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辉演讲实录 | 财富第三波:当货币超发遇上股市泡沫

作者:宋光辉【主题】财富第三波:不可错过的全民机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财富波浪。在这三次大的波浪中,市场开放和货币超发,一阳一阴,共同推动了中国的财富浪潮。未来三年,中国股市上证指数将会上涨到一万点,未来十年,上证指数将会上涨到三万点。根据《金刚经》来讲,世事无常,未来不可测。但是,我为什么还要提出如此鲜明的观点呢?这

作者:宋光辉

【主题】财富第三波:不可错过的全民机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财富波浪。在这三次大的波浪中,市场开放和货币超发,一阳一阴,共同推动了中国的财富浪潮。未来三年,中国股市上证指数将会上涨到一万点,未来十年,上证指数将会上涨到三万点。根据《金刚经》来讲,世事无常,未来不可测。但是,我为什么还要提出如此鲜明的观点呢?这其实与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相关,也与我个人的理念有关。

把脉中国经济形势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非常复杂。表层原因是经济升级转型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世际更替的问题,是这一代人能否超越上一代人的成就高峰的问题,是第三波财富浪潮能否替代第二波财富波浪的问题。 俗话说“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根据政治学理论,一个社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会形成各种分利集团。分利集团将会阻碍新生力量的成长与发展。以经济为例,如果中国十年以后,活跃在中国经济界的人士仍然是王石、柳传志、马云、马化腾等这批“老”人,那么,这是王石这一代前辈之大幸呢?还是中国未来经济之大不幸?

日本就是前车之鉴。现在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如松下、本田、丰田、索尼等,有哪一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创办的?几乎没有。这说明,日本的年轻人没有超越其父辈的高峰,而不幸成为“垮掉的一代”,日本经济也一直沉沦至今,被中国超越。

中国到底是什么形势呢?怎么看待中国未来的前景?狄更斯的《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的中国。中国未来的确存在两种可能:好的(状态)与坏的(状态)。

到底是好是坏?取决于中国国民的认知。如果中国人觉得未来将是好的状态,并且以好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行为,那么中国未来就会到达好的状态。反过来也一样。这正是佛学中的“境由心造”。西方经济学也承认这种由于“预期的自我实现”现象下的“多重均衡”的存在。量子力学实验中,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以测波动性之工具去测,光就表现波动性。以测粒子性的工具去测,光就表现粒子性。

我之所以要提“财富第三波”,就是要与当前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相抗衡。

Clipboard Image.png

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财富第三波”的观点,并且帮助广为传播。因为,中国的未来,正好体现为我们对其的认知是负面还是正面。我们认为中国的未来是正面的,那么我们就会大胆的消费、精心的规划人生,积极的创造。以中国人的聪明与勤奋,赶超日、韩、欧等国家和地区不是指日可待吗?如果认为中国的未来是负面的,我们将自己的人民币换成美元,无心于中国的建设,就好比前些年,那些有能力出国移民的精英阶层都移居海外了,这样,中国还有希望吗?现在社会上有些人高谈阔论“中等收入陷阱”,在我看来,简直误国误民,太不应该了。

试想,公司的财务总监在企业发展和融资的关键时刻,一直对外宣称“资金链条断裂”,会不会真的将企业拖入万丈深渊?我在《财富第三波》一书里讲到,股票上涨乃至泡沫,将会带来三波机会:炒股、做金融与创业。这是类比财富第二波里,房价上涨带来的炒房、做房地产和卖地。但是有学者居然大肆宣称,“创业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财富绞肉机”。创业本是少数勇者的游戏,成功概率极低,但是回报巨大。一将功成万骨枯!中国当前就急需勇者出来担当进行创业。难道因为抗日战争可能成为青年人的绞肉机,ZF就不鼓励抗日了吗?年轻人就不去抗日了吗?

如果年轻人认为创业很容易成功,这是一种低智商的表现;如果年轻人因为创业难而不敢去创业,他将会错过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没有血性的表现。

回到今天的主题,如何认识今天的形势?

