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IDG注资,疫情下钛米机器人爆发式成长

疫情下医疗机器人进入黄金时代。

作者 | 阿科

来源 | 格隆汇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格隆汇新股

日前,钛米机器同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科创板挂牌上市。IDG和科沃斯是其股东。

疫情期间,由于零接触需求,钛米机器人大量在医院使用,代替和辅助医护人员的工作。在疫情十分紧张的1月,钛米机器人就已为武汉协和医院工作,目前已在全国超300家三甲医院落地使用。


机器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


机器人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 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加速 。尤其是新冠疫情下,为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染,“机器换人”的需求爆发,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钛米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主营业务为医疗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根据官网信息,目前钛米的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院内感染控制(消毒机器人)、医疗物资配送管理(配药送药机器人)、智慧医疗服务(导诊机器人)。机器人可以替代医护人员完成消毒、导诊、送药等工作,并在人流密集区域,机器人可自动巡逻, 监测人员体温、进出、口罩佩戴等情况。

一般而言,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主要是指应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服务机器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机器人具体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以及医疗服务机器人四大类。钛米机器人目前的主要产品,都属于医疗服务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较为高端,技术仍未成熟,且虽然前期经历快速发展,但由于应用成本高昂,因此市场普及进度相对缓慢;而医疗服务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较为成熟,无论是技术突破、产业链、 产业环境等方面都具备产业化基础。但从竞争壁垒角度看,医疗服务机器人存在较低的技术壁垒。医疗机器人的通用的技术包括环境感知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AI智能测温。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而医疗服务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的技术相对简单,因此产品同质化风险较高,产品价格也相对较低。

图:主要医疗服务机器人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

以钛米机器人应用于防疫的机器人产品为例。其他领域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厂商可以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简单改造提升,产品即可用于疫情中医疗、配送、巡检等领域,并配以测温、识别口罩佩戴情况、健康码识别、自主返回充电等功能,达到钛米机器人协助医院进行疫情防控的效果。这些服务机器人厂商可能成为威胁钛米竞争对手。


机器换人需求大爆发


过去数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发展较迅速。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19》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94.6  亿美元,2014-2019 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  21.9%。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 IFR、中国电子学会的统计数据,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2019 年达到 28 亿美元,2013-2020 年年均增长率预计高达 42.9%。

进入到2020年,疫情爆发成为行业发展的催化剂。新冠疫情下,“机器换人”的需求被激发,服务机器人价值凸显。在医疗、配送、巡检、家用等领域,服务机器人纷纷走上了防疫一线。

根据媒体消息,2020年1月,钛米机器人收到了武汉协和医院的紧急请求,因当时情况不明,不能冒险直接让医护人员进行消毒工作,医院便求助于“机器人”。钛米机器人紧急调用10台消毒机器人。该消毒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待消毒目标,围绕高概率带菌体进行360°无死角消毒;同时根据空间面积计算消毒时间,依据空气浓度曲线决定消毒方式和消毒剂用量。在机器人连续进行了三天消杀工作后,相关医疗场所达到必要的条件,重新投入使用。

此外,机器人订单的爆发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多项有关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疫情防控的政策。医疗服务机器人应用于医院场景,而我国以公立医院为主,因此相关产品受政策的影响非常达。

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相关防疫政策汇总

资料:产业前瞻研究院

在需求拉动及政策催化下,2020年钛米机器人进入快速成长期。目前,钛米的近十款医疗机器人产品已经应用到国内近300家大型三甲医院,包括武汉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等。

但进入2021年,随着疫情逐渐恢复,钛米机器人的增长还能不能维持?尽管医疗服务机器人具有不少优势,但站在医院角度分析,其价格昂贵,医院是否具备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我们不得而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