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大宗商品的上涨不可持续,需要在政策上稳定预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罗马广场,作者: 慧羊羊、鹤九

扩内需还是要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

“大宗商品的价格,美国有很大定价权,但那些大宗商品里面的大部分消费都在中国,所以现在市场上,大家预期大宗商品价格要继续上涨,我们在舆论上、在政策的引导上,还是要稳定预期。

本身美国经济复苏所带来的补库存需求并不大,结果由于金融机构的炒作,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非理性的上涨,这对于中国非常不利的。

“我不认为大宗商品价格这种上涨可持续,出现这种恶性的炒作,对我们经济、尤其对我们资本市场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美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已经对我们的资本市场带来了显著影响,我们应该降低美国对中国资本市场、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因为今年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就是美国的股市经过了12年的牛市之后,在目前市场利率水平上升的情况下,它会有怎样的风险?这个需要我们进行评估,也需要我们做好预案。”

“如果说在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收紧情况下,美国的市场也出现了大幅的下跌,我们的货币政策是要继续收紧还是要放松?我还是倾向于能够适度放松,让流动性减缓一些,让我们的利率水平维持稳定。”

“像美国这个利率的走势,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现了背离,一方面货币在放水,另外一方面利率水平在往上走,显然不可持续。”

“把去年的特殊性剔除,按照支出法来计算,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大概是在35%左右,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大概是在21%左右。说明我们在这一块明显是偏高,而我们消费占比又明显偏低,所以我们还是要想方设法来增加居民的收入。如果居民收入不增加的话,扩内需就成为无水之源了。”

“我们要更多地把扩内需放在中端消费上,因为中端消费可以拉动国产化的消费。高收入消费、奢侈品消费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海外的奢侈品消费。”

以上,是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

李迅雷分析了拜登对华政策和美国现在推出的刺激政策,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同时,他还谈到了对于近期大宗商品上涨的看法,在他看来,这种上涨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对中国不利的。

问答环节,李迅雷重点分析了对于扩内需的看法,认为关键还是要想方设法来增加居民的收入,并且对此给出了两点明确的建议。


中国应该更加开放


我主要是研究资本市场的,研究国内宏观经济为主,对于拜登的经贸政策、对华政策方面研究不多。

我的主要判断是,拜登上台之后,我们跟拜登的对话机会更多了,拜登的套路应该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它跟特朗普不一样,特朗普是简单粗暴,拜登更多考虑到按照国际游戏规则、国际惯例来出牌。

当然,拜登跟特朗普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把中国当做一个首要的竞争对手,甚至是带有敌对的态度,这个是没有变化的。

但是好的地方在于,因为特朗普采取了退群的策略,退出各种国际性组织,中国还是要入群,无论是RECP还是中欧投资协定等等,我们还是比较积极的。

拜登上来之后,他可能还会采取一些新的建群方式,撇开中国,跟其他经济体加强合作,这是他的意图。

作为中国来讲,还是应该更加开放。

因为他采取国际惯例的方式,我们也应该对于相关的国际惯例有一个更加深入地学习,更加深入地理解,怎么通过相应的国际规则,使得我们跟欧盟、日本、其他一些经济体更加紧密合作。


中美在贸易上更多是互补关系

有针对性地加强跟美国的经贸合作


因为中美之间在贸易上面更多是互补性的关系,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中美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合作交流、彼此之间的出口更加频繁、在市场占比更多。

去年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又增加了两个百分点,说明特朗普采取的一系列加征关税、阻断来自中国的进口等等举措,还是失败的。

从美国来讲,它为了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采取了诸多的刺激政策。

比如像刚刚推出的1.9万亿财政刺激,这个财政刺激有1万亿是补贴给居民部门的,5000亿补贴给企业部门,另外的4000亿投入当前疫情。

对于美国来讲,这会增加美国的债务,但是客观上来讲,又拉动了需求。

像去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负增长,而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这块是正增长。

这也是在疫情之下,靠大量政府补助所获得的结果,如果今年我们要加大出口力度,还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跟美国的经贸合作。

所以我也是比较同意前面两位经济学家所提的观点,我们在开放上面加大力度,知识产权保护、环保、加大对美国相关贸易品的进口规模,这方面我们都是愿意做。

正是因为前面所讲到的,中美之间是个互补关系,我们在这方面所做出的那些让步,也有利于中国的贸易利益,因为我们原本也需要进口,更何况去年我们在外贸顺差上面,还创了一个历史相对高点。

今年我们还是要加大力度,增加出口。

因为按照一般的预期,中国今年的出口可能是前高后低的走势,去年中国出口对GDP的贡献是比较大的,28%,今年贡献度要下降,但我还是希望出口顺差能够继续扩大,这个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于人民币汇率竞争力都还是有利的。

从经济、经贸的角度,我们还是要趁着拜登上台之后,继续加大开放的力度,继续纳入到全球的圈子里面。

针对去中国化,我们要更加进一步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当中去。


美股今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货币政策出现了流动性拐点


第二个,美国目前的一些刺激政策,对于美国的资本市场也带来了相应的影响,这个影响又传导到了中国,中国在这一块如何评估、如何应对,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上周大家议论非常多的,就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实现了显著的上升。这一周以来有所回落,到底怎么来评估?

