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同步反垄断来势汹汹,Facebook会解体吗?

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作者:木今雨

来源:凤凰财知道

一句中国的古诗词最能诉说美国科技巨头google此时的心情:

“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二十年前,正执气盛的微软被美国政府以反垄断为由起诉,一拆为二,而以此为契机出现的新生态又催生出Google、Facebook等科技巨头。

如今,市场监管总局对科技巨头垄断重拳出击,还表示将参考“经验丰富”的美国反垄断法案。

另一边,美国Facebook等四家科技巨头也在面临反垄断挑战,全球似乎同步进入了反垄断高潮。

手握微软接力棒的Facebook,是否也将面临解散危机?


01 

Facebook为何被指控?


北美当地时间12月9日,Facebook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数十州司法部长分别起诉,指控其“滥用数字市场的主导地位,通过商业垄断行为压制竞争”。

Facebook财报中的一组数据尽显其“主导地位”显示:目前应用组合的用户总数已超过30亿。而这种主导地位引起了包括美国立法者在内的法律专家质疑,即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是否开始通过吞并竞争对手来消除竞争威胁。

FTC表示,Facebook剥夺了消费者从竞争中获益的权利。而美国政府的目标是“恢复竞争,让创新和自由竞争蓬勃发展。”

为此,FTC盯上了Facebook旗下的两个关键产品,希望将这两个公司剥离出Facebook社交媒体帝国——于2012年以10亿美元收购的Instagram和2014年以190美元收购的WhatsApp。

实际上,对Facebook的诉讼已经酝酿了一年多。

去年9月,纽约州宣布开始调查Facebook反垄断行为,一个月后,美国47州共同签署调查。最初,监管担心问题是“Facebook可能会将消费者数据置于风险之中,降低了消费者选择的质量,并提高了广告价格。”

不仅仅是Facebook,2020年美国政府加大了对大型科技公司及其权力的审查力度。

去年10月,美国司法部和11个州对Google提起诉讼,指控Google了维持其在“搜索”领域的强大地位而压制竞争。彼时谷歌称这起诉讼存在“严重缺陷”,消费者使用谷歌平台是因为他们选择这么做,而不是被迫这么做。

Facebook和Google并不是美国唯一担心的科技公司。美国官员越来越多地对整个科技行业展开调查,以寻找潜在的反竞争行为,尤其关注四大科技公司。审查范围从苹果公司对iOS应用生态系统的控制,到亚马逊公司对其电子商务平台上独立卖家的对待。今年7月,扎克伯格和谷歌(GOOGL)、苹果(Apple)和亚马逊(Amazon)的首席执行官还曾一起出现,接受国会质询。


02

Facebook更新回应:

打击我们可能让中国科技乘虚而入


对于美国政府的指控,Facebook斩钉截铁的给予反驳,并且批评了(FTC)对自己的审查,理由是被调查的两起收购案在多年前就已经做出澄清。

Facebook负责人表示,"政府想要重复调查,这是对美国企业发出的令人心寒的警告,交易永远没有终点" 。另一边,FTC放出回应,监管机构完全有权利根据新的证据改变收购计划。

与竞争对手Google一样,Facebook做出辩解:人们选择我的服务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选择,而是因为他们想要这样做。”

而随着政府审查力度的加大,Facebook似乎认为之前的表述过于高傲,斟酌过后改变了说法,还特别打出了“中国威胁”的谈判手牌:

“Facebook欢迎监管,但打击力度过大可能会让中国等其他国家在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获得竞争优势。”


03 

Facebook会解体吗?


据美国CNN报道,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希望让Facebook解体。美国官员和各州做出呼吁,将Facebook社交媒体帝国中最大的两款APP分拆为独立公司。

然而,据美媒分析,公司解体未必成定局。

参考美国的反垄断案件历史,结案往往需要数年时间。1998年对微软(Microsoft)的诉讼案,耗时两年做出拆分裁决。而“分裂”实际上从未发生——微软和司法部在2001年11月达成和解,对公司如何销售和授权其产品进行了几项限制。

同时,扎克伯格非常清楚这场裁定过程将非常漫长,还公开向员工做出保证,将“积极捍卫公司”的同时,还表示短期内“不会对个人团队或角色产生任何影响”。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反垄断专家哈尔·辛格(Hal Singer)表示,如果Facebook最终被认定违法,可以辩称服务整合得太紧密,无法解除,从而阻止分拆。

此外,美国已经有部分呼声要求对反垄断裁定采取新方法,并已经形成“反托拉斯提倡组织”。

他们认为,美国反垄断法的核心是禁止对竞争造成明显损害,而不仅仅是对消费者造成损害。

如在具体的《谢尔曼法案》、《克莱顿法案》中都没有提到价格或消费者福利问题。

美国新一波律师和倡议者正在重新思考传统的“反垄断智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