梳理中国经济史,能够发现历史的脉胳,了解中国当前的坐标,判断中国未来的走向。中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发达国家总结出来的规律,很难适用于中国现实。很多经济学家,老是拿美国的模型来套中国的条件,然后得出结论,很可能就会误导大众。

中国和西方国家 “市场有效性不同”。西方可能是处于“中等市场有效”,而中国则是从“无效”向“弱有效”向“中等有效”迈进。这在股市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且,股票市场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使得投资者更加真假难辩。其实,如果大家知道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授予“坚持市场有效”的法玛和“坚持市场无效”的席勒这样一个事实,就不难理解股票市场的玄机。股票市场,甚至中国整个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永远处于“有效”和“无效”的纠缠中。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谁也无法预先知道。这依赖于你自己去测试、检验,不断试错,才能知道。这可能就是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吧。

不了解、不研究中国经济史,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是不到位的,是欠缺的;不去检测中国经济,不去证悟中国股市,没有亲身投入到市场的经济学家,是不合格的经济学家。正如禅宗典故,只读佛经,妄图成佛,无异于磨砖成镜,终不可成。

财富第三波,为何是三波?

第一波财富机遇是哪一波呢?是普通商品的市场开放与货币化。不研究经济史,大家可能都难以想到,在上世纪曾经有一个时段,农村老太婆辛苦养了一群鸡拿到集市去卖,赚点零花钱花,可能就会被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温州商人生产皮鞋,跨省倒卖皮鞋,可能会判重刑。当然,这些行为在今天,已经天经地义、稀松平常了。

在财富第三波中,普通老百姓面向公众销售自己的债权产品(也就是现在的P2P),中小企业面向大众销售自己的股权产品(也就是众筹),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并且上市(注册制),也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十年之后再回首,许多今天备受争议的事情,我们为之争来吵去,没有意义。鉴古以知今。如果我们借助对历史的研究,在今天就把握形势,去参与历史的创造,而非未来空白惆怅地回顾历史,那该有多好。普通商品的市场开放,对于财富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市场不开放,你想创造财富都不可得,财富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吗?因此,市场的开放,为中国国民创造财富提供了舞台与施展空间。

另外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货币超发。货币超发操作不慎,可能带来通货膨胀而引发民生问题,因此货币超发“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谁用谁知道。货币超发重要,最关键的是顺应了中国国民热爱金钱的民族特性。中国上世纪在农业合作社与集体的时候,虽然也有创造财富的舞台和空间,但是很多人磨洋工。农民在自留地干活,则满腔热情。可是以色列的集体农庄就搞的有声有色。这说明,任何制度与措施,只有顺应国民特性才好。而货币超发,就是顺应了国民特性。

货币超发往哪,哪里的东西就涨,相关领域的人就大发其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说,发财不是完全靠勤奋和智商的。80年代流传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原因正在于此。

我旗帜鲜明的为“货币超发”正名。没有货币超发,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今天的高度成就,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财富积累。

由于中国正值转型阶段,货币超发面向一个原来没有市场开放的领域时,会产生二元化的价格体系。即一个是原有的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价格,一个是市场开放并且受到货币超发助推的市场化泡沫化价格体系。很多人就在其中利用它进行套利,积累财富。像王石倒卖玉米之类,就可以归为此类。我将它称之为制度套利,还有一个更为正能量的称法,叫做政策红利。

判断中国货币超发的方向,成为财富追求的关键。这是理解中国财富的密码之一。制度套利或者称之为政策红利,与劳动创造,一阴一阳,不可偏废。

货币超发确实会带来价格泡沫。上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与资本还未开放,货币超发主要针对普通商品。针对普通商品的货币超发当然带来普通商品的价格泡沫。而普通商品的价格泡沫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最后带来了1994年物价上涨指数超过两位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中期,中央ZF进行宏观调控,最终物价得到控制,经济实现软着陆。自此之后,我国ZF对于普通商品尤其涉及到民生的消费品,价格控制的手段灵活、精到。然而,控制物价泡沫及通胀,所使用的货币收紧,使得经济难以承受。因此,中国急需新的泡沫来承接超发的货币,那就是房地产。

1998年,中国推行住房货币化改革,推动房地产的市场开发。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房产抵押贷款。如果没有大力发展房产抵押贷款,宏观层面的超发货币是没有办法快速高效地流入到房地产领域的。当货币超发的管道调整到房地产的时候,在信用货币时代,注意到,这里强调的信用货币时代,ZF有充足的货币数量的时候,房价的上涨不可避免。如果我们能提早得知王石与朱总理关于房地产发展的对话,大家一定是赶快买房,或者是拿地皮做房地产商了吧。

