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视角下的股市房市与中年危机

“睡后收入”

作者:南苑大王 

来源: 鉴茶院

冰冰的弟弟范丞丞在微博上发个付费照片,想看照片要先付钱,一觉醒来赚了480万,丞丞从人到照片都是自己的,赚钱是睡后收入,这是内循环。

今天工地的砖格外烫手,大家按时起床去单位干活,赚一点微薄的辛苦钱,从砖头到搅拌机都是别人的,自己只落下一个劳保手套,这是外循环。

外循环别人说了算,内循环自己说了算。


1


21世纪之前,全球的经济体只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范丞丞这样的,叫做发达国家,一类是连个手套也买不起的,叫做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也不是白来的,英日美法德意奥,所谓的八国联军,人家能躺着赚钱,是因为底子厚,在亚非拉疯狂掠夺了300年,又一直引领着科技革命,有市场,有技术,有企业,有资本,先发优势显著。

苦哈哈的后发国家咋整呢?市场、资本、企业、技术什么都没有,怎么办?

替别人打工呗。范丞丞财大气粗,今天想修花园,明天想翻别墅,大家帮他拉沙子搬砖头,接点活来干啊,赚一点小钱,买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工地上自学成才,再慢慢去混片场。

小国和弱国接的这点低端的活儿就是“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老外把原料运进来,你帮人家加工制造,倒贴环境污染和优惠税费,再出口到海外。

这样省下了老外的大量时间、辛苦和成本,保证发达国家的“睡后收入”,工人没事就可以去泰国度假,到瑞士滑雪

说的不好听叫做卖把子卖力气的,说的好听点,叫产业转移。

技术是老外给的,工地是老外搭的,生产的东西都是为了出口给别人用的,这个叫“出口导向型经济”又叫外向型经济。但就是这点卖力气的活,不聪明机灵没点上进心,你还接不上呢。

东亚人最喜欢学习,也想赚钱,70年代起,亚洲四小龙”起飞,干了20年后,四小龙也想学范丞丞躺着挣钱,于是轮到中国来搬砖了。

中国90年代末大搞外向型经济也是迫不得已,别看自己有工业体系,但技术、资本、人才、模式都跟不上趟,必须要通过给洋人打工见见世面,补上这一课,别看自己国内人口很多,但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从上到下都没钱,人口≠市场

靠着外循环,中国一路补课补成了世界工厂,但外循环也不存在谁占谁的便宜,更不是川普吹嘘支持了中国40万亿,你那是货款啊兄弟,正是中国牺牲环境和劳工权益去疯狂生产,才帮助胡乱印钞的美国和欧洲压下去了通货膨胀,超市里满是1个刀的生活用品。

外循环虽然是小国和弱国追赶时代的必有之路,但也有三大问题:

一是自己国内生产的东西,尤其是好东西,基本不是给国内人民用的,大家去国外旅游,买的很多好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的,质量比国内版明显好很多。

二是产业链畸形,别人需要你造的产业你才能发展,别人不给订单的领域,你必然偏科严重,像新加坡,除了金融航运,拿不出什么工业,又如台湾,代工强大,但钢铁军工是个渣,高端技术始终要被人卡脖子。

三是抗风险能力不高,就像韩国,是"世界经济的金丝雀",一有风吹草动,韩国就得大跌,搞个萨德,零售和旅游玩完。

对中国来说,光搞代工生产利润微薄的初级产品、高端技术在别人手中、经济动辄受到国际局势影响,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破解方式是什么呢?当然是内循环。但你得有两大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不然你东西卖给谁,二是要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衣食住行你都能包揽。

韩国也不想当金丝雀,硬是铆足了劲干了个工业体系,从钢铁到芯片都能搞,但韩国才1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就5000万,跟浙江省差不多,狭小的国内市场根本消化不了产能,而印度当年不惜把农民赶进城去形成需求,但工业底子太薄,国内市场没形成,贫民窟倒造了一大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内循环其实是一个很奢侈的玩意,比外循环要高端多了。外循环只要你愿意卖力代工,牺牲劳工和环境就行,但搞内循环,市场、工业、体量,缺一不可。

欧洲的很多小国,巴掌大的地方,打造几个核心企业参与外循环就够过日子了,像荷兰的壳牌,瑞典的爱立信,大家假装不知道内循环这一茬。

全世界能玩得起内循环的只有两个半:一个美国,一个中国,半个是欧盟。

过去中国不是不想搞内循环,工厂是有的,但老百姓没钱,形成不了市场,经过改革开放40年,边打工边学习边赚钱,需求有了,市场有了,技术多少也积累了,有条件重视内循环了。

