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元旦特评—全球海外中资上市企业资产泛市场套利潮涌

2016年,对所有投资者来说,将会是特别困难的一年!

2016年元旦,新一年第一天,早上醒来脑海中突然浮现出8年前,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在08年初的一句话:2008年,将会是极其困难的一年!

因此,在今年新年特评文章的开篇,我也想说:2016年,对所有投资者来说,将会是特别困难的一年!

环顾今年整体的投资环境,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糟糕的,或许并不为过。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继续恶化中,目前看不到任何经济增速见底迹象。国内的利率2015年继续延续下降趋势,货币宽松幅度持续加大,在2015年底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后,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开始加速,同时最高决策层开始背水一战式的加大出清房地产库存的力度,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开始加速飙升,深圳去年全年房价更是整体大涨超过80%,令人咂舌。

A股市场经历了2015年的大起大落后,年终虽然上证综指仅上涨9.41%,但创业板指数全年累计涨幅达到84.41%,除了部分权重股外,大部分个股相比2014年依然有不小的涨幅。经过2013到2015年的持续上升,A股市场扣除银行等部分大盘权重股估值较低外,主板大部分股估值在30到50倍PE区间,中小板个股估值大多维持在50到70倍PE,神创板估值更是整体达到了80到100倍PE水平。

2016年,A股市场的“成人礼”—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已渐行渐近,巨大的新股潜在扩容压力或将如潮而至。而1月初开始对股灾时大股东限售股和增持股份的解禁,大量定增等其他各类限售股的限售期满走向流通,以及未来上交所战略新兴板的开闸,大量中概股的披量回归及相关限售股的解禁潮,大批前两年通过并购定增的限售股也将面临较大的流通压力。虽然利率趋势仍在下降,超发的货币依然还在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但面对或许是A股市场史上最大的扩容和套现潮,市场中大部分个股是否还能继续长期维持相对较高的估值,着实令人存疑。

A股市场在2006年股改后重新建立起来的以大股东积极主导的市值发展模式,并在2012年后由大股东领导,各类重要股东积极参与的股东积极主义并购发展浪潮,所引发的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个股行情,将会在2016年面临巨大的集中套现压力。股改后以大股东为核心的“新庄股”模式,可能将面临韭菜的增长速度,开始赶不上产业资本套现数额的困境。在目前的整体估值水平高企,大部分个股无法看到清晰的增长前景,投资感觉味同鸡肋!

这几天曾经和一些朋友聊到2016年A股市场实际上的利多因素,大家搜肠刮肚,基本只找到了一条:相信国家,相信党!

而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和圈内很多成功的投资者,业内的资深专业人士沟通,大家对2016年投资的主要共识如下:

人民币的中期贬值趋势基本确立,由于利率继续维持下降态势,国内实际上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在疯狂的寻找投向和资本出口。

其中很大一部分过剩资本云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杭州、南京等主要二线城市,购买这些城市的房产。虽然受到限购以及国内一线城市房价过高等因素的影响,不少资深投资者对房产投资表示出了相对谨慎的态度,但国内一线城市强劲的刚需使得房价居高不下,有可能导致国内房价上演类似日本80上世纪80年代末的那种疯狂走势,但这种房价走势极易引发金融危机。

还有大量普通老百姓,在利率持续下降后,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向如今满大街已多过房产中介的民间P2P和小理财公司。这其中良莠不齐,缺乏金融知识的普通百姓,很难轻易辨识其中的风险,2015年以来,就有泛亚、e租宝、大大集团等多家大型的P2P公司出事,涉案金额合计都是千亿级别的天文数字,受害的普通投资人达到上百万人。

的确,对大多数没有缺乏专业金融知识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在没有受到重大金钱损失前,要让其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很多对金融市场认知能力有欠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大妈们深刻去理解,为何投资P2P和民间非正规理财产品的风险要远高于投资一些稳健的蓝筹股票,你要他利息,他要你本金的问题并不容易。也正应了最近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

而我接触的所有资深投资人、专业投资者们对2016年最大的投资共识是资产配置必须走出去,加大对外汇资产的配置,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兑换美元,并想方设法进行境外投资。

国内资本在海外投资目前根据了解基本几大主要去向:

(1)高净值投资者,考虑到未来将子女送去海外名校读书,提前海外置业。美国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等华人占比不小的城市近几年华人集聚区房价持续快速飙升,就连纽约等国际性都市的房价上涨都受到了中国买家强劲买盘的带动。

绿地集团,泛海建设等国内知名开发商早在2013年就进军美国洛杉矶,在当地市中心住宅均价低于6000美元/平时开始开发相关项目。2013年7月,绿地集团获得洛杉矶市中心大都会地块,占地面积2.5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5.3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亿美元。泛海建设则于2013年12月拿下洛杉矶市中心从菲格罗阿街到斯泰普尔斯中心的地块,总建筑面积逾2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美元。截止2015年末,洛杉矶市中心住宅均价已突破1.2万美元,中国内地投资者和开发商均起到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2)国内大型企业(尤其是国内上市公司),考虑到发展战略的需要,近几年一直没有减缓海外收购资产的步伐。典型的案例从早几年国内石油矿产央企收购海外油田和矿山以及海外相关公司股权,到近几年国内知名企业的海外战略性收购,如:复星收购欧洲的保险公司、中信证券收购法国里昂证券、A股上市公司博彦科技2012年拟斥资3.6亿元收购国际软件外包巨头ACHIEVO CORPORATION旗下的6家子公司等等。