房地产上涨,一方面带来整个上下游的繁荣,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是一种好的担保品,成为我国落后的金融体系发放信贷的有效手段,房地产还有助于金融体系将超发货币很好地引流到微观实体经济中去。这带来了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和实体经济的繁荣。当前国内很多经济学家因为不懂金融,对于房地产的这一作用没有深入的思考与认知。房地产成为金融体系放贷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担保品,这一事实造成了今天中国超级的房价泡沫以及下一阶段实体经济转型困境。这就是财富的第二波,有关于房地产的这一波财富机遇。房地产同时具备普通商品和资本品的特性。

第三波与第二波大同小异。但是关键的就在这“小异”。正所谓“魔鬼出于细节”。

我将房地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到1998年,这是“房地产商品化”阶段,商品房地产开始向社会大众进行销售了。


1998年到2003年,是“房地产的货币化”阶段,因为房贷的推出,货币超发之水开始导入到房地产领域了。房贷使得原本很多有购买意愿但是没有购买能力的人,获得了购买能力。这直接提升了有效需求。


2003年到2008年,我称之为“房地产的泡沫化”阶段。但是这一阶段的泡沫并不严重,只是将未来的利多一次出尽而已。在我的《财富第三波》一书,也将这一段称为“房地产的货币化”。两者都有道理。

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ZF推出4万亿,同时货币大超发,有一年M2增速近30%。房价迎来超级大涨,形成了今天的超级泡沫。然而,泡沫会破吗?是泡沫就一定会破吗?根据我的《新货币论》理论体系,只要货币超发之水没有从房地产领域转道,房地产价格就一定还会上涨。2014年,我曾经一度预测房地产价格在2016年会下跌,背后其实是基于当时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推论。房价什么时候到顶?从美国的次贷经验来看,当房贷首付比降无可降时,房价可能到顶。当原本没有能力买房的人还没有贷款买房之前,房价还是有可能会涨的,这取决于ZF的货币政策。

第二波财富机遇是否已经完结?第三波财富机遇是否已经到来?这是一件事情的不同方面。索罗斯说过,经济史就是不断以新一轮货币超发代替前一轮货币超发,以一个更大的泡沫去承接前面一个泡沫。资本泡沫不兴,房地产泡沫不敢破。房地产泡沫不灭,资本泡沫难以兴起。因此,房地产泡沫还有残余,足够聪明的人,动作快速灵活的人,还能吃到最后一口汤。但是风险毕竟存在,而且已经不是未来的方向。

“次贷”经验显示,当最后一发子弹打完之时,即最后一波进场买房的人进场之时,房地产价格面临后继无人的状态,这就是房价的顶。中国的房价目前没有到达铁顶。然而,有“次贷”危机前车之鉴,中国ZF是否还会容忍打掉最后一发子弹,孤注一掷?

如何抓住第三波财富机遇?

赶紧拥抱财富第三波吧。财富第三波就是资本的市场开放和资本的货币化。目前,这一趋势已非常明朗了。

先说市场开放,我国这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各路P2P、众筹、各类私募神仙、各地交易所、各类创新金融产品,像魔法一般涌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放松金融监管的事情,这难道不是大势所趋吗?这绝对不是某个领导人的一时意气。当然其中一定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行胜于言”,“干胜过不干”。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试错。当前中国就是动物精神(凯恩斯所说的animal spirit)。当前中国最怕的就是所有人都像明朝的言官那样,自己不干活,还看不惯别人干活。我们大众要能够理解ZF以及领导的决策和担当。

资本的货币化,或者说货币超发导入资本市场,在这一点,我一直觉得央行做的不够好。我们之前对于货币的理解太过肤浅。货币超发之水一直主要通过银行渠道进行,没有办法直接打通到股票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美国的伯南克,量化宽松的主要手段就是购买证券,直接将水打到资本市场。伯南克“有中央银行家之名而行投资银行家之实”,突破了“人相我相”等名相的束缚,深契《金刚经》之智慧。传统的成见束缚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最终,是股灾,使得央行的货币之水被逼与资本市场直接通联。股灾及救市将是历史重要事件,即货币超发领域切换的标志。

我2014年在万得3C会议上讲过一次《金刚经与货币政策》,对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批评,这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希望良苦用心能够得到理解。货币超发与股市打通会带来什么?当然是股市上涨!房地产的上涨是普涨。一个地方的房价上涨,通常带来其他地方的房价上涨。至少是人口红利阶段和城市化提高阶段是如此。而股票的价值根源于其代表的企业股权,不同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很多时候会出现你死我亡的局面。因此,股票的价格将会出现高度分化。非资深股民和没有时间天天关注股市的人,在财富第三波中,最好是炒股指。

