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市场红利下,招联金融的上市之忧

消费金融常态化下,招联金融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

作者 |逸凡

来源 | 格隆汇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格隆汇新股

近年来国内消费金融(简称“消金”)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各头部消金公司寻求上市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3月19日招商银行第十一届董事会议公告所示,公司将启动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招联金融”)上市研究工作。招联金融将作为继捷信、马上消费金融第三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启动IPO。

回看近年来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高速发展,招联金融相关财务表现备受外界猜疑,其背后是否隐含公司经营隐忧?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黄金期


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促进了消费者需求升级,消费金融规模也迎来高速增长。根据Mob研究院对国内消费金融行业最新报告,2020年国内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由2016年的5.9万亿元上升至15.7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1.6%。2021年和2022年国内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17.3万亿元和19.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和10.6%。可见,近年来国内消费贷款需求持续上升。

在消费贷款需求持续升温下,消费金融产业链也日趋成熟。2017年起政府机构开始加大消费金融市场监管力度,无牌照机构逐渐被市场淘汰,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进一步瓜分市场份额。目前传统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三大主要参与者形成消费金融市场格局,其中三大主要参与者代表分别为中国银行、招联金融、花呗等。

由此可见,消费金融市场门槛的提高,各持牌消费金融平台将进一步享受消费贷款规模增长所带来的红利。

图一:国内消费贷款规模

图片来源:Mob研究院,格隆汇整理


消金头部企业的困惑


在国内消费贷款规模逐年增长下,各消金公司综合实力将会是公司进一步扩张市场份额的重要考量。其中各公司综合实力考量包括公司资产总额、ROE(净资产收益率)、逾期贷款占比、信用成本等。

回看2019年消费金融市场各公司资产规模排名,捷信、招联、马上、兴业消费金融分别以1045.4亿元、927亿元、548.2亿元、373.5亿元占据前四名。

反观各消金公司ROE及资产质量对比,2019年兴业消金和招联金融ROE分别为37.47%和16.99%,高于捷信10.51%。其次,招联金融90天以上逾期贷款规模占总贷款比重为1.77%,低于捷信消金3.46%;招联金融信用成本为8.71%,,低于捷信消金12.44%。

较高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质量作为判定一家优质消费金融公司的标准。可见,招联金融头部市场地位已确立。

图二:各消费金融公司ROE及资产质量

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格隆汇整理

在招联金融市场竞争力显著下,近年来公司面临财务数据不一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放缓和不良贷款率上升问题,外界开始对相关财务表现产生猜疑。

招联金融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分别持股50%。在两家公司2020年年报中,招联金融相关财务数据出现不一致问题。

根据2020年招商银行年报,招联金融总资产为1088.81亿元、净利润为16.63亿元。相比之下,中国联通2020年年报所示,招联金融总资产为1083.11亿元、净利润为16.68。可见,总资产相差5.7亿元和净利润相差0.05亿元。招商金融工作人员对财务数据不一致表示,数据偏差是由于公司资产负债表后续有相关事项进行调整,两大股东使用不同时点的财务数据所致。

回看2018-2020年招联金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公司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56亿元、107.40亿元和128.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7.09%、54.40%、19.33%。公司三年净利润分别为12.53亿元、14.66亿元、16.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60%、17.00%和13.78%。由此可见,近年来招联金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总体呈现增速放缓趋势。

图三:2018年-2020年招联金融相关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格隆汇整理

反观近年来招联金融信贷业务规模的扩张,公司资产质量也承受压力。根据《招联金融有限公司2020年第三期金融债券发行公告》,2016年-2019年6月,公司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2%、1.24%、1.93%、2.08%,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同年,公司逾期贷款余额分别为3.41亿元、16.90亿元、32.77亿元、34.04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7.75%。可见,公司逾期贷款余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然而经济环境若持续走弱时,逾期贷款易转化为不良资产。对于未来招联金融资产质量问题还有待持续关注。

总体来看,在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高速发展下, 招联金融近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增速放缓趋势,公司面临逐年上升的不良贷款率问题将会对公司后市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