近两年随着A股市场行情的火爆,估值高企以及上交所战略新兴板的落地在即,2014、2015年大批中概股批量私有化回归A股。目前已经通过私有化方式成功借壳A股上市经典案例就有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分众传媒借壳七喜股份、中国手游借壳世纪华通等。

近期随着360私有化盛宴的开启及中信国安4亿美元参与360私有化的示范效应,中概股回归将会在2016年成为高潮。

(3)普通个人投资者和私募投资机构,他们海外投资的主要范围是港股和美股市场,交易占比在美股的中概股和港股的中资股中日渐提升。

甚至不断有国内的高净值投资人,投入资金成为这两个市场的新鲜血液,或委托投资海外金融市场的私募机构间接投资美股和港股市场。

2014年11月港股通中沪港通的开启,为国内50万以上金融资产的个人投资者获得了投资港股市场部分标的一条特殊通道。虽然目前可投的标的较少,整体额度也较有限,但随着2016年上半年深港通开通,港股通总投资额度大幅扩容,沪伦通等其他海外交易通道的打通,国内投资者直接投资海外金融市场的方式将更多样化。

同时,以汇添富恒生H股分级基金、银华H股分级基金为代表的一批QDII基金,也是国内投资者海外投资的间接可用的工具之一。此外,2015年12月,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正式开始运作,内地普通个人投资者将在2016年初直接投资香港的股票指数基金,投资门槛仅10元起,覆盖的投资者面将快速扩大。

(4)也有部分投资者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后,啥都不干,坐等人民币贬值,获取汇兑收益。一张身份证每年可用换5万美元,对大部分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个额度基本够用。

分析到这里,我有种感觉,2016年,如果事后看,或许将会成为中国所有各阶层的投资主体,一个全民性质的海外投资元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当2016年度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趋势势不可挡,当人民币加速贬值成为必然,每一个投资者,都需要将自己的投资视野开始向海外移动。

当暴风科技极有前瞻性的冒险第一家主动拆除VIE架构,放弃已经唾手可得的美国资本市场的“绿卡”,转而历尽艰辛在A股市场苦苦排队上市,终于在2015年修成正果!在2015年6月A股5000点时,201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仅3.8亿,净利润仅4000万元的暴风科技市值达到令人咂舌的900亿人民币,大幅甩开了曾经死死压住自己的竞争对手—在美国上市,市值仅5亿美元的迅雷,也令在美股上市的国内行业巨头优酷土豆黯然失色。

暴风科技的神话,以及国内上交所战略新兴板的推出的预期,是点燃2015年春季开始的中资股私有化回归潮的导火索。而其中最迫不及待,通过借壳方式抢跑道回归的,则是这几年中概科网股中已经被公认为日薄西山的巨人网络和分众传媒。在美股市场仅200多亿人民币估值的巨人网络和400多亿人民币估值的分众传媒,在借壳A股上市公司世纪游轮和七喜控股后,2015年末的市值竟然分别达到了1100亿和1600亿。

由此,一个以国内高估值,流动性中、短期内相对充裕的A股市场为中心的全球海外中资企业资产的“泛市场套利”概念或将应运而生。

一边是国内整体的流动性结构性过剩,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国内并购面临收购资产荒,需要更多低价的优质资产将高估值的故事讲下去,吸引更多的韭菜继续追捧。

一边是大量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估值远低于国内同类上市公司,不少是所属行业的龙头企业,却得不到资本的追捧,享受不到本土市场合理的溢价水平和市场认同。

当大批的美股中概股在2015年度上演整体性的回归潮后,另一个更低估的市场—港股市场的中资股群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在这里,我已经不想再反反复复的再去叙述港股市场如今到底有多低估,以及人所共知的导致这个市场被低估的那些所谓狗屁政治因素了。直接深入主题,大家看下港股市场那些在2015年内和国内资本市场发生交集案例所引发的市场机会吧:

(1)神州数码(00861)2015年8月出售被海外研究机构认为是包袱,业绩持续下滑的IT分销资产给A股上市公司深信泰丰(000034),获得现金40亿港元。交易成功后,神州数码每股将派特别股息3.2港元每股,按照2015年末神州数码8.89港元的收盘价,在出售资产及派发特别股息后,神州数码的总市值也仅63亿港元,而仅神州数码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神州信息(000555)的股权部分市值就超过了160亿人民币。此外,神州数码也间接持有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鼎捷软件(300378)3413万股,并同时为香港知名的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慧聪网(02280)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高达1.66亿股,持股比例20%。

虽然神州数码出售给深信泰丰的IT分销资产并非公认的成长性良好的优质资产,但深信泰丰股价却在方案公布后,股价大涨超过200%,收购成功后的深信泰丰市值达到200亿人民币,令人惊叹。