根据我《新货币论》的观点,股票可视为一种新型货币,是货币性而言,排在银行货币、债券货币之后。同样受到基础货币M0的影响。华尔街有句名言:在央行降息的时候买股票,使劲买,别问原因,就是“买买买”。美国上世纪80年代后期,格林斯潘接手美联储之后,不断地在资本市场出现股价崩盘时,开放货币闸门,稳住并人为推升股价。后面被市场识穿其策略为“格林斯潘期权”。格林斯潘期间不断放水,形成了美国的大牛市,而大牛市也最终推动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并重新确立对日本、欧洲等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

当货币超发,遇上股市泡沫——货币的资本化

货币超发导入资本,推动股市泡沫,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这是我们理解ZF货币政策的关键。ZF不可能只为泡沫而泡沫。我一直提倡“虚拟改变实体”论。因为我是研究金融的。股市泡沫起来能够助推经济,已有美国上世纪90年代之实证案例。

其背后的逻辑在哪里?是因为股市泡沫能够推动创业创新。创业创新者图的是什么?当然有实业救国的情怀在里边。但是光有情怀成不了事。创业创新者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金钱财富在内的激励,是不会有很大积极性的。而且,创业创新参与市场竞争,需要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美国的典金融学已有完备的理论,那就是托宾的Q值。Q值=企业的股票总市值/企业的重置成本。美国的资本市场,Q值大致在1-2之间。很显然,如果重置成本代表实体,股票总市值代表虚拟,那么Q值可以作为衡量泡沫的一定特征值。

现在ZF要号召年轻人创业创新,去推动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如果Q值低于1,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拿出资金,付出劳动进行创业,最后到股票市场一卖,还卖不到成本价。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愿意创业?而Q值越高,就会有更多人的去创业,以赚取创办企业的重置成本与对应的股票市值的价差。

只有投资创业的企业能够赚钱,很多机构才会去组织有钱人的资金,去支持创业企业。创业者因此也能够获得宝贵的资金。

中国未来的经济要往创新型经济转型,ZF想要看到众多资金涌入创业,大众创新,就需要提高激励,而股票市场的高价就是最好的激励。股票的妙处在于创业者无需取得创办企业的实际成功,股票市场基于预期就能够给予其足够的回报。典型的例子是京东,至今仍未盈利。但是创办人富贵逼人,名利双收,还抱得90后MM归。为什么?大家要理解期权的价格就明白了。期权即使是在价外状态,也是有价格的。因此,也可以理解ZF容忍泡沫,就是为了买得年轻人的可能性(也就是期权)。

但是,预期可能落空,那时股票市场泡沫破灭,就会搞的一地鸡毛。类比信用货币可以推知。当整个社会存在闲置产能的时候,增发信用货币会提高国民收入,而又不致于只是推动价格上涨。因此,将货币超发导入股票市场,能够提升实体经济,而不仅仅只是推动股票价格上涨。而中国恰恰存在大量的闲置产能。这种闲置产能不是指钢铁、水泥、基础设施等产业的落后闲置产能。而是中国存在着上亿个经过高等教育、熟读国学谋略掌握西方知识的大学生。试想下,中国大学生数量就已经超过韩国总人口。只要通过适当的激励,使得创新创业与个人财富积累关联起来,何愁中国创新经济不兴。

未来,中国ZF还是要加大投资。不要只把投资限定为基础设施这种特定类型的投资,这种类型的投资已经是负收益了,长期以往,整个社会将陷入大萧条。而是应该更多的投资于年轻人身上。借助证券投资,将货币以及其所代表的资源,交付到创新创业者手中。请学习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吧。

凯恩斯在中国根本没有过时,只是我们误解了凯恩斯。我最近创作的《新货币论》,就是向大师致敬。我一直坚持,凯恩斯是个金融学家。看看他的书名《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知道了,金融学的词汇占了三分之二。而国内很多经济学家理解凯恩斯不到位,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读金融。

股市两步走:“三年1万点”基本可定,“十年三万点”大致可期

理解了这一逻辑之后,就能明白我的“股市三年1万点,十年三万点”的论断。其中,“三年1万点”基本可定,“十年三万点”大致可期。当然我说的是概数,大家如果执迷于具体的数字,那就执相了。1万点可期,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货币超发历史的分析基础,以及在对ZF的施政逻辑的判断之上的。经过1万点的股市上行之后,中国大量的闲置的聪明的大脑纷纷被调动起来了,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这会带来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提升。但是效率的提升能否匹配股价,是个疑问。因此,三年内,股市可能有波大的调整。而这波调整的触底反弹,构成了股市三万点的序曲。

