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我们还差几步?

​新年伊始,各行各业都少不了回顾与展望。农业,这个让人类不再饱受饥荒之苦的产业,在去年经历了洪灾、旱灾等极端天气,又遭遇蝗虫频发,新冠疫情黑天鹅的出现,更是给全球各地的农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动荡。这其中,得益于疫情的迅速控制,中国农业受影响最

​新年伊始,各行各业都少不了回顾与展望。

农业,这个让人类不再饱受饥荒之苦的产业,在去年经历了洪灾、旱灾等极端天气,又遭遇蝗虫频发,新冠疫情黑天鹅的出现,更是给全球各地的农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动荡。

这其中,得益于疫情的迅速控制,中国农业受影响最小。剖析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言,现代化、双循环开启,是让中国农业具备强抗压、抗风险能力的关键。

近期举行的中央农村会议关键词之一就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农业要充分利用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早在2013年,总书记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视察,就作出了“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重要指示,随后,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七年过去了,中国农业经历的“科技变革”值得探究。

种子之殇

2000年,美国一家叫孟山都的农业公司来访。临别之际,中方出于友好,就送给对方一粒野生大豆种子作为礼物。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颗种子,让中国大豆从此被卡住了脖子,使得中国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结构性缺口。

被带回的这颗种子,孟山都公司通过高技术手段,对它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终检测出高产和抗病基因。

紧接着,孟山都通过转基因技术复制出这种大豆,并在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抢注了64项专利,这意味着,即便作为大豆的原产地,中国今后用转基因大豆都要向美国付专利费。

美国“拿了我们的大豆,却抢注自己专利”的流氓做法,结果就是,我国大豆产量不断下降。

2019年国内曾做过一次调查,我国当时一共栽种大豆1.27亿亩,平均产量仅有124公斤/亩,共出产大豆0.17亿吨,美国当时大豆播种面积为5.41亿亩,平均产量可以达到237公斤/亩,共出产大豆1.31亿吨,这差距不可谓不大。

无奈之下,自2004年以后,中国大豆只能靠进口。要知道在1995年之前,中国手握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豆种,且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image.png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介绍,今年前11个月,我国累计进口9280万吨大豆,同比大增17.5%。照此趋势,中国2020年大豆进口量很可能突破1亿吨。

更灾难的是,大豆种子只是冰山一角,养殖业也不容乐观,种猪、种鸡等都依靠进口。

被种子卡住脖子的我们,面对进口种子的一再涨价,无力还击。而由于国内对于大豆的需求,导致美国大豆价格不断涨价,据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整个2020年美国大豆价格上涨了37.03%。

中国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多年来,政府和行业一直在努力。早在2000年,国家就出台了《种子法》。农业发展农村部也在积极进行推进、实施中国现代种业提升企业工程。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农作物的种子必须要有中国的“芯片”。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要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保持水稻、小麦等品种的竞争优势,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我们明白,只有从源头——种子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不然议价权就永远掌握在卖方手里。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农业经历20年的探索和发展,具备了实现种子技术攻关的能力。

奔跑的农业现代化

吃一堑长一智,吃过种子亏的中国,意识到要想“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装自己的粮食”,现代化是必走之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一直被称为世界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除了历史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农业的落后程度有关。

提及中国农业,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中国农民都是张艺谋导演电影中,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塑造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人拉牛耕的形象。

而提到美国,都是大农场模式,机械化操作,几千亩土地一两个人管理,方便快捷且产量也很高。甚至仅是中国重庆一半大小的荷兰,靠农业高科技,如无人驾驶拖拉机、四轴无人机、节能温室等,成为世界第二的食品出口国。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会上,中央强调要促进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机械化搞上去。数据显示,到2018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0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农业也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跑,无人机、无人驾驶、AI等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已经很常见。

2019年5月,我国中科院研发的超级拖拉机1号,已经在万亩基地实现了无人驾驶的测试,利用卫星导航的智能网联技术,只需要三四个人员,就可以指挥20台智能拖拉机,完成所有耕地、播种、浇水、打药等作业。

前段时间,北大荒秋收的航拍图火了,数十辆排列有序、作业速度一致的农机,很快就把上百亩的作物收割完毕。新疆石河子的农场内,联合收割机在北斗系统的辅助下作业,可以做到对另一侧未成熟的麦子秋毫不犯。

在近两年非常火热的AI养猪案例中,养猪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生猪的生长情况和疾病预防、种猪繁殖等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和预防。

在近期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国第一个双低油菜品种、中国第一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品种、全球第一支试管藕等的出现,让人见识到了中国农业也可以这么厉害。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是5778亿,到2025年,这一数字能达1.26万亿。