内循环,通俗的说是中国人找本土企业购买中国商品,尤其是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把利润留在国内,促进中国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经济学认为,有了市场和需求,企业的创新和动力就会起来,技术的突破不是难事,一些经济学家也曾认为,过去中国没有大力搞芯片,是因为市场没需求,都忙着温饱小康,格力、海尔这种小家电企业和恒大这种地产商如日中天。

市场是洋人给的,叫外循环,市场是国人给的,叫内循环。

所以我们要深刻内循环的本质,一是,在整体经济上不被卡脖子,促进外循环的议价权和利润率,不要光盯着“内字”,觉得我们要闭门造车,内循环好了,面对海外打压才有招架之力,之前已经给大家讲过从东南亚到拉美,老美一茬茬割韭菜的玩法了。

二是,促进国内的公平正义,这些年搞外循环,最受益的是沿海与东部地区,GDP10强中,长三角一家独占4个,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没咋赚到钱,老百姓富足程度和满意度不如东部,西安成都的受惠程度远不如苏州杭州等,要知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啊,我们在初中课本就学过的。

三是,推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过去,东部的财政盈余大量拿去中西部,但现代的高新技术动辄要砸下去的百亿千亿都不见个响,中西部得内循环起来,增加自己的造血功能,让东部把财政盈余拿去砸医药,砸芯片,砸人才,搞尖端科技,不然,有点人才都跑过去了。

时至今日,双循环已经是迫在眉睫甚至晚了点。


2


“内循环”的说法刚提时,赞同的人很多,但也有不少自媒体骂声一片,理由是,国人没有钱,需求不足。有困难我们就不去办了吗?别说大国博弈,就连企业竞争,也没有完全成熟的环境啊。

当老外都羡慕你的订单,川普的白宫资本简直要帮着明抢Tiktok了,我们即使把枪缴了,就能回到他给订单你卖力20年前吗?被外循环绑架的韩国,国民的骄傲大宇汽车是怎么死翘翘的?超级财团三星集团又是怎么被外国资本控制呢?

但问题是,从企业到老百姓,很多人没钱啊,怎么办?一是收入调节,大规模的扶贫,一个年赚100万的,不如10个一年赚 10万的,补充消费能力;二是进口替代,软件,装备等,以前依赖老外的,现在采购中国的,把大订单给中国企业,各种政务云、数据库、高端设备用国产,补市场需求。三是降费减税不解释。

又有人说,我既不是贫困人群,也不管政府采购,但我没钱消费啊?上面给的机会在股市。针对很多有消费意愿,也有持续营收能力,但闲钱又不够的中产,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让一部分头脑清醒的人赚到钱,再拿去消费买东西,夯实中国的国内市场。

美国那种人均发个1200美元,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撒胡椒面,是低效的扶贫救济,而中国通过股市“派钱”的方式,明显要高明的多。

中国的股市,一方面是做收入调节,提高人们消费能力,一方面是补企业元气,上市公司的股票涨了,市值高了,自然有钱去搞研发、做并购、抢人才了,不光自己受益,有技术含量的中小供应商也能跟着喝口汤。

因此,这次股市,上头希望的必然是科技牛,有点技术含量的科技股会涨的吓人,比如宁德时代、北斗星通,也必然是慢牛,好好工作才是王道,要反复的洗牌留下意志坚定的。

有人说这样不公平啊,看空股市甚至不买的咋办?就如同大王的文章从来也没想让所有人看到一样,收入调节从来就不是全民普惠。而大王也不建议大家去炒股而是建议买具体基金,上面派给你的钱,你稳稳拿住就行了,共同富裕也是先富帮后富嘛。

相比之下,股市已经相对非常公平和有技术含量了,且能弥补当年外向型经济的一个不足,外循环只涨了沿海,广大中西部地区老百姓和企业都不富。而股市,大家是公平的,中西部人民不沿海也能炒股,军工、有色这些企业,基本都在中西部,这一轮的股市,必然要大涨特涨。

以上就是内循环的总体逻辑,扶贫、股市补足消费能力,扩大国内市场;用新基建、进口替代、降费减税、股票上涨,奶一口上市公司,升级国内产业链。


3


在这个背景下,房住不炒的基调当然不会放松。原因很简单,股市上赚了钱,你要去消费,去花,不准去买房。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存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东部发达地区的核心城市,年初是有机会的,因为抢人大战多少要开个口子,而疫情交织也影响了房价,大王也建议知识星球的好几位星友在年初低价期上车,股市发动以后,人也抢的差不多了,房市就得先“退居二线”,深圳出台了最严限购令。