Clipboard Image.png

“股市三万点”的根据较弱,大部分建立在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中国民族能力的信任之上。然而,信用货币时代,哪种投资不是建立在信心甚至是盲目的信任之上呢。这就是一种信仰吧。正如巴菲特所说的,三百年以来看空美国的人没有一个成功。巴老之所以敢在美国出现重大市场崩溃的时候出手,恐怕更多也是基于对美国的信仰。所以《对冲基金风云录》一书的主角,直称巴菲特就是个“托”。然而,美国人看多美国,做美国的托,何错之有?

我提到的“三万点”或许稍有夸张,但是合情合理。关键是,我本人没有任何一分钱在海外或买了外汇。不像很多企业家,成长发家在中国,享受了中国的机会,并且带有原罪,在当前关键时刻却想走向国际化,带走“带血的筹码”。

外汇是我整个“一万点”和“三万点”的论断的前提。何以外汇如此重要?如果外汇储备连续下降到影响国际支付能力和持有人民币信心的时候,货币可能出现外流。不但股市,整个中国的资金大面积外流,导致失血。因此,中国当前汇率必须当机立断,是涨是跌,都给个明确的了断。关键是要为未来留下长期升值的预期。这样才能含住超发货币之水。否则,不但货币超发被逼中断,还有可能收紧货币,巴西已是榜样。

当前美元加息,回收全球流动性,很多国家都受到了冲击,汇率和货币政策都被逼随着美国的货币紧缩政策而变动调整。然而,中国能够与之抗衡,而且也只有中国能够与之抗衡。大家务必保持信心。从虚拟层面,中国手握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实体层面,中国拥有可以比拟美国的经济活力。未来人民币与美元两强相争并存的持续,会将其他发达国家打回原形。唯一担心的是日本、欧洲、韩国等的恶意贬值,封杀中国高端制造业与创新产业的发展空间。但是我认为,即使硬碰硬,中国也能干掉日本和欧洲。

当前的形势,的确是“境由心造”,大家抱定信心,坚持持有人民币,才能为央行的外汇政策与货币宽松政策留下空间。反之,大家纷纷看空中国,换来美元,挤兑央行,最终大家都惨。我的《新货币论》将美国视为基础货币的提供者,而将其他国家视为派生货币的提供者。美元加息,回收基础货币,中国能够不收紧派生货币的根本在于,中国有足够多的超额准备金,和全体储户的信心。

以上,就是“一万点”和“三万点”的美好前景可能存在风险与对策。下边我们将讨论中国在财富第三波中的机会。

中国,在财富第三波中的机遇

类比房地产的财富第二波,财富第三波中的机会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是炒股。炒股类比第二波中的炒房。千万别怕追高。在信用货币时代,一切都是浮云,唯有货币才是王道。只要货币在宽松,资金流向股市的管道在不断扩大,股价是能够涨到天上去了。在第二波中,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再踏空,悔恨终身。

第二类机会是从事金融行业以及与金融相关的行业。类比第二波,就是从事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相关的建筑、中介等行业。第二波中,至今仍活跃在中国富豪榜的企业家,有几个不是搞房地产出身的?即使马云的阿里巴巴,也可以看作是地产公司。电商是一种虚拟的商业地产,完全可与万达商城等相互代替。下游股票市场的兴起,必然带来依靠股市而存在和发展的投资银行业、基金业及股票网站、金融培训等相关行业的振兴。这些行业,无论股市未来泡沫是破是实,都能赚到钱。股民炒股就像挖金矿,而券商等金融机构就是卖铲子和水的。

Clipboard Image.png

第三类机会就是创业。类比第二波,就是为房地产行业提供原材料的土地运作业。我国的地方ZF从土地运作中收获了60万亿元的真金白银。其中,卖地20多万亿元,以土地为抵押借了30多万亿元。创办企业,并且让金融机构帮助把企业股权变成股票,再在股票市场上以高价卖掉,和土地运作大同小异。在股市上涨形成泡沫以后,各类资本基于逐利,开始出现资金追逐创业者的现象。这使得创业的门槛较之以往要降低,创业成功的机会也会增大,创业为个人获得财富的几率更是大大增加。