美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已经对我们的资本市场带来了显著影响,我们应该降低美国对中国资本市场、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因为今年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就是美国的股市经过了12年的牛市之后,在目前市场利率水平上升的情况下,它会有怎样的风险?这个需要我们进行评估,也需要我们做好预案。

现在来讲,我们的货币政策的确是出现了流动性的拐点,房住不炒的背景之下,房贷利率也是有所上升。

如果说在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收紧情况下,美国的市场也出现了大幅的下跌,我们的货币政策是要继续收紧还是要放松?

我还是倾向于能够适度放松,让流动性减缓一些,让我们的利率水平维持稳定。

尤其是像美国这样,虽然它的经济在复苏,但是它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像美国这个利率的走势,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现了背离,一方面货币在放水,另外一方面利率水平在往上走,显然不可持续。


我们要稳定大宗商品还要上涨的预期

现在这种上涨不可持续


另外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显著的上涨。

大宗商品的价格,美国有很大定价权,但那些大宗商品里面的大部分消费都在中国,所以现在市场上,大家预期大宗商品价格要继续上涨,我们在舆论上、在政策的引导上,还是要稳定预期。

本身美国经济复苏所带来的补库存需求并不大,结果由于金融机构的炒作,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非理性的上涨,这对于中国非常不利的。

因为中国在很多大宗商品,比如说像铜、铝、铁矿石、镍等等这方面的消费量,要占到全球的一半。

而美国在这方面的占比是并不大的。他们有定价权,我们没有定价权,我们又是主要的消费国,我们还是需要采取相应的举措,来平缓好现在的这种 PPI的上涨。

我不认为大宗商品价格这种上涨可持续,出现这种恶性的炒作,对我们经济、尤其对我们资本市场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总体判断,拜登上台之后,美国这些债务问题、资本市场这些隐患依然还是存在,还是会给我们国内的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有一个预案,在不同的情况下面,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怎么灵活转变。


问答环节:


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偏高

消费占比偏低

扩内需还是要增加居民的收入


主持人:在刚刚讨论中美经贸关系的演变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

第一个,未来中美之间的科技“脱钩”可能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第二个,和特朗普时代不同,中美经贸的冲突可能更多的由原来的单边主义变成多边主义。

面对这样的变化,中国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李迅雷:这一次高层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强调了两个支撑点,

一个是扩大内需,

一个是加大科技投入,来拉动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

扩大内需讲了很多年了,所以我有个担心,就是扩大内需讲了之后,效果到底怎么样?

到了今年年底,能不能把内需有效的拉动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担心的问题。

因为我们有几个东西总是低于预期的,比如说过去我们对于投资很有信心,我们的投资增速都很高,尤其是在2017年以前,我们的投资增速就是高的,之后,投资增速在逐步回落,尤其是基建投资。

这几年基建投资的增速还是在回落的,比我们大家预期的要低;

这个可能跟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有关。你想投资,但是没那么多钱了,受制于债务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也是受制于项目的影响。

我们在通过基建来拉动来扩内需的时候,有没有好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怎么样?它的辐射效应、对于产业链的拉动作用到底怎么样?

这么多年来,通过投资拉动的这种模式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

但是目前来讲,把去年的特殊性剔除,按照支出法来计算,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大概是在35%左右,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大概是在21%左右。

说明我们在这一块明显是偏高,而我们消费占比又明显偏低,所以我们还是要想方设法来增加居民的收入。如果居民收入不增加的话,扩内需就成为无水之源了,所以还是要有举措。

比如说我们这几年来表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消费领域里,高端消费的增长比较快,但是我们现在的低端消费比重是在明显下降,比如说像香烟,酒都在往上走,没有再往下走,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表象。

所以我们要更多地把扩内需放在中端消费上,因为中端消费可以拉动国产化的消费。

高收入消费、奢侈品消费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海外的奢侈品消费,对于我们国内的制造业升级、中国产品的高端化还不是太有利。

所以,在增加居民收入上面要有所动作。

一个是补贴,比如增加我们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这些方面的补贴,让中低收入阶层有了社会保障之后能消费、敢消费。

另外一方面还是要增加收入。

这一块还是要加大税收改革的力度,没有一种(合适的)税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2020年实现了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今后应该是要走向共同富裕。在这方面,还是要在我们的改革上加大力度。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