术——异质结、大尺寸、颗粒硅。光伏异质结设备力推: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金辰股份;210大硅片、颗粒硅:力推上机数控。

风险提示:光伏产品或技术替代的风险;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疫情对海外需求影响。

附录

附录1:重点推荐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附录2通威HJT电池数据超预期。

1)  3月31日,清华大学考察团对通威合肥200MW异质结电池中试线进行考察。目前通威合肥批量生产的电池片以24.3%的转换效率为主。

2)  据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博士3月25日在技术论坛上的演讲,通威中试线良率已达97.84%、最高达98.44%,与PERC已非常接近。且预计到2021年Q4,公司HJT转换效率有望提升至25%。

附录3:预计2025年HJT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达419亿元,2020-2025年CAGR达80%,其中PECVD设备规模达210亿元,HJT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附录4:我们判断,2021年大尺寸需求有望超市场预期,大尺寸硅片、电池片、组件将成为市场主流,2022年将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附录5:目前保利协鑫颗粒硅已实现万吨级量产突破,行业规划产能达50万吨;

目前隆基、中环、上机等均有不同比例掺杂使用颗粒硅。目前生产颗粒硅的主要企业包括:江苏中能(保利协鑫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陕西天宏、美国REC、德国Wacker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