从反身性泡沫,解读宝能并购万科

我在书中提到一个小型的反身性泡沫,正好可以解释当前宝能并购万科的案例。这个观点是索罗斯提出的。索罗斯在上世纪60年代时,做过分析师,发现美国的REITs(上市的房地产基金公司)和非REITs房地产公司,存在着较大的融资成本差异。他认为,这其中存在反身性泡沫的可能。即市场预期这种机会,预料到REITs的股价上涨,REITs则通过高股价发行股票获得资金,去收购非REITs类企业,置换这些非REITs类企业的高成本债务成本,这样带来的盈利的增长。而盈利的增长,又反过来验证REITs的高股价的合理性,REITs又发行高价股票获得低成本资金,置换。如此周而复始,形成反身性泡沫,一直到泡沫破灭。

宝能并购万科有着非常扎实的实体面支撑的基础。太阳底下无新事,今天中国发生的事情,在美国都已经发生过了。我之前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也是因此而有机会全面研究美国市场上的各个产品。从美国的REITs史而言,到了某一天,中国真有可能推出REITs,一方面为了托市,另一方面还是为了托市。至于REITs为什么能够托市?如何托市?对于房价又有何影响?大家可以买我翻译的《REITs》一书来研究。因为中国存在着普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所以这种融资成本套利机会大量存在。这有可能在整个股市引发一轮小型的反身性泡沫。而反身性泡沫恰恰又能够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类比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大并购时代,中国未来必然要进入到一个并购的时代,而且并购会受到政策的支持、鼓励,甚至推动。昨天出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对于过剩产能,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大家一定需要悟得其中的制度套利的味道。从股市本身来讲,股市一直不振,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股民拥有的股票权利不完备。在大股东一支独大或是公司被管理层牢牢控制的情况下,股民只有少量的股东权利,也就是被代表权和出售权。正如没有产权证的房子价格比相同质量的有产权证的房子价格低一大截一样,权利不完备的股票当然给不了股民好的收益。并购的存在,使得中小股民的股东权利得到升张,这一因素本身就能提振股价。

现在美元加息,很多富人都投资到海外,真是令人额腕痛惜。一是不识大体,除非你的财富发家史没有原罪,否则有郭姓企业家遭遇在先。其次,在这个各国货币博弈的关键点,的确难显厚道。当初韩国在1998年,外汇崩盘,国际支付能力丧失,很多韩国国民都是把自己的金银首饰,手表等贵重物品卖掉,以支持韩元。因为韩国人知道,无论你多富裕,要在韩国,也只有在韩国,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富豪体验。类比中国更是,在中国,有钱就是大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国外,有钱也就是土财主而已。何苦如此。何况,现在还有很多其他国家还在购买中国的人民币债券呢。套用巴菲特的话,我在书中提到,未来三十年,看空中国的人将因为错失财富机遇而抱有遗憾,做空中国的人将会输得倾家荡产,这正好预见到了此次股灾中做空中国的人的下场。

互动环节

1:对我们普通民众来说,怎么抓住财富第三波?

宋光辉:财富第三波有三类机会:炒股、从事金融行业或者创办金融企业、创业。这三类机会,门槛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但是回报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最普遍的机会就是抓住这一波泡沫,参与炒股票,如果说对金融没有特别研究,去买股指,抓住上证指数上涨的这样一个机会。

2:房产未来走势如何?目前投资房产,升值空间会大吗?

宋光辉:我对房价的判断一定是从货币超发,从货币之水这样一个角度。如果我们现在货币对于房地产领域的超发没有托底,房价还是要上涨的,这跟房价收入比是没有关系的。从美国次贷的角度,中国的房贷首付比例以及REITs,就是对房地产投资的减税等等,这些手段和纸弹没有打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ZF还是有一定的空间来支持房地产上涨的。但是,从财富波浪的转换来讲,房地产上涨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而且也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人民币纳入SDR会有什么利好?后续影响以及市场反应会如何?

宋光辉:这要看你看问题的角度。加入SDR,从实的层面其实是没有什么大的实际作用,像伯南克说过的那样,就像给中国发了一朵小红花。但是,另一方面,我在《财富第三波》也讲到,信心和预期很重要。如果加入SDR能够提振我们对人民币的信心,这对中国有很大的正面的作用。

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两点:第一,人民币能否相对于美元有升值,让持有人民币比持有美元,有更大的好处;第二、中国能否在海外发行大量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只有发行了大量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这是体现你的实力的一种象征。发行了大量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之后,中国才能够有效地把全球的经济捆绑绑架在一起,这样,中国汇率才能真正的做到灵活自由的上下浮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