股市赚了钱,要么你去消费,要么你去办企业,或者投资股权,绝不鼓励你去买房。

对于外循环经济的最大得益者,东部的沿江沿海城市,暴涨期一轮后会是温和上涨期,限购政策越来越严格,入门门槛大幅度提高,整体会横盘不动,而大王的文章也讲过,东部地区中小银行的抵押资产70%左右都是住宅,所以房价也不准跌

而中西部地区,大王和很多媒体的观点并不一样,房价不会因为内循环而迎来一轮普涨,非省会城市有价无市场、乃至长期冰封阴跌的情况就不展开了,即使是省会城市,也只是改善型住宅有机会,大量的刚需性住宅,政府会大量提供,正因为他们产业基础薄弱,更加不准房市去吸走增量资本,之前去库存那一拨,他们已经透支的太多了

中期来看,房地产蓄水池的功能并没有变,机会仍在在东部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集中在高端住宅和小豪宅,每一轮循环都会造就大量的富豪,他们消费花不完,必然要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坐着高铁用脚投票。

比如说南京,100人当中就有27个大学生,万人大学生比例全国第一,年初暴涨理所当然。

区域和股市都是二八分化,赚钱越来越考验技术含量和躺赚能力了。

这就是双循环,靠新基建、慢牛市、减税费来增加内循环的底气,增加外循环的话语权,锁住房市让资金流入实业推动产业链升级,钱还多的,拿高端豪宅消耗你。

总之,利润要留在国内,消费要留在国内,过去给老外供给的好东西要给中国人消费,而未来的外向型经济,就不仅仅是外贸服装厂了,而是大批抖音、阿里、华为这样的企业。

大王都能看明白,全球排名第一的沃顿商学院出身的川普更加能看明白了,净网计划恨不得把中国外循环的排头兵,从华为到BATJ抖音之类的全部打掉,能拖一天就一天。

中国这样一个当年给范丞丞别墅搬砖的小子,挣了点小钱,每天上夜校自学成才,在片场跑了20年龙套和群众演员,如今竟然一不留神一身演技,在大片里经常出演男二号,范丞丞当然不能忍啊。

你说不会抢男一号的,天天睡着收钱的范丞丞武功废差不多了,早都不自信了,当然不敢信你啊,丞丞的别墅都有点旧了,而且,你愿意回去继续搬砖吗?

烫手的砖中国搬了20年,是凭本事喝上对面商店冰可乐的啊。


4


2000年代,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是幸福的。当年,我们是有标杆乃至模板的,做零售的学沃尔玛,做汽车的学通用,做百货的学梅西,做手机的学诺基亚,做PC的学IBM,上班赚钱的,你学唐骏学杰克韦尔奇就行了。

我们目标可视,未来明确,路径都是探好的,人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中年危机这个词甚至上不了百度指数。

而今天,诺基亚消失了,IBM的PC业务早卖了,明星CEO早已风光不再,当年我们认为星光熠熠的老师们从天空跌落凡间,甚至挥舞起制裁打压的大棒,很多人由此失去了方向,没有了坐标,一身所学似乎没啥用处,归根到底,是环境和语境变了,我们遇到了方向危机和本领危机。

大背景变了,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转型升级,很多7080乃至90后来说,这一轮的机会,在资本市场、房产市场之外,在产业上,是进口替代、中高端产品、是新国货之光。

曾经的中国是“紧缺时代”,造出东西就可以卖钱,再往后是“扩大内需”,弄点优惠也能走货,但在内循环时代下,单靠产品好或价格低的“一招鲜”会逐渐失效,市场竞争就是360°的真功夫硬碰硬。

大王给很多企业家一直讲,内循环下的好企业,战略上不但要有鲜明的时代情怀和产业责任,营销上还得符合中国人的消费偏好,而最关键的产品上,要足够具备性价比。总之,从生产到运营,从财务到HR,内循环时代的企业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全场圆满,还在某一领域特别突出。

这些,都是具备丰富人生阅历和工作感悟的70后80后前浪们的史诗机会。

在科技创新暂时没有突破进展的时代下,我们要面对的将是存量市场的博弈和全面竞争的时代,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成熟,正如余老师说,

成熟是,

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能看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