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瑞投资创始人林存:医药核心资产估值并未离谱,创新仍是最好方向

本文来自:金融界

目前医药核心资产的估值并未过于离谱,经历一至两年消化后将回落至合理估值状态

A股市场时隔五年之后重新站上3600点之际,深圳市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林存发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针对目前医药板块高度分化的行情,他表示,这不仅仅是医药的问题,其他板块的龙头们也在屡创新高。他认为,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加剧了投资者对确定性的追求。另一方面,为对抗疫情全球也在大放水并有持续宽松的预期。流动性泛滥之下对确定性的追求,刺激了A股的核心资产抱团牛。而医药与消费作为确定性较强的板块,被资金青睐本身也具有合理性。

“我们不否认从历史的长度来看医药板块总体处于估值高位。但一方面,目前医药核心资产的估值并未过于离谱,经历一至两年消化后将回落至合理估值状态。另一方面,极度分化的市场下也有一些二三线票估值并不高。”

目前医药中哪些领域有望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林存认为,港股仍然是全球价值洼地,创新仍然是最好的方向。他同时表示,对于医药而言,港股医药过去几年的涨幅并不落后于A股医药,总体估值并不低。“但我们关注港股的原因,一是港股估值相对合理;但更重要的是在港股中有较多特色标的,如大量未盈利创新药、创新器械公司、细胞治疗和AI医疗等前沿概念型公司,及生殖、精神疾病等不太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公司等。这些公司估值困难,部分存在低估。”

以下为全文: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A股市场也在时隔五年之后重新站上3600点,为全年的行情奠定良好基调。

而回顾2020年,新冠疫情是绕不过的话题。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扰动数十年不遇,但在各国大放水下的经济环境下,全球主要市场(包括A股市场)在短期情绪恐慌后均迎来大幅上涨。疫情直接刺激了医疗医药需求,在率先恢复生产秩序后中国也成为全球抗疫兵工厂。疫情使医药板块的牛市持续,而坚定只做医药、重仓医药也成为我们获得超额收益的主要原因。

回顾2020年的投资,我们抓住了一些牛股,也出现了一些不足。

我们倡导长期持股的理念,并忠实执行。自2018年以来,我们看好并开始长期重仓CXO板块,而在2019年CXO也给我们带来不错收益。2020年开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CXO面临较大情绪影响,包括认为经济下滑时全球研发投入减少,以及中美关系恶化导致海外订单减少。但我们仍坚决持有CXO,并始终认为这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在疫情逐步缓解后,我们的逻辑得到验证,而海外疫情的肆意蔓延更是给我们带来意外之喜。中国率先恢复生产秩序,新药产业链加速往国内转移,并带来CXO业绩井喷。这使得继2019年之后成为涨幅最好的主要领域之一(仅次于眼科),2020年CXO继续有出色表现。在CXO之外,我们在生长激素、器械上的坚持也为我们带来了不错收益。在2020年年初,我们还建立了G20指数并推动其发布(可回顾公众号往期文章)。在一年中,指数涨幅超100%,远远跑赢大盘与医药指数,这证明了我们的眼光,以及我们所强调的长期投资的价值。

2020年我们对疫情股反应不足。回过头看,疫情的影响显然将超出一年,其余波甚至将延续数年之久。疫情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医药中一些细分领域的长期逻辑。中国医疗设备与耗材在国际上的份额通过疫情得以大幅提升,而中药也借此机会走向海外。而武汉疫情也反应出中国在基层医疗体系与某些科室上的建设不足,也将促进中国政府在相关领域的加大投入;疫苗是我们重点关注也是长期看好的领域,也因疫情终极解决方案的题材有了一大波行情。但可惜的是,我们太过于纠结在新冠疫苗对相关企业的业绩贡献上,却忽略了疫情对疫苗的改变不仅仅是带来新冠疫苗的问世如此简单。长期而言疫情将推动卫生体系从治疗往预防方向前移,我们未能重视这一长逻辑的改变,也错过了疫苗。同时,我们在年中也尝试将一定仓位挪至低市盈率标的,但效果并不好。

新的一年,市场风格演绎到极致。开年后上证指数站上五年内高点,各板块核心资产多数创出历史新高,但大盘却连续几天跌多涨少,小盘股一片哀嚎。这是一个极端分化的指数牛,极端的市场风格也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挑战。对此,我们也有些新的思考与想法。

我们最关心,也可能是投资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在经历两年多的(从2018年底开始)几乎单边上涨之后,医药板块是否还能买?

这不仅仅是医药的问题,事实上主要成长板块,包括消费、科技均有此问题,部分细分领域如白酒、调味品、新能源、芯片等涨幅更是凶猛。而其他板块的龙头们,包括招商银行、万华化学、三一重工等,也在屡创新高。我们认为,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加剧了投资者对确定性的追求。另一方面,为对抗疫情全球也在大放水并有持续宽松的预期。流动性泛滥之下对确定性的追求,刺激了A股的核心资产抱团牛。而医药与消费作为确定性较强的板块,被资金青睐本身也具有合理性。

我们不否认从历史的长度来看医药板块总体处于估值高位。但一方面,目前医药核心资产的估值并未过于离谱,经历一至两年消化后将回落至合理估值状态。另一方面,极度分化的市场下也有一些二三线票估值并不高。

最近的市场,让我们回想起美股漂亮50时期。从历史当中,我们得到三点启示。第一点,长期来看核心资产仍是最优投资标的,即使经历短期的大幅回撤,但拉长时间来看核心资产仍能通过不断成长的业绩带动股价不断的新高;第二点,优质股的崩盘难因业绩而崩,更多是宏观环境的预期变化,核心资产已在历史中证明了自己有更优秀的治理并成为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在未来几年业绩也应能稳定增长。但我们必须关注流动性与远期预期的变化,并时刻警惕拐点到来;第三点,医药与消费有更大概率长牛,对于医药,强生、辉瑞、默克仍是领先的大药企,即使重组的普强、百时美施贵宝等目前也依然活跃。

因此,在长期看好医药的前提下,我们一方面警惕着抱团瓦解,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具有超额收益的机会。

这引申出第二个问题,目前医药中哪些领域有望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

港股仍然是全球价值洼地。需注意的是,对于医药而言,港股医药过去几年的涨幅并不落后于A股医药,总体估值并不低。但我们关注港股的原因,一是港股估值相对合理;但更重要的是在港股中有较多特色标的,如大量未盈利创新药、创新器械公司、细胞治疗和AI医疗等前沿概念型公司,及生殖、精神疾病等不太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公司等。这些公司估值困难,部分存在低估。随着港股通标的数量逐渐增加及国内投资者的视野扩大,南向资金将逐步增强对这些港股的定价权力。

创新仍然是最好的方向。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新药/新器械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2020年底医保谈判结果温和,创新产业链1-2年内最大的风险已被解除。随着各公司的创新产品逐步落地,新药公司的估值也将被重塑。此外在新药/新器械之外,我们也注意到在偏消费性领域的一些创新。在医美,动保等朝阳市场,头部公司也已现出雏形。

2021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保持谨慎并降低收益预期。我们也将持续尽责的处理客户的资金。医药在过去两年是牛市,我们相信医药的牛市未过去,结构性的机会仍层出不穷。

我们相信:医如既往,药牛十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