中国农业数字化“硬核”发展背后,是我国4G网络的碾压式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600多万座4G基站,其中中国有460万座,占比近七成,大幅领先于印度的约70万座和美国的35万座基站。

4G基站的铺设,为村村通网络打下了基础,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4G用户规模为12.64亿户,加上2G/3G的覆盖,几乎全中国人都拥有相对良好的通讯网络。

可以这么说,如今中国农村的手机信号比多数欧美国家的首都都强。

以移动互联网为例子,众所周知,在我国,手机支付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很多外国人也很痴迷。甚至有些外国人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后,回国后还抱怨挺不习惯。例如在美国,一旦离开城市到了郊外,信号可能就会变得很糟。

更重要的是,中国4G基站的大力建设为5G商用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中国到今年年底将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到明年将建成100万个5G基站。

反观美国,根据美国国防部今年8月的一项研究,虽然正式发放5G牌照较晚,但中国已经不声不响地部署了大约35万个5G操作性基站,几乎是美国的10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农业成为新型农村建设下重要工程的大政指导下,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中国农业越来越现代化,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村创业。年前的轻喜剧电影,由刘昊然、彭昱畅等主演的《一点就到家》就是典型的青年人回乡,利用家乡特色,依靠互联网创业成功的典型。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1010万、比上年增加160多万,首次超过1000万,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

当然,我们谈数字农业时,肯定不能纸上谈兵,只提出一个概念,数字农业不仅仅需要网络基础,它的实现还需要很多的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只有软硬件实力兼备了,才能形成真正的数字科技能力。

科技力量集结号

为什么说数字农业需要很多的软硬实力?客观来说,农业生产的流程并不简单。

一般来说,农业生产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产前环节包括农业化机械、化肥、农药、种子、牲畜良种等农用物资的生产供应;产中环节体现对农产品状况的了解,保护其正常生长的措施;产后环节涵盖农产品收购、贮藏、加工、包装、销售等变现方式。

换句话说,要想把传统农业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且并不是一项投入多、短期就能盈利的事情,需要多方力量的集结。

因此,我们看到在数字农业的前中后各个端口,都集结了多方力量。

产前产中,有丰疆智能、极飞科技、云洋数据等这样新型的垂直服务提供商。丰疆智能、极飞科技侧重从农业机械的角度出发,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率、增收降本。

比如丰疆农业机器人可实现全程无人驾驶,自动规划路径以及自动避障功能。封疆智能插秧机仅需一名摆秧苗人员,日作业可达70亩地;而传统插秧机需一名插秧司机及一名摆秧苗人员,日作业仅有50亩地,智能农机带来的经营利润是传统农机的2倍。

极飞科技发力农业无人化,推出多款农业无人车、农机自动驾驶及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以其中的无人机喷洒为例,根据新疆巴州农技推广中心在尉犁县、和硕县和库尔勒地区的极飞无人机飞防实验报告:相比传统植保方法,无人机植保节约农药30%;节约用水90%,作业量提高20-30倍,每亩节约成本100元左右。。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极飞科技累计服务超过872万农户、6亿亩次农田。

而云洋科技则通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具体来说,它可以通过种植环境、土壤环境、光照、长势、病虫害等数据的分析,实现温度调控、智能补光、智能浇水补肥和喷药,完成对种植过程的自动化赋能。

如同其他产业一样,任何科技的创新都离不开资本投入,况且数字农业依赖大量的传感器、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也很高。

正因为此,互联网巨头正在成为数字农业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阿里、腾讯、百度、网易、京东纷纷布局农业。

前面提到的极飞科技、丰疆智能背后就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前者于去年11月完成12亿元人民币融资,由百度资本和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领投,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和广州新兴基金跟投。而后者于去年12月完成由腾讯等投资方的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其实,这些互联网公司早就亲自下场做农业了。2009年,网易试水养猪,2018年京东自建农场,同年,腾讯宣布用人工智能养鹅,随后阿里推出AI养猪养牛、AI种瓜。

这两年,他们还打起了与传统企业“联姻”的主意。18年,京东与农业龙头公司北大荒牵手,为东北农业注入技术创新动力。19年,腾讯云与广东粤旺农业集团、深圳壹家仓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产融基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同打造“智慧农业平台”。

去年3月份,腾讯还与新希望共同出资成立新腾数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服务中国农业产业互联网、数字政府和智慧城乡发展。