而出售资产将获得大量现金流,且还参股,控股如此多优质资产的神州数码,股价竟然还徘徊在近5年的低位区间。

(2)A股市场的老牌概念题材股中国宝安(000008),市值300亿,擅长制造各种财经新闻,早年就通过宝延风波的收购案例在国内资本市场家喻户晓。

2015年12月21日,持有香港上市公司国际精密(00929)宣布已持有其4.85%股权的深圳A股上市公司中国宝安向全体股东提出每股1.5元的自愿有条件现金要约。由于公司现有大股东并没有承诺接受要约,因此,这次中国宝安将扮演“门口的野蛮人”的角色,打算敌意收购国际精密的控股权。

截止2015年6月30日,国际精密2015年上半年度每股收益0.05港元,每股净资产1.6港元,中国宝安1.5港元的要约收购价格,位于该股近4年的最高点区域。

(3)2015年12月18日,香港上市公司耀科国际(00143)公布,中信国安集团透过国安(香港)控股间接拥有的Road Shine Developments Limited(RSDL)已向由执行董事施懿庭家族成员拥有的Optimum Pace International Limited收购公司27.38亿股,占已发行股份53%。

RSDL以每股0.11615元购入27.38亿股,即斥资3.18亿元,而每股售价较停牌前报0.125元折让7.08%,RSDL向港交所与新交所的小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4)2015年12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广汇汽车(600297)发布公告称:广汇汽车拟通过全资控制的子公司香港广汇要约收购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宝信汽车(股票代码:01293)不超过75%股份,其中每股宝信汽车股票要约价格为5.99港元,每份宝信汽车购股权的要约价格为0.266港元;预计全部要约收购需支付对价约94.68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拟维持宝信汽车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宝信汽车是以经营豪华品牌及超豪华品牌为主的汽车销售服务集团,是宝马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经销品牌主要集中在宝马、路虎、捷豹、法拉利、玛莎拉蒂等19个乘用车品牌,主要网点分布于长三角等广大东部地区。

(5)2015年12月11日,乐视向智能电视行业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乐视网通过乐视致新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投资约18.71亿人民币,以6.5港元/股的价格认购TCL多媒体新股3.49亿股。本次投资完成后,乐视网将通过乐视致新持有TCL多媒体约20%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并向TCL多媒体提名2名董事。

(6)2015年11月27日,国内新三板上市公司体育之窗(834358)发布公告,拟通过控股子公司“亮智控股”以13.8亿港币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联众国际(06999)28%股权,入股联众国际。

以上案例大多发生在2015年末,显示出各路并购资金以A股市场为中心的全球海外中资企业资产的“泛市场套利”标的的选择,在美股中概股市场中挖掘完毕后,开始向更大的港股中资股标的池进行转移。

相比屈指可数的美股中概股,港股中资股市场可选择标的更多(上千家中资股),可选择的行业更广泛(美股中概股公司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港股市场各行业中资股都有),整体市盈率更低(平均PE不到10倍),行业龙头标的相比A股市场的估值差更大,以下列出部分极具代表性的不同细分行业A股港股龙头企业标的估值对比:

(1)氟化工:

A股:巨化股份(600160),市值400亿人民币。

港股:东岳集团(00189),市值80亿港币。

(2)财务软件:

A股:用友网络(600588),市值430亿人民币。

港股:金蝶国际(00268),市值105亿港币。

(3)乳业:

A股:伊利股份(600887),市值960万人民币。

港股:蒙牛乳业(02319),市值480亿港币。

(4)机电设备:

A股:上海机电(600835),市值300亿人民币。

港股:重庆机电(02722),市值36亿港币。

(5)工业铝型材:

A股:利源精制(002501),市值120亿人民币。 

港股:中国忠旺(01333),市值216亿港币。

以上列举的这5组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标的,当中除了中国忠旺,销售收入和利润规模几乎达到了同行业公司利源精制的8倍左右,其他四组标的,港股标的和A股标的均收入和利润体量基本相当,这几组样本应该说具有相对比较客观的代表性,真实的反应出港股和A股市场非AH股性质同行业标的由上市地不同投错胎导致的巨大估值差。

在2016年,人民币整体贬值的大环境下,如果国内上市公司,高举“泛市场套利”旗帜,利用港股市场目前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导致的低估值,通过收购港股市场上市公司资产,可以有效降低自身估值,将目前自身市值上的虚数,用港股上市公司的实数有效填充,无疑将在未来面临注册制的冲击时,自身股价能软着陆,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而对国内普通投资者来说,有效利用全球“泛市场套利”中的机会,或将让自己的外汇资产获得不错的增值。

2015年末,人民币已经加入SDR,未来国际化已是必然趋势。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的道路上,汇率大幅波动,博弈较多,是可以预见的,由此会带来很多的国际性的投资机遇。而当这个时间过去,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博弈期过去,或许,如果10年一遇的海外中资企业“泛市场套利”的机会将随着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而消失,对于目前港股市场变态的低估值机遇,国内投资者们,且行且珍惜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