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房贷新政如何影响房价走势?

房地产的本质是金融,房地产过去发展的最大推手是杠杆。

作者:马光远

来源:光远看经济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对房地产贷款余额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为五档进行分类管理,设置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

具体为: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的上限分别为40%/32.5%,中型银行为27.5%/20%,小型银行为22.5%/17.5%,县域农信合作社为17.5%/12.5%,村镇银行12.5%/7.5%。

对于这个“通知”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业界的看法似乎没有那么严重。比如有观点认为,通知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比重进行设限,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有限,因为相对于去年8月份出台的“三条红线”政策,目前超过房贷新政的上限的银行并不是很多,并且还留有2到4年的过渡期。

但是,很显然,这种解读严重低估了这次房贷新政设置上限的政策风向标的意义,那就是通过金融政策的调整,继续强行压制房地产的金融杠杆,这对整个行业而言,是具有风向标的意义,而绝不是影响有限。

首先,解决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问题,已经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建议。

主管副总理韩正在去年12月住房建设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这意味着,通过各种金融手段降低房地产领域的杠杆,减少房地产对金融资源的过度占有,这是大方向,大趋势,势必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和未来房价的走势产业根本性的影响,其长期影响不容小觑。

其次,金融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多次公开表示,房地产是“最大灰犀牛”。

郭树清强调,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他在去年11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解读文章《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一文中提出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文章写道:上世纪以来,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100多次与房地产有关。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超过当年GDP的32%。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房地产融资占金融资源的比重总体上将明显下降,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融资逻辑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目前撞线的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并不少

第三,去年8月出台的对房地产融资实施的“三条红线”的政策即: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已经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撞线的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并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是直接撞了红线,很多房地产企业如何使得自己的三项指标合规,难度很大。

第四、不断收紧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势必引发房地产行业的严重分化

很多中小房企在融资方面可谓举步维艰,房地产行业将真正进入大洗牌、大分化、集体倒闭的惨烈洗牌阶段。随着金融资源的稀缺,中小房企获得金融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将难以为继。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一些过去玩高杠杆的头部企业倒下,但更多的是大量的中小房企。

房地产的本质是金融,房地产过去发展的最大推手是杠杆,包括备受诟病的住房预售制度,本质上也是在增加房地产行业的杠杆。

从历史上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看,金融政策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一般都是致命的。金融大环境的收紧,势必改变房价的走势,颠覆房价的逻辑。过去我们老说房地产变天了,但房地产行业的人总是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玩过去的老套路。但是,过去两年,房地产领域的头部企业屡屡传出“病危”的信息意味着,房地产的日子已经很不好过。

金融政策的改变,杠杆的人为收紧,再加上供求关系已经不同于以往,还有,大城市的房价已经处于阶段性的高位,这一切都意味着,房地产整个行业处在一个洪水不断上涨的危险的堤坝之上,稍有不慎,整个行业的杠杆脆裂。想想中国老百姓80%的财富都在房子身上,那将不是灰犀牛的问题,而是会引发一场真正的金融海啸和最惨烈的财富屠杀。

当然,我们希望的是,在处理房地产的问题上体现出智慧,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吸取过去去杠杆过于简单粗暴的教训,其实,伟大的时间是可以解决杠杆问题的。

在房地产的金融逻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房地产作为中国最好投资品的时代,现在正式降下来帷幕。到了可以和房地产投资说再见的时候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