在农业领域,腾讯还率先与海外多个致力于解决人类能源、交通、人口、食品安全等重大问题的前沿公司展开合作或对其投资。

例如在2018年,腾讯投资了一家名为Phytech的以色列农业科技公司,开发出一种针对农作物的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农作物周边安装传感器,记录农作物生长数据和气候、土壤等环境数据,并在云端进行汇总分析,从而为种植户提供可操作建议。

在前段时间举办的国内首届草莓AI种植比赛中,AI技术种草莓,增产增量的消息,让人对智慧农业多了更多期待。

实际上,在AI技术种草莓之前,腾讯就用AI技术种出了黄瓜。腾讯 AI Lab 曾在2018年参加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主办的国际人工智能温室种植大赛。在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温湿度和供水情况等遥感数据的支持下, AI在一个50平米的温室里种出了3000公斤以上的黄瓜,产出是同类农业专家的五倍以上。

而在产后环节,包括拼多多、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微信等社交生态等,都各自助力数字农业的全产业链形成闭环。有数据显示,拼多多已经直连1200位农户与7亿消费者。仅2019年,平台农产品交易额就达到1364亿元。

此外,不少传统农业公司,也开始布局数字农业。富邦股份现有农业板块已全面覆盖作物估产系统、土壤大数据、智能设备、传感器、农业物联网、特种肥料;“节水灌溉第一股”大禹节水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布局智慧水务、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等相关技术业务,现在已经能够向客户和市场交付更高水平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

在农业科技力量下,中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比2019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这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13390亿斤这一成绩突破了2019年13277亿斤的纪录,成为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新高。

同时,在与文旅、电商、康养等产业的融合中,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初步统计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1.5万亿元。

13390亿斤是个什么概念?据俄罗斯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俄罗斯的粮食作物总产量将超过2620亿斤。

这样一算,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是俄罗斯的5倍多。而俄罗斯粮食总产量居全球第四位。

受创的美国农业

我国农业产业加速发展之际,在大洋彼岸另一端的美国,这个排名全球第二、经常被我们羡慕的农业机械化大国,却不时传来坏消息。

美国今年过得有些“凄惨”。

因为疫情导致的经济大萧条,使得美国农业受到重创,粮食供应链出现严重断裂。《华尔街日报》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美国已经有12.1%的成年人吃不饱,接近20%的家庭买不起足够的食物给孩子。

美国最大的饥饿救济组织Feeding America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失控的疫情之下,近六分之一也就是约5500万美国人将饿肚子。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正在遭遇饥饿危机?这听上去似乎有些魔幻,但这就是事实。

实际上,自去年10月份开始,由于农产品滞销,美国农民不得不把牛奶,倒在地里、把蔬菜毁掉,多个农场出现了“破产潮”。

根据美国政府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580名农民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2020上半年美国农产品贸易赤字达到了近30亿美元。

为什么号称农业强国的美国,反倒出现了粮食危机?其实,抽丝剥茧地剥开美国农业,你会发现美国农业是有弊端的。

比如说,一直被外人羡慕的机械化,的确是生产效率高,人员成本低,但播种机、撒药机等机械是要花更大成本的,然而疫情来了,这些机器只管种,不管卖。且美国农业的产业链是很传统的模式,生产、运输、销售都是不同环节,运输和销售有了问题,生产端毫无办法。

结果就是,数不尽的粮食、蔬菜只能烂在地里,牧场的牛奶只有倒掉。

而如今美国疫情已面临失控,农业问题也只会愈加严峻。

这么看来,同样是在疫情之下,中国农业不仅实现了总产量增长,还让农产实现了收入增长。讽刺的是,90年代曾有西方经济学家“预言”中国2030年会出现巨大粮食危机。只是,没想到,中国一切安好,美国倒先遇到了问题。

不过,并非说中国农业完全没有问题。

一方面,中国餐饮浪费问题严重,每年因浪费带来的食物损失仅粮食一项就高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7300万人全年的口粮。

今年,联合国预警指出,世界或面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新增约8300万饥饿人数。

为了反对粮食浪费,我国专门立法。近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另一方面,老龄化、城镇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数据显示,农村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超过1亿人,占比超过18%,远高于全国平均12.6%的水平。按2019年统计数据,城镇常住人口为8.48亿人,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相比2010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以上。

换句话说,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我国农业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禀赋的变化。想要突破人少挑战,唯有走以替代劳动力要素为目标的机械化和智能化道路,才有可能突破当前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中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仅占农业增加值的7.3%,远低于工业18.3%、服务业35.9%的水平。

这也意味着中国农业数字化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客观来说,中国农业走到现在这一步,离不开政策、资本、企业等多方力量的集结,现在这些力量正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候,中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距离应该不太远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